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裝糊塗的高手

字數:10280   加入書籤

A+A-




    三國演義嘛。
    在座的都讀過,就連朱棣在鳳陽練兵的時候,也會抽空讀一讀,覺得十分有意思。
    所以當王布犁說這個事,大家也都清楚是什麽意思。
    就是劉備攻破成都後,按照諾言讓士卒把府庫給搬空了,以至於到了後期手裏沒有錢。
    現在朱標說要每個人賞士卒一斤金子!
    到時候發不出來,對於他這個儲君的威信降低的不是一心半點。
    就算是朱元璋的內帑當中也並無多少斤金子儲備。
    “妹夫說的在理。”朱標輕微頷首,瞧著王布犁:“萬一在倭國搜不到那麽多金子,是一件麻煩事,穩妥起見,還是說倭國有銀子為好,你覺得呢?”
    朱棣臉上的神色稍顯不自然。
    他開始有點懷疑自己與王布犁之間的密謀,難不成是泄露了!
    不應該啊!
    此事他隻同妙雲說過,其他人定然不知。
    那一定是巧合了!
    “我覺得?”相比於朱棣的心虛,王布犁麵上神色並無差異:
    “倒也不是不行,可是一斤銀子不過是十六兩,很難像金子一樣能鼓舞士卒的勇氣啊!”
    朱元璋則是默默觀察兒子與女婿之間的麵容,想要從中找出他們之間有勾結的意思。
    看老四稚嫩的臉龐,不知道是因為第一次坐在天子車架上緊張。
    還是他在自己這個當爹的麵前,如同老鼠見了貓一樣,無法放鬆。
    朱元璋並不覺得自己區別對待了兒子們,主要是為了讓其餘兒子不要有什麽不該有的想法。
    但他也能感覺的到,除了標兒之外,其餘兒子們對他並不是很親近。
    朱元璋也清楚這幫崽子都想著要趕緊外出就藩,可他就是不想如此快的把兒子們放出去。
    即使更加年幼的侄孫被他給送到廣西去了。
    沒法子,親兒子與其他人在老朱這裏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的。
    朱標臉上總是帶著自信的笑:“無非就是一斤金子變成十斤銀子。”
    王布犁心中換算了一下。
    按照明初一兩黃金抵四兩白銀,這兩年因為寶鈔的發行,能抵五六兩,朱標開價還是蠻大方的。
    待到崇禎時期一兩黃金兌十二兩,直到清朝金價一個勁的上漲。
    “太子哥,你好像是篤定倭國有大量銀子一樣似的?”
    朱棣眼睛發懵,他未曾想王布犁直接問出來了。
    麵對王布犁略微好奇的詢問,朱標隻是笑了笑:“遠隔大海,誰知道真假呢,總歸是激勵我大明士卒的一種手段。
    實在是尋不到銀子,還是可以用倭王的財寶拿出來頂替一樣。
    或者也效仿劉玄德,打下倭國,府庫爾等盡皆取之。”
    王布犁瞥了朱元璋一眼,見他一點開口的意思都沒有,便按下心中的疑惑,隻是點點頭不再多說什麽。
    朱棣更是一言不發,總有種偷吃,被他大哥發現了的感覺。
    他看著王布犁一丁點都沒有往外提倭國有銀礦的消息,更是覺得自己也不能往外說。
    否則一旦追問到底,那就是賣了王布犁。
    我朱棣還是講義氣的。
    車廂內的四個人默契的停了下來,都沒有開口說話。
    朱標內心深處是有些不明白。
    為什麽這種時期,王布犁會選擇老四而不是選擇他呢!
    我可是大明的太子!
    將來的天子!
    而且朱標相信王布犁也能看出來父皇在培養他。
    難不成就因為老四的封地離倭國近嗎?
    亦或者天子真的如同父親說的那樣,隻能成為孤家寡人,臣子從來都不會同天子真正的一條心!
    還是王布犁他也不確定倭國到底有沒有銀礦。
    隻是在仙境當中看過這則消息,但不清楚具體的地點?
