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遊曆生機緣 飛梭來代步(六一快樂!)

字數:4072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地仙尤重道場,也尤擅道場。
    地仙道的修行者,無論金木水火土哪一行都好,自來與大地就親近,因此在“道場”這一關卡上,是有著優勢的。
    這種優勢,就體現在比起其他仙道的修行者來說,地仙一脈修行者,找到自己緣法中的“道場”的概率更高。
    大地之恩,甚厚矣!
    這種概率更高,體現在單獨一個人身上可能還不太明顯,但從群體大數據的角度來做分析,則是十分之分明。
    如果說一開始,在“築基”之後的入門環節,由於功法和修行資源廣且易得,導致了選擇地仙道的人數多。
    那麽到了“道場”這一步,則會由於大地的厚恩偏愛,導致地仙一脈修行者,在這一步有所成就的數量多。
    既有龐大的底層基數,又有足夠撐起場麵的中層骨幹,這就造就了地仙一脈堅實而又龐大的影響力。
    ……
    焦平已經“聚糧”。
    縱使地仙得大地偏愛,尋找“道場”比之他道要容易上一些,但也隻是難度上容易一些而已,不會讓你輕易尋得的。
    能早出發去尋,就早出發去尋!
    這是曆代先行修士的良言之勸、經驗之談,焦平自然不會放著這樣現成的“巨人肩膀”不踩,而是自把自為胡亂搞。
    至於“金液”、“外藥”之境的修行,在路上邊走邊修就可以。
    “龍虎大丹”隻是難在如何獲得,一旦拿到了手,隻需吞服下肚、再徐徐煉化之就行了,這僅是水磨上的功夫而已。
    因此他事一完,馬上就要出發,“羬羊”大王是過來人,自然知道此中關竅,故而並不怎麽留他,隻是送上祝福。
    “金液”、“外藥”、“道場”,這三個“煉氣化神”大境中的小境連起來,就是道法修行之中非常著名的“遊曆期”了。
    在這一段特殊的階段時期,無論是哪一方的修行者,都會選擇束囊掛劍,開始外出巡走、遊曆天下。
    名門大教出身者如是,三流陋宗出身亦如是,山野狐禪出身者更如是。
    道士下山遊學,走動得多了、走動得頻繁了,自然也就會有了“機緣”一說。
    機緣者有二。
    第(1/3)頁
    第(2/3)頁
    一是“得”。
    處在“遊曆期”的修士外出,為的是找尋自己命中緣法對應的“道場”。
    因此,自然要遍曆山川大河、窮極人間天下,也就容易撞到機緣、得到機緣。
    一是“施”。
    修士落凡,踏遍九州四海,也並不僅僅隻是取走機緣,同樣也會或多或少、獲主動獲被動的施下機緣、舍出機緣。
    因此“遊曆期”,又稱“機緣期”。
    “機緣期”的出現,在客觀上,就帶來道法的普及和下沉,使得眾生聞道。
    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踏遍天下人間、尋覓緣法。
    這個時候除了苦逼的“赤腳芒鞋”、搭乘“11路汽車”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更加優越但破費完美的選擇,那就是“腳力”。
    在以前,談起修士代步之腳力,無外乎就是各種善於奔走的奇鳥異獸而已。
    而在飛梭此類事物問世之後,修行者則有了另外一個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借得飛梭之力、來出行遨遊。
    畢竟奇珍異獸,多在深山老林,等閑是難以遇到;就算遇到,也難以降服,說不定反要葬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且就算以上條件都能滿足了,那在客觀上異獸的數量也是有限,最終結果也隻是少數人、才能如願得到一頭腳力代步。
    飛梭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飛梭的煉製,大致是以那金石材料來構架梭體、再經由加持法術製成。
    因此相對來說,飛梭是可量產的。
    想要一架飛梭,若是要求不高的,直接花錢購置一輛就可以了,雖然存在性能不高的問題,但勝在獲得門檻極低。
    同時,也安全。
    不止是如此,借飛梭出行,等同於隨身攜帶一座小小的移動洞府,這在出行上自然比騎乘異獸、在外喝風淋雨舒服。
    因此時至而今,除了少數追求刺激和用來彰顯排場的,剩下的修士出行,多是借飛梭之力、梭來梭往了。
    這在客觀上,也緩和了人妖矛盾。
    第(2/3)頁
    第(3/3)頁
    ……
    焦平的手上,就正好有一架飛梭。
    這架飛梭得自鬆鼠賊贓,疑是公輸道人死後所遺,本是缺零件、壞了不能用。
    焦平本著“燒瓷吃缺”、“先解決有沒有再解決好不好”的大無畏撿破爛精神,含淚將這架“報廢梭”從鬆鼠手上回收。
    不料蒼天有眼、常與善人,竟然在不久後就讓他在“土仙府”中找到幾個零件,初步修好了這架飛梭,可以代步了。
    因此他此番的再度出行,用的就不再是窮酸得掉渣的、砍竹紮筏順流而下的“土法出行”,而是駕起飛梭貼水而行。
    但見那大江之上。
    一架放大之後、看起來長有二十來米的飛梭,正貼著江心水麵疾速飛弛而過。
    所經行過之處,飛梭的梭體周圍帶起的風壓,將那江心的水流,都壓得彎下了一個彎彎的弧形褶皺下去。
    又濺起、撞散無數極細的水汽,彌漫在四周,放佛是在為梭體冷卻降溫。
    焦平坐在飛梭之內,一邊注入法力一邊看著梭外的景色,時刻留心著路況,以安全駕駛為第一。
    也不知那班姓“公輸”的道人到底是怎麽做到的,這架飛梭從外向內看,看到的梭殼是好像鋼鐵一般的黑色冷硬殼體。
    但從內向外看,這梭殼就可以隨著主人的心意變得透明,產生一種類似於隻能單邊看的“單向玻璃”效果。
    若停下休息,不想看外麵景色時,也可以隨著主人心意,重新恢複成黑黝森冷的鐵梭牆壁,遮去了外部的采光。
    十分之靈活貼心。
    不過飛梭內部的空間相當狹小,就像是梭體中間置一膠囊般,掐頭去尾的在飛梭中間、有著一處大略呈橢圓形的空間。
    梭體空間的內部,除了正中處從地麵突起的、下柱上球結構的主控製台外,就是兩側好像地鐵一樣的兩排無靠座椅了。
    因此為了避免產生心理壓抑,通常是沒人會撤去內外景色溝通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