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進士與明經

字數:6176   加入書籤

A+A-




    眼前的這個才隻有十六七歲的少女臉上未施粉黛。
    可她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卻讓她看起來很美。
    那讓樂五郎也不禁想起了自己年少時所懷抱的夢。
    他也曾是很多人口中的神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
    隻是……
    如今他已近而立,卻隻是在這間小院子裏,空耗年華。
    “一同考上?”樂五郎不禁這般笑問孟瑤。
    孟瑤則是朝氣滿滿地答道:“嗯,一同考上。”
    可樂五郎卻說:“若你考上的是明經科,你的同窗考上的則是進士科,你們二人又如何能算是一同考上?”
    樂五郎又道:“阿瑤,你何不去問問你父親,如今他每日上朝能見到的官員,無論大小,有誰是明經科出身的?你又可知道,為何你認為我之才華必在你父親之上,可你父親卻從來都未曾真正瞧得起我?”
    這可真是為人君子者所不會問出的問題。
    可偏偏,點出了這件事的人,正是如今處境尷尬的樂五郎。
    樂五郎看向他的外甥女,毫無避諱地坦言道:
    “因為我雖年少成名,卻耐不住寂寞。我想要早些做個有用之人,便在十四歲那年就去考了明經科。
    “到頭來,卻隻是自毀前程,蹉跎了那麽多年都沒能等來一官半職,隻是得了一個毫無用處的虛名。
    “但你父親,他卻是真正的進士出身。可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小舅舅所說的這些或許曾在某個時刻,在孟瑤的腦袋裏閃現過那麽一回兩回。隻是她從來都未有仔細想過這些事。
    “可我……可我……”
    “可你並沒有什麽遠大的理想與抱負?”
    當樂五郎問出那句話的時候,他便笑了。
    他看向被孟瑤攤開在書案上的那卷卷軸,也又看了一眼他所寫出的那道策問,問:“阿瑤,當你看到這一題時,你當真什麽都沒有想到?”
    孟瑤先是連忙向小舅舅行了一禮,而後便在思量了片刻後說道:
    “我看到這題策問時,似是想到了……韓非子之《五蠹》。其中有言‘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牢而供養寡’人多了,糧食自然就不夠吃了。”
    孟瑤低著頭說出了這句話。
    待到說完之後,她試著把頭抬起來,看向她的小舅舅。
    隻見樂五郎身上的氣勢這便不如方才那般盛了,也對她說道:“你且繼續說。”
    孟瑤便又思索了片刻,試著說道:“隋文隋煬二帝時,雖有苛政,但隋朝開國之時,天下滿目瘡痍,人丁經過百年戰事,已然凋零。自是可用來耕種的田地多,吃糧的人少。可人口之增長,幾代便能翻番,用來種糧食的土地卻不能。故……隻要再給隋朝一百年,待到人丁滋生,他們必也……”
    樂五郎到底還是被外甥女的這一應題給逗笑了。
    “我要是考官,見你這麽答題,必然是會讓你落榜的。考官出此策問,是想要問考生有無辦法解決當下的難題。可你倒好,另辟蹊徑,告訴考官隋朝確是沒有那麽好。”
    樂五郎越想越覺得有意思,他說:“但也著實有趣。乍一聽到,覺得你是未說無用之言。再一想,又覺得你這回答,有溜須拍馬,盛讚當今聖上之嫌。可真要細細品一品,還會覺得這倒也有幾分真知灼見。也虧得你一下就想到了韓非子之《五蠹》,裏頭早已算出了人口之增長與糧食之增產,其速完全不同。”
    見小舅舅竟然說自己想的應題還“有幾分真知灼見”,孟瑤高興了起來。她試著對小舅舅露出笑容,而她的笑也將樂五郎逗得又笑了起來。
    發自內心的笑總是能夠感染到他人的,這對甥舅也便在陳設簡單的屋中因如此簡單的誇讚而笑了好一會兒。
    不,其實這不能算是簡單的誇讚。
    因為即便被樂五郎說她這回答“有溜須拍馬,盛讚當今聖上之嫌”,孟瑤都覺得開心,也覺著這和平時老師誇她經義背得好,詩賦作得佳,還誇她會用典,能在文章中旁征博引都要有所不同。
    樂五郎也便是在此時繼續說道:“阿瑤,這是事關國之政事的策問。現在你已答上一二了,也覺出這其中的有趣來了。那你便不如再來想一想。
    “如若你讀了很多的書,也考中了明經科,得了個才女的好名聲,但往後卻依舊要像一個尋常女子那般待在後宅,與江山無關,更與這策問中所問到的社稷無益。你會甘心嗎?”
    這下,孟瑤便真的沒法立刻點頭了。
    她覺得自己矛盾極了。
    考進士並非她所願,考明經才是她已然想好了要做的事。
    可是,滿腹經綸如她小舅舅,都在考中了明經科後等了十六年都等不到一紙調令。
    那……她呢?
    待到她考中明經,她難道就會有何不同了嗎?
    如此,在曲雲闊考上進士科時考上明經科——這又真的是她所願了嗎?
    更甚至,就好像小舅舅問她的那般。
