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縣尊高明!

字數:4792   加入書籤

A+A-


    這就是官呐。
    難怪陳小二說穿上這身衣服想抓誰就抓誰,想辦誰就辦誰!
    即便自家這個大使是臨時上崗,連單位也是臨時特設,指不定哪天就給裁了,趙安心中還是說不出的舒坦,那心情就跟開個帕薩特停丈母娘家村口等老丈人先給他遞煙差不多。
    小師傅劉小樓的表現不錯,不過看的出來劉小樓多少是帶了點打趣性質的,對此趙安自是不會計較,因為打趣也是親近的一種表現。
    季師爺回衙門了,今年夏稅任務重、時間緊,聽說裏下河地區鬧了水災,直接影響到今年揚州和淮安兩府的夏稅征收。
    夏稅就是征農民地裏的錢糧稅,趙安之前在稅課司特意留心過甘泉縣往年錢糧稅征收情況,總體看下來隻能用觸目驚心四字來形容。
    清代稅糧不是農民給官府直接交糧食,而是折成銀兩上繳。
    雖然清廷對折銀有規定,但各地卻自設一套係統,基本讓農民按市價的五倍上繳賦稅,中間多出的四倍溢價則由各級官員分食,故而錢糧征收是地方官收入來源的大頭。
    這塊大蛋糕也不是縣令一個人拿的,而是屬於地方全體官員的集體利益。
    上到省裏,下到縣裏,隻要是官,人人有份。
    乾隆三十八年江蘇巡撫覺得稅糧價實在太高,本著為百姓減負的好心便令府州縣一律改成市價征收,結果沒到半個月這位巡撫大人就被禦史給參了一本,連降兩級調離江蘇。
    這位巡撫大人何以如此倒黴,說白了就是動了全體同僚的蛋糕,為官場所不容。
    一環套一環,禦史們平日在京裏日子過的本就苦巴巴,靠的就是地方官的三節兩壽和冰敬、炭敬過日子,結果你這個撫台大人把地方官們的收入來源給斬了一半,這不是逼著禦史大人們省吃儉用麽。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參你參誰!
    本屆丁縣令去年就從錢糧征收中多收了五萬多兩,雖然不清楚這五萬多兩最終都流進了哪些上級領導的口袋,但丁縣令自個隻落了四千多兩卻是正大光明記錄在戶房的。
    一點沒避人。
    縣尊的事就是全縣百姓的事聽著是趙安的馬屁話,實際卻是當下官場事實。
    另外清廷對地方官員能否收上稅也有考核製度的,如征稅完不成百分之十的不僅不準升遷,還要罰俸一年,完不成百分之五十的直接革職。
    這就導致地方官員一到收兩稅時,就帶著衙門的壯勇浩浩蕩蕩掃蕩鄉裏,哪怕平日對百姓再仁慈的官員,到了這會也是變得窮凶極惡。
    沒辦法,收不上稅,這官就做到頭了。
    裏下河地區今年鬧了水災,農民地裏收入銳減,連帶著夏稅肯定完不成,因此季師爺他們就得忙活起來,想方設法從其它地方搞錢填補今年夏稅的虧空,保住縣尊大人頂戴的同時也保住他們自己的飯碗。
    戶房和稅課司那邊都在加班加點,趙安這邊也不能閑著,季師爺這兩天過來催了兩次,說縣尊大人對認證司的工作高度關切。
    言外之意你得趕緊把事做起來,把銀子收上來。
    趙安忙拿出已經草擬好的認證辦法實施製度供季師爺瀏覽,開頭就是一通冠冕堂皇的說辭,什麽為促進地方繁榮,保護優質商家,確保市場經營公平有序、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套話,接著就是關於“名優產品”、“馳名商標”的認證辦法。
    “名優產品”定價五千兩,“馳名商標”定價一萬兩,前者是銅牌,後者則是燙金牌,以顯二者區別。
    除了發給牌匾還要給予證書,證書要有縣令大人的親筆落款,以顯權威性。
    最後則強調要商家自願申請,認證司以公正、公平、公開的態度對商家的申請進行認證。
    總體實施辦法季師爺是認可的,商家自願申請也沒問題,因為本就是以利誘他們,有好處的事那些奸商們不可能不上趕著交錢。
    就是對辦法最後一條三年評定一次表示異議,搖了搖頭道:“這個三年評定一次不好,刪了。”
