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韋後首級懸朱雀

字數:7924   加入書籤

A+A-


    林澈與太平公主曆經無數風雨,在唐隆政變中成功擊敗韋後勢力,李顯被廢黜,李旦登上皇位,是為唐睿宗。然而,朝堂之上的局勢並未就此平靜,各方勢力仍在暗中湧動,試圖在這權力的漩渦中分得一杯羹。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在朝中培植了大量親信,隱隱有掌控朝政之勢;而李隆基心懷大誌,對皇權的渴望日益強烈,他不甘心隻做一個被太平公主掣肘的太子。林澈夾在兩人中間,心中十分為難,他深知兩人都是他所看重的人,不想看到他們之間發生衝突,於是盡力從中調解,希望他們能以大唐的利益為重。
    這日,林澈正在府中思索著如何平衡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關係,以期讓大唐能平穩發展,避免陷入內鬥的危機。突然,家仆匆匆來報,說太平公主派人請他即刻前往公主府,有要事相商。林澈不敢耽擱,立刻起身前往。
    到了公主府,林澈被引入內堂,隻見太平公主一臉怒容,來回踱步。見林澈進來,她立刻說道:“林郎,你可知道,那李隆基近日愈發不像話!他在朝堂上拉攏勢力,處處與我作對,絲毫不把我放在眼裏。他以為自己做的那些事能瞞得過我?哼,簡直是太天真了!”
    林澈心中一歎,他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局麵,隻是沒想到來得如此之快。他走上前,輕輕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說道:“公主,先別生氣。隆基年輕氣盛,或許有些行事欠妥,但他也是一心為了大唐。您看能不能找個機會,與他好好談談,把話說開,大家以和為貴,共同輔佐陛下,讓大唐繁榮昌盛,這才是最重要的。”
    太平公主冷哼一聲:“和為貴?他現在翅膀還沒硬,就開始對我動手了。我為大唐付出了這麽多,他卻如此不知好歹。林郎,你可不能胳膊肘往外拐,要知道,我們一路走來,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那些艱難險阻,都是我們攜手共度的。”
    林澈看著太平公主,眼神中滿是無奈與深情:“公主,我當然知道我們的情誼,也明白您為大唐所做的一切。但如今的局勢,若是我們內部起了紛爭,隻會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有機可乘。隆基他有抱負,這是好事,我們何不順勢而為,引導他走上正道,共同為大唐的未來努力呢?”
    太平公主聽了林澈的話,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林郎,你總是這麽善良,把人都想得太好。我也不是不想和他好好相處,隻是他的所作所為,實在讓我難以容忍。不過,看在你的麵子上,我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他接下來的舉動。”
    林澈心中稍安,說道:“公主深明大義,如此甚好。我相信,隻要我們坦誠相待,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然而,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並未就此平息。朝堂之上,兩人的爭鬥逐漸公開化,大臣們也分成了兩派,各自支持一方,局勢愈發緊張。林澈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不斷在兩人之間奔走,試圖調和他們的矛盾,但收效甚微。
    這日,林澈正在宮中與李旦商討國事,突然有太監來報,說李隆基在東宮召集了一批親信,似乎在商議著什麽重要的事情。李旦聽後,臉色微微一變,他看了看林澈,說道:“林卿,你看這…… 隆基他到底想幹什麽?不會是又要和太平起衝突吧?如今朝堂剛經曆了一番動蕩,可經不起再折騰了。”
    林澈心中也充滿了擔憂,但他還是安慰李旦道:“陛下,您先別著急。或許隆基隻是在商討一些關於國家發展的事宜,我們不妨先派人去打聽一下,了解清楚情況再做定論。”
    李旦點點頭,說道:“也好,那就有勞林卿去走一趟了。務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驚蛇。”
    林澈領命後,立刻離開皇宮,前往東宮。他來到東宮時,門口的守衛見到他,紛紛行禮。林澈表明來意,守衛們不敢阻攔,便放他進去了。
    進入東宮,林澈便聽到一陣激烈的爭論聲。他順著聲音走去,發現李隆基正與幾位大臣圍坐在一起,神色嚴肅地討論著什麽。看到林澈進來,眾人都微微一愣。
    李隆基起身迎上,說道:“林將軍,您怎麽來了?”
