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1章 (大章)陳平安的反其道而行……

字數:5766   加入書籤

A+A-


    ————
    另一邊。
    老龍城西門的孫家樹,帶著陳平安穿過一個看起來堪稱漫長的蟲洞後,便領著他來到一輛寬大的馬車前。
    車夫是意氣渡口的一位老漢,等陳平安和孫家樹上車後,才揮動馬鞭,趕著馬車緩緩前行。
    這馬車從外麵看平平無奇,透著股樸素,可一進車廂卻別有洞天。
    內部空間比外麵看著大了兩倍有餘。
    車廂裏擺著四張蒲團,角落立著個古樸的書架,上麵整整齊齊碼著些經卷與雜記。
    窗邊放著隻青銅香爐,爐內還飄著若有若無的淡香……
    小幾上則擺著一碟蜜餞、一碟鬆子,還有個溫著茶水的粗瓷壺,處處透著舒服的煙火氣。
    孫家樹坐在陳平安對麵,閑暇無事,便聊起些稀鬆平常的閑話。
    他看著陳平安道:“按我們孫家的規矩,家裏未來的掌權人,都要好好體驗一番市井生活。”
    “我十八歲之前,幾乎每年都換個地方落腳。”
    “有時候在雜貨鋪當夥計,有時候跟著糧行的人走街串巷賣米,還有些時候,會幫著街頭的鐵匠拉風箱、打零工,日子過得算不上安穩,卻也見識了不少人間百態。”
    陳平安聞言也是點頭讚歎道:“這般處理方式確實不錯,小時候雖吃苦,卻能明白苦的由來,很有意義。”
    孫家樹聞言,哈哈一笑:“確實挺不錯的,也就是十八歲之前覺得苦,後來隨著年齡增長,反倒覺得這番人生經曆著實有趣了些。”
    陳平安:“你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孫家樹好奇道:“哦?什麽樣的有趣故事?”
    陳平安:“以前有一對千萬富豪,他們擔心自家兒子從小過慣富裕生活變壞,所以自從孩子出生起,就一直裝得貧困潦倒。”
    孫家樹聽到這話,眼神亮亮地繼續問:“那後來如何?是不是那孩子從小就艱苦奮鬥、努力讀書,一心想做個有錢人,最後才發現自己本就是有錢人,有種撥開雲霧見天日的感覺?”
    陳平安搖頭:“那孩子隻覺得被欺騙了,心裏生出濃重的反叛感。”
    “而且有些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哪怕家裏家財萬貫,他還是閑著沒事就撿些垃圾換錢,改不了這個毛病。”
    孫家樹聽得咋舌,代入式地想了想,隨即打了個冷戰,感慨道:“你這故事確實讓人感想頗深。”
    “還好我們孫家不是這般安排,我從小就知道家裏有錢,體驗生活隻是曆練,否則說不定我也會有這樣的抵觸。”
    緊接著,孫家樹又後怕地搖了搖頭,看著陳平安感慨:“哎,你這麽一說,可幫我打消了某些念頭。”
    “畢竟我們孫家人,每一個都是十八歲之前過苦日子‘虐’過來的。”
    “我當時被爺爺‘折騰’完,還幻想過將來自己有了孫子,會不會比爺爺更狠,就像你說的那樣,不告訴孩子家裏腰纏萬貫。”
    “現在看來,陳兄弟,你可真是幫了我大忙,險些讓我做了錯事。”
    陳平安也沒想到孫家樹會這麽說,不過細想之下也覺得有可能。
    畢竟有錢人在繼承之事上,向來花樣多、心思細。
    就這樣,孫家樹又和陳平安隨意聊了起來,說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大多是他十八歲之前遊曆經曆中的所見所聞,講究的是一個真實鮮活。
    雖然都是小事,聽著卻著實有趣,陳平安也時不時搭話,氣氛相當融洽。
    轉眼間,小半日時間過去,馬車竟來到了一處看似鄉下的地方。
    雖說已經進了老龍城,但老龍城境內並非全是房屋,各處都有各自的管轄地界,每個地界都由當地話事人說了算,所以弄些普通鄉村房屋也很容易。更重要的是,老龍城疆域極大。
    不多時,馬車駛上一條黃泥路,車身也因此有了些顛簸。
    孫家樹這時掀開馬簾,看著窗外一大片綠意蔥蔥的蘆葦蕩,又轉頭看向陳平安,開口道:“這裏是我們孫家先祖發家的祖地,後世子孫一直維持著它的原本樣貌。”
    “一來是擔心破壞風水走勢,二來也是為了緬懷先輩。”
    “像山上的神仙、帝王將相這些孫家貴客,我們通常會請到內城的三處院落接待,那裏有一片寓意‘金玉滿堂’的遼闊地界。”
    “但若是交往的是真正的朋友,我們更願意把人帶到這裏。”
    “你看這塊地,再往前走十裏,有一處合院住宅,占地不算大,就是個三進三出的院落,旁邊還鄰水,有一條河能釣魚,到時候希望你會喜歡。”
    陳平安聽了,笑著點頭:“這般風土人情,自然別有一番滋味。”
