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崔日用反戈一擊

字數:7132   加入書籤

A+A-


    林澈與太平公主曆經無數風雨,在這波譎雲詭的宮廷政治鬥爭中艱難前行。韋後和安樂公主被斬殺,李顯被廢黜,李旦登基為唐睿宗,林澈受封一品大將軍、賜爵國公,太平公主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掌管朝中大權。然而,朝堂之上的權力爭鬥遠未平息,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各方勢力也在暗中伺機而動,局勢依舊錯綜複雜。
    這日,林澈正在府中與一眾謀士商討如何進一步整頓朝堂、鞏固李旦的統治。如今雖已鏟除韋後一黨,但朝堂之上仍有不少韋後餘孽潛伏,邊關也時有吐蕃等勢力蠢蠢欲動,稍有不慎,大唐便可能再次陷入危機。眾人正討論間,忽有下人來報,說禦史大夫崔日用求見。林澈心中一動,崔日用此人在韋後掌權時曾依附於她,如今韋後已倒,不知他此來有何目的,當下便吩咐將崔日用請進書房。
    崔日用走進書房,隻見他身著官服,神色略顯緊張,但又強裝鎮定。見到林澈,他立刻行禮,說道:“林將軍,今日冒昧前來,實有要事相商。” 林澈示意他坐下,說道:“崔大人客氣了,不知有何事?但說無妨。” 崔日用猶豫了一下,說道:“林將軍,實不相瞞,我雖曾在韋後手下任職,但心中一直對大唐忠心耿耿。韋後一黨倒行逆施,我早有不滿,隻是一直未有機會表明心跡。如今,我聽聞太平公主與隆基殿下之間似有嫌隙,我擔心這會給朝堂帶來動蕩,所以特來告知將軍,我願為將軍和太平公主效力,以表我的忠心。”
    林澈心中暗自思忖,崔日用的話不知是真是假,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若能將他拉攏過來,或許能為己方增添一份助力。當下便說道:“崔大人能有此心,自然是好。隻是,我如何能相信你?” 崔日用連忙說道:“林將軍,我有一計,可表我誠意。如今朝堂上還有不少韋後餘孽,他們暗中勾結,企圖東山再起。我知曉他們的一些秘密據點和聯絡方式,若將軍信得過我,我願帶領人手,將這些餘孽一網打盡。” 林澈看著崔日用,目光深邃,說道:“崔大人若真能做到此事,那自然是大功一件。隻是此事關係重大,切不可有半點馬虎。” 崔日用連忙點頭,說道:“將軍放心,我定會全力以赴。”
    林澈與崔日用商議妥當後,崔日用便告辭離開。林澈心中卻並未完全放鬆警惕,他暗中派人盯著崔日用,以防他有什麽不軌企圖。幾日後,崔日用傳來消息,說已摸清了韋後餘孽的一處重要據點,就在長安城外的一座廢棄莊園裏,那裏藏著不少韋後餘孽的核心成員,正謀劃著一場針對朝堂的陰謀。林澈得知後,立刻召集了一隊精銳士兵,準備與崔日用一同前往圍剿。
    臨行前,林澈與太平公主商議,太平公主心中也有些擔憂,說道:“林郎,崔日用此人不可輕信,此次行動你務必小心。若有任何不對勁,立刻撤回來。”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安慰道:“公主放心,我心中有數。若崔日用真有反心,我定不會讓他得逞。” 說罷,便帶著士兵們離開了長安。
    林澈與崔日用帶領著士兵們來到了長安城外的廢棄莊園。這莊園看上去破敗不堪,雜草叢生,但四周卻隱隱有守衛巡邏的蹤跡。林澈等人小心翼翼地靠近莊園,崔日用指著莊園說道:“林將軍,韋後餘孽就在裏麵,他們防備森嚴,我們須得小心行事。” 林澈點了點頭,說道:“按計劃行事,不可打草驚蛇。”
    眾人悄悄潛入莊園,卻發現裏麵異常安靜,不見一個人影。林澈心中頓感不妙,大聲喊道:“不好,我們可能中了埋伏!” 話音剛落,四周突然湧出無數黑衣人,將他們團團圍住。這些黑衣人手持利刃,眼神冷酷,一看便是訓練有素的殺手。林澈心中大怒,他抽出佩劍,對著崔日用說道:“崔日用,你竟敢算計我!” 崔日用卻冷笑一聲,說道:“林澈,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我本就是韋後餘孽,之前的話不過是為了引你上鉤。你屢次壞我們的好事,今日便要你血債血償!”
