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論如何將導師培養成院士
字數:7745 加入書籤
“異人,墨門,練炁,氣運。”
看著天邊升起的朝陽,修煉了大半宿的清水伸了個懶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這一次的運氣還不錯。
雖然不至於像漫威世界的化身那樣一開局就是大富豪,大資本家,但開局也還不錯,一進來還就直接自帶幹糧,進入了這個世界的超凡體係。
似乎除了第一次是悲催的直接在阿卡姆監獄開局,其他幾次都還可以。
這次自己應該可以直接靠著墨門的傳承,深度的了解異人體係的練炁術。
能傳承兩千多年而不被滅絕,且時至今日還能在異人界占據一定的地位,墨門即便不如天師府和武當派那樣的正道魁首,也必有其出彩之處。
這方麵不用自己慢慢的去找。
反倒是收集氣運方麵,得多幾分注意。
難不成去考公?
好像也不是不行,不過擺在自己眼前的,似乎有更好的一條路子。
自己現在是剛畢業的博士,靠著孟軒的幫助,和自己本身還算傑出的成績留校任教,再加上博士期間有擔任助教,現在是十級講師。
碩士畢業留校隻能當助教,而且難度會更大,博士畢業則是直接從講師開始做起。
助教是十一級到十三級,講師是十級到八級,再往上的七級到五級則是副教授,從四級開始,便是正教授。
一些比較厲害的博導差不多就是三級,要是再厲害一些的二級,那就是長江、傑青這種院士預備役了。
一級自然就是院士了。
清水在博士生期間的科研成果還行,而且跟著孟軒這個行業小牛完成過國重點實驗項目,加之前麵已經在助教的位置上幹過,所以現在是十級講師。
老孟現在就是三級教授,剛主持完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重點項目,大概率能入選今年的長江。
清水現在想著的就是試試看能不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走官場,得蹉跎不少年,走科研,雖然也難免如此,但這是一個靠成果說話的地方。
清水要是現在就能把方舟反應堆給掏出來,別說院士了,諾貝爾獎都得求著他去領,甚至他就是想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一個獎項都不是問題。
隻不過方舟反應堆需要納米機器人作為前置科技,而納米機器人又需要將光刻技術升級改換為電子刻技術,這中間還是有些難度,需要時間的。
而且,這個世界的科技程度不像漫威和dc,雖然都是現代背景,也有一些黑科技,但明顯都沒那麽黑,多半還都是將科技和異人的手段結合產生的,整體科技水平,其實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2014年的現代社會。
不過清水手頭上也不止有方舟反應堆。
冷凝核聚變這種科幻到魔幻程度的技術之下,他還有從盧瑟那薅來的強人工智能與石墨烯高能電池,有急凍人的低溫技術,有康納斯的再生血清和趙海倫的次一級的納米機器人與再生搖籃。
不管是哪一個,都是劃時代級別的科技發明,足夠他吊打絕大部分的諾獎獲得者。
再再次一些,也還有奧斯本集團的一大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可以搬,能讓他成為多個領域的權威泰鬥。
要是能將這些都搬過來,何止是一個院士就夠的?
院士好歹是副部級的,走其他途徑,自己可沒這麽大的優勢。
那麽自己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以一個合理,但快速的節奏源源不斷地拿出成果來。
不過現在的自己隻是個十級講師,雖然26歲的十級講師算得上年輕有為,但可還不夠資格擔任學術帶頭人。
那麽最適合自己在短時間內出成果的方式,便是論文,而且還不能是那種需要大量實驗支撐,得是自己單人能搞定的論文。
這樣的話,人工智能領域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而且在2014年的時代,人工智能還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才剛剛拓展出來。
這條賽道也較為空白,還不是未來的那種誰都能借著已經頗具一定智能水平的ai就到處水論文的狀態,適合搶占先機。
那就先用人工智能來打響名頭吧,光這一項,就足夠清水發一堆的頂刊了。
順便再看看,能不能借著這個機會把老孟給推上院士的位置,那樣他也能撬動更多的資源,幫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讓自己更快的混上副教授,有資格去獨立帶項目。
老登在完成了手頭上的這個項目之後,明顯有放鬆的趨勢,下午慶功宴的時候還說想休假一個月。
這能忍?
他現在都五十歲了,院士的入選平均年齡是54歲55歲,時間不多了,不能讓他去拖院士們的後腿!
這一刻,清水誕生了望師成龍的念頭。
對了,除了人工智能領域,似乎還有一個更能在短時間內能得出成果,且研究成本更低的領域。
如果能把那個拿出來的話……
院士,似乎也隻是時間問題。
而且還不算突兀。
想到這裏,清水快速地將墨門神機上的內容翻看了一遍,交給本體和其他化身研究,自己拿出了筆記本電腦和紙筆,開始工作了起來。
word文檔的第一行,在清水的敲擊下,迅速地出現了一行顯眼的黑體一號大字。
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優化。
次日。
清晨,物理學院。
計算物理專業辦公室。
孟軒神態悠閑的整理著東西,收尾著工作,準備著假期。
正打算出門之前,清水也提著裝著筆記本電腦的手提包走了進來。
“老師。”
“哦,是清水啊,看你這樣子,已經練出炁來了?很不錯啊,一晚上就能有炁感,你這天賦比我要好啊,昨晚學習有遇到什麽問題麽?”
