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錘魔案(卅五)
字數:3969 加入書籤
韓俊山推開專案組辦公室的門時,正趕上夕陽最後一抹餘暉從積滿灰塵的窗欞間擠進來。他肩上披著件褪色的警用大衣,衣擺沾著省道上的泥點子,像極了伏爾加河畔那些飽經風霜的纖夫。
“同誌們,”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仿佛從胸腔深處擠出來的,“省廳的談話,讓我想起了年輕時在基層辦案的日子。”
“韓廳,您……回來了?”雷辰驚訝道。
韓俊山瞥了他一眼,摘下帽子,露出斑白的鬢角,“那時候我們什麽都沒有,隻有一腔熱血和對正義的執著。”
辦公室裏的空氣凝固了。李睿正用鉛筆在案卷上勾畫著什麽,筆尖突然折斷;溫柔擦拭著相機鏡頭,卻把鏡頭蓋掉在了地上;雷辰叼著半截煙,煙灰掉在褲子上也渾然不覺。
韓俊山從公文包裏掏出一疊泛黃的照片:“這是1998年特大殺人案的現場照,那時候我們連個像樣的勘查箱都沒有。”
照片上,年輕的韓俊山蹲在血泊中,手裏舉著個破舊的放大鏡,“但我們破案了,靠的是什麽?是團結,是信念!”
溫柔端來一杯熱水,“韓廳,您舟車勞頓,辛苦了。”
“謝謝。”韓俊山看了溫柔一眼,笑著坐下,“你們也別傻站著了,坐吧。”
“聽說我不在這幾天,專案組士氣很低落啊?”韓俊山打量道。
“……”
“雷辰,連你這個拚命三郎也都幹不動了?”韓俊山看向雷辰。
雷辰臉一紅,“韓廳,我不是幹不動了,而是……”
“是不是有一種挫敗感?”韓俊山開門見山道,“咱們專案組成立不久,納城案一戰封神,所以有些飄飄然了,在這次‘10·18’案上一開始是信心十足,但結果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你們受挫了、灰心了、喪氣了!”
頓了頓,他繼續說的:“其實這些情緒,我也有,我就是這麽一路走來的。”
接著他看向戚薇,“小戚是我請來的電腦高手、信息專家,但這次案件中,她的專長卻沒了用武之地。為什麽啊?是因為我們的對手不按套路出牌,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他竟然能夠做到不用手機。”
他又看向溫柔,“溫柔是法醫專家,我們前期的檢測工作做得不可謂不細致,也已經鎖定了嫌疑人的dna等關鍵信息,但匹配工作卻遲遲沒有進展,問題是出在警方的數據庫上,有漏洞。但這也不怪你們。”
最後,他看向李睿,“李睿也是法醫,業務能力沒得說。但我今天說句實話,其實我當初把他招進專案組,不是看重他的技術,而是看重他的思維。辦案是需要動腦筋的,是需要與時俱進的,納城案能夠成功告破,李睿功不可沒,在‘10·18’案的前期偵破中,李睿所提的一些思路事實證明也都是對的,但為什麽我們總是棋差一招呢?”
這個問題,令在場所有人都沉默了。
這也是這些天來,一直困擾著他們的核心問題。
李睿皺著眉頭,“韓廳,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洞悉對手的心理。您說得對,這個家夥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我們不能以常規的眼光去審視他。”
“沒錯,就像我們一直認為他可能會去方陽,但結果他偏偏去了路不通的西平一樣!”雷辰補充道。
“對!”韓俊山拍了拍桌子,“所以,這次回來,我給你們帶來了外援!”
“和教授!”
韓俊山對著門外呼喚了一聲。
門突然被推開,一個風姿綽約的女人踩著高跟鞋走了進來。她穿著剪裁得體的米色風衣,長發在腦後挽成個優雅的發髻。
李睿的手明顯抖了一下,案卷上劃出一道長長的鉛筆印。
“這位是和菁教授,”韓俊山介紹道,"公安大學最年輕的心理側寫專家。”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她將協助我們重建犯罪心理畫像。”
溫柔突然站起來,相機帶子纏住了椅背,“我,我去倒杯水。”
她的聲音有些發緊。和菁卻已經走到李睿身邊,俯身看他手中的案卷,“好久不見,李睿同學。”
她的香水味若有若無地飄散開來。
雷辰掐滅煙頭,意味深長地看了李睿一眼。
韓俊山繼續說著:“我知道大家最近壓力很大,但請記住,我們不是在孤軍奮戰。”
他指著牆上貼滿的現場照片,“每一個受害者都在看著我們,每一個家庭都在等著我們給出交代。”
和菁已經開始在白板上勾畫犯罪心理曲線,她的字跡清秀有力。溫柔端著水杯回來,故意把杯子重重放在李睿麵前:“小心燙。”她的目光在和菁身上停留了一秒,又迅速移開。
“根據犯罪現場的特征,”和菁用教鞭指著白板,“凶手有明顯的儀式化行為,這與他童年經曆有關……”
她的分析專業而深入,但目光時不時飄向李睿。
“根據大家這段時間的辛苦偵查,我對犯罪嫌疑人的初步分析是:第一,此人家在農村,經濟條件較差;第二,較早離家出走;第三,年齡在25歲至35歲之間;第四,身材不高,偏瘦、結實;第五,有過犯罪前科,是慣犯,坐過牢;第六,善於從事體力勞動,因為他作案多用錘子;第七,無女友,無婚姻;第八,為人內向,表現蔫;第九,生活不規律,晝伏夜出。”和菁分析道,“另外,此人是一個具有犯罪人格的人。”
“什麽是犯罪人格?”戚薇問道。
和菁笑著回答道:“犯罪人格,通常是指那些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在早年就開始出現犯罪行為,由於各種原因不再返回正常人的生活軌跡,而以各種犯罪為生,並在犯罪生涯中逐漸形成犯罪的嗜好、習慣、觀念、態度,出現與犯罪相適應的情感反應等。”
戚薇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這個不用記,”和菁笑道,“我就是給大家普及一下心理學知識,當這些心理活動內容逐漸趨於穩定的時候,此人的犯罪人格就出現了。因此,出現犯罪人格必須有這樣的前提條件:其一,有相當時間的犯罪經曆;其二,有過被刑事處罰的經曆。”
和菁繼續說,“正是基於這些特點,我才在心理畫像中分析嫌疑犯為:早年離家出走,有犯罪前科,年齡不會低於25歲。”
雷辰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同時,根據這些信息還可進一步判斷:有一定時間的犯罪經曆且流竄作案者,應該沒有婚姻家庭;專門選擇房屋簡陋的農戶、以鑽門窗方式進入,此人身材不會高大和肥胖;為人內向與性格較蔫的判斷源於這種人通常具有的自卑感。”
“那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目的是什麽呢?”雷辰發問道。
“這個問題很好,”和菁笑道,“目前,我的判斷是以錢財為主,之所以沒有確定為以性犯罪為主,是因為現場沒有留下證據。但也不排除,他是將證據進行了銷毀,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說明他有極強的反偵查能力。”
韓俊山走到窗前,望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同誌們,黑夜再長,黎明終會到來。”
他的背影在暮色中顯得格外挺拔,“讓我們用行動證明,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