    林澈看著崔日用,眼中滿是憤怒:“你這奸賊,我本還念著你或許有改過之心,沒想到你竟如此陰險!” 說罷,他揮舞著佩劍,與黑衣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林澈的士兵們也紛紛抽出武器,與黑衣人拚死廝殺。林澈雖未經過專業的武術訓練,但憑借著在近代學到的格鬥技巧和靈活的身手,一時間竟與黑衣人打得難解難分。他的劍法淩厲,每一劍都帶著強大的力量,逼得黑衣人連連後退。
    然而,黑衣人越來越多,林澈漸漸感到有些吃力。他的士兵們也死傷不少,局勢對他們越來越不利。就在這時,崔日用突然從背後偷襲林澈,林澈察覺到背後的動靜,側身一閃,避開了這致命一擊,但手臂還是被崔日用的利刃劃傷,鮮血頓時染紅了他的衣袖。“林將軍!” 士兵們見狀,紛紛驚呼。林澈咬牙忍著傷痛,說道:“大家不要慌,我們一定能殺出一條血路!”
    就在眾人陷入絕境之時,突然聽到一陣喊殺聲從遠處傳來。林澈心中一喜,他知道,定是太平公主放心不下,派人來救援了。果然,隻見一支軍隊如潮水般湧來,為首的正是太平公主的心腹將領。太平公主的軍隊加入戰鬥後,局勢立刻發生了逆轉。黑衣人在兩麵夾擊下,漸漸抵擋不住,開始四散逃竄。崔日用見勢不妙,想要逃跑,林澈怎會輕易放過他,他大喝一聲:“崔日用,哪裏逃!” 說著,便朝著崔日用追去。
    崔日用拚命逃竄,林澈緊追不舍。兩人在荒野中你追我趕,崔日用的體力漸漸不支,林澈卻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高超的武藝,逐漸拉近了與他的距離。終於,林澈看準時機,一劍刺向崔日用的後背。崔日用慘叫一聲,向前撲倒在地。林澈走上前去,用劍指著崔日用的咽喉,說道:“崔日用,你的陰謀不會得逞的。今日便是你的報應!” 崔日用看著林澈,眼中充滿了恐懼和不甘,他咬牙切齒地說道:“林澈,你別得意,就算我死,也會有人為我報仇的!” 林澈冷笑一聲:“你這逆賊,死到臨頭還嘴硬!” 說罷,一劍結果了崔日用的性命。
    解決了崔日用後,林澈回到莊園,此時戰鬥已經結束,黑衣人大多被殲滅,少數逃跑的也不足為懼。林澈看著受傷的士兵們,心中滿是愧疚。他知道,這次是自己太大意,才讓士兵們陷入危險。他連忙安排人手救治受傷的士兵,然後帶著眾人回到了長安。
    回到長安後,林澈立刻去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見到林澈受傷,心疼不已,連忙讓人找來太醫為林澈診治。林澈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聽後,秀眉微蹙,說道:“林郎,此次多虧我派人及時趕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看來這韋後餘孽還真是陰魂不散,我們必須加快鏟除他們的步伐。” 林澈點頭道:“公主說得對,此次雖然讓崔日用的陰謀得逞了一部分,但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韋後餘孽的狡猾。我們不能再掉以輕心,必須盡快將他們全部鏟除,以絕後患。”
    經過此事後,林澈和太平公主更加謹慎地應對朝堂局勢。他們繼續在朝中安插眼線,密切關注各方勢力的動向,同時加強對韋後餘孽的搜捕。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韋後餘孽被抓獲,朝堂上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然而,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卻日益加深。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在朝中培植了大量的親信,她的勢力遍布朝堂內外,甚至一些重要的決策,她都要插手幹預。李隆基心懷大誌,他渴望真正地掌握皇權,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盛世,對太平公主的行為自然心生不滿。林澈夾在兩人中間,心中十分為難。他深知兩人都是他所看重的人,他不想看到他們之間發生衝突,因為這對大唐的未來極為不利。
    一日,林澈在宮中與李隆基交談。李隆基一臉憂慮地對林澈說道:“林將軍,如今太平公主在朝中權勢過大,她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父皇的統治和朝堂的穩定。我擔心長此以往,大唐會陷入內亂。” 林澈看著李隆基,沉思片刻後說道:“隆基殿下,太平公主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她也是一心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如今你們之間的矛盾,或許隻是因為對朝堂的治理方式有所不同。我覺得你們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以大唐的利益為重,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 李隆基微微搖頭,說道:“林將軍,我也曾試圖與太平公主溝通,但她根本聽不進去。她一心想要掌控朝政,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裏。” 