    這麽自己給自己解釋的話,朱標也能接受。
    可他心裏還是帶著極大的不解。
    倒是朱棣繃著神色,開始思考今後該怎麽把這件事坐實了,他先去倭國瞧瞧有沒有銀礦,這關乎著自己覆滅蒙元的大計。
    即使他父兄,朱棣也不想提前說出來。
    否則到時候掛帥出征的可不一定是他了。
    當初王布犁說寇可往我亦可往的話,著實是刺激到了朱棣。
    倭寇能來咱大明,咱大明同樣能殺過去,這種事他朱棣特別樂意幹。
    朱元璋斟酌了一會,才開口道:“朕險些被這個什麽懷良所欺騙,他手裏一點權力都沒有,也害怕朕的大明承認北朝來對付他。
    國書當中還希望咱能派兵去協助他,朕覺得他詞語不誠。
    北朝是一個權臣叫足利義滿的人把控,這個日本懷王的南朝麵對北朝節節敗退。
    興許過不了幾年,他就得完蛋了。”
    統一日本的足利義滿在建文帝的時候派人進貢,此次貢品豐厚是明日外交賞之最。
    天子剛剛繼位,番邦小國就來恭賀,自然是得到了建文帝的積極回應,並且在詔書當中承認他是日本國王。
    可是足利義滿對大明稱臣的態度,受到了日本各個階層的批判,認為他是辱國外交。
    盡管大明比我強,但我就不能從官方上認為他比我強。
    可足利義滿覺得跟大明建立外交好處多多,在他派人準備第二次入朝的時候,發現明朝內亂,於是很及時的讓使者在給大明的國書上別寫皇帝的帝號,以便隨機應變。
    結果這波使臣到了寧波發現朱棣上位,日本使者立馬見風使舵的表達了恭賀的意思。
    朱棣也是大喜過望,對於這次日本使者法外開恩,允許他們販賣刀劍。
    次年又派使臣出使日本,正式冊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
    日本很早就使用中國銅錢作為流通貨幣,但是南北朝戰事近一個世紀,使得雙方的貿易中斷。
    義滿這個人在統一之後就想要穩住財政,而同大明進行貿易,自然而然解決了銅錢的問題。
    再加上他生性奢侈,隻有對大明進行貿易才堪堪滿足他的揮霍。
    更何況本人還是明迷,穿明服,坐明轎,收藏中國書畫家的作品,平日裏處處模仿大明上層人的生活,並以此為榮。
    可日本國內許多人都不這樣看,認為義滿這個人對明軟弱。
    等他死了,兒子上位,立馬就同大明的開始進行切割,朱棣派太監出使,被拒絕接見並且不允許入京。
    日本直接單方麵宣布廢除了向大明稱臣的政策。
    待到他的弟弟上位,發現日本沒有了明朝的銅錢流通,經濟再一次要崩潰,隻能先向朝鮮的使者表明自己想要同大明恢複邦交的意圖。
    他想要切割完全切割不了。
    就東亞這一片的周遭小國,哪一個不是受到中國的影響,不管你願不願意,文化以及經濟輸出就是這麽的霸道。
    藩屬國們隻能選擇受著!
    但日本下克上的思想一直都在流傳,這也促使了後麵豐臣秀吉想要吞並明朝的戰略構想。
    日本如今的情況,朱元璋也想過要雙線結交,總歸目的是把倭寇給控製住。
    但因為得知銀礦這件事之後,他就覺得不能坐視北朝吞並南朝,日本歸於一統。
    這不利於他對日本的控製。
    隻有亂中才能謀求更多的好處!
    “所以朕覺得不管這個懷王是否為真,但總歸是倭國的國主,朕是有心想要幫他一幫的。
    否則一旦讓權臣上位,那倭國豈不是從上到下都會產生一種不奉天朝的思想。”
    王布犁聽明白朱元璋話裏的意思,他身為帝王是不希望底下臣子謀逆登上大位的,即使是藩屬國那也不行。
    “爹的意思是想要出兵倭國?”
