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當世最強男人,盛唐氣魄的源頭
字數:9775 加入書籤
影院裏氛圍極好。
為了一睹為快,重金搶到首映禮票的觀眾,感覺太值了。
大量戰爭、動作場麵,恢弘大氣,氣勢逼人,熱血、英雄,生命能量噴薄而出,生動刻畫了李世民的少年、青年時期,通過智勇雙全的表現,一步步登上巔峰。
少年之時,便有英雄氣。再到領兵,一次次戰爭如同鐵錘鍛打,將李世民的雜質抹去。百煉成鋼,縱橫無敵,自有一股勢,挺拔世間。再到拜天策上將,武官之首,親王、三公之上,幾乎是生命層次的躍升,凜然不可侵犯,畫風都有所不同。
影片風格沒有絲毫克製,二鳳飛起來打人,一拳撞飛一排軍陣,不同於傳統功夫片的花拳繡腿,赤裸裸的暴力展現,絕強武功。
有一幕,李二被流矢擦邊後,當場發狂,把數十人打爆。
字麵意義上的打爆,身披鎧甲,騎著戰馬衝鋒,長刀劃過,借助馬勢,血肉齊飛。
武力打鬥方麵,沈三通做了硬要求,一定要把當世最強碳基生物、六邊形戰士強大展現出來。
結果很好,呈現在電影裏,觀眾看的渾身發熱。
這不是奇俠神片,這就是真實曆史!
最多有些浪漫化處理,但是基本事實沒錯,李二就是勇冠三軍。
很多觀眾,從頭爽到腳,有一種過電的麻麻感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三伏天喝了一口冰可樂,不是一般的爽。
內場主持人柳顏,等了好一會,掌聲才有所減弱,說:“歡迎我們的主創,兩位導演,還有我們的監製沈導,以及我們的主演。”
郭凡分享電影製作背後的故事:“為了展現萬箭齊發、戰馬衝鋒的場麵,我們采用特效和實景結合,有大量的特技。”
“這裏麵有我們三通娛樂的特效公司,也有國內十多家特效工作室,以及來自於全球的其他幾家工作室,上千名特效工程師對本片的特效進行渲染。”
“導演精益求精,才有了震撼力十足的場景。”
柳顏拋話題,讓導演之一的路陽也分享下拍攝故事。
觀眾和嘉賓談談觀影體現。
嘉賓都是互吹,沒誰會在這個場合亂說,哪怕是爛片,也會誇一誇。
娛樂圈是很封閉的圈子,後世的某個編劇整天罵人,罵的也是不對付的,自己一邊的不罵。
而且也是他們這些人,把正常投資人坑傻了,這一世依然坑人。
第一批入行的互聯網玩家,也在被坑,當然,再過幾年,等到企鵝、阿狸找準了姿勢,收拾了這些人,才開始喊疼。
喊疼也不是知道錯了,而是自己要死了。
被逐出去了,要是還能賺錢,也不會出來叫。
這一世,三通娛樂崛起,有了新風氣,但是三通娛樂也不能控製其他同行,沒法擋人走捷徑發財。
到了交流環節。
一個二十來歲的觀眾問:“我注意到電影裏有行軍帳篷,安營寨寨很方便,除了材料和我們現在不同,原理什麽的都一樣,唐朝真有這種技術嗎?”