    若曲雲闊考上的是進士,她考上的則是明經,那他們二人又如何才能算是一同考上了呢?
    見孟瑤陷入了沉思,樂五郎便又勸道:
    “你年歲尚輕,根本不必那麽著急。如若你隻是覺得明經科比較簡單,你就去考了明經科,那便隻能讓你往後的每一步都難上加難。”
    樂五郎說完了這些,便將那卷已經打開了的卷軸替孟瑤又卷了回去。
    他讓孟瑤回家慢慢想,並也把這道策問帶回去,看看她到底還能如何答這道題。
    孟瑤來時是兩手空空著來的。
    離開時,則帶上了一份功課,以及一肚子的問題。
    方才在小舅舅那邊的時候,她還壯誌滿懷呢。可現在一出來,被涼風一吹,她便又清醒了幾分。
    孟瑤想說……我真的有這麽好嗎?
    我又……何德何能,讓學富五車的小舅舅都如此看重?
    孟瑤想來想去,還是騎著小驢又掉頭回去,想再找小舅舅說說去。
    但是孟瑤才一進那間院子,就聽到了小舅舅的咳嗽聲。
    他咳得並不厲害,可聽著那聲音,卻反而讓孟瑤感到更擔心。
    因為,那實在是很虛弱。仿佛連咳嗽都不怎麽咳得動了。
    院內負責照顧樂五郎的家仆似乎是在勸慰郎君,讓他要多仔細些自己的身體。可樂五郎卻似是對此無甚興趣。當他說起話來,聽著像是整個人都仄仄的,也死氣沉沉的。與先前孟瑤在時的樣子已完全不同。
    當屋裏頭再次傳出那咳嗽聲,家仆便從裏頭走了出來,也仔細將房門關上。
    而後,他便看到了去而複返的孟瑤。
    孟瑤示意他別出聲,也別吵到屋裏的樂五郎,並讓這名家仆過來些同她說話。
    “我小舅舅他……到底怎回事?不是一直都在吃著藥嗎?怎麽我見著……他這病比冬天的時候,還要嚴重些了呢?”
    家仆不禁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郎君這病,本就一直都沒好。拖得日子久了,就這樣了。”
    孟瑤又問:“郎中是怎麽說的?”
    “郎中說我家郎君思慮過重,鬱結在心。”
    先前樂五郎同孟瑤說話時,這家仆在院裏幹活,也是聽到了些的。這會兒見孟家娘子去而複返,便沒能忍住,多說了幾句。
    “孟娘子,你也別怪我家郎君不讓娘子去考明經科。他實在是……心裏難受。想來也是不願將來您像他一樣。”
    “我明白,小舅舅是為了我好。然……我真的也是沒有他當年的那般學識。”
    可沒曾想,家仆卻是說了一件她完全不知道的事。
    “先前,我家郎君的一位同窗結束外放的任期,回京做官了。當年他們一起念書的時候,也是交情不錯的朋友。郎君聽說他回京了,便讓我去給他遞了一封拜帖,想要和當年的同窗敘個舊。沒想到……沒想到啊。”
    “那人不願見我小舅舅?”
    “何止啊,孟娘子!那人不願見我家郎君也就算了,居然還說——明經及第,何事來見我?那之後,我家郎君便一直鬱結在心。也經常是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
    家仆邊說邊搖頭,而後他看了看天色,說:“孟娘子,您在這兒待著,我得先出門一趟替郎君抓藥了。”
    “不,你不必去。你且在這裏照顧你家郎君。藥,我去抓就好。”
    家仆原不想麻煩主人去做他這個仆人的活計,可孟瑤卻說樂五郎身邊不能離了人照顧,而她騎著小驢來,帶著藥回來也方便,問家仆拿了藥方就離開了。
    隻不過孟瑤拿了藥方卻並未直接去抓藥,而是去了城中的好幾個醫館問郎中。
    “勞駕郎中了,能不能幫我看看這個藥方?吃這個藥方的人,病得重不重?”
    “您能幫我看一眼這個藥方嗎?我家中的一位長輩生了病,可家人卻不願告訴我他病得怎麽樣了,我很擔心他。”
    “勞煩您了……”
    孟瑤一連問了個郎中,可那些人全都在看了一會兒這個藥方後和她搖了搖頭。而得到的答案則也大多如這般:
    “此人思慮甚重,鬱結在心,身子的底子怕是也不好。若是治不好心病,怕是吃藥也無用哩。”
    這樣的話會讓孟瑤感到十分突然,也打了她一個措手不及。
    但現在,她也隻能先謝過她最後問到的那位郎中,讓其按照這個藥方替自己抓藥來。
    店裏的夥計給她搬來了一個小凳子,讓她好坐著等。
    孟瑤便這麽坐在醫館裏頭,她的心下思緒亂飛,眼睛則是漫無目的地望著外頭的行人。
    而後,她便覺得自己好像看到曲雲闊了。
    她應當是在望著外頭出神之際看到了曲雲闊的側影,待到她回過神來的時候,她的友人便已不見了。
    孟瑤連忙和醫館裏的夥計說了聲,隨即便追了出去。
    她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向著方才那個身影離開的方向追出去了好些路都沒見著人。但就在孟瑤快要放棄時,她卻是一轉身就真的看到了教她感到不可思議的一幕。
    ——讓她久等數日卻等不來,也音訊全無的曲雲闊當真就站在那裏。並且,曲雲闊竟和今日上午才來她家找了她的李妙音站在一處,還買了一個糖人遞給了那李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