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十四章 五壁六溪
字數:4352 加入書籤
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亡骨醫心》最新章節。
從廢棄鋼廠到清州市區的途中,之胖打電話來詢問近況。得知淩岓在清州,之胖當即喊了聲巧——
“我最近剛好帶一對老教授來清州尋訪古跡,要不咱晚上見一麵?”
淩岓想了想還沒置辦的東西,答應下來。
老教授夫婦去朋友家做客,之胖因此閑下來。剛過下午四點,他就按照淩岓給的地址找上門了,看見薑泠,他有些意外。
“你什麽時候又和薑大夫到一塊兒去了。”
“意外碰見。”淩岓答。
“意外?”之胖偷偷瞄了一眼坐在一旁正閉目養神的姑娘——她又換上了寬鬆的素色衣裙,和在巴那初見時一模一樣。
“鬼才信。”
“真的。”淩岓也順著之胖的目光看向薑泠,隨後將他從安城到清州遇到的事情如實告訴之胖。
“老天爺,你這朋友指定是中邪了。”之胖聽完,不住地咂嘴稱奇,又提出建議,“誒,我覺得你可以問問老洪怎麽個事兒,他說不定真知道什麽。”
“老洪?哪個老洪?”淩岓在大腦裏搜尋了一遍社交圈裏姓洪的,反應過來,“你說洪鍾?”
“對,就是他。”
“我記得你上次說再也不信他的鬼話了,一個字都不信的那種。怎麽幾天不見,都叫上老洪了?”
細細算起來,和之胖等人分別也沒幾天。見他現在和在骨洞外對洪鍾截然不同的態度,淩岓的好奇心又被勾了上來。
“他確實是幫了我點兒忙。”之胖撓了撓自己的胖腦袋,把袖子擼起來給淩岓看——他的上臂處有一塊淺青色的斑。
“上次不是被那個骷髏架子抓傷了嘛,回去之後總感覺這地方發癢。問了醫生都說沒事兒,就幹脆問了問老洪,死馬當活馬醫算了。”
“他怎麽說?要不要緊?”淩岓端坐起來看著胖男人,滿是關切。
“說了一堆我也沒記住,反正最後要了我的地址。這兩天給我寄了藥過來,你別說,吃了幾次確實是好多了,至少不會再抓心撓肝的癢了。”
“行,沒事兒就行。”淩岓鬆了口氣,心裏對洪鍾有些刮目相看。
“要我說,你不如讓你那個朋友去問問老洪,他知道的真的挺多的。”
“嗯,我回頭問問吧。”淩岓話鋒一轉,“你在清州認識的人多,能不能幫我搞點東西?”
“這有什麽能不能的,咱倆誰跟誰啊。”
二人嘀嘀咕咕說起明天出發要置辦的東西,全然沒有發覺薑泠已經睜開眼,神色冰冷地麵向之胖。
正值暑假,清州條件稍好一些的酒店早就爆滿了。臨時訂的這家賓館外表看上去還行,卻不想一到晚上,除了嗡嗡叫不停的花蚊子,還有在房裏四處亂竄的暗紅色大蟑螂。
淩岓歎了口氣,幹脆打開燈不睡了。他無聊地翻了翻手機,突然想起薑泠:能如此巧合地碰到一起,再第二次一同出行的情況確實少見。
他隱約能猜到她是骨醫,可除了名字,有關她的其他信息,他一概不知。
“女孩子應該都怕蟲子吧。”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亡骨醫心》最新章節。
“那可是五壁六溪的六溪啊!”
電話那頭傳來呼啦呼啦的聲音,淩岓不解:“五壁六溪是什麽?”
“這你都不知道?”洪鍾自問自答,“也難怪,這知識太冷門了,你們不知道才正常。”
“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兒。”
呼啦聲停住,淩岓這才聽出來:那是洪鍾翻書的聲音。
“你聽好了啊,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的,可是我洪門獨家第一手資料。”洪鍾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六溪村的淵源。
“五壁六溪,其中的五壁並非指五麵牆壁,而是指屹立於黔西南、與五行相對應的五座高山;六溪也並非真的是六條小溪,而是說交匯此處的六條龍脈。”
“古書有載‘龍者何?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1]
“按照這種說法,龍脈所在處的群山自有根源始終,主打一個‘千尺為勢,百尺為形’。”
“從外形上看,群峰要連綿不斷,如矯龍騰飛;山巒之間藏風聚氣,還有活水環抱四周。從內裏來講,每座山的裏麵都有生氣貫通,這也是傳說中龍脈能夠滋養一方水土的關鍵所在。”
“在風水學裏,一般都說咱們有五條大龍脈,三陽二陰。三大陽脈為山,兩大陰脈為水。”
“山陽水陰,兩條陰脈正是咱自古以來的兩大母親河,長江和黃河。”
“而在這三大陽脈之中,昆侖山是萬山之祖,也是五脈發端,所以我們說昆侖山是祖龍之脈;中龍是震龍之脈,西起昆侖,向東延經秦嶺一帶,最後轉至江浙入海;你們現在要去的六溪在第三條巽龍,也就是南龍龍脈上。”
“此龍脈西起昆侖,向南橫亙滇黔一帶,在福建入海,台灣的玉山山脈就是傳說中的南龍抬頭處。這一條的水脈除了長江,還有一條珠江。”
“相傳,南龍一脈隻富不貴。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珠江流域水龍極旺,因此多財富;而山龍向上為海,無實地則難以統天下。因此,從這一塊兒出來能成就一番大業的霸主寥寥無幾,在古代,最多也就發展成藩王之類的割據勢力。”
“這和六溪村有什麽關係?”淩岓聽了半天,除了知道六溪村在這條南龍龍脈上,並未發現其他關聯。
“莫急莫急,聽我慢慢道來。”洪鍾吞下一口熱水,繼續說。
“我剛說的這個,隻是一部分人的觀點。另有一部分人認為,南龍隻富不貴的原因在於第三隻龍眼吸走了此脈中的一部分精氣。”
“第三隻龍眼?”
“正是。”洪鍾合上書,唾沫星子橫飛,“據說在黔西南一帶有五座高山,分別坐向東西南北中,對應五行中的木金火水土。”
“而在這五山正中,正是六條小龍脈交匯的地方。當然啦,所謂的六條小龍脈其實是六條珠江支流的支流。”
“五山為眶,支流匯集成瞳,這就在黔西南形成了南龍的第三隻龍眼。”
“道家說,‘福之禍兮所倚,禍之福兮所伏’[2]。這隻本不該出現的第三隻龍眼就是如此,既是福,也是禍。”
“在此周圍的部族村落,上百年無有戰亂災禍——什麽地震泥石流山洪都是繞道走的。同時,龍眼四周土地肥沃,山水林木、金屬礦洞資源更是無窮無盡。活脫一個1:1複刻的黔西南桃花源。”
“那禍是什麽?”淩岓追問。
“禍嘛,眾說紛紜。最多的一種說法是,這隻龍眼是地上天眼,順應天意監視人間的一舉一動。”
“如有悖逆天道,十惡不赦之人,死後都是要在這裏接受天刑的。據說這一帶總有些難以解釋的現象發生,就是這個原因。這裏不僅是龍眼,不僅是資源豐富的寶庫,還是屠戮惡鬼的刑場。”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