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八章 承辦全素齋
字數:5187 加入書籤
段知微本想結束跟監院的交易就回家,結果一看已經晌午,便琢磨著就在南嚴寺的素齋堂吃個午飯。素齋堂坐落在竹林前,一片碧色,很是幽靜。
隻是南嚴寺近日香火旺盛,門口寶馬香車絡繹不絕,供應午食的素齋堂,不應該空無一人啊。
段知微隱約升起不詳的預感。她正自猶豫要不要起身離開,一位小沙彌送來了一份素食香菇餺飥。
餺飥的湯底是半黑不黃的豆豉汁,上麵零散的飄著幾塊香菇。段知微猶豫了片刻,拿起筷子咬了一口香菇。
香菇沒能泡發完全,吃起來像是泡在鹹水裏半軟不硬的木頭,麵片煮的又軟又爛,筷子都夾不起來。
難怪沒有一丁點生意,也難怪要買荷花糕的方子,段知微想。
本著不能浪費糧食的精神,段知微咬牙把這碗齁鹹的麵皮湯吃完,起身欲走,卻在經過院堂時見一位婦人穿一身黑麻衣裳,彎腰麻利地削山藥,手上的刀刷刷幾下,一盆子潔白的山藥就削好了。
看上去比開店多年的段大娘還要穩妥。段知微正自好奇,素齋堂的小沙彌們卻突然亂作一團。
段知微在一旁聽了一嘴,原來是幾位高門的娘子想在這用午膳,然而負責廚房的師傅外出遊曆去了,三月方歸,廚房裏隻剩幾個幫廚的小沙彌。
難怪東西那麽難吃,段知微心想。
隻見監院匆匆進來囑咐了小沙彌幾句,正欲出門,卻被段知微喊住。
段知微望一眼小沙彌炒出來的烏黑的青菜,又望一眼滿臉難色的監院道“妾聽聞有幾位高門娘子前來用午膳,監院不妨試試妾的手藝。”
見其猶豫,段知微趁熱打鐵:“妾也擅治幾道好素菜。瓜蓉白菜,色澤乳白,口感軟嫩清淡;翠盅金茸,顏色鮮豔,鹹香撲鼻;香菇扒菜心,油潤可口。包管讓幾位夫人滿意。”
此話一出,跟在監院旁邊的小沙彌就先用袖子擦了擦口水。
監院躊躇片刻,隻怕也是對小沙彌們的手藝有充分的認識,便點了點頭道:“那便勞煩女施主了,薪俸貧僧隨後奉上。”
段知微高興地擺擺手:“妾隻是結個善緣,薪俸另談,隻是時間緊迫,妾需尋一幫手。”她立刻指了指仍舊在沉默掃地的黑衣婦人“那便那位娘子來幫忙吧。”
監院想來還有事情,隻應諾然後出門去了
段知微到了廚房環視一圈,廚房雖小五髒俱全,什麽幹菌子青菜豆腐一應俱全,灶台上也是鹽、醬、醋、梅子、花椒、桂皮等調料齊全。
段知微轉個身的功夫就見那婦人幽幽地跟在她後麵,臉上圍著一塊灰色的布,也不說話。
段知微隻好自己打破沉默:“妾身西平段氏段知微,不知娘子...”
婦人沉默了片刻,略微施禮道:“妾名喚阿盤。”說著用手再次捂實臉上的布片,再不肯說一句。
段知微也知此刻不是閑聊的時分,幾位高門娘子還等著用午膳,便請阿盤幫忙洗菜,自己先在竹簸裏挑了些個頭勻稱的白菜挖成一個圓盅樣式,將香菇、筍子、蘑菇、蘿卜切成丁塞進白菜盅裏然後上火蒸。
她有意考校一下阿盤手藝,因此站在一旁教她調汁。在炒鍋內倒入醬油和素高湯,加入澱粉勾芡成濃鬱的湯汁,待白菜盅蒸至半熟,將湯汁一起倒進去煮,很快鮮香味美的白玉翡翠盅便做好。
段知微驚喜地發現,阿盤做事確實麻利,一點就會,於是她便再次與阿盤攀談起來:“娘子手藝真不錯...”
阿盤隻回了兩個字“多謝”。
段知微隻好停止了套近乎,將一塊豆腐剁碎,與香菇丁、澱粉混合捏成丸子狀,下鍋油炸成金黃色丸子,炒一盤油潤潤的青菜墊在盤子下,把金色丸子放上去,一盤子母豆腐丸便完成了。
在段知微和阿盤的幫忙下,白玉翡翠盅、子母豆腐丸、脆炒烏絲、清炒芥藍、三鮮鍋巴行雲流水的從廚房被運送了出去。
段知微想了想,收尾的點心便做一份八寶飯,她將糯米洗淨蒸熟,放入白糖素油拌勻。再將蜜棗、核桃、金桔蜜餞、鬆仁切成細碎小丁與糯米拌在一起。拿出幾個粗瓷小碗把糯米壓實,然後一起上屜蒸。
籠屜裏已經彌漫出陣陣甜香,段知微瞅準時機把糯米飯取出擺盤,撒上白糖,再妝點一些紅綠絲。
白糖已經在糯米飯的熱氣下融化滲透進飯中,隻見糯米飯晶瑩飽滿,散發淡淡米香,蜜棗金桔顏色鮮豔,綴在上麵霎是好看。
幾個廚房幫廚的小沙彌從開頭就在暗暗咽口水,段知微很是好心的將八寶飯多做了幾份,沒想到幾個小沙彌很守規矩,搖頭不肯吃。
段知微隻好放棄,又拿起一份給阿盤,阿盤也是擺了擺手,就一個人坐到了角落的陰影裏去,對著竹林發呆。
段知微正不知如何是好,監院又匆匆回來了,說是中午的素齋幾位高門娘子很是感興趣,想見一見廚娘。
這倒是正中段知微下懷,但凡商賈人家,若能結識到高門娘子,生意定然是能更上一層樓的。於是她也不推脫,爽利的就跟著監院走了。
素齋堂的雅間在二樓,雅間掛著翠色的帷幄,牆上掛一副字畫,當真談得上雅致。四個裝扮華貴的婦人在席間跪坐,見有人來,紛紛斂了笑容。
首席的老婦人白發花白,隻利落簪一隻鎏金銀花葉簪子,背脊挺得筆直,看上去精神頭很好。見到段知微,先是淩厲打量她一下,而後露出一個和藹的笑容。
“你便是今日的廚娘了?”
