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華蘭回門,翁婿密談

字數:3832   加入書籤

A+A-




    華蘭這兩日在梁家過得很舒心,就連夫家和娘家生活習慣不同帶來的不適都沒有——吳大娘子和管家的梁二郎媳婦都不管秋爽齋,梁曉也對華蘭幾乎百依百順,華蘭直接將自己在娘家的生活習慣帶到了秋爽齋。
    所以華蘭如今很輕鬆,隻是想著見到父母和祖母後,告訴他們自己一切都好,無需擔憂,一點都沒有回娘家訴苦的打算。
    永昌伯府和盛家老宅都位於汴京的繁華地段,相互之間的距離並不遠,沒過一會兒,馬車就停在了盛家老宅的大門口。
    盛家的下人們早已經在此等候了,丫鬟婆子們簇擁著華蘭前往後宅,梁曉則跟著盛紘的長隨冬榮,前往盛紘的書房。
    ……
    壽安堂。
    華蘭剛一進門,就看到盛老太太扶著丫鬟向自己走來,滿臉的思念與擔憂。
    “華兒”,盛老太太喊出了對華蘭的昵稱。
    華蘭連忙上前扶住盛老太太的手臂,喚了一聲祖母。
    盛老太太看華蘭麵色紅潤,眉眼間都是笑意,就知道她在永昌伯府過得很好,也終於放下心來了。
    華蘭扶著盛老太太坐回了主座,然後拜見站在一旁的親娘王若弗。
    王若弗也是滿臉的激動,當娘的思想總是矛盾的,既希望女兒嫁得好,嫁到高門大戶中,更有前途,又覺得嫁個與自己家相當的人家,活得更輕鬆恣意一些,也不錯。
    前日華蘭乘轎子離開盛家後,王若弗是吃不香,睡不好,生怕女兒在伯爵府受委屈。
    如今華蘭做婦人打扮,麵上卻不見愁苦,王若弗用手扶著華蘭的肩膀,看了又看,才略有些哽咽道:“好,好,華兒你好好的……再好不過了!”
    華蘭也知道祖母和母親想要知道什麽,當下將自己這兩日在永昌伯府的經曆一一講了出來。
    王若弗聽到華蘭說,吳大娘子暫時免了她到自己身前晨昏定省,讓她多陪陪自己丈夫,不由得道:“咱們家到汴京後,我常聽人誇讚你婆婆,說她最是寬和仁慈,如今看來,確實是真的了,你真是嫁了個好人家,有了一個好婆婆。”
    華蘭這兩日和吳大娘子的接觸其實並不多,但她也認同親娘的話,說道:“婆婆待我極好的,母親就放心吧。”
    王若弗點了點頭,又說道:“隻是你萬萬不能持寵而嬌,你婆婆念在你和姑爺新婚,也隻是暫時免了你的晨昏定省,姑爺入宮當差後,你立刻去你婆婆身前伺候,不能短了規矩。”
    華蘭也是這樣想的,鄭重答道:“母親說的極是,女兒明白。”
    盛老太太關心的卻是另一件事,她問道:“你和姑爺單獨住一處院子?還有臨街的大門?”
    華蘭點頭,將改造後的秋爽齋的布局講了一遍。
    盛老太太沉默良久,說道:“這肯定是你婆婆的安排,你說這是為什麽?”
    華蘭知道祖母又在考教自己,斟酌著詞匯答道:“夫君說,這是婆婆憐他早出晚歸,還有很多應酬,所以才將這處帶門的院子給了他,但我覺得,這也是我婆婆在表明態度,夫君再有出息,未來就算官居一品,伯爵府的爵位和產業,也和他沒關係。”
    盛老太太麵露笑容,鼓勵道:“很好,華兒你能想到這一層,可見你真的長進了,你婆婆就是這個意思……那你又該怎麽做?要注意什麽?”
    華蘭早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了,直接答道:“自然是當做什麽都不知道,本來也沒有分家、分府,我自然要日日到婆婆麵前盡孝……還有,我隻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好了,伯府那邊的事,自有婆婆和二嫂處置,也用不上我。”
    盛老太太的眼中充滿了欣慰,“你想得很周到,也無需我和你母親提點你了,就按你想得去做吧……姑爺那邊,也是這樣想的?”
    華蘭沉思片刻,答道:“我沒有問過,不過我看著,應該也是。”
    盛老太太徹底放下心來了。
    ……
    盛家,書房。
    梁曉行禮後,抬頭就見盛紘臉上帶著熱切,不由得一愣。
    等到兩人說了會兒閑話後,盛紘主動說起了朝堂上改革派與保守派的爭論,梁曉就知道,自己嶽父這是想和自己商量一下,甚至還想從自己這裏打探一些內幕消息。
    根據梁曉的小廝打探來的消息,如今是改革派上書奏事,表示如今已經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然後提出了很多的改革主張。
    而保守派不甘示弱,也上書奏事,一一批駁改革派的主張,表示祖宗之法不可變,誰要改革誰就是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最關鍵的是,皇帝放任改革派上書,卻也沒有公開表示認同,態度還很曖昧。
    盛紘本身就是文官,還在尚書台任職,自然對此十分關心,想到自家姑爺在垂拱殿做侍衛,便想要向梁曉打聽一下。
    如今梁曉已經娶了盛家女,盛紘相信梁曉絕對不會害自己的,也不會泄露兩人之間的對話,所以很是放心的提問了。
    梁曉心中有所猜測,知道這位天子十有**會倒向改革派,搞一番新政,不過他並不打算告訴盛紘,而且覺得告訴了盛紘也無用。
    “嶽父大人,若我說陛下也有改革之心,您會加入改革派嗎?您會上書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嗎?”
    盛紘愣了一下,然後瞬間明白了梁曉的意思,他的臉色很不好看,但還是歎氣道:“你說得對,是我失了心智,就算是知道了,又能如何呢?”
    盛紘做官最是小心謹慎,不願意摻和進立儲之事,那怎麽可能願意摻和改革和新政這種要命的勾當。
    他也隻是心中想想而已,如今得了梁曉的提醒,直接未戰先退了。
    梁曉正想從盛紘這裏打探一些消息,於是問道:“嶽父大人,小婿這兩日一直在家,知道的並不多,改革派的主要主張,都是什麽?”
    盛紘又歎了口氣,回答道:“還是老生常談罷了,澄清吏治,嚴明法度,還有富國強兵……”
    梁曉仔細聽著,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盛紘說的比他派人打探到的內容更為詳盡,並且還是成體係的。
    梁曉格外在意所謂的“強兵”,於是請盛紘再詳細講述一下這方麵的內容。
    盛紘說道:“韓大相公主張,恢複府兵製,在汴京附近招募鄉勇,編練成軍,充作京畿衛士……”
    梁曉眼前一亮,他一直期待的,就是大周朝的改革派中有人提出這個建議。
    如今算是夢想成真了。
    這個主張,這幾乎就是要另起爐灶,令立新軍的意思。
    此事大有可為!
    梁曉瞬間知道自己拜訪英國公府時,該和英國公他老人家聊些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