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再養一養

字數:9960   加入書籤

A+A-




    村內,村民們紛紛返家躲起來,門窗緊閉。
    堂兄把溫故一路扛回住處,還記著避開低矮的屋簷,進門之後把溫故放到椅子上,然後拿起一把柴刀,緊張守在門口。
    這一連串的動作極為熟練,顯然不止一次了。
    此前“溫故”染病,諸多不便,這位堂兄因為不太聰明,很多事情記不住,“溫故”隻能一遍遍強調叮囑。
    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說多了就像一段段程序植入他腦子裏,形成條件反射。
    不僅眼前的這些,還有一路逃亡過來許許多多的事情,堂兄都是這樣。他不聰明,記得最深刻的就是爹娘和叔父跟他說的,出門在外要照顧弟弟。
    十八歲的堂弟在他的認知裏,還是那個八歲總角,沒有多大差別。
    溫故搜索著記憶,低聲歎了歎,一邊留意外麵的動靜,取下裝了符水的竹筒。
    聞了聞,有些辛辣的草本氣味,不同於艾草,應當是青一道長自己研究出的秘方。
    所以說,這種人才去搞科研多好!
    溫故給自己和堂兄衣服上都撒一點,心中則思考著怎麽找機會與那位道長多交流。
    村裏遲遲沒有其他異動,說明確實沒大事,道長的神妙人設確實立住了。
    溫故也不能落後。
    能不能持續得到村中幾位主事人的支持,還得靠自身本事。
    堂兄這個頭腦簡單的大力士,還不至於讓村老們如此看重。如今形勢,糧食藥材等物資,會越來越緊缺,溫故憑設計壘壁獲得優勢,但也不能僅止於此。
    坐在書桌前,攤開圖紙,磨墨潤筆。
    畫塢堡建設圖,還要再畫幾張分解圖,配上文字。
    畫圖還行,但是寫字,一時還沒有回到“溫故”原本的水平。
    得多練練。
    文房四寶村長那裏都有存貨,用得起!
    另取出一張紙,先練會兒字。
    溫故自己的世界裏,他毛筆字不怎麽樣,雖然有這方麵的愛好,但因為戰亂,條件實在有限,沒有足夠的物資和時間供他去安心練字。
    “書法,文字的美學藝術!”
    溫故自己那破字,離書法之道相距甚遠。
    但“溫故”習得一手好字,十多年的勤學苦練,有所成就。
    練字第一張紙,橫豎撇捺在筆尖張牙舞爪,不服管教。
    但隨著漸漸熟悉,身體苦練十多年的肌肉記憶占據上風,字跡也從叛逆變得服帖。
    第二張開始,字跡漸漸端正。
    到第三張紙時,寫出的字已經有了“溫故”五六分功力。
    翻一翻身體記憶裏,曾經見過的那些名人字帖,再看剛才自己寫的這些。
    這字兒離更高階的名士風骨,還有很遠距離,但對於喜愛古文化卻求而不得的溫故而言,已經是夢想級佳作了!
    盯著紙上的字,他目光沉迷。
    “美!妙!真是太好看了!”
    守在門邊的堂兄:??
    望了望四周,屋裏隻有他們二人。
    誰?誰好看?
    他滿臉迷茫,問溫故:“弟,你在誇誰?”
    “我在自誇。”
    溫故往那邊看了眼,說道:“不用守著了,柴刀的刀口有些鈍,你去磨會兒刀,不用管我。記得戴上護手,別傷著了。”
    “哦。”
    堂兄聽話地起身去磨刀。
    為了防止平日的生活中傷到手,村人也依需求縫製了幾種手套,很粗糙,但實用。再沾上些道長的藥水,就更保險了,即便手被割破,也能降低“邪疫”侵染風險。
    溫故見堂兄確實按照叮囑的防護步驟操作,才重新回到桌麵,繼續練字。
    這些字即便被人看見,也會以為是久病之後有些生疏。
    不過,再多寫多練,早晚能到更高水平。
    溫故很認真,也非常珍惜這個第二人生。
    能寫得一手好字的,是這個身體的肌肉記憶,如果什麽時候他的意識返回本體,沒有這些肌肉記憶了,也就寫不出那樣的好字。
    所以,溫故需要將這些肌肉記憶也吸收進意識中,刻進靈魂裏,成為意識控製的“習慣”,真正能為自己所用。
    感謝!
    感謝這個世界的“我”!
    他繼承的是“溫故”十多年的經驗學識。
    堂兄磨完刀,在溫故空暇時,問道:“弟,我們什麽時候去尋姨母?”
