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狄仁傑:子安,你怎麽看?

字數:5032   加入書籤

A+A-




    殿內一片死寂,唯有來濟粗重的呼吸聲。
    眾人麵麵相覷,心中愕然,這位打虎家令確實脾氣硬啊。
    太平眉飛色舞,朝楊易揮了揮小拳頭,一副出完氣,爽快的模樣。
    武皇後麵無表情,眼底卻是閃過一絲狡黠的笑意。
    來濟蒼老的臉龐漲紅,目眥欲裂,手指哆哆嗦嗦地指著楊易,憤怒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他感覺到眾人看著他的目光夾雜著嘲笑之色。
    禦史大夫雖然官高權重,但本就是個招人討厭的官職。
    此時被楊易懟得說不出話來,眾人自然也樂得看他的笑話。
    怒火瞬間衝上心頭,來濟脫口而出:“都是你一麵之詞,誰知道是不是你利用職權將公主府的米糧克扣了下來,然後故意用這番說辭來應對?”
    周圍眾人無奈地搖了搖頭,這位來禦史年紀大了,估計從未被人指著鼻子這般罵過,是被氣糊塗了。
    當著武皇後的麵,楊易既然敢在這裏這麽說,況且有理有據,怎麽會是胡說呢?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響起。
    一個太監走了進來,恭敬道:“天後娘娘,侍禦史狄仁傑求見……”
    眾人一怔,有些茫然。
    狄仁傑這廝怎麽會在這個時候過來?
    武皇後沉吟片刻,隨即道:“讓他進來吧。”
    那太監退下,片刻之後。
    一個身著朱紅色官袍、體態臃腫的胖乎乎的老頭走進來。
    他朝著武皇後拱了拱手,行了一禮:“微臣狄仁傑見過天後娘娘。”
    武皇後點點頭:“狄卿匆忙入宮,所為何事?”
    她跟李治不同,李治對狄仁傑頗為排斥,倒是武皇後認為狄仁傑頗有太宗時魏征之風骨,所以對狄仁傑頗為器重。
    哪怕隻是一個侍禦史,但在她眼中,至少比來濟這個隻會跟她唱對台戲的老骨頭強上許多。
    狄仁傑一改往日嚴肅,有些振奮道:“天後娘娘,微臣前些日子在長安遇到一奇才,其所用之法或許可以幫助關中、山南二十六處難民順利度過這個冬天。”
    武皇後一怔,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已經退到角落裏的楊易,朝著狄仁傑道:“狄卿說說看。”
    狄仁傑聞言隨即道:“那人以米糧換成麩糠,用麩糠來賑濟百姓……雖然麩糠是喂養牲畜的飼料,但是吞食麩糠有飽腹之感,能夠讓難民吃飽。”
    “我大唐朝廷至關中賑災之後撥入大量的米糧,層層下去,能到災民手中的不知道還剩幾成。”
    “若是能夠將其幹脆用麩糠來賑災,不僅可以杜絕有貪官汙吏層層剝削,還能夠使得那些想要占便宜的人無從下手……至此便可大幅度地保證這些東西能夠到災民的肚子裏。”
    狄仁傑話音落下,眾人麵麵相覷,目光均是落在旁邊的楊易身上,臉色有些古怪。
    武皇後也沒有立刻點破,而是認真道:“你說的那個人是公主府的家令楊易對嗎?”
    狄仁傑一愣,有些不明所以,不過看到武皇後身邊的太平公主之後,他有些恍然。
    既然楊易是公主府的家令,那想必武皇後知道也是正常的。
    看來這幾日自己真是忙糊塗了,居然忘了這一茬。
    他連忙拱手:“正是那位楊家令。”
    武皇後繼續道:“有人稱他是故意用沙子摻和到米中,用麩糠充好來敷衍百姓,以博取善名,從中獲利。”
    狄仁傑有些激動道:“天後娘娘明鑒,禦史台這幾日收到一些匿名的信件,有人舉報這位公主家令利用賑濟災民名義,牟取利益,損害皇室顏麵……”
    “微臣由此還特地去暗中調查了一番,結果並非如民間傳言那般……那些謠言分明是占不得便宜的人故意重傷這位楊家令。”
    “臣這裏有這位楊家令以公主府的名義拿米糧去換麩糠的證據,還有多位證人可以證明這位楊家令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賑濟百姓,從無假公濟私的說法。”