    林澈微微一笑,說道:“聽聞殿下在此商議要事,陛下有些擔憂,便讓我來看看。不知殿下在商討何事?”
    李隆基猶豫了一下,說道:“實不相瞞,林將軍。如今太平公主在朝中權勢過大,她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朝堂的平衡。我擔心長此以往,大唐會陷入內亂。我和幾位大臣正在商議,如何才能削弱她的勢力,讓陛下能真正掌控朝政。”
    林澈心中一沉,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看著李隆基,說道:“殿下,太平公主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她對陛下也是忠心耿耿。雖然她的一些做法可能有些不妥,但我們應該以溝通為主,盡量避免衝突。若是貿然削弱她的勢力,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李隆基皺了皺眉頭,說道:“林將軍,您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平公主野心勃勃,她表麵上輔佐陛下,實際上是想自己掌控朝政。她在朝中安插了大量親信,已經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若不及時遏製,後果不堪設想。”
    林澈知道,此刻想要說服李隆基放棄這個想法很難,他隻能緩緩說道:“殿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太平公主在朝中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若是操之過急,不僅無法達到目的,還可能會讓局麵變得更加糟糕。我們不妨先試著與她溝通,尋求一個折中的辦法。”
    幾位大臣聽了林澈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其中一位大臣說道:“林將軍所言極是,如今朝堂局勢複雜,我們不能輕易冒險。還是應該先以和為貴,盡量避免內部爭鬥。”
    李隆基聽了眾人的話,心中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也知道此事不能操之過急。他說道:“好吧,既然大家都這麽說,那我就暫且按捺住。但林將軍,您也得幫我盯著點太平公主,若是她再有什麽過分的舉動,我絕不會坐視不管。”
    林澈點點頭,說道:“殿下放心,我會盡力從中調解。但也希望殿下能多體量太平公主的難處,大家都是為了大唐好。”
    離開東宮後,林澈心情沉重。他知道,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一個十分微妙的階段,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一場朝堂大亂。他必須想辦法化解這場危機,讓大唐能在穩定中繼續發展。
    回到公主府,林澈將在東宮的所見所聞告訴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聽後,臉色變得更加難看,她怒道:“這個李隆基,果然對我有了防備之心。他竟然想削弱我的勢力,簡直是忘恩負義!若不是我和你,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嗎?”
    林澈連忙安慰道:“公主,您先別生氣。我已經勸過隆基了,他也表示會暫且按捺住。我們現在最要緊的是保持冷靜,不要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您也知道,如今朝堂上各方勢力都在盯著我們,若是我們內部發生爭鬥,隻會讓他們有機可乘。”
    太平公主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說道:“林郎,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也是為了大唐。隻是這口氣,我實在咽不下去。他既然不仁,就別怪我不義。若是他再敢對我不利,我定不會放過他!”
    林澈看著太平公主,心中無奈地歎了口氣。他知道,想要讓太平公主完全放下對李隆基的敵意很難,但他還是要盡力去做。他說道:“公主,我明白您的感受。但我們還是要以大局為重,能避免衝突就盡量避免。我會繼續在你們之間周旋,希望能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此後的日子裏,林澈在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來回奔波,不斷地勸說兩人以和為貴。在他的努力下,兩人之間的矛盾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朝堂上的氣氛依舊緊張,暗流湧動。
    就在這時,邊關傳來急報,吐蕃再次集結大軍,意圖進犯大唐邊境。消息傳到朝堂,大臣們紛紛議論紛紛,有人主張立刻出兵迎敵,有人則建議先加強防禦,觀察吐蕃的動向。李旦看著大臣們爭論不休,心中十分煩悶,他將目光投向林澈,說道:“林卿,你對邊關戰事最為了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林澈沉思片刻,說道:“陛下,吐蕃此次來勢洶洶,我們不能輕視。但也不能盲目出兵,需謹慎行事。依臣之見,我們可以先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前往邊關,加強防禦,同時密切關注吐蕃軍隊的動向。若是他們敢貿然進攻,我們便給予他們迎頭痛擊;若是他們隻是試探,我們也可以趁機了解他們的虛實,為後續的作戰計劃做好準備。”
