第6章:微服私訪察民情,市井百態入君眼

字數:2555   加入書籤

A+A-




    在朝堂上與保守勢力一番激烈交鋒後,李軒雖暫時穩住了新政推行的局麵,但王崇等人的反對聲仍如陰雲般籠罩在他心頭。為了更真切地了解新政在民間的實施情況,以及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態,李軒決定微服私訪。
    夜幕降臨,皇宮漸漸安靜下來。李軒身著便服,帶著張博和幾個身手矯健的侍衛,悄然從皇宮側門走出。他們穿過寂靜的街道,很快融入了長安熱鬧的夜市之中。
    夜市上燈火輝煌,人來人往,叫賣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李軒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心中卻有些沉重。他知道,這繁華的背後,或許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問題。
    他們首先來到一個賣小吃的攤位前。攤主是一位憨厚的大叔,正熱情地招呼著顧客。李軒等人坐下,點了幾樣小吃。在品嚐小吃的過程中,李軒與攤主聊了起來。
    “大叔,這生意可好?” 李軒笑著問道。
    攤主歎了口氣,說道:“唉,生意馬馬虎虎吧。這幾年朝廷推行新政,雖說有些好處,可也有些麻煩。就說這商稅,以前關卡多,稅也重,現在雖說關卡少了,稅也降了,可生意也沒見好到哪兒去。”
    李軒心中一緊,忙問道:“這是為何?”
    攤主撓了撓頭,說:“您想啊,以前商稅重,貨物價格自然就高,可大家都這麽高,也沒什麽競爭。現在稅降了,大家都想著多賣點貨,價格就壓得很低,利潤反而薄了。”
    李軒聽後,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新政在商業方麵的推行,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離開小吃攤後,他們又來到了一個賣農具的店鋪。店鋪裏擺滿了各種新農具,這些新農具正是新政推行後推廣的。李軒拿起一件新農具,仔細端詳著。
    “老板,這新農具賣得可好?” 張博問道。
    老板苦笑著說:“好什麽呀,這些新農具價格貴,雖說用起來省力,可老百姓手頭緊,買不起啊。而且,有些農民習慣了老農具,對這些新玩意兒不太會用,也不太願意買。”
    李軒聽了,心中暗暗自責。他隻想著推廣先進的農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卻忽略了百姓的實際購買能力和使用習慣。看來,在推廣新農具方麵,還需要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同時想辦法降低成本。
    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條小巷子。小巷子裏光線昏暗,環境髒亂,不時傳來陣陣惡臭。李軒皺了皺眉頭,正要轉身離開,卻聽到一陣痛苦的聲。
    他們順著聲音的方向走去,發現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正躺在地上,痛苦地著。李軒連忙上前,蹲下身子,關切地問道:“老人家,您這是怎麽了?”
    老人虛弱地睜開眼睛,看了看李軒等人,有氣無力地說:“我…… 我病了,沒錢看病,隻能在這裏等死。”
    李軒心中一陣刺痛。他連忙讓侍衛去找大夫,又從懷裏掏出一些銀子,塞到老人手裏。老人看著銀子,眼中滿是感激,掙紮著要起身道謝。
    李軒扶起老人,說道:“老人家,您不必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這時,周圍圍過來一些百姓。他們看著李軒等人,眼中充滿了好奇和疑惑。一個年輕人說道:“幾位是外鄉人吧?這長安城裏,像老人家這樣的窮人還有很多。雖說朝廷推行了新政,可真正受益的,還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
    李軒聽了,心中一陣難過。他知道,新政的推行還任重道遠,自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向百姓們詢問了一些關於新政的看法和建議,百姓們紛紛暢所欲言,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離開小巷後,李軒的心情變得異常沉重。他沒想到,自己一心推行的新政,在民間竟存在這麽多問題。他深知,自己不能再坐在皇宮裏,聽著大臣們的匯報來製定政策了,必須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真實需求。
    回到皇宮後,李軒連夜召集張博等心腹大臣,將自己微服私訪的所見所聞告訴了他們。大臣們聽後,也都深感震驚。
    “陛下,看來我們在新政推行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張博說道。
    李軒點了點頭,說道:“是啊,我們不能隻看到新政的表麵成效,而忽略了實際問題。從明天開始,我們要對新政進行全麵的梳理和調整,確保每一項政策都能真正惠及百姓。”
    接下來的日子裏,李軒和大臣們日夜商討,對新政進行了一係列的調整和完善。在商業方麵,製定了合理的價格調控機製,避免商家惡意競爭;在農業方麵,加大對新農具的補貼力度,同時組織農技人員下鄉,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在民生方麵,設立了專門的救助機構,幫助那些貧困百姓。
    經過這次微服私訪,李軒對新政的推行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他深知,改革之路充滿艱辛,但隻要心中裝著百姓,不斷努力,就一定能為大唐開創一個繁榮昌盛的新時代。在未來的日子裏,李軒將繼續在改革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帶領大唐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