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楊易:賑濟災民,朝廷顏麵,這幾個字輪不到你來說
字數:4542 加入書籤
殿內眾人麵麵相覷,看著太平公主若無其事地坐在武皇後身邊,心頭有些怪異,好似這不是天後娘娘和十幾位重臣在場的小朝堂,而是兩人“打情罵俏”的花前月下。
武皇後瞥了一眼若無其事的太平,隨即目光落在楊易的身上,紅潤而有光澤的嘴唇微微一抿。
“楊卿,招你前來,你可知道因為何事?”
楊易微微頷首,劍眉星目,身姿筆直,自有一番儀態。
“回稟天後娘娘,是有人汙蔑微臣在施粥的時候,在米中摻了沙子……”
他的話音剛落,來濟便忍不住站出來,麵容冷肅,蒼老的麵龐緊繃像是一塊堅硬的石頭,每一道皺紋都仿佛刻滿了風霜,唯獨一雙眼睛卻是帶著灼灼熱意,死死盯著楊易,胡須顫動,唾沫星子亂飛。
“楊家令好大的膽子,到了這裏還敢說有人在汙蔑你,你敢說你的粥裏沒有摻沙子?”
他的聲音冷冽,帶著幾分肅然,咆哮在殿堂之上讓眾人心裏一顫。
楊易隻是不動聲色地退後了一步,微笑。
“老丈如何稱呼?”
來濟紋絲不動,猶如一塊磐石,傲然道:“本官來濟。”
楊易臉色肅然,拱了拱手。
“竟是來禦史,來禦史此言卻是有失偏頗。”
來濟眼睛眯起。
“如何偏頗?”
楊易正色道:“幾天之前,我發放的粥裏確實摻了沙子,不過現在卻是沒有了。”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卻是有些愕然,他們沒想到楊易就這麽直白地承認了。
太平鳳眉蹙起,眸子有些驚愕,她可是沒想到楊易居然真如來濟所說在粥裏摻了沙子。
她拳頭握緊,心裏猶如翻江倒海,這廝不像是這樣的人呀。
武皇後麵色平靜淡然地看著楊易,並未言語。
來濟冷笑起來。
“該不會是聽到民間對你的惡言,所以就不摻了吧?”
楊易搖了搖頭,“那倒不是,我現在把米換做了麩糠,也就不用摻沙子了。”
含元殿內,靜悄悄的,眾人仿佛能夠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他們有一些不可置信地看著楊易,腦海裏浮現一個念頭,這是不會是瘋了吧?
在上好的米糧摻沙子就算了,現在居然更加喪心病狂,直接連米都不用了。
居然用喂給牲畜的飼料來救濟災民,還如此挑釁,在含元殿當著天後娘娘的麵說出來。這是真不怕死呀?
縱然賑災是私自行為,但是畢竟這位楊家令掛著的是朝廷的官職,更是代表著公主府,哪怕是個人賑災的行為,用麩糠來賑濟百姓,那也是影響極大的。
天後娘娘若是追究起來,這位楊家令隻怕是難逃牢獄之災。
太平有些坐不住了。
在她看來,來濟之前等人的指責全都是汙蔑,但是這次楊易跑過來不僅承認了,還做得更加離譜。
她心裏亂糟糟的,一時之間猶如打翻了百味瓶,無比複雜。
她心裏暗暗咬牙切齒起來,這廝剛剛不是說不用她擔心嗎?
武皇後狹長的鳳眸微眯,若有所思地看著麵色平靜的楊易。
她不相信能夠從細微之處觀千裏之外的奇才,會幹這麽傻的事情。
來濟眉頭緊皺,老邁的眸子裏滿是愕然。
他憤怒不已,“麩糠那是給畜生吃的飼料,你居然拿出來給百姓吃,他們是人不是畜生。你身為公主府的家令、朝廷官員,就是這般對待百姓,你枉讀聖賢書”
楊易絲毫不在乎眾人的目光,他隻是平靜地看著來濟。
“災情發生到現在,來禦史可知道逃難到我長安的難民到底有多少?”