    李旦點點頭,說道:“林卿所言甚是。那就勞煩林卿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前往邊關,務必確保邊關的安全。”
    林澈領命道:“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守護好大唐的邊疆。”
    太平公主聽聞林澈要前往邊關,心中十分擔憂。她找到林澈,說道:“林郎,此去邊關危險重重,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我實在放心不下你。”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溫柔地說道:“公主,你放心吧。我在邊關多年,對吐蕃軍隊的作戰方式十分了解,不會有事的。你在朝中也要多加小心,李隆基那邊,我走之後,你盡量不要與他起衝突,一切以大局為重。”
    太平公主眼中含淚,說道:“林郎,你就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你在邊關也要照顧好自己,早日平安歸來。”
    林澈帶著一支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趕往邊關。抵達邊關後,他立刻開始視察防禦工事,了解軍隊的情況。他發現,經過之前的幾次戰鬥,邊關的防禦雖然有所加強,但仍存在一些漏洞。於是,他下令士兵們立刻對防禦工事進行加固,同時加強巡邏,提高警惕。
    在林澈的指揮下,邊關的防禦逐漸穩固。士兵們在他的鼓舞下,士氣高昂,嚴陣以待,準備迎接吐蕃軍隊的到來。而林澈則每日都在思考著應對吐蕃的策略,他根據邊關的地形以及吐蕃軍隊的特點,製定了一套詳細的作戰計劃。
    然而,吐蕃軍隊此次似乎有所準備。他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發動進攻,而是在離邊關數十裏的地方紮下營寨,與唐軍對峙。林澈知道,吐蕃軍隊這是在等待時機,他們可能在謀劃著什麽更大的陰謀。於是,他派出了多支偵察小隊,密切關注吐蕃軍隊的動向。
    經過幾天的偵察,林澈終於發現了吐蕃軍隊的陰謀。原來,他們打算趁著夜色,繞過唐軍的正麵防線,從側翼偷襲。林澈得知這個消息後,冷笑一聲:“哼,吐蕃人以為這樣就能騙過我?既然你們想玩,那我就陪你們玩到底!”
    他立刻調整作戰計劃,在吐蕃軍隊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了埋伏。他挑選了一批精銳的弓箭手,埋伏在山穀兩側,又安排了一支騎兵部隊,準備在關鍵時刻截斷吐蕃軍隊的退路。一切準備就緒後,林澈隻等吐蕃軍隊上鉤。
    夜晚,月色黯淡,天空中烏雲密布。吐蕃軍隊以為這樣的天氣適合偷襲,於是他們悄悄地朝著唐軍的側翼進發。當他們進入山穀時,四周一片寂靜,沒有絲毫動靜。吐蕃軍隊的將領心中暗自得意,以為他們的計劃就要成功了。
    然而,就在他們完全進入山穀時,突然聽到一聲號角響起。緊接著,山穀兩側的弓箭手紛紛張弓搭箭,萬箭齊發,朝著吐蕃軍隊射去。吐蕃軍隊頓時陷入了混亂,士兵們紛紛中箭倒地,慘叫聲此起彼伏。
    吐蕃軍隊的將領大驚失色,他連忙喊道:“不好,中埋伏了!快撤!” 可是,他們的退路已經被唐軍的騎兵截斷。騎兵們揮舞著長刀,衝入吐蕃軍隊中,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的拚殺。
    林澈見時機已到,親自率領大軍從正麵殺出。他手持長槍,一馬當先,衝入敵陣。他的槍法淩厲,每一次出手都能刺倒一名吐蕃士兵。在他的帶領下,唐軍士氣大振,奮勇殺敵。
    這場戰鬥持續了幾個時辰,吐蕃軍隊在唐軍的前後夾擊下,死傷慘重,最終狼狽逃竄。林澈望著逃跑的吐蕃軍隊,並沒有下令追擊。他知道,吐蕃軍隊雖然此次戰敗,但他們的實力仍在,若是貿然追擊,可能會陷入他們的埋伏。
    此役,唐軍大獲全勝。林澈成功地擊退了吐蕃軍隊的進攻,保衛了大唐的邊疆。消息傳回長安,李旦龍顏大悅,他下旨嘉獎林澈及全體將士。太平公主得知林澈獲勝的消息後,心中的擔憂終於放下,她在公主府中擺下宴席,慶祝林澈的勝利。
    然而,就在林澈在邊關取得勝利的同時,朝堂上的局勢卻愈發緊張。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再次激化,兩人在朝堂上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大臣們也被卷入其中,分成了兩派,各自為戰。
    李旦看著朝堂上的混亂局麵,心中十分無奈。他試圖調解兩人的矛盾,但卻沒有任何效果。他深知,若是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大唐必將陷入內亂。
    這日,李旦將林澈召回長安。林澈回到長安後,立刻進宮麵見李旦。李旦看著林澈,一臉疲憊地說道:“林卿,如今朝堂局勢混亂,太平與隆基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朕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你可有什麽主意?”