“你觀察很仔細。”郭凡點頭,然後說:“是真的。你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當下的迷思之一。”
和沈三通不一樣,郭凡不做類比。
這個迷思的形成,就是文藝圈一幫人吃著外麵的廢料,把中國古代刻畫成靜止的,實際上不是。
郭凡說:“古代不是靜止的,不是一成不變,是在發展進步的。”
“一戰二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我們經曆了那麽多王朝更迭,一戰二戰規模的戰爭,我們發生過很多次,在戰爭過程中,技術也在進步。”
“秦朝的時候,兵器方麵就有了標準化概念,零件壞了可以進行組裝。”
“我和沈導交流,他提出一個觀點,我們現在留下的文化,在當時是技術,高科技。”
“比如曆法,這是核心科技,有這個能種糧食,我們祖先用了很多年時間觀察研究,把這個搞好,是族群高科技。”
“再如唐朝的唐三彩,也是科技。經過時間洗禮,保留下來了成為了文化。”
“像大哥大,過去是科技,很流行,但是現在就落後了,就沒承受住時間的洗禮,沒形成文化。”
“手機,智能手機有可能成為一種文化。”
沈三通點頭,這個他們討論過。
這種觀點就是不能把現代科技特殊化,也不能把現代科技視為西方科技,如同現代醫學不等同西醫,中醫也可以現代化。
同樣的,現在看起來很厲害的科技,能否留下來成為文化,還真不好說,當下先進不代表以後也先進。
這個觀點比較平等,守住自己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平視外國的發展。
放在當下很新穎,因為按照這個意思,中國古代就有科技。而現在花旗國這些國家的科技,也有可能落後,能否成為文化尚不可知。
沈三通看了下麵的觀眾反應,見到似乎很多人對此很驚訝,不由暗暗歎了一口氣。
如今的文藝領域,提到中國古代就像是一潭死水。
張口就是帝製、秦製、集權之類的話語,死氣沉沉。
顯然不少人受到了影響,否則也不會對於一些古代軍事技術感到驚訝。
西方隻是在近代史,獲得了領先。
這個領先從時間長河上看,是一種偶然,而且權柄多次交替,隻能籠統的稱之為西方。
中國,近代史落後了,這是事實,但不是原罪。
通過奮起直追,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是“術”方麵的,不代表自己的道就是完全錯誤的。
當然了,苦難鑄就輝煌,從近代史苦難走出,“道”這個層麵隨之進化。
一個大學生模樣的觀眾好奇問:“我想問一下,李世民愛哭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曆史顧問來回答:“正史裏麵哭的次數很多,他是個很感性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很容易和他人共情。”
“李世民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把自己的名位內化了,駕馭住了,沒有猖狂,是真正的大丈夫。”
觀眾若有所思,隱隱有所觸動。
影片裏有不少生活方麵的畫麵,比如蹴鞠,玩著玩著和人打起來了。
這個點,是第二部伏筆,和李二打的人叫王無礙,二鳳登位後躲了起來,李二讓人拿東西釣魚,將之釣了出來,笑著賞賜了他。
在太原時,和販夫走卒打成一片,隻要有一技之長,他都會結交。
沈三通很清楚爽的前提是要真,隻有真實,把世情描繪的好,爽起來才叫真的爽。
如果不真實,爽點就會空虛。
有個觀眾問到了沈三通:“沈導,這部戲你作為監製,工作是什麽,你如何看李世民?”
沈三通道:“我要求都是總的,比如要有一股向上的氣,要有少年氣。”
“為此,除了電影編劇之外,我還找了網文作家,《鬥破蒼穹》的作者天蠶土豆也在這,其中細節就是他們幫忙潤色的。”
沈三通做了感謝。
觀眾再次吃了一驚。
沒想到《李世民》這樣的戲,會找網絡寫手,不少人下意識認為電影要比網文高級。
在場嘉賓也吃驚,有些皺起了眉頭,心裏不是很舒服。
有一種自己心愛的東西,被糟蹋的感覺。
這可是電影!
沈三通的行為完全是離經叛道!
狠狠踐踏了藝術!
