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李旦登基封功臣
字數:6274 加入書籤
唐隆政變後,李旦登上皇位,朝堂之上一片新氣象。長安城張燈結彩,百姓們雖對宮廷的權力更迭有些懵懂,但也知曉新皇登基乃是大事,紛紛湧上街頭,期待著能沾些喜氣,盼望著在新皇治下過上更加安穩的日子。
太極殿內,李旦高坐龍椅,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冕旒,神情莊重。殿下群臣整齊排列,林澈與太平公主站在前列,二人神色平靜,卻難掩眼中的疲憊與欣慰。這一路走來,曆經無數艱難險阻,他們為大唐的江山社稷付出了太多,如今李旦登基,也算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今日朕能登基大寶,多虧了諸位愛卿的輔佐。尤其是林澈與太平,你們二人在唐隆政變中居功至偉,朕定要重重封賞。” 李旦目光溫和地看向林澈和太平公主,聲音沉穩有力。
林澈與太平公主連忙跪地謝恩。林澈說道:“陛下,這都是臣等份內之事,能為大唐盡忠,為陛下效力,是臣的榮幸。” 太平公主也跟著說道:“是啊,陛下,隻要大唐能繁榮昌盛,百姓能安居樂業,兒臣與林郎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李旦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林澈,你在邊關屢立戰功,又在宮廷鬥爭中屢次識破奸人陰謀,保我大唐平安。朕封你為一品大將軍,賜爵國公,掌管京城軍事大權,望你日後繼續為朕分憂,守護好大唐的江山。”
林澈心中感動,再次叩首謝恩:“陛下如此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李旦接著看向太平公主:“太平,你聰慧過人,在朝中周旋各方勢力,為朕登基立下汗馬功勞。朕封你為鎮國太平公主,朝堂之事,你可與朕共商,務必協助朕將大唐治理得更好。”
太平公主感激涕零:“謝陛下隆恩,兒臣定不辜負陛下期望。”
封賞完畢,李旦又對其他參與政變、輔佐他登基的大臣們一一進行了賞賜,朝堂上下一片感恩戴德之聲。然而,林澈和太平公主心裏清楚,這隻是表麵的平靜,朝堂局勢依舊複雜,各方勢力暗流湧動。武氏殘餘勢力雖遭受重創,但仍有部分漏網之魚潛藏在暗處,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而朝堂上一些大臣對李旦的登基也並非真心擁護,隻是迫於形勢暫時隱忍。
退朝後,林澈與太平公主回到公主府。府中依舊是一片忙碌景象,下人們忙著打掃庭院、準備宴席,慶祝太平公主獲封鎮國太平公主。林澈與太平公主走進內堂,相對而坐,兩人都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對方,眼中滿是疲憊與深情。
過了許久,太平公主輕輕歎了口氣:“林郎,今日陛下雖已登基,可這朝堂之上,依舊危機四伏,我們日後還需多加小心。”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安慰道:“公主放心,有我在,定不會讓你受到任何傷害。武氏餘黨不足為懼,我們隻要小心應對,定能將他們徹底鏟除。至於朝堂上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我們也需慢慢觀察,分化瓦解他們的勢力。”
正說著,下人來報,說李隆基前來拜訪。林澈與太平公主連忙起身相迎。李隆基走進內堂,見到二人,立刻行禮:“侄兒見過姑姑、林將軍。今日特來恭喜姑姑獲封鎮國太平公主,林將軍榮升一品大將軍。”
林澈笑著扶起李隆基:“隆基,你我無需多禮。如今陛下登基,你也該為大唐多盡些力了。” 李隆基點頭道:“林將軍放心,侄兒定當努力學習治國之道,不辜負陛下和姑姑、林將軍的期望。”
太平公主看著李隆基,眼中滿是欣慰:“隆基,你如今也漸漸長大了,日後朝堂上的事情,你要多學著點。林郎和我會盡力輔佐你,但最終這大唐的江山,還是要靠你自己。”
李隆基堅定地說道:“姑姑放心,侄兒定會勤奮努力。隻是如今朝堂局勢複雜,侄兒還望姑姑和林將軍多多指點。”
林澈沉思片刻,說道:“隆基,如今朝堂上最大的隱患便是武氏殘餘勢力和那些心懷不軌的大臣。我們要先從武氏餘黨入手,徹底清查他們的行蹤,將他們一網打盡,以免後患。同時,對於朝堂上的大臣,你要善於觀察,拉攏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分化那些有二心的人。”
李隆基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林將軍所言極是,侄兒記住了。隻是這清查武氏餘黨的事情,還需姑姑和林將軍多多費心。”
太平公主說道:“此事我們已經在安排了。林郎在朝中有些人脈,我們會讓他們暗中調查武氏餘黨的動向。你在宮中也要多留意,若有什麽消息,及時告訴我們。”
李隆基應道:“好的,姑姑。侄兒在宮中也會安插一些親信,為姑姑和林將軍傳遞消息。”
