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覺醒年代 第二十六章雪夜送糧

字數:3970   加入書籤

A+A-


    李庭芝年近五十,因長期駐軍洞庭,臉有幹裂之色,但舉止文雅,頗符合大周文人士大夫統兵的傳統。

    十二年前,寶慶帝金陵登基,李庭芝在恩科大比中,進士及第,金鑾殿上被當今聖上點為三甲探花。

    瓊林宴上,一百多名新科進士在狀元文天祥的帶領下集體磕書,奏請官家興兵北伐,以恢複漢家故土,遭到章鑒、程元鳳等求和派的清洗。

    堂堂進士三甲及第,狀元文天祥、榜眼韓淮康、探花李庭芝三人,沒有一個如舊例那樣進入翰林,隻有韓淮康因官家念鄆國公舊情,留在中樞,擔任從六品的禮部員外郎。

    三人中境遇最悲慘的首推文天祥,他瓊林宴當日和寶慶帝做了一番密談,沒人得知兩人談了什麽,隻是第二日文天祥就消失在大眾視野之中,好像此人從沒有來過這世上一般。

    和文天祥相比,李庭芝的待遇要算好的,他被發配到洞庭湖就任水軍統製,戰船不過百艘,水兵不過兩千。

    從一名應該是翰林學士的輕貴文臣變成參旨洞庭湖水師的丘八,他不畏懼與異族大軍交戰,但來自中樞和上師範遂的畢肘,卻讓他在這些年心力交疲。

    呂文德匆匆回到帥府,直奔客廳,看到迎出廳門的李庭芝說道“李統治,範遂範大帥派來多少援軍,糧草軍誡什麽時候能到?”

    李庭芝憤然良久,扶須到“範遂畏敵如虎,以長江防務為要,拒絕調兵,隻是派我把朝廷的糧草運到襄陽,隻是漢水現已被草原大軍截斷,糧草也運不進來。”

    聽到此話,呂文德登時臉色煞白,一屁股癱在帥椅上到“這、這、如何是好。襄樊兩城三十萬軍民糧草隻夠三月之用,如救兵不至,難道讓某家向當年韓像升韓老令公一樣困守孤城嗎?俗話說沒有攻不破的堅城,某不能坐困愁城,如今隻有組織大軍突圍,李都統可帥水師由長江入漢水接我大軍撤往九江如何?”

    李庭芝急到“大人萬萬不可,城外已被大軍圍的水泄不通,即使我軍能突圍出去,憑我三百艘戰艦,又能接幾人過江。”

    “大人如棄守襄樊,韃靼再無後顧之憂,可以毫無顧忌地在長江與洞庭、潘陽二湖編練水師,隨時都可以橫渡長江,最最緊要的是韃靼大軍可延江北順勢而下,破揚州,將鄭國公李大帥十幾萬大軍圍殲在淮泗大地。從此,從漢口至南通千裏江麵將暴露在韃靼鐵蹄之下。”

    “再說襄樊還沒到山群水盡的地步。賊寇欲攻襄樊,必先破樊城。樊城無憂,則襄陽無憂。隻要大人不怕朝廷彈劾,可修書一分,再堅守兩月,我去遊說鄆國公提兵來源。”

    “大人知道,鄆國公名動天下,曾千裏走單騎,從燕京一路殺回江南,一如當年關雲長,隻要大人向將士們宣稱鄆國公已在江南點兵,兒郎們必定士氣大振,守上三四月是輕而易舉之事。”

    “而大人與賈似道賈太尉關係莫逆,也可在中樞下點功夫,給韓樞密在官家麵前多多美言,隻要兩月時間,等鄆國公兵馬一到,大勝某不敢說,將韃靼推到南陽一線還是有很大幾率的。”

    “大人也不會被朝中諸公定為擅離職守之罪啊!”

