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武當張三豐
字數:3549 加入書籤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四方群雄並起,因此蒙古朝廷嚴令各處城池隘口加強守備,日夜嚴查,防範漢人造反作亂。
鹹陽城作為關中平原的中軸地,尤其是重中之重。
“快走快走!”
負責盤查的官兵連連揮手,暗道一聲晦氣,原本看那小姑娘身段不錯,想著趁機揩揩油。
哪知猛然露出一張口眼歪斜的醜臉,將他嚇了一跳,還以為是大白天見鬼,立即開口趕人。
“嘻嘻!”
順利進城後,小昭恢複本來麵貌,對著宋青書調皮一笑,日夜兼程數天,如今總算回到中原。
“大哥,你們終於來了!”
負責接應的張鬆溪,已經在城門附近轉了一天左右,此時見到宋遠橋等人安然到來,心中也跟著鬆了口氣。
眾人會合到一處,商量接下來的行程,離開鹹陽後,頂多再走幾十裏路,武當派與華山派就得朝著兩個方向進發。
“有勞武當派諸位一路關照,日後若有差遣,華山派上下必定赴湯蹈火。”
嶽雲濤與何鬆岩抱拳施禮,宋遠橋等人紛紛還禮,兩派這趟出生入死的並肩作戰,還有數月時間的朝夕相處,此時的關係自然更進一層。
“我等這就要返回華山,不知宋少俠還有什麽吩咐?”
嶽雲濤現在已經不想著要回華山祖師令,這次如果沒有宋青書與武當派從旁相助,他們一行人能否返回中原都是未知。
“一路小心,我要先回武當山拜見太師父,之後若是沒有意外,便會盡快到華山處理鮮於通和其他事情。”
雖然尚未決定好要以什麽身份去見張三豐真人,但這個華山派掌門是做定了的,因此宋青書也不客套,直接吩咐道:“你們回去以後,先將門中弟子安排妥當,防止蒙古朝廷突然攻山。”
如少林派那種武林中的泰山北鬥,都被趙敏命人攻破,華山派更是不在話下,所以還是暫避鋒铓的好。
嶽雲濤領命而去,率領華山派眾弟子先行離開,武當派眾人惦念山上情況,同樣不準備在鹹陽城中休息,想要盡快趕回。
“小昭.”
宋青書本想讓小昭留在鹹陽,因為徐拙與關月柔等人應該就在城中,正好方便照顧,再者還可以等宋青書要去華山時,一道出發。
哪知小昭卻道:“公子,你說過不會趕小昭走的。”
宋青書看看她委屈巴巴的小臉,也隻好無奈一笑,小昭雖然在自己麵前乖巧順從,但對敵時卻是沉著冷靜,應對自如,從不讓人擔心。
而宋遠橋見小昭也要跟著回武當山,盡管覺得不太妥當,而且心中尚未認同兩人會是良配,可想起這一路上的事,最後還是選擇保持沉默。
就這樣,武當派眾人再次起程,出鹹陽,離陝西,一路向東直奔武當山。
兩日後,終於來到武當山山腳下的白楊坪鎮,此處與武當山相距已經不過半日行程。
眾人離開武當派長達數月,如今終於返回,視野中蒼鬆翠柏環繞的山門仿佛隱約可見,都是精神一振。
“眼下天色雖然有些晚了,但咱們還是繼續趕路,越早回山越好,免得夜長夢多。”
宋青書提議一句,其他人自然沒什麽意見,哪知就這麽一個不留神,同行弟子中牽著的馬匹居然腹部中刀,發出一聲悲鳴。
下手之人穿著普通,與尋常百姓沒什麽兩樣,但前襟濺上了馬血,轉身就要逃跑。
“你是什麽人?受誰的指使!”
武當派眾人如何會讓他跑掉,離著最近的莫聲穀縱身上前,隻一招便將那人拿下,但無論如何詢問,對方都是閉口不答。
“七弟,沒工夫與他計較,咱們快走!”
武當派威震天下數十年,何時有人敢在武當山左近鬧事生亂,張鬆溪眼見形勢不對,顧不得去管這小嘍囉,催馬就走。
其餘人緊隨其後,直奔到半夜方停,途中陸陸續續見到五批人往武當山行進。
這五批人多則二三十號,少則數人,全都帶著兵刃,奇怪的是見到武當派眾人也不動手,隻在四周徘徊,像是等著什麽命令。
“回山再說!”
宋遠橋擔心山上出事,既然對方未作糾纏,那就不要浪費功夫,沿著山路直奔向上,大概一炷香的時間後,終於到了山門。
“是哪一路的朋友,深夜到訪武當?”
話音剛落,陰影處轉出四名負責看守山門的武當弟子,為首的道人看見是宋遠橋等人回來,先是一愣,跟著喜道:“大師伯,你們終於回來了!”
“穀虛,門內情況如何?”
這道號穀虛的道士,乃是俞岱岩的徒弟,俞岱岩手腳不便,因此宋遠橋等人下山後,便由他徒弟穀虛子代為主持日常事務。
眾人見山門仍有人值守,看來還未出現什麽亂子,總算放下心來。
“回大師伯,最近山腳下來了不少江湖人物,但暫時沒起什麽衝突,太師父他老人家尚在閉關,所以師父就讓我等小心戒備,不要主動挑起爭鬥。”
宋遠橋點點頭,心說沒事就好,如今所有人都已經安然歸來,倒要看看究竟有誰還敢來捋武當派的虎須。
當晚眾人自去休息,未再去驚擾俞岱岩與其他門中弟子,隻宋遠橋親自為小昭安排了住處,是山上專為招待女客預備的客房,與宋青書所在的弟子房一南一北,相距甚遠。
宋青書倒是未太在意,如今回到了武當山,最重要的事就是去見張三豐真人,說明前因後果,以及自己準備去華山主持大局的事情。
此時已經將近四更天,但宋青書並未打算休息,簡單洗漱過後換了一套幹淨衣服,閉目養神片刻後便緩緩推開房門,朝著後山走去。
張三豐閉關清修的小院,就在武當派後山的一片竹林之中,夜色下竹影森森,幽靜至極,並無弟子守關。
自穿越到這方世界後,宋青書還從未親眼見過這位一直在閉關的太師父,當下深吸口氣,慢步來到院前。
未等開口求見,院中已有一道蒼老聲音傳出,“何方高人大駕光臨,老道未曾遠迎,恕罪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