林澈心中無奈,他知道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一個較為嚴重的地步,若不及時解決,後果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太平公主也在府中與親信們商議著應對之策。她深知李隆基對她的不滿,也擔心李隆基會對她不利。一個親信說道:“公主,如今隆基殿下對您心懷不滿,他在朝中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勢力。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想個辦法應對。”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說道:“我也知道此事不能拖延,但林郎一直勸我以大局為重,不要與隆基起衝突。我實在不想因為權力之爭,破壞了我們之間的關係。” 另一個親信則說道:“公主,您太善良了。隆基殿下野心勃勃,他早晚會對您下手。我們必須先下手為強,否則等他羽翼豐滿,我們就危險了。” 太平公主心中猶豫不決,她一方麵不想違背林澈的意願,另一方麵又擔心自己的安危和在朝中的地位。
    林澈得知太平公主與親信們的商議後,心中更加憂慮。他知道,若再不采取措施,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很可能會爆發一場激烈的權力爭鬥,這對大唐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於是,他決定再次分別找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談話,希望能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
    林澈先找到太平公主,他看著太平公主,真誠地說道:“公主,隆基殿下心懷天下,他有能力帶領大唐走向繁榮。您一直都希望大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如今隆基殿下正是大唐的希望所在。您何不讓出一些權力,支持他成就大業呢?” 太平公主看著林澈,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說道:“林郎,我又何嚐不想大唐繁榮昌盛?隻是我在這朝堂上辛苦經營多年,怎能輕易將權力拱手讓人?而且我也擔心,一旦我失去權力,那些曾經被我打壓的勢力會卷土重來,對我不利。”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說道:“公主,您放心,有我在,我不會讓任何人傷害您。而且,您若支持隆基殿下,他定會感激您,也會尊重您的。您為大唐所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太平公主沉思良久,最終微微點頭,說道:“林郎,我聽你的。隻是我需要一些時間來安排。”
    林澈見太平公主有所鬆動,心中稍感欣慰。他又立刻去找李隆基,對他說道:“隆基殿下,太平公主為大唐付出了很多,她對您並無惡意。如今她願意做出一些讓步,支持您的大業。您也應該理解她,不要與她針鋒相對。” 李隆基看著林澈,說道:“林將軍,我明白您的意思。隻是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勢力實在太大,我擔心她會威脅到我的地位。” 林澈說道:“隆基殿下,您可以與太平公主協商,劃分權力範圍,相互製衡。這樣既能保證您的皇權,又能避免朝堂的動蕩。” 李隆基沉思片刻,說道:“林將軍所言有理,我會考慮的。”
    在林澈的努力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終於坐下來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兩人在交談中,逐漸理解了彼此的想法和立場。太平公主表示願意在一些重要事務上支持李隆基,同時也希望李隆基能尊重她在朝中的地位和權力。李隆基也承諾,會給太平公主一定的權力和地位,不會對她趕盡殺絕。經過這次交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暫時得到了緩解,朝堂上的局勢也暫時穩定了下來。
    然而,就在林澈以為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一個新的危機卻悄然降臨。在邊關,吐蕃趁大唐朝堂動蕩之際,再次集結大軍,向大唐邊境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邊關守將抵擋不住,連連敗退,向朝廷發出了緊急求援信。林澈得知消息後,心中大驚,他知道,若不及時擊退吐蕃,大唐邊境的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朝堂也會因此受到極大的影響。