    呂文德銅鈴一樣的雙眼不停轉動,鬥大一樣的腦袋不斷思考勝負得失,一時還拿不定主義。

    見呂文德驚疑不定,李庭芝又苦勸到“大人,在這生死存亡關頭,大人應該拋棄門戶之見。”

    這句話是李庭芝多慮了,就在兩個月前,韓淮安在督查各路軍備時,發現呂文德多次克扣軍餉以自肥,韓淮安知道此人商人出身,不改雁過拔毛的舊習,並沒有上書朝廷議定其罪,而是發函訓斥。

    他知道此人帶兵打仗還是有一些本事的,國家正在用人之際,他不想鬧得將帥失和。

    呂文德正天人交戰的關鍵時刻,突然聽到李庭芝如此小看自己的度量,頗感惱怒,但隨即一想,那韓樞密光明磊落,不像章鑒、程元鳳之流,恨不得將自己一棍子打死。

    韓樞密處事往往給人留有一線,“可處。”

    想到這裏,呂文德道“某是一粗人,汝不能誆我,我有一條件,汝必須將欠我的糧餉還與我,三日後,我命副將呂文換佯攻韃靼大營,某親率勁卒延漢水兩岸接應與你,把糧草軍械運進來,沒有吃的,兒郎們不用韃靼進攻,餓死個屁的,還守個鳥城啊!”

    李庭芝起身抱拳,“就憑大帥吩咐,李某必全力以赴,將襄樊所缺糧餉運進來,以解大帥燃眉之急。”

    聽得此話,呂文德道“既如此,我現在就修書,賢弟一定將襄樊困境細說於韓樞密,趁韃靼大軍夜間疏鬆,今晚就趁小船離開,望賢弟信守承諾。”

    夜雪樓船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九月一日午夜,李庭芝以五十艘猛衝、先登為前驅,船上多設“霹靂跑”、“突火槍”、“火箭”,毎艦三十名水手,二十名水軍勇士,前麵開路。

    左右各有三十艘小艇來回穿梭。後麵又五十艘中型戰艦斷後,中間一百艘三層樓船押運大批糧餉,樓船底部是六十名水手奮力劃槳,中間是存放物資,最上層毎船有百名水軍護衛。

    在呂文德親率叁萬大軍的接應下一舉突破偽元大軍的封鎖,順利的將八萬石糧食和部分軍資運進了襄陽。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韓淮安奉旨巡視長江防線,他第一站選擇鎮江,然後延長江逆流而上,直至夔州路的重慶府。

    在首站鎮江與宋國公趙葵的麵議時得到來自大都的消息。

    自偽元大軍又一次為南侵做準備的時候,潛伏於大都的楊暉就用飛鴿傳書的方法。將消息傳給了侄兒楊懷玉和懷四路製置使趙葵。

    楊惲,大周楊老令公之後,周神宗時定州路都管楊文廣玄孫,同樣是西軍將門之後,楊暉和楊懷玉境遇卻天差地別,楊懷玉是楊文廣嫡子長孫,而楊暉的祖母隻是楊文廣一小妾。

    到這一代對楊家家主楊懷玉來說,楊暉隻是楊家旁支,在楊家家眷南渡之時,楊暉自動選擇留了下來,以作內應,後又隨韃靼中樞北渡黃河來到了神都洛陽這個偽元的統治中心,他在洛陽開了一家低等妓寨,到如今已經潛伏敵後六年。

    自七月初接到消息後,韓淮安知道草原大軍不耐暑,判斷其南征最早要到八月底。

    他在中樞多年,太知道那些文人士大夫的尿性了,給朝廷上書隻能祈盼袞袞諸公頭腦發熱一次,靠別人還不如靠自己。

    在向朝廷上書同時,同時給祖母去信,多要錢糧集中於夏口,並在江北招募勇壯。

    南下的難民是一個不斷淘汰的過程,能到達江北的十不存一,能活下來的無一不是心性堅韌身體強壯之人。

    他們是不幸的,但被韓淮安招募之後,丁狀又是幸運的,他們的家人終於能登上通往江南的船隻,避免了凍餓之死,他們自己也能吃上飽飯,哪怕被送上戰場,成為兩國交戰的犧牲品。

    對於韓淮安來說,這一千丁狀已是他的極限了,六家勳貴將門也就能擠出如此多糧餉。

    想要招募更多的勇士,隻能求助於江南謝、錢、周等氏族了,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自願把穀子爛在大倉,也不可能毫無代價的拿出來資助別人,無代價的拿走他們一粒糧食,就像割了他們的心頭肉一樣。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