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下一屆菲爾茨獎就是你的了
字數:7779 加入書籤
“偏微分方程,特別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我雖然有所涉獵,但也隻是前兩年研究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的時候了解了一些相關的知識,鑽研的並不深,你的這篇論文,我在數學上的水平不夠,不敢下定論,待會我幫你給數院的王老和費教授打個電話,請他們幫你過目,如果真的能證明……”
孟軒重新戴起眼鏡,正色道:
“那下一屆菲爾茲獎,多半就是你的。”
菲爾茲獎,被稱之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是數學至高獎項之一,每四年評選一次,一次三到四人。
隻要四年之內,沒有一口氣出三四個能得拿出更加重大的成果的人,那基本上就能拿到。
這個獎項的含金量,遠非一個院士可比,拿下此獎,院士真的隻是時間問題,而且一定會是常規途徑內最快的時間。
而孟軒作為半個數學領域的人,自然也清楚,清水的這個成果的含金量有多高。
想到這裏,老孟神色就有些複雜。
你老師我還在想著拿今年的長江名額的,結果徒弟突然甩出一篇論文,告訴你:老登,我要拿菲獎了!
給他一輩子,他很可能也拿不出這種世界最頂級的研究成果。
至於偷取學生成果,自己取代學生發表這件事,作為墨門弟子,他做不出這種事情來。
而且他就算是想做也做不出來。
他連看懂這篇論文都費勁,隻能一知半解的判斷有可能是真的,連如何證明都一時間有些無從下手,如果有人提問的話,他肯定也答不出來。
連偷成果的機會都沒有。
這種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足以衝破一部分年齡和資料的影響。
媽的,該不會這小子要比我這個老師還要早當上院士吧?
“行,老師,還有一份論文,在請王老和費教授之前,您先看看。”
清水微微一笑,對孟軒的反應早有預料,拿過鼠標,點開了下一份文件。
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優化。
“該不會又是一個數學問題吧?”
孟軒問道。
“不是,是咱們的老本行。”
清水點開了論文。
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優化。
這一次,孟軒看的要仔細得多,但也快得多。
這是他的專業領域,在這方麵,他不敢說是權威泰鬥,但在當前國內的該領域能勝過他的還真不多。
2014年,人工智能領域正處於開未盛,方興未艾的萌芽期。
清水並未直接拿出人工智能,那有些過於超前了,一晚上的時間他也沒法將那麽多的代碼數據直接複刻過來。
所以他現在隻是從其中截取了小部分相關技術的內容進行整合。
所以現在,他的這篇論文略有一些超前,但卻恰好屬於這個時代相關領域的優秀科學家們能理解的範疇。
至少對孟軒來說,每什麽問題。
孟軒有些輕鬆。
因為這篇論文的水準雖然很高,但他卻有評審的能力。
但很快,孟軒的表情又重新變得有些複雜起來。
這篇論文……
“你這論文怎麽寫的。”
“啊?”
是寫得太差了嗎?不會啊?清水感覺寫得很好啊。
難不成是這老登是個欺世盜名之徒?
不對啊!
原身存留的一部分記憶力,孟軒還是有一定水平的,不至於這樣。
難不成是……
清水的眼神逐漸危險了起來。
“你這論文寫太好了!那不行。”
啊?
“能發兩篇頂刊,三四篇大子刊的內容,你就給濃縮到一篇論文裏去了?那不是少發了好幾篇論文?”
“啊這……”
原來是這樣啊……
“稍微點時間,把內容拆分整理一下,那你這之後晉升副教授的論文要求不就直接滿足了?順便還能帶一帶學弟學妹,讓他們也能跟著出點成功,對之後的發展也有好處。”
“是明白,隻是老師,那樣會不會太麻煩了。”
“麻煩個屁,你當這種級別的論文是大白菜,一拍腦子就能拿出很多……”
孟軒說道這裏,卡殼了一下。
這學生剛剛才拿出了一片有可能獲得菲獎的數學論文……
光靠這個成果,說不定他還能比自己更早當上院士。
“你該不會,還有論文吧?”
“嗯。”
清水點了點。
“在哪?”
“都還在腦子,有些想法,也有些設計,但還沒實施。”
孟軒抓了抓腦袋,盯著清水:
“你該不會是從未來穿越來,直接照抄答案的吧?”
“不是。”
清水撇了撇嘴。
前半句不是。不是未來,是其他世界。
隻是確實是抄的。
但我能將內容吃透,抄得明明白白,那也是我的實力好吧?
“那就好,這樣,一會我去幫你跟學校申請個課題,帶上你的那些學弟學妹給你當民工敲代碼,訓練數據,回頭這些論文出來,一作歸你,二作你看給誰就給誰,留點給我,剩下的論文通訊都可以掛我的名字,這樣在評審那裏通過的概率比較高。”
孟軒從位子上站起來,拿起自己的手機,在wechat上發了幾個信息。
他的二級已經穩了,如果想再往前一步,這些論文是能起一定的幫助,但如果一作不是他的,幫助是有,但不會那麽大。
不過光是這篇論文帶來的很多東西,也為他激發了一些靈感,說不定能自己再弄幾篇不錯的論文出來。
當然,現在他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數院那邊發消息過來了,走吧,清水,跟我到數院裝逼去!”