觀眾和嘉賓反應,沈三通看在眼裏,不過他不在乎。
土豆講故事的能力,是經過時間證明的。
網文這一塊最頂尖的人,後世隨便能找到盜版資源的情況下,《萬相之王》萬+,點娘也有好幾萬均訂。
絕大部分編劇沒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能力,也不用做編劇了。
沈三通招呼土豆,和大家見見麵。
土豆靦腆從座位上站起來,打了招呼就坐下了。
沈三通接著說:“關於李二,成就我不多說了,大家都懂。我就說一說個人。”
“他有個特點絕對自信,對於下屬充分信任和愛護。這個自信來自於他絕對的實力,不僅知人而且自知,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些正是他性格中的可貴可愛之處。”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能團結人。”
“另一麵,他又非常之果決。”
“玄武門的時候囑咐尉遲恭,房、杜如果不來站隊,就地正法,即: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
玄武門之變是個突發事件,星象變化,不得不發,主謀是長孫無忌和侯君集,倆人一個策劃一個實施。
李世民讓尉遲帶刀去請房杜來決策,不來就地正法,這兩人是半推半就。
“絕對的自信,也帶來寬容。”沈三通說:“他得國很正,不要用簡單篡位者來看待李世民,他和李淵的關係,有迷惑性,其實他是打天下的人。”
“打天下?”有觀眾不是很理解。
沈三通說:“李世民最迷惑的身份,是李淵的兒子。”
“大唐的第一批士兵就是李世民親自招的。靠這批士兵拿下晉陽,然後招撫晉陽隋軍。招兵在三月份,六月份誓師大會,士兵才看見李淵。”
晉陽起兵後,李家內部進行了一次兵權分配。李世民分到自己招的兵,左三統軍。
原晉陽隋軍一分為三:李淵南下的中軍,李建成的右三統軍,李元吉的晉陽留守軍。
入關之後,李世民走北道,收服關中各大勢力。李淵、李建成駐守永豐倉。
李世民麾下兵力爆發性增長。打下長安,李淵稱帝後,李家內部又進行了一次兵權分配
以駐守永豐倉的軍隊和關中隋軍為基礎組成禁軍,以八大總管軍隊屬李世民,雙方大致為6萬:20萬。
第一次轉折出現是在對陣西秦死了八萬唐軍,又通過對西秦降將的屠殺,阻止李世民消化西秦降軍,父子二人才實現軍力的平衡。
李世民也被李淵擠兌出長安。
隻是李淵、李建成、李元吉不能打。
劉武周入侵,包括李元吉的太原守軍在內,所有非李世民係軍隊全都報銷。
最後李世民出戰宋金剛,李淵給了3萬人,這是李唐最後全部非李世民係軍隊。
宋金剛入侵不僅打光李淵的軍隊,更重要的是打光李淵的軍心,即使舊隋軍隊將領屈通突立場,也站在李世民這邊。
宋金剛後,李唐軍隊就是李世民一家獨大了。
“李淵的兒子,其實是很具有迷惑性的身份,電影裏,李世民有一長串兒的官職,我們讀起來可以當貫口,也設計了比較輕鬆的橋段。”
“不覺得有啥不妥,畢竟是皇子嘛。但是,想一想,如果一個人,他和李淵沒有親屬關係,比如他是張世民,劉世民,趙世民。”
“擁有李世民的領兵打仗能力,同樣的官職,就會立馬發現,這個人,比王莽還董卓,比曹操還司馬懿。”
“仔細看官職和職權範圍,會發現,王董曹馬、以及劉裕、爾朱榮、高歡、楊堅、朱溫、趙匡胤、袁世凱都沒達到李世民的這個程度。”
“再說就是玄武門之變,下部戲,要劇透了,好在咱是曆史題材,大結局寫明了。”
聞言,觀眾不由笑。
沈三通也笑,說:“玄武門之變更多的是李二要跨過自己心裏的坎,隻要他想,基本上就能拿到,因為天下是他打的。”
“李淵是殺不死他的,正如劉嬰沒法提前賜死王莽,劉辯也不能提前賜死董卓,劉協不能提前賜死曹操,曹芳也弄不死司馬懿。”
“地位依靠力量背書,沒有力量背書,寫再多聖旨都沒用。”
沈三通嘴了下曹操,和李世民比確實是菜雞。
“曹操問題就是,他打不贏。李世民打天下也就七年,朱元璋北伐攻克大都隻用了三年,曹操太慢了,他要是三年、七年掃清天下,很多事根本不算事。”
觀眾又是笑,不過想想真是如此。
強盛的大一統王朝打天下都快,沒有拖很久的。
沈三通說:“也因為得國正,造就了李世民的自信和寬容,也是唐朝氣度的來源。”
“同時,也是李世民為何對玄武門之變,沒有在曆史上掩蓋的原因。”
“李世民自己自信是一方麵,關鍵是這件事並不能動搖他的法統,他的法統不來自於父親,而是他自己的戰績。”
“舉例來說,宋朝就要不斷論述自己法統,為什麽?因為他合法性低啊!”
