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舉國門之關!
字數:3933 加入書籤
隻不過趙鴻覺得公孫龍也不算是最佳的選擇,雖然說公孫龍的辯論能力很強,但是他本身的哲學思想沒有那麽的豐富,如果選擇公孫龍的話,那可能在哲學方麵會有些吃虧。
如果硬要說的話,可能公孫龍的思想更像是邏輯辯論,而不是開化哲學。
還是先看看後麵的選項都是什麽再說吧。
【3董仲舒】
這一位倒也比較出名,是漢景帝時期的哲學家和學者,最出名的思想應該就是‘天人感應’了。
他的‘天人感應’思想將君權和神權高度綁定在了一起,講究如果君主有失德行,那麽上天就會降下災禍來進行警告。
這個思想無疑加深了君主和天之間的關係,但同樣的也給到了君主十足的壓力。
在這種思想下,一旦出現天災,哪怕君主沒有過錯,也要先下罪己詔,然後想辦法賑災,不然會被百姓們傳為暴君。
如果君主不顧天災,那麽民間的農民起義就有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理由。
但除了‘天人感應’之外,董仲舒還有很多其他的思想,就比如西漢初期的時候實行‘無為而治’,中央對地方的掌控有些鬆散,使得出現了七國之亂。
而董仲舒從《公羊春秋》當中尋找一些支持‘大一統’思想的記載,並且書寫了《天人三策》,在這其中講述了統一的重要性,並且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他的這兩個思想對夏國之後的發展影響深厚,他的哲學思想肯定不錯,但是辯論能力存疑。
他的思想要比他自己本人出名,所以趙鴻似乎不記得他有什麽辯論方麵的記載,倒是他有一位弟子非常出名,就是司馬遷!
趙鴻將董仲舒作為了備選的方案,這個或許是他目前最滿意的一個選項,還是繼續看下一個人才會是誰吧。
【4張載】
創立了“關學”的張載?
他這個學派可是能和程朱理學齊名的主流儒家學派,隻不過在知名度上麵遠不如程朱理學。
他的思想基本上都是基於《易經》建立的,其中對氣這一詞非常看重,其中的主要思想就是“氣”或“元氣”是人和萬物產生的最高體係和最初始基。
他做出的主要貢獻在教育方麵,他講究以德育人,變化氣質,求為聖人。
另外就是他突破了地心說的主流思想,他將天看成一個中心,然後人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也就是地球,還有肉眼可見的那些星星則是圍繞著天在不斷旋轉的。
這個思想算是創立了太陽係的概念雛形,他認為日、月、星、辰各種不同的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規律,都在圍繞著天做各種運動,正是因為每個天體的運動規則不同,所以有了白天黑夜等現象。
說到這裏可能還是會感覺第一次聽說張載這個人,但是如果提起他曾經說過的“橫渠四句”的話,那可就太出名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在趙鴻前世的時候被無數作品借鑒,使得其知名程度大大上升!
如果讓趙鴻從董仲舒和張載之間選擇一個人作為這次哲學辯論的出戰人才的話,他可能會選擇張載?
他將這個決定記在心中,然後看向第五個選項。
然而剛剛看到第五個選項,他立刻瞪大了眼睛!
這個選項,是可以出現在這個時候的選擇當中的嗎?!
【5孔丘】
孔子!
趙鴻的雙眼開始泛光,一下子就將剛剛做出的決定都拋諸腦後了,有孔子在,這哲學和辯論還需要選擇其他的人才嗎?
他嘴角微微上揚,不再猶豫,直接選擇了孔子的選項!
【擂主趙鴻已經選擇完畢,十分鍾之後將會開始第四場擂台戰,哲學與辯論!】
趙鴻的身邊開始閃爍起了光芒,這意味著趙鴻即將要見到對夏國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孔子的哲學思想自然不必多說,至於辯論能力,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辯論能力是這些學派領袖必須要有的技能。
甚至孔子的武力值應該也不弱,辯論不過似乎可以嚐試著直接掀桌子然後以理服人?
雖然趙鴻不覺得這種情況會出現。
根據《史記》的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按照《史記》作者西漢時期一尺大概是二十三厘米,孔子的身高大約為兩米二,如果按照孔子生活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尺大概是二十二厘米,那他也是一個兩米多的猛男。
不過趙鴻覺得這記載有些太過誇張了,哪怕孔子的身高異於常人,但兩米多還是有些不切實際。
他更傾向於另外一個考古發現的數據,那就是在海昏侯墓當中出土過孔子的畫像屏風,而在這個屏風當中有對孔子的記載,上麵寫的是孔子身高七尺九,也就是差不多一米八二左右。
他覺得這個身高的可信度要更高一些。
在這時候,他身後的光芒開始減弱,一個身高一米八多,身材魁梧的儒雅老者出現在了他的身邊。
趙鴻也不知道為什麽他能將這些形容詞放在同一個人身上,但此刻他麵前的孔子就是給他這麽一種感覺。
“殿下!”
孔子向趙鴻行禮,然後說道“我已知曉所需要做的事情,還請放心,定然不負您與夏國後人們的希望!”
他一直都帶著一種自信的笑容,就好像一切事情對於他來說都不是什麽難事一般。
“如此,就要拜托你了!”
“這是自然!”
十分鍾的時間很快就要過去,孔子已經準備好了和對方辯論的準備,趙鴻也做好了看戲的準備,這可是孔子的哲學辯論,一定很有趣!
而且他想起了那些關於孔子的傳言。
就比如《呂氏春秋》中記載“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
《淮南子》也提到“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足攝郊菟,力招城關。”
當然,這裏說的舉國門之關其實並不是城門,而是城門的門栓,但即便是門栓那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舉的起來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