    林澈立刻進宮麵見唐睿宗李旦,請求帶兵前往邊關禦敵。李旦看著林澈,眼中滿是信任,說道:“林卿,如今邊關危急,朕就將這重任交給你了。你務必帶領大軍,擊退吐蕃,守護好我大唐的邊疆。” 林澈領命後,迅速點齊兵馬,準備奔赴邊關。臨行前,太平公主前來送行,她眼中滿是擔憂,說道:“林郎,此去邊關,危險重重,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我在長安等你平安歸來。” 林澈緊緊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說道:“公主放心,我定會擊退吐蕃,平安歸來。你在長安也要小心行事,若有任何危險,立刻派人通知我。” 說罷,便翻身上馬,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長安。
    林澈帶領大軍日夜兼程,終於抵達了邊關。此時的邊關,一片戰火紛飛的景象。吐蕃軍隊攻勢凶猛,大唐軍隊雖拚死抵抗,但依舊處於劣勢。林澈看著戰場上的慘狀,心中充滿了憤怒。他立刻召集將領們,商議作戰計劃。林澈根據自己在近代學到的軍事知識,結合邊關的地形,製定了一套詳細的作戰方案。他決定先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引誘吐蕃軍隊進入包圍圈,然後再發動突襲,一舉將其擊敗。
    林澈帶領士兵們在邊關的山穀中設下了重重埋伏。他讓人在山穀兩側的山坡上埋下大量的火藥,又安排了精銳的弓箭手和騎兵隱藏在山穀中。一切準備就緒後,林澈派了一支小股部隊前去引誘吐蕃軍隊。吐蕃軍隊見唐軍派出小股部隊,以為唐軍不堪一擊,便毫不猶豫地追了上去。當吐蕃軍隊進入山穀後,林澈一聲令下,頓時,山穀兩側的山坡上火藥爆炸,火光衝天,硝煙彌漫。吐蕃軍隊頓時陷入了混亂,士兵們四處逃竄。就在這時,唐軍的弓箭手和騎兵從山穀中殺出,喊殺聲震天。吐蕃軍隊在唐軍的突然襲擊下,死傷慘重,頓時陣腳大亂。
    林澈看著混亂的吐蕃軍隊,心中一喜,他揮舞著長劍,大聲喊道:“將士們,殺!讓吐蕃人知道,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唐軍士兵們士氣大振,紛紛奮勇殺敵。在林澈的帶領下,唐軍如猛虎下山般衝向吐蕃軍隊,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的拚殺。吐蕃軍隊雖頑強抵抗,但在唐軍的猛烈攻擊下,漸漸抵擋不住,開始向後撤退。林澈見時機已到,下令全軍追擊。唐軍乘勝追擊,將吐蕃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一直將他們趕出了大唐邊境。
    這場戰鬥,唐軍大獲全勝,成功地擊退了吐蕃的進攻。林澈看著戰場上的勝利景象,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士兵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下令士兵們打掃戰場,救治傷員,同時加強邊關的防禦,以防吐蕃再次來犯。
    消息傳回長安,唐睿宗李旦龍顏大悅,對林澈的功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朝堂上的大臣們也紛紛對林澈表示祝賀,林澈的威望在大唐再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太平公主得知林澈獲勝的消息後,心中的擔憂終於放下。她在公主府中擺下宴席,慶祝林澈的勝利,同時也期待著他早日歸來。
    然而,林澈深知,吐蕃雖此次戰敗,但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日後必定還會卷土重來。他決定留在邊關,繼續加強防禦,訓練士兵,提高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在邊關的日子裏,林澈利用自己在近代學到的知識,對軍隊的裝備和戰術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進。他製造了一些新型的武器,如改良的投石車、威力更大的弩箭等,這些武器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他還對士兵們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提高了他們的戰鬥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林澈的努力下,大唐邊關的防禦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士兵們的士氣也高昂起來。他們日夜堅守在邊關,警惕地注視著吐蕃的動向,隨時準備應對吐蕃的再次進攻。而林澈在邊關的這段日子裏,也時常與太平公主通信,兩人在信中傾訴著彼此的思念之情,也互相鼓勵,共同為大唐的未來而努力。
    此時的長安,朝堂上的局勢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相互妥協下,暫時保持著穩定。但林澈知道,這隻是表麵的平靜,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依舊存在,隨時可能再次爆發。他必須在邊關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同時也為了能早日回到太平公主身邊,與她一起守護大唐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