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洪武六百年後?

字數:4606   加入書籤

A+A-




    朱標見張泊有些垂頭喪氣地回來,於是上前詢問道。
    “店家,你莫不是要找之前離開的三個人。”
    “哦?太子殿下與他們碰麵了嗎。”
    “確實有所接觸,但是並未多言,不知店家追尋他們為何,莫非是因為他們沒有付錢?”
    張泊苦笑著擺了擺手。
    他隻是想讓漢與明見上一麵,然後讓劉據將朱標帶去西漢,這樣他也就不需要多費口舌向朱標解釋前因後果。
    “太子殿下,這倒不是有沒有付錢的關係,而是……算了,太子殿下,此事說來話長,我們前往石桌慢慢說。”
    張泊說完,便欲將朱標引向石桌方向。
    “店家,等等,我有一個問題,不知是否可以為我解惑。”
    張泊回過頭,好奇地望向朱標。
    “不知太子殿下有何疑問?”
    朱標左手一指,指向了掛著好幾顆番茄的番茄藤。
    “店家,不知此物為何。”
    ?
    難道朱標沒有見過番茄。
    張泊隻一瞬間的思考,就想到他之前在查詢玉米番茄土豆的時候所看到的信息,番茄是與那些作物一道由西方傳教士在萬曆年間左右傳入明朝的,因此,身在洪武年間的朱標沒見過實屬正常。
    “太子殿下,此物名為番茄,亦或者可以叫西紅柿。”
    番茄?西紅柿?
    朱標微微皺著眉頭,雙眼注視著番茄藤上掛著的番茄,麵露思索的神色。
    他腦海中在搜尋著以往看過的典籍中有關番茄和西紅柿的記載。
    但是這注定徒勞無功。
    “店家,不知此物從哪裏獲得。”
    “太子殿下,此事說來話長,不如我們前往石桌坐下,再與太子殿下慢慢說來。”
    朱標微微頷首,算是同意了張泊的提議。
    一刻鍾後,張泊與朱標分坐在石桌的兩側,兩人的麵前放著一個不鏽鋼洗臉盆,盆中盛放的是張泊剛剛采摘下的純天然無汙染的黃瓜,香瓜以及番茄。
    朱標的手中抓著一隻切開的香瓜在那裏啃著,他的麵前,還有著一隻黃瓜蒂,顯然,朱標已經消滅了一根黃瓜。
    此刻的朱標,眉宇間都流露出讚賞的神情。
    因為這食肆的黃瓜和香瓜,帶給了他了與以往不一樣的體驗。
    黃瓜,不僅是清脆爽口,味道鮮美,而且水分充足,仿佛與應天府的黃瓜不是一個品種一般。
    香瓜,光是個頭,就有他之前見過的兩三個那麽大,吃進嘴裏,脆嫩多汁,極為香甜,這是一種不會膩味,隻會讓人身心愉悅的甜,應天府的甜瓜與之相比,顯然有些相形見絀。
    吃完香瓜後,朱標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番茄之上,他沒有忘記他之前提出的問題。
    “店家,不知這番茄是從哪裏獲得,而且為何這黃瓜與香瓜如此鮮美。”
    麵對著如同十萬個為什麽的朱標,張泊咽下了口中咀嚼的香瓜說道。
    “太子殿下,目前的大明是洪武十五年是吧。”
    朱標有些不明所以,在他的記憶中,他應該告知過眼前的這位店家具體年份,怎麽如今又問了一遍?
    “是的,沒錯。”
    “那太子殿下是不是認為,我這也是洪武十五年。”
    朱標此刻有些懵,他有些聽不懂張泊的意思。
    “難道不是嗎?”
    “事實上,太子殿下,我這是洪武十五年的六百餘年後。”
    朱標在聽到張泊口中蹦出的這幾個字後,一度懷疑是不是他聽錯了。
    洪武十五年的六百年後?
    怎麽可能。
    “店家既然說這是洪武十五年的六百餘年後,那為何洪武十五年的我會來到此地?”
    張泊雙手交叉,抱於胸前,無奈地搖了搖頭。
    說實話,他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為什麽西漢的劉據,東漢的劉備以及現在的朱標都能夠來到此地。
    而且看這情況,以後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人來。
    看來,隻有量子力學能夠解釋了。
    “太子殿下,我知道你一時可能無法接受,但是這就是事實,實際上,你並不是第一個來到我這的古人,還有西漢的劉據與東漢的劉備也來到此地。”
    “劉據!劉備!”
    作為後世之人的朱標,自然對於這兩人的名字如雷貫耳。
    戾太子劉據,昭烈皇帝劉備。
    一個生活在距離大明一千四百年前,一個生活在距離大明一千一百年前。
    怎麽可能會來到此?
    朱標深深地看了張泊一眼。
    雖然眼前的這位店家說的煞有其事,並且又是雄英的救命恩人。
    但是朱標可是執政了五年的大明太子,又怎麽可能因為如此簡單的一番話就輕易相信他人。
    “這……店家可有憑證。”
    “這番茄就是憑證,當然,光是這一個番茄恐怕無法令太子殿下信服,還請太子殿下稍等片刻,我去去就回。”
    張泊說完,便從石桌旁離開。
    朱標則是望著不鏽鋼洗臉盆中的番茄,一時陷入沉思。
    很快,張泊手捧著半冊書從屋子中走了出來。
    走至桌前,將書輕輕地放置於石桌之上。
    朱標的目光看向書封麵的名字,這次的字他倒是全都認得。
    明實錄!
    對於朱標來說,實錄這兩個字並不陌生,一般是後人以皇帝的廟號或者諡號命名,用來記錄皇帝統治時期所發生的大事。
    例如南朝的《梁皇帝實錄》,唐朝的《太宗實錄》,《順宗實錄》。
    但是,這明實錄是什麽意思。
    莫非……
    朱標頓時生出了一個大膽的念頭。
    明實錄中的“明”難道指大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先不說之前就完全沒有以國號命名的實錄,況且現在大明才剛剛開國,何來實錄?
    但是聯想到剛才店家的話語,朱標還是咽了口唾沫,向張泊問詢道。
    “店家,這是何書?”
    “太子殿下,想來應該能夠從書冊的名字上就能夠看出,這是一本記錄大明的實錄。”
    大明的實錄?
    怎麽可能!
    見朱標似乎不信,張泊並不答話,而是直接從《明實錄》中抽出第一本書遞給朱標。
    朱標雖有疑問,但還是接過書籍。
    但是,在看到書籍上的名字後,這位大明太子就仿佛被雷電擊中一般,整個人就這麽直挺挺地愣在原地,那雙瞪圓的眼睛中流露出難以置信的光芒。
    因為朱標在書的封麵上看到幾個大字。
    太祖高皇帝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