    林澈沉思片刻,說道:“陛下,太平公主與隆基都是為了大唐的未來著想,隻是他們的方式不同,導致了如今的局麵。依臣之見,陛下可以召集太平公主與隆基,讓他們在您的麵前把話說清楚,尋求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李旦點點頭,說道:“林卿所言甚是。朕明日便召集他們,希望能借此機會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
    第二天,李旦在宮中召集了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兩人來到宮中後,見到對方,臉色都不太好看。李旦看著他們,說道:“太平,隆基,你們都是朕的至親,如今朝堂局勢如此混亂,你們卻還在爭鬥。朕希望你們能看在大唐的份上,放下成見,共同為大唐的未來努力。”
    太平公主冷哼一聲,說道:“陛下,不是我不願放下成見,而是隆基他太過分了。他處處與我作對,試圖削弱我的勢力,這讓我如何能忍?”
    李隆基也不甘示弱,說道:“太平公主,您在朝中權勢過大,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朝堂的平衡。我這麽做,也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著想。”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李旦看著他們,心中十分煩悶。他說道:“夠了!你們都別吵了!如今大唐麵臨著內憂外患,你們卻還在這裏爭權奪利。若是再這樣下去,大唐的江山遲早會毀在你們手中!”
    林澈見勢不妙,連忙上前說道:“陛下,公主,隆基殿下。大家都先冷靜一下。我們都是為了大唐好,不如坐下來好好商量,尋求一個折中的辦法。”
    在林澈的勸說下,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終於冷靜下來。李旦看著他們,說道:“這樣吧,太平,你以後在朝堂上收斂一些,不要過於專權;隆基,你也不要總是針對太平,有什麽事情大家可以商量著來。你們二人都要以大唐的利益為重,不得再擅自爭鬥。”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聽了李旦的話,雖然心中都有些不情願,但也不敢違抗聖旨。他們紛紛點頭,表示會聽從李旦的安排。
    然而,表麵上的平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私底下依舊明爭暗鬥,各自拉攏勢力,試圖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占據上風。林澈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不斷地勸說兩人,但都沒有什麽效果。
    終於,一場更大的危機即將降臨。太平公主得知李隆基正在秘密策劃一場政變,想要徹底鏟除她的勢力。她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她聯絡了一些朝中大臣和邊關將領,準備發動一場政變,廢掉李隆基,另立他人為太子。
    林澈得知這個消息後,大驚失色。他知道,若是這場政變發生,大唐必將陷入一場血腥的內戰,百姓也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必須想辦法阻止這場政變。
    林澈立刻找到太平公主,說道:“公主,您不能這麽做!若是發動政變,大唐將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您和隆基都是大唐的希望,為什麽不能放下成見,共同輔佐陛下呢?”
    太平公主看著林澈,眼中滿是失望:“林郎,我本以為你會支持我。沒想到,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在為他說話。他既然想置我於死地,我又怎能坐以待斃?”
    林澈說道:“公主,我不是為他說話,我是為了大唐的百姓著想。一旦發生內戰,受苦的是百姓啊!您想想,這麽多年來,我們為了大唐的穩定和繁榮,付出了多少心血?難道您忍心看到這一切都毀於一旦嗎?”
    太平公主沉默了許久,說道:“林郎,我知道你說的有道理。但我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他如此對我,我若不反擊,以後還怎麽在朝堂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