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傳統觀念難改變,苦口婆心勸眾人
字數:2321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盡管朝廷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讓農技改良工作重回正軌,但李軒清楚,傳統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想要徹底改變絕非易事。那些守舊勢力雖在行動上暫時受挫,但內心依舊抵觸革新,隨時可能再次阻礙農技改良的推進。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軒決定主動出擊,進一步說服眾人接受新的農業技術和理念。
李軒再次召集朝中大臣,這一次,他沒有選擇在威嚴莊重的朝堂,而是將地點定在了禦花園。他希望在相對輕鬆的氛圍裏,能讓大臣們暢所欲言,也便於自己更好地說服他們。大臣們圍坐在一起,李軒緩緩開口:“諸位愛卿,農技改良關乎大唐根基,雖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傳統觀念的阻礙仍不可小覷。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更多人真正理解和支持這項變革。”
一位年邁的大臣站了起來,他神色憂慮,語氣懇切:“陛下,臣明白您的苦心,也看到了農技改良帶來的好處。可祖宗留下來的農耕之法,我們沿用了數百年,突然改變,實在難以讓人安心。老臣擔心,這不僅會擾亂百姓的生活,還可能違背天道,引來災禍。”
李軒微微皺眉,耐心解釋道:“愛卿,時代在變,我們不能一味守著舊法。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應順應時勢,不斷創新。如今的農技改良,是為了讓百姓吃得飽、穿得暖,讓大唐更加繁榮昌盛。這並非違背天道,而是造福蒼生之舉。”
然而,這位大臣依舊不為所動,他堅持道:“陛下,老臣不敢苟同。傳統農耕之法曆經歲月考驗,自有其道理。新的技術和方法,萬一失敗了,百姓們該如何是好?”
李軒深知,想要改變這位大臣的想法,僅靠言語說服遠遠不夠,還需要讓他親眼看到農技改良的成效。於是,李軒決定安排這位大臣前往示範農田參觀,讓事實說話。
與此同時,在民間,傳統觀念的影響也十分嚴重。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依舊對新農具和新種植方法心存疑慮。在一個偏遠的山村,一位年輕的農民張三想要嚐試使用新的灌溉工具,但卻遭到了村裏長輩的強烈反對。
“張三,你可別瞎折騰!老祖宗傳下來的灌溉方法用得好好的,你弄這些新玩意兒,要是出了問題,整個村子的莊稼可就完了!” 一位老者嚴厲地說道。
張三滿臉委屈,解釋道:“爺爺,我聽說這新的灌溉工具可好用了,能節省很多人力,還能讓莊稼長得更好。”
老者卻不屑一顧:“哼,你就聽那些城裏來的官員瞎忽悠吧!他們懂什麽種地?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麽種的,可不能壞了規矩。”
張三無奈之下,隻好向朝廷派來的農技推廣官員求助。官員得知情況後,決定在村裏舉辦一場小型的農技展示會,讓村民們親身體驗新農具和新種植方法的優勢。
展示會上,官員帶來了曲轅犁、水車等新農具,並現場演示了它們的使用方法。他還詳細講解了輪作製和新稻種的好處。一開始,村民們還半信半疑,但當他們看到曲轅犁輕鬆地翻耕土地,水車高效地灌溉農田時,心中的疑慮開始慢慢消除。
一位原本反對的村民驚訝地說道:“這新玩意兒還真厲害!看來是我們孤陋寡聞了。”
然而,仍有一些村民不為所動,他們依舊堅持傳統觀念,認為這些新東西是旁門左道。為了說服他們,農技推廣官員挨家挨戶地拜訪,與村民們促膝長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解釋農技改良的意義和好處。
在朝廷內部,前往示範農田參觀的大臣回來後,態度發生了轉變。他親眼看到了新的種植方法帶來的高產,以及新農具的高效便捷。在朝堂上,他向其他大臣分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諸位同僚,這次參觀讓我大開眼界。那些新的農技和農具,確實能大大提高糧食產量,改善百姓生活。我們不能再因為傳統觀念而阻礙大唐的發展了。”
李軒欣慰地看著這位大臣,說道:“愛卿能轉變觀念,實乃大唐之幸。我們要讓更多的人明白,農技改良不是對傳統的否定,而是在傳統基礎上的發展和進步。”
盡管還有部分官員和百姓仍然固執地堅守傳統觀念,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農技改良的實際效果,反對的聲音逐漸減弱。李軒和他的改革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鬆,他們繼續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宣傳農技改良的好處,勸說那些仍然心存疑慮的人。
李軒深知,改革之路漫長而艱辛,傳統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但他堅信,隻要持之以恒,不斷努力,終有一天,新的農業技術和理念會被所有人接受,大唐的農業也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在未來的日子裏,他將繼續帶領大唐人民,在農業改革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