段知微規矩行完禮道:“是妾身,聽聞各位夫人相邀,不知是否菜色不合口味。”
她其實對菜色挺有信心,隻故意扯個話題,隻見那老婦人滿意點頭道:“菜色倒是不錯,老身對這道炒三泥甚是感興趣,不知可否介紹一下。”
那盤菜紅白黑三色相間,色澤甚是鮮豔
段知微道:“此菜名為炒三泥,先用素油炒山藥泥,加入白糖再用素油炒豆沙泥,炒成沙狀以後碼放到山藥泥旁,最後再熬上山楂泥。”
她頓了頓繼續道:“此菜的特點便是山藥軟糯細膩,滑潤爽口,味道清甜。豆沙則細膩綿密,甜味醇厚,山楂裏糖放的不多,微微甜酸,吃到山楂果的清香,能把胃口打開。”
那老婦人微微點頭:“老身最近胃口不佳,怪不得吃了這炒三泥,倒是覺得餓了。”
一旁年輕些的婦人見她點頭,很有眼力見的喚來丫鬟給打賞,丫鬟遞給段知微一個鼓鼓囊囊的荷包。
今日收獲頗豐,段知微拿著荷包想。
老婦人又歎口氣道:“老身早年在蘇州,也甚是愛吃甜食,什麽金絲蜜棗、糖漬青梅、鬆子南棗糖、玉帶糕是流水的往崔府送,如今老了老了,甜食也懶憊吃了。”
段知微本已欲退出去,聽聞這話又留了一會道:“妾也會做些蘇式點心,擅治麻餅。”
見老婦人有些興趣,段知微繼續道:“雞蛋香油與糖粉拌進麵團作餅皮,選上等大棗蒸熟製泥,拌進炒香鬆子仁、桃肉、桂花蜜、糖豬油。”
老婦人接話道:“這麻餅老身年輕時也吃過,那餅烤得色澤金黃而又無焦斑,皮薄鬆脆,油而不溢。”
段知微笑了“妾身住在通義坊尾部槐樹下,夫人若是哪日想食甜食,派家奴去找妾便是。”
這邊段知微得了賞賜,高興地拿著荷包提裙跑下樓,結果又見到阿盤一個人躲在陰影裏埋頭掃地。
段知微升起點好奇,去找了監院才知,阿盤是廣府那邊逃過來的流民,那年廣府幹旱,全家都遭了災。隻剩她一個人逃到長安坊。
悲田坊本就是寺廟建立的救濟貧困的慈善機構,事務也由僧人主持,於是阿盤在南嚴寺謀了個差事。
阿盤逃難過程中失去了家人,似乎臉上還有遭人欺壓鞭笞的一大塊疤,她用一塊布蒙住臉,好像世界上的喜怒哀樂與她皆沒有關係。
可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其父母給她取名阿盤,應當也是有愛家庭生長起來的姑娘。
段知微訕笑一下向監院道:“妾身的小食鋪最近人手緊缺,可否讓阿盤去妾身那裏幫忙,今日素食宴的薪俸妾身也就不要了。”
監院本也有慈悲之心,寺院清苦,阿盤一人在廚房打雜無人說話,因此點頭道:“貧僧倒是沒有意見,隻是阿盤並非奴籍,還需聽其本人意願。”
段知微準備了一大段話,比如薪俸多少,員工福利,自家姑母雖然摳門但是和藹可親之類的,豈料阿盤抬頭望一眼竹葉便點頭:“走吧。”
令段知微準備了一大段的術語卡在了半道上。
眼下暮色四合,段大娘在槐樹下邊飲酪漿邊等段知微回家,遠遠見到她駕著驢車,後邊還斜坐了一個人。
段知微熱情把阿盤拉進店裏,又喊段大娘:“長姑,找一床被子出來。”
段大娘拎著一壺酪漿,把段知微從店裏扯了出來:“你帶了個人回來?”
“是啊,我找來幫忙的,不是你成天嚷嚷忙得腳不著地,都沒時間跟隔街賣菜的老李歡飲達旦了。”
段大娘老臉一紅:“可靠嗎,有提要多少薪俸嗎?”
段知微把阿盤的經曆給她這麽一講,段大娘立時眼睛裏溢出些淚水,她用帕子擦擦眼淚,重新換上一副慈祥的麵孔,跑去關愛阿盤去了。
段知微搖搖頭,透過夯土窗看一眼天空,今夜月明如白玉盤,正是團圓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