三人又商議了一些朝堂之事,李隆基便告辭離開了。林澈與太平公主繼續商討著下一步的計劃,他們深知,要想讓大唐真正穩定繁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林澈開始著手整頓京城的軍事防務。他利用自己在近代學到的軍事知識,對軍隊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他重新製定了訓練計劃,加強了士兵們的體能和戰鬥技能訓練;還改進了武器裝備,製造了一些新型的兵器,如威力更大的弩箭、更加堅固的鎧甲等。在林澈的努力下,京城的軍隊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太平公主則在朝堂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與各方勢力周旋。她拉攏了一些朝中的重臣,如姚崇、宋璟等人,這些人都是有才能、有操守的大臣,他們對太平公主的主張表示支持,願意與她一起輔佐李旦,整頓朝綱。同時,太平公主還在後宮中安插了不少眼線,密切關注著後宮的動靜,以防有人在背後搞小動作。
然而,武氏殘餘勢力並沒有因為李旦的登基而放棄抵抗。他們在暗中集結力量,企圖再次發動政變,奪回政權。這日,林澈收到密報,說武氏餘黨在長安城外的一處山穀中秘密集結,似乎在謀劃著什麽重大行動。林澈不敢耽擱,立刻將此事告知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聽後,秀眉微蹙:“林郎,看來武氏餘黨賊心不死,他們肯定又在策劃著一場陰謀。我們必須盡快采取行動,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林澈點頭道:“公主放心,我已經安排了人手去探查他們的具體情況。等摸清他們的計劃,我們就一舉將他們消滅。”
幾天後,探查的人回來報告,說武氏餘黨集結了一批死士,還勾結了一些邊關的將領,計劃在李旦舉行祭祀大典時發動突襲,劫持李旦,扶持武氏後人登基。林澈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與太平公主商議對策。
“公主,此次武氏餘黨來勢洶洶,我們不能輕敵。我打算在祭祀大典那天,在周圍設下重重埋伏,等他們一出現,就將他們一網打盡。” 林澈眼神堅定地說道。太平公主微微點頭:“林郎此計甚好,但我們也要小心行事,不能讓他們察覺到我們的計劃。祭祀大典乃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閃失。”
於是,林澈開始調兵遣將。他挑選了京城中最精銳的士兵,分成幾路,埋伏在祭祀大典的必經之路和周圍的山林中。他還安排了一些士兵喬裝成百姓,混入人群中,以便隨時應對突發情況。太平公主則在宮中與李旦商議,讓李旦在祭祀大典時多加小心,同時加強宮中的戒備。
祭祀大典的日子終於到來。長安城中熱鬧非凡,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觀看祭祀大典的隊伍。李旦身著華麗的祭服,坐在龍輦上,在一眾大臣的簇擁下,朝著祭祀的太廟走去。林澈騎著馬,身著戎裝,神色警惕地跟在龍輦後麵,時刻關注著周圍的動靜。
當祭祀隊伍走到一處山穀時,突然,四周響起了喊殺聲。一群身著黑衣的人從山林中衝了出來,朝著祭祀隊伍撲來。這些人正是武氏餘黨的死士,他們訓練有素,手持利刃,氣勢洶洶。
林澈大喊一聲:“保護陛下!” 隨即抽出佩劍,衝向黑衣人。他的劍法淩厲,每一劍都帶著強大的力量,瞬間便砍倒了幾名黑衣人。士兵們見主帥如此勇猛,也紛紛鼓起勇氣,與黑衣人展開激烈的戰鬥。
黑衣人雖然來勢凶猛,但林澈早有準備。埋伏在周圍的士兵們聽到喊殺聲,立刻從四麵八方衝了出來,將黑衣人團團圍住。黑衣人陷入了重重包圍,頓時陣腳大亂。
武氏餘黨的首領見勢不妙,想要逃跑。林澈眼尖,立刻策馬追了上去。“逆賊,哪裏逃!” 林澈大喝一聲,手中的佩劍朝著首領刺去。首領轉身用刀抵擋,兩人你來我往,大戰了數十回合。
林澈憑借著在近代學到的格鬥技巧和靈活的身手,逐漸占據了上風。他看準時機,一劍刺向首領的胸口。首領躲避不及,被林澈一劍刺中,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隨著首領的死亡,其他黑衣人紛紛投降。林澈看著這些投降的黑衣人,心中充滿了憤怒:“你們這些逆賊,妄圖顛覆大唐,今日便是你們的報應!” 他下令將這些黑衣人全部押回京城,交給李旦處置。
李旦得知武氏餘黨發動政變的消息後,龍顏大怒。他下令將所有參與政變的武氏餘黨全部斬首示眾,以儆效尤。經過這場戰鬥,武氏殘餘勢力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短時間內再也無法對朝堂構成威脅。