    狄仁傑的話音落下,旁邊的來濟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他剛剛被楊易氣的腦袋一糊塗,說楊易是一麵之詞,結果這狄仁傑就跑進來給楊易正名了,真不愧是他的好下屬。
    狄仁傑之後也發現氣氛有些不對勁,他下意識地掃視了一眼在場眾人,忽然目光一凝,在角落裏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頓時愣住,他一臉懵逼,這不是那位楊家令嗎?
    武皇後掃了一眼全場,唇角上揚,瞥了一眼來濟,冷笑一聲。
    她正準備拿著太平的賑災事情,把長安的勳貴皇親全部綁上船一起捐款,來緩解災情,結果來濟這是故意站出來給她唱對台戲,說什麽公主府拿沙子摻量,是假公濟私,博取善名。
    這不是衝著楊易來的,是衝著她天後娘娘來的。
    否則為什麽要挑這個時候?
    現在正好狄仁傑來的正是時候,這位狄卿雖然官職在在場諸位裏麵算不上數一數二,但是人品正直、剛正不阿,那是出了名的。
    狄仁傑站出來為楊易證明,旁人自然也不會再質疑。
    武皇後想到這,唇角微微翹起,威嚴冷豔的聲音在殿內響起:“狄卿家忠心耿耿……縱然是侍禦史之職責並不關乎賑濟災民,卻依然為朝廷奔走,實乃我大唐忠臣。”
    這話落下來濟的臉色更差了,恨不得當場暈厥過去。
    眾人目光詭異的看了一眼來濟。
    武皇後這是在點他呢。
    武皇後麵色平靜,仿佛並未指桑罵槐,隻是淡淡道:“太平公主家令楊易雖然官職不高,所屬公主府事宜與朝廷公務無瓜葛,但是依然挺身而出,背負罵名,為我長安難民找出了生存之法。”
    “此法亦可為我朝廷借鑒,用於關中與山南州二十六處……難民豈止數千人,朝廷撥過去的米糧雖然充足,但是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吃到。”
    “楊家令此法便可最大程度使這些難民吃到能夠飽腹的食物……本宮以為此法可改良推廣至關中與山南州等災情嚴重之處,諸位以為如何?”
    經過楊易和來濟的這一番鬧騰,天後娘娘的這番話可謂是定下了基調,而不是在跟他們商量。
    眾人心裏自然也有數,紛紛拱手稱是。
    武皇後見到沒有人反對,微微頷首,隨即便道:“賑災一事,便以楊家令之法為基調,推廣到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稍作更改。本宮要直到明年開春,這些難民的死傷能夠降低到曆次饑荒以來最低。”
    眾人臉色一凜,紛紛拱手。
    其中不少人心裏歎了口氣,這一次,又讓這位天後娘娘略勝一籌。
    若是能夠平穩地解決饑荒,作為天後娘娘的威望要更上一分。
    至於來濟,眾人心裏搖頭。
    這位前太子詹事,聽聞前些日子又跟現任太子李賢關係頗近。
    隻是不知道這一次,是不是又暗藏太子殿下與天後娘娘的博弈?
    ………………
    半個時辰後。
    楊易剛剛走出含元殿,便聽到狄仁傑的聲音:“楊家令,稍待。”
    楊易停下腳步,轉過頭看著這位大名鼎鼎的狄公,微笑道:“狄公客氣了,呼我子安即可,不知道狄公有何事?”
    狄仁傑擺了擺手,無奈笑道:“在救死扶傷、賑濟災民的楊家令麵前,豈敢稱狄公,煩請子安勿要折煞本官……子安若是不計較,稱我一聲兄長便可。”
    楊易嘴角抽了抽,從善如流:“狄兄……”
    狄仁傑眼睛幾乎眯成一條縫,笑眯眯道:“前幾日,你是不是認出為兄了?”
    他說的自然是暗訪公主府。
    楊易正色道:“狄兄麟德殿直諫,小弟正在現場,目睹狄兄風采。”
    狄仁傑苦笑起來,他還本以為自己是去微服私訪了,卻沒想到早已經被楊易認出來了,難怪今日他在含元殿見到楊易,楊易卻是一副平靜。
    狄仁傑捋了捋胡須,認真地看著自己剛剛認下來這個小老弟:“子安呀,你是不是得罪人了?禦史台幾日前可是收到了好幾封匿名舉報你粥裏摻沙、博取善名賑災的事情。我那日去公主府查證也是因為此事。”
    “以我觀察,此人能夠將信送到禦史台,定然是對皇城內的衙門頗為熟悉,說不定就在皇城之內當差。”
    “子安啊,這件事,你怎麽看?”
    楊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