觀眾笑成一片。
日常拷打挫宋。
沈三通說:“我們罵秦檜,也有人說一檜何能,嶽將軍是趙構殺的。”
“可我們想一想,統一天下,趙構他不希望收複嗎?控製軍隊有很多種方法,未必需要莫須有。”
“我們不去談人的心理,而是擺在趙構麵前的選擇,沒有別的選擇。”
“他不殺嶽飛,南方地主願意嗎?如果把北方收複了,士兵有了田,他有了自己的兵,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必須選項了,他也可是不選。”
“這樣一來,南方的利益是不是要受損了?趙構想建功立業,這個力量從哪裏來,本來占據優勢的,會允許他獲得力量嗎?”
“我不是說趙構好,而是說決策的背後,永遠需要力量。”
“也如,宋朝不得不論述自己的合法性,因為合法性低,不論述不行。”
“而玄武門之變,殺兄囚父,是萬分敏感的。以房玄齡為首的初唐史官,起初也是本著小心謹慎的原則,對玄武門之變寫的很隱晦。結果呢?”
“李世民直接給褚遂良、房玄齡等人下了詔書:削去浮詞,直書其事。意思就是說,不要遮遮掩掩的,該寫就寫,人是我殺的,事是我辦的。”
“所以我們才看到曆史上,獨一份且原汁原味的宮庭政變的整個清晰過程:之所以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是因為他的老部下常何鎮守玄武門。”
“李世民親手射殺了李建成,早在玄武門之變之前,秦王府的武將就已經控製了李淵。”
“以尉遲恭為首的武將,逼李淵退位。李世民娶了兄弟廬江王李瑗的媳婦,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子孫。”
“這要放在曆朝曆代,都是醜聞,但李世民讓史官直書其事,根本沒有忌諱。”
“放在任何朝代,這種事處理不好,對後世的影響不好,會引發一係列為尊者諱的連鎖反應。”
“我要說的是,能有這樣的處置,固然是李世民勇於擔當,但更是他擔得起!”
“這才是關鍵!”
“李世民自信寬容的背後,是他的赫赫戰功,是他的合法性來自於一場場勝利,而不是誰的兒子,誰的賦予。”
“擺在他麵前的選擇,可以有直接公開這個事的選項,而且公開後不會動搖他的統治。”
“反而不公開,有可能被官僚集團所利用,借此煽風點火。”
“在我看來,隻是我看來,玄武門之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宮廷政變,也不是篡位,隻是李世民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與其說李世民殺兄囚父,不如說李淵和李建成等人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是從孝道方麵,這個事有點忌諱,但是從大的方麵,從法統方麵這不是問題。”
“正是法統足夠正,才有了盛唐氣象,因為開國之人能打,很多事就成不了忌諱。”
“當然,這隻是我的觀點。做曆史題材,我自己認為,要從生產力、生產關係和力量本質出發。有這個力量,才能根據自己喜好做出不同選擇。”
沈三通慣常拷打公知:“我們輿論上烏煙瘴氣,固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背後也是我們合法性強大,桌麵上有承受亂七八糟言論的選項。”
沈三通對於玄武門之變的認知,讓很多觀眾耳目一新。
不由連連點頭,不管對錯,沈三通確實有自己思考。
有觀眾迫不及待打聽下部消息,玄武門之變劇情在下部,看沈三通說的頭頭是道,觀眾迫不及待,想一睹為快。
“沈導,這次是兩部連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