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 因材施教

字數:1383   加入書籤

A+A-




    因材施教
    孔夫子早在幾千年前,就倡導“因材施教”。實踐中,他一如既往地推行這一理念。培養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名滿天下。而“富養女,窮養兒”也是一種教育理念。但如果機械地執行這一理念,你的子女因此而有所出息,純粹是你的運氣好;反之,你的子女因此而思想狹隘,做事極端,永遠不能放心其獨自麵對生活,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有一個追星女孩,瘋狂地迷戀劉德華。家裏本來就不富有,其父母為了不斷滿足她追星的需求,弄得是傾家蕩產。其父甚至於想賣腎,無所節製地滿足女兒不斷膨脹的追星需要。後來想盡辦法籌錢,舉家赴港參加劉德華的歌友會,這個女孩總算是近距離地見到了劉德華。其父留下遺書,當晚跳海自殺,以死控訴十三年來,劉德華對其女兒的苦苦追求不理不睬。女孩與母親認屍後,到入境處申請延期留港,希望再見到劉德華。真不知道,這是女孩的悲哀,還是其父母的悲哀。
    我有一表兄,家裏條件不錯;然而父母對其管教甚嚴,要求極高。久而久之,養成了極度要強的個性。中專畢業後,進了一家大型國企,待遇很好。他的妻子也是這家國企的。最初的幾年,這個家庭很融洽,日子過得很好。就在這幾年時間裏,他的妻子取得了本科學曆,職位及薪水很快比他高出了一頭。他自己感覺壓力很大,整日象似被妻子的身影籠罩了一般。為此他的妻子總是在遷就他,生怕觸碰到他敏感的神經。終於在某一天,他還是因為承受不了這個壓力,從公司的大樓上跳下來了。盡管命是保住了,但落下了雙腿殘疾。
    人有千千萬,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情況。教育方法,應隨之改變而改變;不是簡單的一句“富養女,窮養兒”所能解決的。
    現在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如何將其培養好,真的是一個係統工程,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在其獨立生活之前,你得有大量的投入,有物質的,更多的是精神方麵的,你得經常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雖然說,“因材施教”有點空,有點中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還算得上是一個可行的大道理。它隻是給你指明一個方向,具體如何去理解,去操作,去把控,還得靠你自己。
    左右為難
    今天,從南京回江寧時,正好趕上了晚高峰。101路公交車上,擠得是一塌糊塗。
    盡管等車時,凍得人直發抖;但上了車,沒一會兒,就感覺很熱了。終於有一中年男子,大聲喊道:“司機,太熱了,將空調關掉!”司機立馬輕快地回答道:“早就關掉了。”他的語氣似乎在告訴我們,這還要你提醒?
    沒多久,一年輕女子高聲說道:“沒開空調,還收我們空調費噢?”有幾分調笑,有幾分責難。
    滿車的乘客,全都笑了。車外很冷,車內卻很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