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老四造反?

字數:4571   加入書籤

A+A-




    “大明的第三位皇帝?”
    朱標輕聲念叨了一聲。
    按照店家的說法,那這永樂皇帝不出意外就是雄英了。
    但是。
    為何雄英會取“永樂”這麽一個不祥的年號?
    難道他身邊的人沒有提醒過他嗎。
    朱標一時想不通。
    “店家,這第三位皇帝可是雄英?”
    “太子殿下,我說出來,你可一定要頂住。”
    朱標神情一滯。
    難道發生了意外?
    對了,剛剛店家說,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因為豆疾沒有挺過來,也就是說,第三位皇帝並不是雄英。
    那會是誰。
    難道是允炆。
    “店家,第三位皇帝是不是允炆。”
    “太子殿下,我還是告知與你吧,大明的第三位皇帝,乃是你四弟朱棣。”
    老四!
    怎麽可能?
    朱標麵露驚容。
    要知道他目前有三子,長子朱雄英,毫無疑問的嫡長子,地位無可撼動,次子朱允炆,雖之前為庶子,但隨著洪武十一年呂氏被封為太子妃,朱允炆的身份也就從庶長子變成了嫡次子,三子朱允熥,與長子朱雄英乃是一母所生,目前僅有五歲。
    “店家,目前我有三子,莫非其後三子皆亡,因為無子,這才將皇位傳到老四的手中,不過,老四上麵還有著老二和老三,根據繼承製度怎麽也不應該輪到老四啊。”
    “太子殿下,事實上,永樂帝朱棣的皇位並不是繼承獲得,而是從朱允炆手中搶到的皇位。”
    “店家,你是說,老四搶了允炆的皇位!”
    張泊輕點頭顱,算是默認了朱標的問題。
    朱標頓時陷入沉思中。
    在他的印象中,老四不是這種人。
    想當初,父親還沒有建立大明,一直在外打仗,因此,照顧他的幾個弟弟的任務就落在他和母親的身上。
    換句話說,他的這些弟弟們都是他看著長大的,因此,對於他們幾人,朱標了解頗深。
    老二性格殘暴,老三性格驕縱,至於老四,較之老二老三,多了一份穩重,也不像老二老三,多行不法之事。
    因此,在他看來,老四造反恐怕另有隱情。
    “店家,據我了解,老四並不是這種人,此事是不是另有隱情。”
    “事實上確實如太子所言,燕王造反都與朱允炆有關。”
    “哦?與允炆有關?”
    “是的,太祖皇帝曾詢問朱允炆在上位後要如何處理與藩王之間的關係,朱允炆說出的答案令太祖皇帝很是滿意。”
    “等等,店家。”
    朱標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既然老四的這位大明第三位皇帝是從允炆手中搶來的,那也就是說,允炆是大明的第二任皇帝。
    而大明的第一任皇帝是他的父親,洪武大帝朱元璋。
    那他呢。
    難道……
    “店家,我是不是早早離世了。”
    “是的,太子殿下,你在洪武二十五年在考察完建都地點後就不幸離世。”
    這……
    朱標一時語塞。
    他是怎麽也想不到,他竟然會在十年後逝世。
    如此,豈不是說他走在了父皇的前麵?
    那樣父皇該有多傷心啊。
    不僅是雄英離他而去,而且他這個長子也不能給父皇盡孝了。
    想到此處,朱標的臉上露出一臉悲傷的神情。
    “太子殿下,其實不用這麽難過,史書上還曾記載太孫殿下會因為豆疾而死,如今不也活的好好的嘛,相信太子殿下也能夠逆天改命。”
    張泊見朱標似乎被早逝影響了心情,於是開口安慰道。
    “多謝店家的指點,我們之前說到哪了。”
    “我們說到太祖皇帝曾詢問朱允炆在上位後要如何處理與藩王之間的關係,朱允炆給出的答案是先用仁德感化藩王,用規矩約束藩王的行為,如果不行,就削減藩王的封地,還不行就就改封藩王到其他地方,最後還是不行,就隻能動手了。”
    這一番說辭,即使連後世之人的張泊都挑不出毛病,簡直可以稱得上完美答案。
    如果,朱允炆真這麽幹,搞不好真能削藩成功。
    但是誰曾想,他直接一步到位。
    朱標聽著朱允炆的完美答案,那是不住得點頭。
    在朱標看來,這個答案並無不妥之處。
    “但是等到朱允炆上台之後,直接二話不說,開始削藩,先後將周,齊,代,岷四王廢為庶人,湘王被逼得以火自焚,以證清白,見如此情況,燕王怎麽可能不反,直接就爆發了靖難之役,將朱允炆趕下位。”
    令張泊有些意外的是,聽聞朱棣造反的消息,朱標並沒有大動肝火,而是神色平靜,一言不發。
    “唉,允炆做得太過火,理當有此劫難。”
    雖然根據前朝的經驗,朱標也認為削藩勢在必行,但是削藩不是這麽削的,這麽削藩,肯定會讓所有的藩王進行反抗。
    漢景帝時期的七王之亂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而且,身為後輩,不僅將他的叔叔們貶為庶人,還逼死了一位叔叔,這實在是不孝之舉。
    如此行為,令朱標有些寒心。
    “允炆還是太過青澀。”
    對於朱標對朱允炆的評價,張泊閉口而言。
    朱允炆這就不是青澀,而是沒腦子。
    當然,可能身邊還有兩位狗頭軍師的教唆。
    “太子殿下,現在你是否可以相信我來自大明後世,如果你還不信,那麽你隻需要在我這稍等些許時間,就能等到劉據與劉備了,到時和他們前往一趟西漢東漢便知。”
    此時的朱標其實已經差不多信了,因為在此期間,他認真想過。
    要確認《太祖高皇帝實錄》是真的,隻需要選取一日,看看是否真的發生書中記載的事情,便可知此書真假。
    如此簡單的驗證方法,眼前的店家沒理由如此大張旗鼓地欺騙自己。
    因此在張泊再次提及前往西漢東漢一事時,朱標也是來了興致。
    “店家,不知要等多久。”
    “因為我這和大明的時間流逝不同,差不多我這一日,大明十天,在我住一日應該差不多。”
    “十日!”
    朱標搖了搖頭。
    這裏一日就意味著大明十日,這時間太長了。
    現在的大明沒有宰相,一京十三省全都在他父親的肩頭壓著,平日裏他也幫著處理政務。
    如果他在這十日,恐怕父親得忙死。
    “不了店家,我這次出行,乃是特意為了感謝你而來,順便將你帶往父皇麵前,好進行一番賞賜,說不定還能謀個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