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辣蓼草喜

字數:4199   加入書籤

A+A-


    赤女跟烏籽連同數位跟隨的侍從,此刻都默默無言。
    雖不知真假,但秦君是被大王愛重的貴人,她之所言,定有道理。
    片刻後,赤女深吸一口氣:“秦君,既是要獻給大王的食物,不若我等去請周府令親至?”
    秦時失笑:“我剛說的,你傳給周府令就是,接下來我不說什麽了。”
    煮個鴨湯而已,真不說什麽有毒沒毒了,不必這樣緊張。
    赤女卻不信。
    她看出來了,秦君懂得很多,但隻在看到用到時才會想起來,接下來不知還有何驚人之語,還是早早請周府令前來的好。
    …
    鹹陽宮中的傳令黃門都擅疾奔,一刻鍾後,遠在章台宮的秦王聽聞秦卿又有驚人之語,手中的竹簡都放下了。
    “依秦卿所言,豈非寡人日日都在服毒?”
    雖還未能驗明真假,但隻聽聞,就已覺觸目驚心了。
    周巨也開始手抖了。
    他今晨才吃了一碗酸漿開胃,用的就是繁複錦麗的青銅鼎熬煮!
    而他們帶秦時回鹹陽宮,總共也才過去一個晚上加半天而已!區區半天,衣食就全都是毒了?!
    饒是鎮定如姬衡都忍不住揉了揉眉心,再看看此刻放在案前盛著冰酒的青銅樽,此刻忍不住生出煩躁來:
    “周巨!你去!今日令你跟隨秦卿,將寡人的話傳過去——下次,下次她再有驚人之語,準傳令官駕車速速來報。”
    鹹陽宮中,貴人出行時常駕車,但駕車不得疾行。
    如今大王既有此令,自然是允準的意思了。
    周巨也迅速應諾。
    待他離開,太官令默默上前,悄無聲息將秦王麵前的酒樽替換成金器,而後又開始迅速退下,更替其他飲食相關器具。
    一邊在宮廚指揮,他一邊默默後悔:早知蘭池宮貴人一句話就能讓大王如此重視,他不應派粗粗笨笨的朱葵過去,而是多選些靈巧人才才是!
    ……
    而等周巨到時,從蘭池宮庫房中翻找出來的各色陶器,也都終於清洗幹淨送入宮廚。
    廚工們默默放下用順手的青銅刀,如今拎著鐵刀兢兢業業斬鴨塊,氣氛十分忙碌。
    見到他來,秦時也挺開心。
    這位周府令曾在大王駕前透露秦王消息給她,秦時心裏很是感謝。
    此刻帶著他來看剛送來的成堆辣蓼草,悄聲道:“周府令,承蒙大王厚愛,過幾日新的飯食將做時,還請你撥冗前來。”
    她眨眨眼:“有一點小驚喜,大王得知應該也會很開心。”
    周巨這才狠狠鬆口氣:“秦卿……”
    想了想,又不知說什麽了,此刻隻無奈道:“大王有令,秦卿但有所言,可去鹹陽宮直麵。”
    秦時搖了搖頭:近距離能刷好感度沒錯,但她又沒什麽係統性的話語,現如今都是想一句說一句,對秦王的作用很是零碎。
    最重要的是,除了獻藥之外,她未立寸功——包括今日所說的,都是需要時間驗證的。
    現在去跟秦王聊天,萬一說什麽不該說的,豈不是糟糕。
    信重需要一點點累積,她如今還在努力呢。
    因此笑著婉拒:“都是些微末小事,無有實跡,怎敢耽誤大王國事?”
    “不過我剛在宮廚又發現了好東西,太官丞言說此乃南海郡貢品,隻鹹陽宮還有少許……可否多拿一些給我試試?”
    周巨定睛一看,黑皮竹節,堅硬如棍棒:是諸柘啊!
    他有些遲疑:“如今還不到諸柘成熟,南海郡便隻進獻兩車。因味道甘甜,大王已賞下一車了。”
    實在是竹節過密,宮廚劈砍也費力,需得用石錐搗甜汁引用,至今還未賞完。
    “這剩下一車,可足夠?”
    秦時驚喜起來,她還想著倘若隻有一筐的話,她就先不做了。此刻自然點頭:
    “足夠了。”
    周巨聽罷,狠狠鬆口氣。隻要不是再說些什麽毒啊蟲啊的,區區諸柘,實在不值一提!
    再看秦時,她已經去指揮廚工們冷水焯鴨塊,還往裏頭放薑蔥等。
    廚工們也鬆了口氣。
    他們是會給肉食焯水的,隻是這個【冬瓜】找了許久,才根據描述從南海郡的進獻中找到一筐,名曰“水芝”。
    因其碩大,烹之綿軟出水,清熱生津,故而有此命名。
    但沒關係,貴人說它是冬瓜,它就叫冬瓜了!
    如今聽貴人吩咐將鴨塊焯水瀝出,再重新放入清水中加薑片慢燉,又記下“一個時辰後加冬瓜燉煮兩刻鍾”,大家這才小心擦了擦汗。
    其餘廚工們默默記下訣竅,倘有一日輪到他們為貴人做餐食,也好有拿手湯羹。
    周巨在旁邊默默看著,比在秦王麵前放鬆多了。而且隻要秦卿不出驚人之語,他就能安安心心鬆緩片刻。
    但隨後又看見大堆辣蓼草被清洗幹淨,於是問道:“這便是過兩日的【驚喜】嗎?”
    秦時點點頭,看廚工們將辣蓼草攤開晾著,一邊著人準備舂好的稻米與糯米,用石碾磨成粉。
    偌大的宮廚被她指揮的團團轉,此刻無一人有閑暇。
    倒是周巨很是放鬆,此刻長廊上甚至還有人鋪好席供他坐下休息,見秦時也出來,他不由再次發問:“這辣蓼草有何驚喜?莫不是要粉碎來泡柿子用?”
    他剛問過太官丞,用辣蓼草泡柿子,會使得柿子脫去澀味變得甘甜。
    隻如今,柿子還未成熟啊!
    秦時總結了一下語言:“驚喜就是,用一斤麵,不含湯水,出一斤半的麵餅?”
    也就是蒸饅頭。
    半斤八兩,一斤十六兩。麵粉出饅頭的比例大概在15倍,應該差距不大。
    而大王前幾年才打下百越,如今國內人口凋敝,糧食不豐,饅頭雖不見得能比湯餅用量更節約,但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也能填飽肚子。
    最重要的是,它還挺好攜帶,且便於保存的。
    “砰!”
    周巨從支踵上起身,膝蓋重重的磕到前方的桌案上。
    【秦朝有發酵技術,但不會用酵母,也就沒有饅頭了。】
    【甘蔗,柘(zhe,也叫諸柘。是周朝周宣王時期從南洋群島引入的,甜菜是元朝才引入】
    【南海郡差不多是現如今的廣州】
    【秦朝的月份是農曆,還有閏月,農曆七月末差不多到九月了,距離甘蔗完全成熟差不到一個月】
    【資料推測秦朝有冬瓜,但沒普及。水芝的名字出自《神農本草經》。如有疏漏,架空(架空的作用終於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