林澈在這場戰鬥中的出色表現,讓他在軍中的威望更加高漲。士兵們對他更加敬佩,紛紛表示願意追隨他,為大唐效力。而林澈和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更加穩固,他們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然而,朝堂上的局勢依舊複雜。雖然武氏餘黨被重創,但還有一些大臣對李旦的統治心懷不滿,他們在暗中與一些地方勢力勾結,企圖推翻李旦的統治。林澈和太平公主深知,這隻是他們在輔佐李隆基上位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們。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林澈與太平公主在公主府的花園中散步。月色如水,灑在他們身上,映出兩人長長的影子。花園中花香四溢,微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
太平公主輕輕挽著林澈的手臂,說道:“林郎,今日這場戰鬥,雖然我們取得了勝利,但我總覺得,這朝堂上的爭鬥永遠不會停止。我們以後該怎麽辦呢?” 林澈看著太平公主,溫柔地說道:“公主,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麽困難能夠阻擋我們。我們繼續輔佐陛下,整頓朝綱,培養隆基,等他有足夠的能力時,將皇位交給他。我相信,在隆基的治理下,大唐一定會迎來真正的盛世。”
太平公主微微點頭,靠在林澈的懷裏:“林郎,有你在我身邊,我什麽都不怕。隻是這未來的路,還不知道會有多少艱難險阻。” 林澈緊緊握住太平公主的手:“不管有多少困難,我們都一起麵對。我會一直守護在你身邊,守護大唐的江山。”
兩人在花園中漫步許久,享受著這難得的寧靜時光。他們知道,這寧靜隻是暫時的,朝堂上的風暴隨時可能再次襲來。但他們毫不畏懼,因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彼此的陪伴,他們相信,隻要他們攜手共進,就一定能夠為大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此後,林澈和太平公主繼續在朝堂上努力。林澈利用自己的科學知識,在農業、水利等方麵進行改革,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他推廣了一些新的耕種技術,使得糧食產量大幅增加;還主持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解決了部分地區的灌溉問題。太平公主則在朝堂上協助李旦處理政務,她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平衡著各方勢力,使得朝堂逐漸穩定下來。
而李隆基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導下,也在不斷成長。他勤奮學習治國之道,廣泛結交有才能的人,逐漸在朝堂上嶄露頭角。他對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導銘記在心,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讓大唐繁榮昌盛。
然而,就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為大唐的未來努力奮鬥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朝中一位大臣突然上書彈劾林澈,說他在整頓軍隊的過程中,任用親信,意圖謀反。這封彈劾書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李旦看到彈劾書後,心中也有些疑慮。
林澈得知此事後,心中十分憤怒。他知道,這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故意陷害他。太平公主也為林澈感到不平,她對林澈說道:“林郎,這分明是有人在陷害你。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一定要找出幕後黑手,還你清白。” 林澈點頭道:“公主放心,我相信陛下會明察秋毫。我也會自己調查此事,找出證據,讓那些陷害我的人無話可說。”
於是,林澈開始暗中調查彈劾他的那位大臣。他發現,這位大臣與之前被打壓的武氏餘黨有密切聯係,很可能是武氏餘黨為了報複他,故意指使這位大臣上書彈劾。林澈收集了一些證據後,進宮麵見李旦。
李旦看著林澈呈上的證據,臉色陰沉:“林卿,沒想到竟有人如此大膽,敢陷害於你。朕定會嚴懲這些人,還你清白。” 林澈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謀反之意。這些人妄圖破壞朝堂穩定,臣懇請陛下徹查此事,以絕後患。”
李旦點頭道:“林卿放心,朕定會徹查。你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朕不會冤枉你。”
經過李旦的徹查,真相終於大白。彈劾林澈的那位大臣被撤職查辦,武氏餘黨再次受到打擊。林澈的清白得以昭雪,他在朝堂上的威望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更加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