    他記得溫故說過很多次,要北上去投奔姨母。不管是不是他姨母,反正他跟著這麽叫。
    此前“溫故”說季節不適合趕路,要等草木枯黃,隨後又病倒,他們不得不停留在這裏。
    現在,溫故已經病愈了,趕路的時機還沒到嗎?村子外麵草木都開始由綠轉黃了。
    溫故淡定道:“不急,再養一養,得再強壯些才好趕路。”
    堂兄困惑,總覺得聽著怪怪的,不懂。
    溫故沒繼續解釋,說多了,這位堂兄也理解不了,反而會露餡。
    唉……
    外麵的氣溫明顯開始降了,確實離原計劃再次北上的時間很近。
    但,就他們兩個人,勢單力薄,量小力微。還缺乏專業人才。
    可惜看中的那位專業人才,成天閉關煉丹不出門,他想去跟對方交流一下感情都不成。
    得想點兒辦法。
    秋風已起,時不我待啊。
    溫故練了會兒字,開始畫圖,寫注解。
    瞧了眼還剩下的,可憐的幾張紙,溫故頓了頓,提筆蘸墨。
    嘖,村長那裏還缺些主觀能動性。
    下午,小劉獵戶送餐過來,也看到了溫故新出的幾張圖紙。
    圖文並茂,看上去很是高深!
    就是……
    “這些字是不是太擠了?”
    小劉獵戶也是進過學的,認識些字,但看到紙上那些大小不一,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文字,還是眼暈。
    溫故斯文地解釋:“如今物資緊缺,還需省著些用。”
    言語之間很是隨和自然地抬手,引著小劉獵戶的視線,不經意間看向那僅剩的幾張紙。
    小劉獵戶滿臉讚同地點點頭,“是要節省”。
    他沒多說,但送完餐轉身就去找村長:
    “紙多來些!搜回來那麽些好紙咱又用不上,難道留著進茅廁嗎?”
    村長!在這件事上可別吝嗇啊!
    咱可不想在圖紙上看到那麽多密集的字,跟捅了蝌蚪窩似的,看得眼疼。
    於是,第二天送餐時,小劉獵戶就帶來一疊新紙。
    “村長說了,讓你別省著,該用就用,大膽地用!字寫大些寫清楚,溫二哥你現在做的可是關乎全村安危的大事,別心疼這點紙!”
    溫故應下了。
    這可是你們說的,大膽地用!
    書法一道,需勤學苦練,筆耕不輟,可惜如今生存環境苛刻,條件有限。
    有了一疊新紙,既能給村子做貢獻,又能滿足自己的那點小需求,雙贏而已。
    收了東西,事當然也要辦好。
    接下來的日子,溫故的重心都在塢堡上。
    如今這個世道,即便太平的時候,生產力有限,信息獲取艱難,書香之家的家中典藏,所記載的也未必詳盡。
    溫故生於信息爆炸的時代,後又成長於戰亂之中,再融合身體本身關於此間世道的記憶,將自己的經曆與知識進行本土化。
    整體方麵,他還畫了個粗略的對比圖——豪華堡寨版和鄉土村落版。
    大致框架打好,再給實用的鄉村版做細致構建,第一版畫稿就出來了。
    小劉獵戶如獲珍寶,趕緊捧著去找村長和幾位族老。
    村長家裏,幾位重要人物都在,此刻正圍著一張樸素木桌,看著那些畫稿,遲遲不語。
    他們也去過縣城,聽茶樓說書的講故事提到過塢堡。
    曆史上,很久以前的王朝末年,或者戰亂頻發的地區,鄉紳豪族會建起塢堡。
    朝廷在邊境地帶,為了防禦外敵,也會修築堡寨。
    生活在底層的村民,匱乏的知識和貧瘠的想象力,無法描繪那些都是怎樣的東西。
    如今,做夢的素材有了。
    村長抿了抿唇,目光艱難地從豪華版,移到鄉村版。
    他們這破村子,當然比不上人家那規格。不管是鄉紳豪族的塢堡,還是朝廷建的堡寨,都太過遙遠。
    溫故畫出來的幾張圖,他們可以選擇能建起的壘壁,重新規劃村內的場地和布防。
    但……夢(野)想(心)還是有的。
    村長和老劉獵戶,都再次看向那張豪華塢堡圖。
    世道大亂,哪個亂世不是亂個幾十年,甚至還有數百年的。
    而在這裏,周圍這片地界上,也就隻有咱們村子有活人的機會。
    逃難過來的人都得聽咱們的!
    樂觀點,長遠考慮,或許哪一天可以把村子建成那樣規模,到那時候,自己這些人的身份也都不同了吧……
    嘶——
    “咳!”村長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咳了一聲提醒在場各位,“眼下,還是保命要緊。”
    村中這幾位,對溫故給出的畫稿非常滿意,隨後親自給溫家兄弟二人送了些珍貴物資過去,還問溫故是否想要換一間大的屋子。
    溫故婉言謝過,說這裏夠他們兄弟二人住了。
    他還站在村長的角度分析:“周圍村鎮或許還有一些零散的幸存者,就算沒有,也可能有逃難的人過來。若遇到合適的,村裏可以吸納。那些空著的房屋留著,以後人多了都能用上。”
    這話村長愛聽,亂世裏,他們這麽點人口想謀求發展,可不太夠。
    一時間,村長看向溫故的目光更親和了。又送了些補身體的藥過來。
    溫故喝著補藥,心裏琢磨著:他們住這兒,離村裏幾位重要人物都比較近,比如那位道長,他還想去走動走動來著。村裏有什麽動向,這兒也能第一時間察覺。
    而村長所說的那幾間空了的大屋,有點遠了,房屋條件也一般。
    現在住的這間屋子,雖然麵積不大,但該有的都有,做起消殺也省藥。不管是草熏還是藥水噴灑,分到的東西就那麽點兒,小空間使用正好,省下來的也有別的用處。
    沒必要換房,住這兒多好。反正也住不久。
    因溫故提供的圖紙,村中幾位重要人物時不時來這裏跟溫故聊幾句。
    溫故與他們聊多了,對村裏的情況也有更多了解。
    尤其是那位青一道長。
    道長又閉關了,和往常一樣,沒十天半月不會出關。但關於道長的話題,每天都在村裏各家流傳。
    溫故得知,道長剛來村裏的時候,就給村民們祈福驅邪,驅出了蠱蟲呢!
