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升官,十七歲的正六品!

字數:4409   加入書籤

A+A-




    趙真安靜聽梁曉講述自己在揚州的所作所為。
    聽到梁曉抓住自己遇刺的機會,威逼利誘,“招降”了一位正經科舉出身的中級文官,趙真的眼中閃過一絲愕然,沒想到竟會是這樣的展開。
    不過,雖然有運氣成分,但這也足以證明梁曉有急智,有決斷。
    然後,趙真從梁曉口中聽到了一個有些熟悉的名字,顧廷燁,寧遠侯的嫡次子。
    寧遠侯的嫡長子體弱多病,太醫看了也說他壽命不會長的。
    所以,顧廷燁很有可能是下一任的寧遠侯,且他本人也有一些才華,即使是貴為天子的趙真,也對他有印象。
    可是,趙真記得這個顧廷燁最近幾年很不學好,浪蕩東京,惹出過不少的麻煩事。
    沒想到這孩子竟還有這樣的一麵,願意盡自己所能,為君分憂。
    這樣就很好。
    眠花宿柳都是些小毛病,改了就是好孩子。
    趙真心中高興,這新一代的勳貴子弟中,頗有幾個能幹上進的,都是可造之材啊。
    在心中算計了一下顧廷燁的年歲,趙真得出了“可以當差了”的結論,幾乎就要當場宣召顧廷燁,也點他做垂拱殿侍衛了。
    隻是,皇帝都是多疑的,雖然趙真覺得梁曉不會騙自己,但還是要自己派人探查一番後,再做決定。
    眼下要做的,就是封賞梁曉。
    趙真禦極天下三十年,他自然看到了朝廷的積貧積弱,想要改革,做出一番事業來。
    隻是天不遂人願,每當他想要發動改革之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重大問題出現,拖慢他的腳步。
    雖然還沒有子嗣,但趙真還是想要發動改革,他已經等不起了。
    再有,趙真也想用改革轉移朝廷上下對於“過繼宗室為嗣”的注意力,給自己贏得一些喘息之機。
    既然要改革,那就需要錢糧,大筆的錢糧。
    趙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鹽稅。
    鹽,人所必須之物。
    鹽稅乃至鹽商,是曆朝曆代統治者給自己留的備用金。
    趙真剛要派人去查鹽稅,就看到了梁曉遞上來的奏折,裏麵詳細闡述了如今鹽政的種種弊端,還提出了很像樣子的建議。
    趙真覺得自己的運氣真不錯。
    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所以看梁曉也就格外的順眼。
    皇帝看人順眼,下一步就是賞賜,不會有別的情況。
    所謂的皇帝在乎一個人,所以不想給他(她)過高的官職或名分,這是在保護他(她),不想讓他(她)成為眾矢之的,被所有人記恨……要不就是小說家為了起承轉合瞎編的,要不就不是真的欣賞、真的愛慕,隻是口嗨。
    皇帝在乎一個人,做法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就是瘋狂的捧,根本不在乎其他臣僚或妃嬪的想法。
    皇帝的關注愛護,才是最好的保護。
    趙真想了想,對梁曉說道:“你有如此功勞,朕必須要賞你,別的賞賜還沒想好,就先給你升一級,升到正六品吧。”
    梁曉心中大喜,他總算沒有白忙活。
    從他成為垂拱殿侍衛至今,也不過半年時間,身上的品級就升了一級,這速度不能算是坐火箭,也絕對是同齡人中的獨一份了。
    大周朝的品級還沒有貶值,當朝宰執如果沒有加銜,也才二品。
    半年升一級,十七歲的正六品,已經算極受重視了。
    梁曉按流程謝恩。
    趙真隨便擺了擺手,然後忽然歎了口氣,“文武分野,這鹽政改革之事,你是不能插手的,不過你以後若是有什麽好的想法,可以直接告訴朕。”
    梁曉做這些本就是刷皇帝好感,求升官求賞賜,並不在乎是否能親自落實。
    既然皇帝憐惜他,他也就順坡下驢了,繼續打造人設,刷皇帝好感。
    趙真隻是隨口一說,該說的都說了,就揮手讓梁曉退下了。
    梁曉行禮告退。
    ……
    離開垂拱殿後,梁曉遇到了前來換崗的榮顯。
    榮顯最終去的是大周和西夏的邊境,皇帝嘴上說要曆練他,實際上也做了安排,安排了一位駐守當地的將軍給榮顯做科普,傳授知識。
    和梁曉相比,榮顯去的雖然是苦寒之地,但卻是實打實的鍍金之旅。
    榮顯比梁曉早一些返京,已經做過匯報了。
    皇帝見榮顯明顯黑瘦了一些,更有精神了,寫的奏本也言之有物,很是高興,狠狠誇獎了一番,還賞賜了不少東西。
    榮顯這數月來,一直在心裏惦記著梁曉,原因無他,梁曉去的地方最繁華,還能順路到嶽父家下聘,實在是讓人眼熱。
    不過想到梁曉並不像自己,有人專門開小灶,揚州的情況也比邊境複雜百倍,榮顯也就不那麽眼紅了。
    如今聽說梁曉回來了,榮顯故意製造了一場偶遇。
    兩人都是一副很激動的樣子,熱情的打招呼,看著和真的一樣。
    榮顯和顏悅色地問道:“你的差事辦得怎麽樣?到禦前匯報過了嗎?”
    梁曉怎麽也想不到這人能有如此無聊,還以為是普通寒暄,隨口說道:“辦得還行吧。”
    榮顯更加覺得梁曉的差事沒辦好,帶著點小激動和小驕傲地說道:“陛下賞了我一柄寶刀,賞你什麽了?”
    梁曉心想自己升品級的事,最遲今晚全汴京的人就都知道了,遮遮掩掩的反倒沒意思,於是大大方方地道:“賞賜還沒見著,不過,陛下剛給我升了一級。”
    榮顯:“……”
    榮顯:“!!!”
    梁曉見榮顯的臉色直接白了,這才猜出了一些對方的想法,隻是覺得好笑。
    他雖然對原劇劇情看開了,但也僅限於顧廷燁,對於榮顯還是不想深交,於是笑道:“顯哥兒,你要上崗了,萬萬不能遲到,我可不能耽誤你,咱們改日再聊。”
    說完這句話,梁曉就直接邁步離開了,隻留下榮顯在風中淩亂。
    ……
    兒行千裏母擔憂。
    得知梁曉已抵達汴京的消息,吳大娘子就在家裏坐不住了。
    安排好梁曉歸家後的衣食起居等事後,吳大娘子就開始在堂屋內轉圈。
    直到大門處傳來梁曉到家了的消息。
    吳大娘子不耐煩規矩,不想在正堂等待,於是帶著丫鬟婆子直衝大門。
    母子兩人在永昌伯府的二門相遇。
    吳大娘子見梁曉瘦了一些,眼圈直接就紅了,拉著兒子的說,連連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快去換衣服休息吧!
    “你隻管休息,不用管我,也不用去見你父親,我說的,你快回你的院子吧,都給你收拾好了。”
    梁曉很是感動,臉上也帶出了笑容,他用力握了握吳大娘子的手,笑道:“兒子遵命。”
    “就算是為了母親,我也要在這個世界繼續拚搏,給她掙一身一品誥命,讓她揚眉吐氣!”
    梁曉心裏暗暗發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