    “嗯?”
    趙安有些納悶,細水長流的道理季師爺應該懂的,三年認定一次不就是說三年後可以再撈一筆麽。
    就跟放炮一樣,上任放一炮,離任放一炮。
    自個給定的三年一認證就是掐準丁縣令的任期還有三年多,到時候能名正言順的再撈一筆走人。
    完全是出自肺腑為縣尊大人錦上再添個花的啊!
    “倒是忘了與你交待清楚,”
    季師爺給出合理的解釋,那就是縣尊大人在甘泉縣的任期是三年,而不是趙安以為的五年。
    原因不複雜,富三年、窮五年是知縣任免的潛規則。
    這要都是五年任期,對於窮縣的知縣而言就不太公平了。
    有些地方的首縣,就是一省最富裕的縣,知縣甚至隻能幹一年多就得換下個人來幹。
    沒辦法,太富,富到一年就能掙上七八萬兩。
    真賴在位置上不走,得遭多少恨呐。
    趙安恍然大悟,掐指一算縣令大人再幹一年多就得滾蛋,所以這個三年一認證對縣令大人半點好處也沒有。
    與其成全下任縣令,不如來個一錘子買賣。
    司裏的硬件大多已辦好,定製的匾額、牌匾、證書也在搞了,一切都已上正軌,故季師爺便問趙安這個大使打算什麽時候正式開展工作。
    “學生已經看好日子了,後天是黃道吉日,屆時希望先生能請縣尊為本司開張為本司掛牌揭幕,最好是三套班最好縣丞、主薄大人們都能過來,如此也顯得本司重要。”
    民間嫁娶還看時曆書呢,況衙門單位揭幕這麽大的事。
    有些官員上任更是以黃曆為準,而不是以吏部規定的交接日期為準。
    請縣裏大小領導過來,也是趙安想突顯自己這個大使在領導心目中的份量,這樣以後就好跟別的單位打交道。
    要不然就他這個吏不吏、民不民的存在,肯定會被別的單位刁難。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道理,事事都要到縣尊那裏哭訴,一回兩回倒也罷了,次數一多,趙安這個大使也別幹了。
    “好,那就後天請縣尊過來一趟!”
    也明白其中道道的季師爺很是爽快的答應此事。
    回去一說,縣令大人也是毫不猶豫準了下來,後天果然親自打衙門坐轎子過來給新設立的認證司揭牌。
    縣丞和主薄卻沒來,應是縣令大人不想讓這倆佐貳官參與,油水可以分他們一些,但具體業務這一塊卻是不能讓他們摻和太多的。
    趙安這邊為了迎接縣尊大人很用心的花了十幾兩請了腰鼓隊在打敲鑼打鼓,要不是經費有限指不定還得請個戲班子吹拉彈唱一番。
    伴隨“霹靂叭拉”的鞭炮聲,甘泉縣認證司的木製長牌被縣尊大人親手掛在了大門口。
    司裏上上下也令縣尊大人很滿意,儀式結束後趙安按規矩請縣尊大人到司裏坐了一坐,將自己準備如何進行工作跟縣令大人簡短匯報了下。
    無非是先從製布行打開突破口,以點帶麵,爭取半年內將認證業務在全縣全麵攤開,確保縣尊大人財源滾滾。
    匯報完,小心翼翼請示縣尊大人能不能為司裏題個字。
    “本縣還要到府裏去一趟,這字今天就不題了,不過有件事你們議一議,”
    丁縣令公務纏身哪裏有時間在這裏多耽擱。
    趙安忙欠身道:“縣尊請講!”
    說完,跟變戲法似的摸出個小本子攤在麵前,手裏拿著一根短了不少的毛筆。
    丁縣令瞧著不由微微點頭:“倒也沒什麽,就是本縣來時見路上不少磨剪子的、箍桶的、給人剃頭的,這些人走街串巷一天下來也能掙上不少,然卻對本縣賦稅毫無貢獻,甚至不少人連地裏的錢糧稅也不肯交。”
    講到這,丁縣令刻意頓了一頓。
    對知縣大人極為了解的季師爺忙道:“縣尊的意思是?”
    “本縣的意思是咱大清的子民都得有給朝廷交稅的自覺,倘若不自覺官府就要勸導他們”
    縣令大人話鋒一轉,“我看勸導一事也當由認證司來辦,可以給這些人也發牌嘛,就叫百姓信得過手藝人,一個收他一千文,過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