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懷疑的朱標

字數:4235   加入書籤

A+A-




    朱標在看到這幾個字的第一眼,就已經知曉了這個名字的特殊含義。
    事實上,太祖高皇帝應該分為兩部分,其中“太祖”是廟號,“高皇帝”是諡號。
    而無論是“太祖”廟號,還是“高皇帝”諡號,在以往的曆史中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祖”字廟號,一般都是指具有開國之功的皇帝,其中大抵分為太祖,高祖,世祖幾類。
    世祖,嚴格意義上並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是他們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例如漢世祖劉秀,元世祖忽必烈。
    高祖雖是形容開國皇帝的廟號,例如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但是因為這個廟號被唐末時期的千古罪人石敬瑭用過,自此之後,開國皇帝們就對高祖避之不及,也就很少用高祖廟號了。
    太祖,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開國皇帝使用最多的廟號。
    在朱標的印象中,有太祖之稱的皇帝就高達三十七名,其中名聲最大的,無非就是漢太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
    至於“高皇帝”諡號,根據《周書》中的記載“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
    德覆萬物,功德盛大,覆幬同天,足以看出這是一個評價極高的諡號。
    而朱標露出如此驚容的原因,是因為他記得不久前店家所講的,這冊實錄所記載的朝代乃是大明。
    將來能被稱為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在朱標看來隻有一人。
    他的父親,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問題是現在他的父親還沒死呢,又怎麽可能會有廟號和諡號呢。
    朱標的目光微不可察地瞥了張泊一眼,心中也是暗歎。
    如果讓父皇知曉此事,即使眼前的店家救了雄英,恐怕也吃不了兜著走。
    朱標沉默半晌,嘴巴微張,想要詢問張泊這件事究竟怎麽回事。
    張泊嘴中咀嚼著香瓜,止住了朱標說話的勢頭,示意朱標繼續看下去。
    朱標見狀,也不再糾結,而是直接打開《太祖高皇帝實錄》,開始研讀。
    在看到正文後,朱標有些懵。
    書籍征文的排版樣式,不說與大明的排版樣式一模一樣,也可以稱得上大相徑庭。
    在詢問了張泊後,朱標才真正明白了該如何正確地觀看此書。
    不過,隻翻看片刻,朱標的手就停了下來。
    他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年份,永樂十六年。
    朱標眉頭不由一皺。
    說實話,永樂這個年號,朱標並不陌生。
    五胡十六國期間,前涼皇帝張重華用過,唐末時期,農民起義首領張遇賢用過,北宋末年,方臘也用過。
    問題是這些朝代即使是最長的前涼,也不過隻有永樂七年,何來永樂十六年一說?
    最為關鍵的是,這些朝代都在大明之前,明顯和店家所說的大明相悖。
    而且,如果要編寫太祖實錄,那就肯定是他來編寫,雖然他現在還沒有考慮下一個年號是什麽,但是一定不會是永樂。
    這可是一個短命年號,取這麽一個年號,於大明不利。
    朱標隻是短暫一想,便翻到下一頁。
    看到修撰人物名單時,朱標愣住了。
    什麽夏原吉,胡廣,楊榮,胡儼,金幼孜,楊士奇之類的名字他一個都沒聽過。
    雖然朱標有所懷疑,但是手中的動作不慢,還在不停地翻閱。
    很快,朱標就看到了令他有些驚異的內容。
    他的外公,郭子興。
    還有一個個熟悉的名字。
    徐達,常遇春,湯和……
    此時的朱標不由得感覺到心跳有些加速。
    雖然他那時候還未出生,但是這些年,也是聽父親講述過他這一段的早期經曆。
    可以說,書中的內容與父親的講述幾乎一致。
    想到此處,朱標開始快速翻動頁數,直到翻到一半的位置。
    為了辨別真偽,肯定要從最近的一段時間開始。
    就比如洪武十五年。
    隨著朱標的目光在書上快速掃視,朱標臉上的驚訝之色也是愈發濃重。
    可以說,這本《太祖高皇帝實錄》所記載的洪武十五年與他自己所經曆的洪武十五年大體上不差。
    隻不過……
    朱標的目光看向書中的一條醒目的信息。
    【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長孫雄英薨。】
    “店家,此書中說雄英會在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逝世,這是怎麽回事。”
    “對了,太子殿下,還未問長孫殿下病情如何?”
    “雄英目前已經康複,已無生命危險,隻是身子比較虛,正在宮中靜養。”
    聽到這,張泊輕舒了一口氣。
    天花的致死率說實話並不高,隻有1到30,與後世臭名昭著的埃博拉50到90的死亡率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他還給了朱標抗生素,進一步降低了後續細菌感染的可能,算是間接提升了朱雄英存活的概率。
    但是概率這玩意,又有誰說得清。
    因此,在朱標說出朱雄英康複之前,張泊還在做著萬一朱雄英沒挺過來的準備。
    “太子殿下,事實上,在曆史中,長孫殿下並沒有從這次豆疾中挺過來。”
    “哦?”
    雖然朱標的語氣略有詫異,但是事實上朱標對於張泊說的事也隻是信了七八分。
    即使他現在看到的《太祖高皇帝實錄》所記載的事情與他印象中那些事情高度重合,但是誰又能保證眼前店家不是從其他地方獲知到的這些信息。
    因此對於書中記錄的還未發生的事情,朱標還是抱有一個不置可否的態度。
    當然,這也不妨礙朱標繼續和張泊打聽他在翻閱時所遇到的另一個問題。
    “店家,不知書中的永樂究竟是哪位皇帝,據我所知,似乎前涼的永樂一共才七年吧。”
    前涼?
    聽到這個陌生的名字,張泊有些懵逼。
    這名字沒聽過啊。
    張泊敢打賭,絕大多數後世人同他一樣,都沒有聽過這個前涼的國家。
    但是隻要提及永樂,大多人的腦中都會浮現出同一個名字。
    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永樂大帝朱棣。
    就是不知道朱標在知道朱棣將他兒子朱允炆趕下位又會作何感想。
    “太子殿下,永樂皇帝是大明的第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