來濟一愣,他仍然帶著憤怒之色。
“關中與山南二十六處發生饑荒,湧入長安的不計其數,本官如何能夠知道?”
楊易又問道:“關中與山南州的難民越來越多,朝廷調撥的糧食大部分都送入山南和關中,僅有少部分用來救濟長安的災民……”
“糧食現在已經漸漸不夠,不知道來禦史可有什麽法子去解決這些在長安越來越多的難民?”
來濟眉頭緊蹙,他冷冷地看著楊易。
“本官隻是禦史,負責督查百官,賑濟災民是三省六部官員的事情……”
“各官各司其職,才能維持大唐秩序穩定,老夫一個禦史如何能夠插手這本該是朝廷內務的事情?”
楊易唇角勾起,臉上泛起的笑容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嘲諷。
“也就是說來禦史並不知道如何讓這些越來越多的難民活下去。”
來濟剛剛說了那麽多,總結起來確實就是楊易這句話的意思。
隻是這種赤裸裸的揭露出來,確實來濟臉皮有些掛不住。
正當來濟有些惱羞成怒的時候,楊易又繼續道。
“來禦史不知道這些難民有多少,我卻是知道大概的,前些日子每日在我公主府為領米領粥的約莫有兩三千人,公主府外幾十口鐵鍋日夜不停。”
“直到三日前,到我這邊的人越來越多,幾乎占據了長安一半的難民……”
“其因便是隨著湧入難民越來越多,其他長安的富戶哪怕是拿出自己家存儲的米賑濟災民也是力有不逮。”
“不少人已經漸漸的接待不起,隻有我公主府從始至終從未停過,因此到公主府求施舍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難民近乎六千餘人,而我公主府,哪怕是再如何將存儲數年的米糧全部拿出去也是完全不夠的。”
“如此情況之下,來大人告訴我,若是我公主府此時因為存米不夠而停止施粥,那這近六千的難民應該如何存活下去?”
來濟被問得目瞪口呆,他也沒想到公主府外麵領粥的難民居然有這麽多,其餘的官員也是一臉沉默。
楊易麵無表情:“唯一的辦法不過是將原先的米換做麩糠,一斤米可以換上四五斤麩糠,這樣的話,數量便膨脹了五到六倍,就可以應付這些難民。”
“哪怕如此,也不能保證他們一天吃上幾頓都吃飽,大多數人一天也就領上一頓罷了,隻能維持不餓死。”
他目光平靜地看著來濟。“敢問來禦史,下官雖然用了麩糠,但是至少能讓這幾千人都活著。”
“畜生用的飼料怎麽了?能夠讓人活著的食物就是好東西。”
眾人心裏一震,沉默不語。
要真是如此的話,楊易這樣的做法似乎是唯一解決之道。
不少人心裏有些微妙,這位楊家令倒是個人才,不管手段如何,至少能夠讓這些人都活下來。
楊易目光平靜地看著臉皮漲紅的來濟。
“先前的米粥裏摻沙子,僅僅隻是為了杜絕那些占便宜的狡詐之人來領粥糧而已,好讓更多需要的百姓能夠吃到。”
“來禦史僅僅隻是聽了一些傳言,便汙蔑下官以沙充米,故作姿態,是為了博取善名……”
“來禦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躲在禦史台指點江山,便自以為大唐忠臣,卻對關中難民視而不見,將其責任推卸給三省六部的官員。”
“下官雖然官職卑微,卻也心懷天下百姓……然而卻遭來禦史斥責,敢問來禦史有什麽資格來教訓下官?”
“大唐長安一百零八坊,湧入的一半難民是在下官的肩上擔著。賑濟災民,朝廷顏麵,這幾個字還輪不到你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