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全頻阻塞
字數:2696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隨著無人機展示區的觀眾漸漸散去,估計是都去吃午飯了,停機坪上隻剩下了老甲他們幾個人。陽光正烈,老甲卻興致勃勃,對孫夢潔說:“我電磁學方麵學得不太好,這方麵理論欠佳,你能不能給我講講全頻道阻塞的原理是什麽?為什麽不能用它來反無人機呢?這個技術在理論上或實踐生產上有什麽問題嗎?”
“好啊,甲老師,那我就班門弄斧了。”孫夢潔搬了兩張椅子,放到了機翼下麵,讓老甲坐下。正午的太陽已經出來了,烤得人有些燥熱,坐在機翼下麵的陰影裏,涼爽了許多。
龍舞陽說,“大伯,那你們先聊著,我去給你們打盒飯。”
老甲對龍舞陽說:“少打一份,我中午不吃了,早上吃得太飽,我吃了兩份早餐,我把吃午飯的時間省下來就是來學習的。”
孫夢潔開始詳細解釋反無人機的原理,她耐心地說道:“無人機本身並不能自動駕駛,需要跟地麵控製台通過固定的信道頻率通信,傳遞控製飛行參數的數據鏈。舉個簡單例子,電磁波通信就好比夜晚海上的燈塔,通過一明一暗和節奏變化傳遞信息,航行的船隻無論離多遠,隻要能看到光就可以收到信息,而電磁幹擾就相當於通過種種手段讓海上的船看不到燈塔的光,比如拿一束強光直接照亮船隻,把整艘船晃瞎眼自然看不到,這個前提是你要提早發現船隻,跟蹤船隻,然後還有足夠亮度的光能照射船隻,這個辦法需要的技術很高,對於無人機來說不太實用。”
“哦,”老甲似懂非懂地嗯了一聲,然後說:“這需要大功率的幹擾源,距離遠了肯定不行,而且還需要知道對方的通信固定頻率,那種像衝鋒槍一樣的無人機幹擾槍就是這個原理吧?”
“對呀,甲老師,你說得完全正確。”孫夢潔繼續說:“因為民用無人機的通信頻率是固定且公開的,所以幹擾槍在近距離上對民用無人機的幹擾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幹擾槍因受限於體積和功率大小,並不能覆蓋所有頻率。”
“那有沒有一種設備,大功率且能覆蓋所有頻率的反無人機係統呢?”老甲似乎想到了什麽,急迫地問道。
孫夢潔笑了笑,輕鬆地說道:“理論上是有的,就是直接增加背景輻射,也就是把天空全部照亮,燈塔上的光也就沒那麽容易看清了,起到阻塞信息傳遞的作用!當然光隻是一種特定的電磁波頻段,在每一個不同的電磁波頻段都可以用來傳遞信息,所以如果搞一台可以發射所有頻段電磁波的設備持續輸出,在覆蓋的區域內所有電磁波都無法通信了,大家都回到了石器時代。”
老甲一下子又興奮起來,連忙問道:“難道實踐中製造不出來這種設備嗎?”
孫夢潔看著老甲一臉猴急的樣子,咯咯地大笑了起來,“哈哈,甲老師,如果真有這種設備,俄烏戰場上哪還有無人機的用武之地啊?”
“也是啊,瞧瞧大毛被二毛的無人機弄得焦頭爛額的那樣,說明幹擾槍沒啥作用。”老甲略有所悟。
“是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現在的無人機尤其是軍用無人機,普遍采用了天線增益技術和擴頻技術。所謂天線增益技術相當於把燈塔從普通的探照燈換成了激光發射器!能量瞬間增加了幾萬倍,然後信號接收端也隻接收來自指定機關的信號,而忽略其他所有的光,所以對於接收方來說,也可以將原有的背景輻射減小幾萬倍。發射端和接收端兩種增益一增一減,通信信號相當於背景輻射的能量就被放大了幾百萬倍,也就意味著如果想幹擾經過增益的信號,幹擾器的發射功率就需要比信號發射端強大幾百萬倍,這就太難了。”
“是啊,這功率大概需要一座小型電站了,除非用微型核裝置。”老甲恍然大悟,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還沒完呢!”孫夢潔繼續興奮地解釋:“將接收功率增加到上百萬倍這隻是其一,還有另一招叫作擴頻技術,發射方式很靈活的,可以隨意選擇通信頻段,我可以寫一段加密代碼,每秒鍾都按照特定規則隨機變換一個通信頻段,接收方也按同樣的規律切換接收頻段,這導致幹擾方就算找到了足夠功率的超大設備,依然需要提前獲知發射方頻段的期望規律才能真正阻斷。打個比方,比如在網絡上采用區塊鏈技術散布謠言,如果一個賬號被封了,立馬就有幾百個克隆賬號重生,而且每個被謠言擊中的吃瓜群眾也都是下一個傳謠的小號,簡直就是防無可防!想徹底阻斷,隻有一招,就是拔網線!也就是大劉的科幻小說《全頻段阻塞》幹擾,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通信和幹擾這對冤家的對抗上,幹擾已經窮途末路了。”
“這我就放心了,我還一直擔心你們的無人機被幹擾的問題呢!”老甲長出一口氣,欣慰地說道。
“你看這次東方航展,中國端出了五六種反製無人機的設備,有微型導彈、近防炮、速射炮。這幾款長得像電子幹擾設備,其實原理是發射高功率微波或者激光來燒蝕電子設備元件,都是直接從物理層麵消滅無人機!區別就是覆蓋範圍效率以及成本之間的綜合考量!”孫夢潔似乎如釋重負地說道。
“那畢方的通訊方式是不是也要升級,加強防幹擾能力?”老甲繼續問。
“當然了,航展回去我們就升級改造,參照軍用通信方式,再也不能允許別人用杆破槍來挑戰我們了。無人機幹擾槍,那就是一個大玩具!”孫夢潔氣呼呼地說,似乎還對那晚降落時被幹擾耿耿於懷。
老甲點了點頭,他的目光落在了畢方無人機上,心中充滿了對未來技術的期待和對中國無人機產業實力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