    隨即陳平安這時也說起了正事。
    他表示要前往倒懸山,詢問這裏有沒有合適的渡船。
    孫嘉樹得知陳平安的來意後,沒有過多遲疑,開口說道:“有的,其實這老龍城,本就是東寶瓶洲最大的交易紐帶,隻要哪裏能賺錢,商隊就會往哪裏去。”
    “隻不過通往倒懸山、再去往劍氣長城的航線,風險相當大,不光是海上風浪大、環境惡劣,更要命的是海裏藏著不少大妖,它們常會突襲渡船。”
    “畢竟能去倒懸山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和對付最南邊的妖族扯上些關係,這些海中妖族見了,自然看著不爽,少不了要找些麻煩。”
    “所以做這渡船買賣的,隻有老龍城的符家、孫家,再加上我們在內的五大家族。”
    說到這裏,孫嘉樹頓了頓,又補充道:“如今老龍城能前往倒懸山的渡船,總共隻有六艘,其中符家占了兩艘。”
    “每一艘渡船的規模都很大,至少能承載兩千多人。”
    “當然,不是說隻能載兩千多人,最多時能容下萬餘人。”畢竟帶的人越多,能賺的錢也就越多。”
    接著,孫嘉樹詳細說道:“符家的兩艘渡船,一艘是由吞寶鯨改造而成,另一艘是墨家巨子打造的浮空山。”
    “那浮空山上亭台樓閣俱全,風光極好,是山上神仙首選的渡船,每次航行都會有不少金丹、元嬰境的修士乘坐。”
    “至於我們孫家的渡船,是先祖當年捕獲馴服的山海龜,龜甲大如山峰,穩當得很。”
    講到這裏,孫嘉樹語氣裏略帶幾分嘲諷,繼續說道:“對了,還有件事忘了告訴你。老龍城符家,還有我們其餘四大家族,雖都算諸子百家中的商家,可每家供奉的老祖,和文廟那些儒家聖人完全不同。”
    “而且商家學問,哪怕到了現在,依舊被人視作不入流的學問。”
    “之前有位儒家學者說過‘狗肉不上席’,其實就是在暗指我們商家上不了台麵。”
    說這話時,孫嘉樹神色有些悵然若失。
    陳平安聽後,也隻能點點頭。
    這類關於百家學問的評價,他確實不好隨意置喙。
    隨後,孫嘉樹向陳平安建議:“若要去倒懸山,最好還是選符家的渡船。”
    “主要是他們的船不僅大,同行的修士也多,最關鍵的是‘穩’,真遇上大妖或者風浪,應對起來也更有底氣,相對而言要安全不少。”
    陳平安聽完,嘴角微勾,竟直接點頭同意。
    這讓孫嘉樹極為錯愕,連忙說道:“陳平安,你就這麽答應了?我可是拿你當兄弟!既然是兄弟,講究的就是個義氣,怎麽能轉頭就座別人家的船?”
    “不說別的,至少也得給我捧個場,提一嘴要坐我們家的渡船吧?”
    陳平安笑了笑,語氣坦然:“我要是把真相告訴你,你肯定又要硬拉著我坐你家的船。”
    孫嘉樹眼神一動,追問:“什麽真相?”
    陳平安強調開口:“我告訴你之後,可不能再硬勸我上你家的船。”
    孫嘉樹目光閃爍了下,答道:“你先說出理由。”
    陳平安卻沒直接解釋,隻是悠悠說道:“你就當我單純不喜歡坐你們家的船就行,以後你自會知道其中緣由。”
    這話讓孫嘉樹,直接心癢難耐了起來。
    陳平安見狀,隻是哈哈一笑,不再多言。
    其實他心裏也有幾分無奈。他早已打定主意要坐符家的船。
    盡管他知道自己和賀南華有舊怨。
    可賀南華敢對他動手?
    要知道賀南華可是發過天道誓言的。
    再者,即使符南華想什麽外招,他也淩然不懼。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陳平安清楚,老龍城裏還有個“作死”的人要找他麻煩,說不定對方會在渡船上動手。
    既然如此,何必連累孫家的渡船?
    更何況,這似乎還和符家有些關聯,那後果自然該讓符家去承擔。
    孫嘉樹又追問了幾次陳平安不坐自家船的理由,見實在問不出結果,也隻能咬牙決定,之後再找機會旁敲側擊。
    接著,他便帶著陳平安前往前院,兩人一起吃了些簡單的農家菜。
    飯後,孫嘉樹又陪著陳平安在外麵的河畔散步聊天,依舊賊心不死,借著話題旁敲側擊,想邀請陳平安坐孫家的渡船。
    陳平安見狀,適時轉移了話題:“對了,我想問問,老龍城裏有沒有一家叫‘灰塵藥鋪’的地方?”
    孫嘉樹聞言,略微思索了片刻,答道:“沒聽過這個名字,想必是開在哪個犄角旮旯裏的小藥鋪。”
    “不過你放心,以我們孫家的能力,要找它不算難事,我這就安排人去查。”
    陳平安連忙道謝:“那就多謝你了。”
    孫嘉樹擺了擺手,順勢又提:“客氣什麽?大不了你坐我們孫家的渡船,就當是謝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