    朱標連忙把話給撿起來,沒有落在地上。
    “雖然咱知道這什麽懷王是走投無路,想讓咱們這碰運氣來了,但朕想一想,被他利用一次也可以,完全可以派遣兩撥使臣都過去聊一聊。”
    要是放在以前不知道銀礦這個巨大的利益,朱元璋才不會理會倭人呢。
    畢竟前幾次派使者過去,都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朱元璋對日本就沒那麽上心了,給臉不要臉,就懶得再給他臉。
    然後懷王因為打不過北朝,隻能先跟大明服軟,朱元璋才就坡下驢先與日本有了外交。
    “陛下是為了政治目的出兵嗎?”
    王布犁心中暗暗想著,難不成老朱真的知道了日本有銀礦的事情?
    唯一的可能他消息的渠道,隻能從朱棣閨房密話裏發現的。
    王布犁也不覺得朱元璋真這麽變態?
    喜歡聽兒子兒媳的牆根!
    所以除了能說的過去的政治目的外,王布犁想不明白還能有其他什麽利益能夠驅使朱元璋想要發兵日本。
    “當然了,布犁,你覺得如何?”
    “我覺得挺好的。”王布犁十分認同的點頭道:
    “大明目前的疆土算不得大,往外擴張一二,那也說的過去。
    尤其是倭寇他們膽敢來大明作亂,背後定然是有什麽人支持的,我們殺過去那也正好。”
    朱元璋算是明白過來了,盡管他們父子兩個給他遞話。
    可他硬是一丁點口風都不肯往外露,一副瞞的死死的樣子。
    現在又借口大明疆土不夠大,沒等朱元璋再想話頭,就聽朱棣嚷嚷道:“父皇,妹夫他說的對啊,將來咱們必須繼續向北擴地,徹底滅了蒙元。”
    “閉嘴。”
    朱標嗬斥了老四一聲,這種一直想要打仗的思想要不得。
    元朝就是例子,朱標可是清楚本來一個強大的勢力,但就是因為打下的疆土過大,誰都不服誰,直接分成了四個帝國。
    就因為皇帝的位置,親兄弟們之間可沒少內訌。
    別看元朝的國祚那麽短,但是皇帝可是換的極為頻繁。
    朱棣嘟囔了一句,覺得自己並沒有想錯。
    朱元璋也沒有製止,反倒是詢問王布犁:“你知道咱讓藩王守衛邊疆的目的所在吧?”
    “當然了。”王布犁攤手道:“其實我是讚同老四的想法的,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而且長久下去大明的財政也會被北方的戰事給拖垮的。
    不如趁著大明兵強馬壯消滅北方的敵人,那也就用不著太多的人守邊了。
    相比於屯田養百萬兵於北方,為啥不選擇最為簡單的法子呢!
    陛下是覺得蒙古人到底強大過,所以沒有信心徹底的幹掉他們。
    還是當了天子之後,行事作風就變得保守起來,不想再冒險了?”
    朱棣雙眼溜圓,屁股輕輕挪動,下意識想要離王布犁遠一點。
    妹夫你想要被打板子,別帶著我!
    這種話是能拿出來質問父皇的嗎?
    朱標一直都覺得王布犁行事作風十分的保守,可他怎麽突然就變得激進起來了呢?
    “說的在理。”
    朱元璋布置北方邊防確實是出於保守的情況,為此還一直都自得於不費一文錢就能養得起百萬兵。
    可是真到了大明末年,這些百萬兵不知道有多少投入了起義軍、韃子軍當中反攻大明。
    與其如此耗費錢財,莫不如積累財富,像漢武帝那樣,一口氣把匈奴人打的分裂了,打的奔著西北方向越跑越遠。
    這樣算一算的話,大明也就用不著養那麽多的士卒,完全可以走精兵路線。
    地方反攻中央也很難。
    不過朱元璋覺得像他兒子被逼的要全家死絕,靠著八百人起家,反攻幾十萬大軍的中央朝廷能成功登基。
    朱元璋一個方麵是覺得老四是真的能打,同時不得不承認咱這個允炆好大孫子當皇帝是如何昏頭昏腦的,導致如此大的優勢全都沒了。
    而且朱元璋也相信自己既然選擇讓朱允炆上位,那必然對遠在北邊的藩王們都做了應對之策。
    可惜他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反倒平白消耗了咱那麽多精兵強將!