孟軒見到清水,笑嗬嗬的將保溫杯收起道,臉上寫滿了高興。
雖然已經五十歲,但顯然孟軒平時保養的還不錯,看上去像是一個帥大叔。
寸頭,下巴有胡渣,穿著格子衫,戴著個黑框厚眼鏡。
典型的理工男形象。
“沒什麽問題,老師,那本小冊子上的練炁術我已經完全學會了,能正常的提煉調動體內的炁。”
清水對著孟軒一翻手掌,掌心凝聚出一團炁。
孟軒推了推眼鏡,盯著清水的炁看了一會,開口道:“你現在,已經能隨時隨地的提煉出炁,並將其運行到周身各處,還能釋放出來了?”
“是的。”
“墨門神機呢?”
“讀完了,但還沒上手操作,本來是打算將這兩篇論文初稿給您看過之後就找些東西試試的。”
孟軒愣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愈發濃鬱。
每一個研究生進到自己的項目組裏,他都會進行考察。
清水當初是取得了直博名額的,在他手下呆了五年才博士畢業。
這期間,隻有一部分科研水平和人品都合格,自身思想在自己的影響下也比較符合墨家理念的研究生才會被孟軒吸納到墨門。
他從他帶博士至今已經有十年了,帶碩士的年份就更多了。
畢業和在讀的都算上,一共二十多個博士生,六十多個碩士生,其中學術人品讓孟軒滿意的有不少,這麽多年下來怎麽著也有一些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異人的,即便有專門的練炁術,能讓普通人通過後天修煉成為異人,但也需要有一定的天賦。
這麽多年來,孟軒除了自己之外,手底下的學生中,進入墨門並成功成為異人的,隻有一個,那位現在正在某研究院裏工作。
墨家雖然講兼愛平生,內部的墨者沒有根據是否是異人來進行區分地位,但這也無法改變現實。
墨門的很多手段和傳承,都是要成為異人才能掌握的,也難怪孟軒這麽高興。
“嗯,很好,很好,等我休假回來,帶你去一趟國家天文台,見一見你師公,我記得你工程學也學得很不錯,墨門神機你得好好學,學好了說不定師公會賞你兩件法器,一會我找下墨家心法的後續內容,還有非攻劍法的壓縮包發你郵箱。”
孟軒拍了拍清水的肩膀,滔滔不絕地叨嘮道。
“額……行,不過我來這裏是有正事的。”
清水從手提包裏拿出筆記本電腦。
“正事?你能練炁不是正事嗎?”
孟軒全然忘記了清水剛進門時說的那兩篇論文。
“是我剛完成的兩篇論文,想著拿來給您看看會不會適合開題。”
清水打開筆記本電腦,放在桌子上,為孟軒展示了起來。
“什麽論文不能直接用qq或者郵件發來麽?”
孟軒聳了聳肩,然後眼睛挪到論文標題上。
《一種類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在隨機流體環境下的特定光滑解》
這是之前清水請托尼·斯塔克幫忙解決的一個數學難題。
而且是含金量極高的一個難題。
不是?
老孟摘下了眼鏡,湊近了屏幕細看。
嗯,還好,不是直接破解納維斯托克斯方程。
如果清水真有那水平直接解決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那就能直接成為世界上最頂級的數學家。
再看看。
不對。
雖然沒直接解決,但這近似條件下的特定解,也代表著接近那個檔次的成就。
就像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成就一樣。
壞了!
我好像差點看不懂我學生的論文了!
進度條隨著鼠標滾輪轉動,孟軒看得是越來越慢,直接在位置上坐了下來,甚至入迷的直接從旁邊抽了一張草稿紙,時不時的演算幾下,才弄明白其中的一部分描述。
每一個物理學家,都至少算半個數學家,甚至還有很多物理學家反而意外的在數學領域取得了比本職領域還傑出的成就。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也是在基於相對論的研究成果之下,用數學推算出來的。
也許他們在數學上的成就可能沒有純粹的數學家那麽高,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掌握著大量的高階數學知識,精通許多數學工具,將其用於物理研究。
所以孟軒的數學水平並不差,甚至還挺厲害。
他是高能物理學家出身,在計算機領域也頗有成果,不少成果都是通過學科交匯得出的。
隻是就算是他,也看得很吃力,在桌前一坐,便聚精會神的看了大半天。
這個關於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問題,康納斯和奧斯本集團的一大群科學家費了二十年都沒破解出來,最後還是靠著托尼·斯塔克才解決的,難度可想而知。
哪怕是孟軒,看到最後也有些發昏,甚至還有些一知半解,連續不斷地向著清水提出問題。
清水對答如流。
當初他和康納斯問了斯塔克不短的時間,才大體搞明白,回去之後還一起驗算了好幾次,算是把這個問題吃透了,才敢將其應用到衰變方程中,製造再生血清。
孟軒現在問的問題,很多都是當初清水和康納斯向斯塔克提問的。
“你什麽時候在數學上有這麽深的研究了?還研究起了斯托克斯方程。”
孟軒表情複雜的看著自家學生。
他自家的數學水平都沒到這個地步,是怎麽教出來數學這麽厲害的徒弟的?
自學嗎?
那他跟著自己學物理還真是屈才了,他應該去學數學才對!
這篇論文他無法確定對錯,但就從論文的內容來看,把他送到數院裏麵,多半會被幾個老頭子寶貝的不得了。
“嗯,差不多吧,我大三保研了之後就將一部分精力給放到了這上麵,因為感興趣所以自學了起來,了六年的時間才做到今天的這個地步。”
清水扯了一句還算合理的解釋。
雖然從大三學生就開始研究世界七大數學猜想有那麽點離譜,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很多數學家,出成果的時候都是在三四十歲的時候,甚至二十多歲就有重大成果的也不少。
二十歲到四十歲,是一個數學家最容易出成果的時間段。
因為數學是最講究靈感的學科,在經驗上的要求比物理、化學都低得多。
清水說自己了六年時間,通過自學解決,看上去倒也解釋的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