這一天,京都大學數院的不少數學家都忙的飯都每怎麽吃,隻扒拉了兩口便接著工作。
得知有人破解了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次級問題,不少的中青年學者也都來圍觀,然後就被抓去做了苦力幫忙驗算。
於是路過數院的人都感覺,作為京大四大瘋人院之首的數學學院,今天好像更瘋了一點,都走路的時候去食堂的時候,嘴裏都在念叨著計算。
這幫數學家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證明清水的計算過程,分成了若幹個小組,每個小組截取其中的一段計算過程進行計算,其中還有幾組在交叉計算。
如果交叉的小組計算結果相同,且這些結果代入下一步的計算結果也相同,那麽基本就能確認證明過程和答案是對的。
結果自然沒有問題。
“小濯啊。”
看著自己麵前,滿滿的十幾個寫滿了論證數據的移動黑板,數院的田院長忍不住發話了。
“有沒有興趣從物院轉到我們這兒?你有這種菲獎級別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走特殊人才通道,10月份的副高級職稱評選可以特殊申報,我包你能過,正高級有點麻煩,就算破格提拔,也得你多發幾篇高影響力的論文,主持一些學術項目,但我保證你絕對能過,後麵要是評傑青,評長江,評院士,我們數院絕對鼎力支持!”
田院士看著清水,眼神都要冒出光來了。
26歲,就能有菲獎級別的數學成就,這是什麽概念!
要不是這一屆菲爾茲獎已經在七月份頒發過了,清水很可能就在26歲拿到這個獎項。
那直接就是史上最年輕的菲獎得主了。
哪怕要到四年後才能拿下一屆菲獎,但也足以說明一切。
隔壁水木大學的那位拿過菲爾茲獎的數學泰鬥,可以作為參考。
同樣是26歲,丘成桐就破解了著名的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直接將幾何學引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創了幾何分析學科,又在後續研究出了多項重大成果,在物理領域也有傑出貢獻。
老爺子可謂是榮譽等身。
而現在,他們京都大學,似乎也要培養出一個丘成桐,這種世界最頂級的,能與費馬、傅裏葉、阿瑪努金、馮諾伊曼這些最頂級的數學家一起,留名青史!
“咳咳,用不著用不著,田老師,清水在我們物院呆的好好的,他在物理和計算機領域的成果也很多的,我們已經打算馬上給他評副教授了,後麵該有的東西也不會少的,您說是吧,謝院長?”
孟軒此刻馬上站了出來,拉著身旁的物院院長道。
“沒錯,沒錯,小謝,小孟說得對,十月份的名單一定有他。”
一名謝頂的老人急忙接過話題,在物院院子身旁拍著其肩膀道,眨了眨眼睛。
“對的,對的,老孟,還有王院士說得對。”
擔任物院院長的謝教授連著點頭道。
他和王院士都是老孟搬來的救兵。
能做出這樣的成績,誰都知道數院的這幫老頭絕對會眼饞。
可雖然清水拿出了這樣的數學成果,但他還是個物理學家、計算機學家!
即便清水真的更適合數院,那也不是老孟能決定的,所以他就拉了地位比自己更高的物院謝院長過來。
謝院長這會還沒評上院士,但評院士這玩意兩年一次,雖然以他現在的學術成就,下一次評選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還是拉了一個這會有空,說話又有份量的老頭過來。
他和王院士剛才都抽空看了清水的另一篇論文,雖然兩人不是專攻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但有孟軒這個行家在,加上都有相關的基礎,自然也知道清水留在物院也能出成果的。
雖然……人工智能好像不是很物理,和數學和計算機更相關一點……
他們想試試,反正該給的東西都給,如果確實表示去數院更好,他們也會放手,但小濯既然在本職領域的成就也很高,按照孟軒所說很快就也能累計出晉升副教授的要求,那就不妨試一試,數理兩開。
像楊振寧,像丘成桐,其實都在兩個領域有很大的成就,前者的很多方法結論數學家們也在用,後者當初更是唯一一個同時具備哈佛大學的物理和數學兩個學科教授的牛人。
對這種人才,物院的打算是能給的條件都給,不能給的數學領域的資源,那就想辦法從數院那裏薅!
未來的菲獎得主,還都是一個學校的,那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
“好了,先別管那些有的沒的,反正人就在這裏,誰也不會虧待了小濯,先來說說這篇論文吧。”
一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忽然開口道。
他一開口,在場的眾人頓時安靜了幾分下來。
“薑老,您請說。”
王院士頗為恭敬道。
這位薑姓老人的地位、年紀都很高,90年代的時候就擔任了數院的第一任院長。
“這篇論文,老頭子我也看了,在偏微分領域,小濯你是這個,成果也絕對是一流的。”
薑老院士先是肯定了清水的成果,給他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論文發表,我隻做一點建議,你自己決定,從專業性來說,微分幾何雜誌和偏微分方程學報是最合適的,但數學學報也很合適,而且影響力最大,一般的審稿時間是三到六個月,發表之後肯定是半年以後,但這種級別的重大成果,他們一般會優先審稿,出一期專題特刊。
老頭子我是建議最後一個的,因為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審稿人,雖然不是偏微分領域的,但可以幫你給他們編輯部打電話,加快處理。”
“那就數學學報吧。”
能打電話,能快一些,當然是好事。
“行吧,那就先到這裏,你記得快些把論文發到arxiv上,讓國內外的同行們能最快的知曉品鑒,記住了,論文是你一個人寫的,署名隻能署你一個人的,不允許有其他人動小心思!”
薑老院士重重敲了敲黑板,掃視了在場的所有人一周,厲聲道。
這種年輕的頂級人才,必須要保護好,絕對不能給一些有歪心思的人給推到外麵去!
從數院裏麵出來,清水先是將論文掛到了arxiv上。
arxiv是一個非盈利的國際公用數據庫,所有的學術研究個人和組織,都可以在期刊尚未錄用自己的論文之前,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發布到該平台上,既能擴大宣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也能在論文還未在期刊上公布之前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