    “但不現實。”
    緊接著朱元璋這話吐出來,同樣攤手:
    “那需要大量的錢財支撐,而目前大明金銀銅都太少了,朕以前打算靠著大量頒發寶鈔,可被你給製止了,如何能短時間拿到錢財?”
    朱棣又悄悄的挪動屁股,想要重新靠近王布犁,聽聽他有沒有把倭國有銀礦的事情說給他父皇說。
    同樣的朱標也是一臉凝重的看著王布犁。
    王布犁輕微搖頭:“陛下,我們削弱蒙古人的實力,不是已經開始了嗎?
    興許過不了兩三年,蒙古就會越發的破敗,大量活不下去的蒙古人會來投奔咱們。
    到時候去打北元,也用不著耗費那麽多的銀錢嘛。”
    朱棣猛然瞪大眼睛,在鳳陽的這段時間裏,軍師到底是使出了什麽手段,已經開始削弱蒙古人的實力去了?
    朱元璋倒是沒想到王布犁會把這個話茬提起來。
    他隻是輕微頷首:
    “但目前的效果並不明顯,咱接到的密報,那些和尚們對於絲綢倒是喜歡的很,想要讓元帝多多購買一些用於佛事,但是元帝根本就沒有多少銀子。
    而且那雄鷹琉璃的事情,還沒有按照計劃在大漠上流傳起來,這不利於我們下一步計劃。”
    一個帶著十幾個瘋狂逃跑的皇帝,手裏能有多少家底?
    更何可大元皇帝跑回老家,屬於沒了臉麵,手底下不少實力派都不怎麽把成吉思汗子孫放在眼裏了。
    正所謂落了毛的鳳凰它不如雞!
    “有需求,我大明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就行。”王布犁給自己扇著扇子:“陛下,這件事本就是細水長流,是急不得的。
    我們前期出貨幾乎沒怎麽賺到大錢,接下來他們依賴的途徑有了,那咱們就該適當的漲漲價了。”
    李成桂再一次大敗倭寇,一下子就在高麗名聲起來了。
    那就說明短時間完全可以進行正常的貿易,大明也就不需要再讓利給高麗,正好借口拿捏一二他們。
    “倒是該收網的時候了。”
    朱元璋也是讚同,他本來就對於錢都被高麗給賺走了十分不滿。
    現在找到機會能卡脖子,他自然是樂意至極。
    不知不覺的談話就被王布犁給扯到蒙古人的身上,待到了宮門口,王布犁帶著朱棣下車了。
    他們倆就不打擾天子去辦公了。
    待到車駕進了宮門,朱標才沉聲道:“爹,他還是不想透漏,哪怕是讚同我的說法也行啊。”
    “不必強求。”
    朱元璋摸著胡須想了想:
    “咱猜測倭國的銀礦一定很大,大到王布犁他不想要輕易的吐露出來,而是想要同老四占為己有,慢慢的捏在手中傳承下去。”
    “啊?”
    朱標萬萬沒想到他爹會這麽想王布犁,然後從這個角度推測倭國的銀礦很大。
    可是銀礦真的那麽大,這麽多年倭國怎麽就沒有發現呢?
    他們還一直受製於沒有宋朝銅錢的影響,導致以物易物,根本就沒有錢可用。
    當然了,高麗如今也是這麽個情況。
    周遭小國全都是用中原王朝的貨幣。
    “不要總把人想的那麽大公無私。”
    “可是。”
    朱標覺得王布犁表現的就十分的大公無私,否則也不會那麽在意的為老百姓伸張正義了。
    朱元璋倒是笑了笑:“王布犁這小子總歸不是真正的仙人,他貪婪才是正常的,就如同咱一個樣,有好東西當然是傳給後代子孫啊!”
    朱標語塞,今天對於王布犁的試探,可以說是一無所獲。
    那小子一直都在裝糊塗,甚至反過來勸你立即攻打日本。
    但這件事一點都不現實。
    娘的。
    軍師不愧是裝糊塗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