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算珠謎(上)

字數:3999   加入書籤

A+A-


    許是天道妒忌沈硯舟鶼鰈情深,抑或憐他身世飄零。
    暮春時節,一樁積年懸案終水落石出。
    北郊客棧的啞巴大娘突然開口說話,嗚哩哇啦抖出沈家藏了十七年的秘密。
    十七年前元宵夜,五歲稚子沈硯舟尚在垂髫之年,生母王氏已病骨支離。
    那天沈老爺馬上要外放回來,全家張燈結彩準備接風宴。
    錢姨娘調虎離山支開所有仆役,夤夜潛入正室寢房。
    偏巧王氏貼身婢女春意折返取錢袋,陰差陽錯成斧鉞之誅的見證者。
    “今等老爺回來,我就讓他扶我當正房。“
    錢姨娘笑靨如刀。
    王氏強撐病體:“我還沒咽氣呢,輪得到你?“
    “哈哈哈,沒咽氣?那是我讓你苟延殘喘。“
    錢姨娘突然變臉,“五年的慢性毒藥,滋味不錯吧?滿院子愣是沒人發現。你那好夫君?這些年正眼瞧過你這黃臉婆嗎?本來也不想這樣,要怪就怪你生了個兒子!擋了我延兒的路。“
    王氏嘔血如殘梅濺雪,錢氏趁機灌入劇毒:“別怨我心狠,要怨就怨你投胎投得好!憑啥我是被人挑的瘦馬?我要當正房,要風光,要人人都得看我臉色!“
    語罷揚長而去。
    春意肝膽俱裂,趁亂卷細軟出逃。
    二十載裝聾作啞,青絲熬成白發,終吐露驚天之秘。
    真相猶如淬毒匕首直插心口,沈硯舟踉蹌跌坐:“既知暗室欺心,為何不擊鼓鳴冤!“
    春意撫著脖頸猙獰疤痕:“病骨支離的主母,在深宅大院不過形同槁木。滿院都是錢桃的眼線,我若貿然麵稟老夫人,隻怕未見慈暉堂階石,便已成枯井冤魂。“
    原來當年錢姨娘聞風而動,假借“喪期失竊“之名全城搜捕。
    春意白天躲地溝晚上鑽狗洞,最後在破廟拿燒紅的火鉗燙爛了喉嚨——失了聲音,姣好臉蛋也燒得跟爛地瓜似的,這才逃過一劫。
    毀了容的春意在乞丐堆裏混,後來被北郊客棧的孫掌櫃收留。
    這些年她一直在等,等小少爺長大——這種驚天秘密,哪是她個小丫鬟能揭得動的?
    沈硯舟歎口氣:“你也是忠心,如今告訴我也不會虧待你,我自會給你銀錢度過餘生。”
    春意謝過,王氏同她從小一起長大,她已經在心底是當她如親姐。
    沈硯舟跟丟了魂似的晃回家,正撞見柳含煙在灶台前忙活:“今兒晚了半炷香,鋪子又出啥事了?“
    誰料他悶頭撲過來,臉埋在她頸窩裏直抽抽。
    柳含煙衝丫鬟們使個眼色,等屋裏隻剩他倆:“出什麽事了?“
    懷裏的人哭得直打嗝,眼淚把她衣襟洇濕一大片。柳含煙心裏直打鼓——成親這些年,頭回見他掉金豆子。
    足足哭了兩盞茶的功夫,沈硯舟才吸著鼻子開口:“我娘不是病死的是錢桃那毒婦下藥害的。我想宰了她,可過了這麽多年連個證據都找不著,我真沒用“
    柳含煙後脊梁竄起一股涼氣,沒想到深宅大院藏著這種肮髒事。
    她穩了穩神:“急什麽?既是下毒,總有蛛絲馬跡。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沈硯舟紅著眼抬頭,跟落水狗似的瞅她。
    “錢桃身邊伺候的人換了好幾撥,總有幾個知道內情的。“
    柳含煙撚著他衣帶穗子,“她嫁過來身邊的大丫鬟應該能查得到蹤跡,也就好辦了。“
    這話像盆雪水潑醒了沈硯舟。
    北郊孫泥鰍那幫人,可不就是專吃消息飯的?
    不出三日,孫泥鰍捎來口信——錢桃當年的貼身丫鬟翠喜,如今在臨州開了家胭脂鋪,倆兒子都娶了秀才閨女,日子過得比正頭娘子還體麵。
    “好啊,這幫幫凶倒享起清福了。“
    沈硯舟冷笑,指節捏得哢哢響。
    為掩人耳目,兩口子假借談絲綢生意直奔臨州。
    這幾日錢姨娘那邊安分得很,倒讓他們的船順順當當到了地界。
    蹲在翠喜家對麵茶樓盯梢三日,摸清了門道——倆兒子早分家單過,眼下院裏就住著老兩口。
    老頭支個餛飩攤,翠喜每日晌午雷打不動要去城隍廟上香。
    兩子遠在異鄉,倒真似洗盡鉛華的老實人家。
    這日天剛擦黑,兩口子對視一眼,悄悄摸進了巷子深處。
    沈硯舟暗灑迷魂香,將其迷暈的丈夫帶離宅。
    柳含煙素衣散發,麵敷鉛粉立於雕花床前,恰似借屍還魂的厲鬼。
    她將翠喜喚醒。
    柳柳含煙青絲披散如瀑,燭火在素麵上投下森森鬼影:“十七載黃泉路冷,今日特來索命連環!你和錢桃我一個都不放過。”
    翠喜驚坐而起,後背撞上冰涼牆垣:“夫夫人顯靈?!“
    她頓時魂飛魄散,她沒想到自己快要忘記的事情,今日又重新提起,“當年皆是錢姨娘威逼利誘!“
    柳含煙幽歎如泣:“我那苦命的舟兒當年鴆毒入喉之痛,我要教你也嚐嚐?“
    她鬼爪般的手指掐住其頸,玉鐲脆響如招魂鈴。
    翠喜見過王氏死後的慘樣,這十幾年她都在刻意遺忘,此時她已經心房潰敗。
    “我真的不是有意,都是錢桃和她的老爹密謀,我若是不做,錢桃也要了我的命!“
    翠喜抖若篩糠。
    柳含煙幽幽道:“你若將他們毒害我的過程細細道來,我便向閻王稟告放了你罷。”
    翠喜立馬語如竹筒倒豆子,十七載冤情終見天日。
    破曉時分,沈硯舟將捆作粽子的夫婦押至船艙,不過單單這翠喜的口供,還不能作太大的證據,他們還要去揚州,找被稱作老爹的人,不過現在可以回汴京立案。
    柳含煙撕去厲鬼妝容冷笑:“好個金蟬脫殼,倒教你們過了廿年安生日子。“
    破曉時分,沈硯舟將捆作粽子的夫婦押至船艙。
    歸舟劈波斬浪,汴京城牆漸現,可這十七年的往事真的能一帆風順嗎?
    公堂對譜,沈延和錢姨娘才知曉他們這幾日的所忙。
    沈老夫人病重,並未被告知。
    沈萬金則不想深究調查此事,一個已經死了十七年的人,聽了一些個奴仆的話,就要立案,處置他最得意的兒子的親娘,而且他的兒子正在和大理寺少卿的侄女議親,怎麽來說都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