    一顆丹藥下肚,不少人就排出了長蟲!
    不知講了多少遍,村老們說起時,麵上依然帶著驚駭。
    溫故很捧場,也跟著驚歎:“道長法力高深!”
    他猜測,驅的蠱蟲應該是這時代某種尋常的腸道寄生蟲。
    世道大亂之前,村人多喝生水,飲食生活方麵也沒那麽多講究,也沒條件講究。世世代代都是這麽過來的,感染寄生蟲的幾率很高。是後來為了驅邪避疫,才注意起來。
    而引發這場亂世的,很可能是另一種危害極大的寄生蟲,道長也解決不了。真能搞定的話,道長也不會躲在這個偏遠村落,早就去傍大戶了。
    但青一道長也確實是個能人。
    果真是個人才啊!
    還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專業技能?
    這日,他去村長家開個小會。
    村老們研究了幾日塢堡圖紙,不識字看不懂圖解的人,也理解得差不多了。
    建造和布防方麵,需要溫故過去商議。
    溫故對他們村落和本地的地形地貌不夠了解,有些地方需要改動。
    村裏的人對防備野獸自有一套。
    外麵那些邪物已經不能算人,完全沒有屬於人的心智,而是與山野獸類相近,可以看作是一種威脅極大的猛獸。
    但與此同時,亂世之中除了防備“野獸”,還要防備人!
    村長和劉獵戶總結了一些疑問,說給溫故聽。這兩人比較有遠見,一些問題也能問到點子上。
    能怎麽建,到哪裏取材料,什麽時候開始,以如今他們村裏的勞力,建設進度如何,建設期間怎麽防備邪祟,遇到幸存的難民該如何應對……等等,這些都需要考慮到。
    參會的另幾位村老,自認為對村子周圍山石草木更熟悉,提的意見肯定更有用,紛紛發表言論,覺得自己此時真是太睿智了!
    但是說的一多,思緒就亂,理不清,記不住,說著說著又安靜下來。
    發愁。
    這麽多事情,該怎麽搞啊!
    溫故並未表現出半點輕視,認真聽完,給出建議:“要不先做個……三年計劃?”
    如今這世道,也無人能預料接下來的發展。
    時間太短,沒有必要搞這麽多計劃。時間太長遠,也不合適。
    對他們來說,三年正好。
    溫故簡單明了地解釋。
    村長和劉獵戶表示讚同。
    其他村老見狀,這時候不多話了,跟著點頭同意。唉,他們還是聽村長和劉獵戶的吧,前頭怎麽說,他們跟著做就好。
    有了目標,就有了主心骨,能更清晰地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
    人在困難的時候是很容易迷茫的,找不準方向。
    對於他們這些,大半輩子以田地為生的人,他們有力氣,隻要給找準方向,心就踏實下來了,有了盼頭。
    一時間,在座的幾位對溫故又多了些認同。
    村長感慨:“還是你們讀書人懂得多,這塢堡和這個什麽……三年計劃,就辛苦你了。”
    溫故對幾位謙和一禮:“我兄弟二人得村中照顧,自當盡綿薄之力。”
    另一位村老樂道:“什麽綿薄之力,這是大大的用處!”
    溫故客套幾句,在幾位主事人心情正好的時候,隨口提起似的,說想和那位道長探討一下如何克製外麵的邪物。
    剛才還表示欣賞的幾位村老,滿臉不讚同。
    村裏兩位重要的外來人士,一個是讀書人,一個是道士。
    村裏人都帶著敬意——讀書人懂得多,道士更是神異。
    若真要做個二選一,眼下還是道長更重要。
    神仙事>凡人事
    一位急性子的村老正要說什麽。
    卻聽溫故又歉然歎道:“可惜,道長神異,專注道法,剛做完法事,必定是要調息一段時間,我也不能因這點事情去打擾。”
    急性子的話又硬生生給咽了回去。
    村老們麵色稍霽,讚同點頭:“是的是的!可不能去打擾仙長!”
    還是溫故這樣的讀書人好啊,不讓大家為難。
    溫故試探完,體諒地笑了笑,不語。一副“我很明事理顧大局”的樣子。
    內心:我不去打擾,但是……
    他自己跳出來就不能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