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回:宮廷新主立,政策大調整 五

字數:2580   加入書籤

A+A-


    經過多日的深入調查和反複商討,由錢穆之和鄭文淵牽頭的絲綢政策改革調查組終於完成了任務,並向李柷呈上了詳細的調查報告。這日,李柷再次在紫宸殿召開朝會,聽取調查組的匯報。
    錢穆之手持報告,恭敬地站在大殿中央,聲音洪亮地說道:“陛下,臣等奉命調查絲綢產業相關事宜,現已完成。經多方走訪、收集各方意見,臣等對絲綢產業的現狀和問題有了較為全麵的了解。如今,絲綢產業雖根基深厚,但舊製之弊嚴重製約其發展。如貿易限製方麵,不僅限製了絲綢的出口數量,還對交易對象和交易地點進行了嚴格管控,使得許多潛在的貿易機會白白流失;稅收過重,商稅、過路費等名目繁多,導致絲綢成本大幅增加,市場競爭力下降。” 他微微停頓,目光掃視著大殿內的眾人,繼續說道:“此外,絲綢生產技術創新不足,難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絲綢的需求;蠶桑養殖也麵臨諸多問題,如病蟲害頻發、桑樹種植麵積減少等,影響了絲綢的原材料供應。”
    李柷認真傾聽著,神色凝重,不時微微點頭。待錢穆之匯報完畢,他沉思片刻,說道:“諸位愛卿,如今絲綢產業的問題已然明晰,當務之急是製定切實可行的改革之策。朕以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他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至大殿中央,目光堅定地說道:“其一,鼓勵民間發展絲綢產業。朕將下詔,鼓勵百姓種植桑樹,養殖春蠶。對於積極參與蠶桑養殖和絲綢織造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如提供優質的桑樹苗和蠶種,減免其部分賦稅。同時,設立絲綢技藝培訓學校,邀請經驗豐富的工匠擔任教師,免費為有誌於從事絲綢行業的百姓傳授先進的絲綢織造技術,提高絲綢的質量和產量。”
    “其二,降低稅收。朕決定大幅削減絲綢商人的商稅和過路費。取消各地關卡那些不合理的收費項目,隻保留必要的稅收。減輕絲綢商人的負擔,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絲綢的生產和貿易中,提高絲綢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李柷的聲音清晰而有力,充滿了改革的決心。
    “其三,加強與絲綢之路各國的貿易往來。朕將派遣使者前往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重新簽訂貿易協定,擴大絲綢的出口規模。降低絲綢的出口關稅,吸引更多的外國商人前來購買大唐絲綢。同時,在邊境地區設立更多的貿易市場,方便絲綢商人與外國商人進行交易。加強對貿易市場的管理,維護良好的交易秩序,保障商人的合法權益。” 李柷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貿易繁榮的期待。
    “其四,設立專門的絲綢管理機構。負責統籌絲綢產業的發展,製定相關政策和標準,協調各方利益。加強對絲綢市場的監管,打擊假冒偽劣絲綢產品,維護大唐絲綢的聲譽。該機構還應負責收集國內外市場信息,為絲綢商人和生產者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動態,引導他們合理安排生產和貿易。” 李柷詳細地闡述著自己的設想,希望通過設立機構,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絲綢產業的發展。
    “陛下聖明!” 大臣們紛紛跪地,齊聲稱讚。他們被李柷的改革決心和全麵的政策規劃所打動,對未來絲綢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身著紫色官袍的老臣從隊列中走出,此人乃是吏部尚書李邦彥。他微微皺眉,神色憂慮地說道:“陛下,臣以為改革絲綢政策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可能帶來的影響。如降低稅收,可能會導致國庫收入減少;鼓勵民間發展絲綢產業,若監管不力,可能會出現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影響大唐絲綢的聲譽。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李邦彥的話語中充滿了擔憂,他擔心改革會帶來一係列意想不到的問題,給國家帶來不利影響。
    李柷聽後,微微一笑,說道:“李愛卿所言不無道理。但朕認為,改革雖有風險,但不改革,絲綢產業將難以振興,大唐的經濟和外交也將受到更大的影響。至於愛卿所擔憂的問題,朕已有考慮。降低稅收雖會在短期內使國庫收入減少,但從長遠來看,絲綢產業的繁榮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的整體增長,最終會為國庫帶來更多的收入。而對於民間絲綢產業的監管,朕會加強管理,製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對違規者予以嚴懲,確保大唐絲綢的品質。” 李柷的回答堅定而自信,他對改革的利弊有著清晰的認識,並且已經做好了應對各種問題的準備。
    李邦彥聽後,微微點頭,說道:“陛下深謀遠慮,臣等不及。臣願全力支持陛下的改革舉措。” 其他大臣們也紛紛表示支持,願意為絲綢產業的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朝會結束後,李柷的絲綢改革政策迅速在長安城內傳開,百姓們和絲綢商人們聽聞後,無不歡欣鼓舞。長安郊外的一位蠶農王老漢,聽到這個消息後,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拉著孫子的手,說道:“孫兒啊,這下好了!新帝的政策真是為我們這些蠶農著想。以後我們養蠶,不僅有補貼,還能學到更好的技術。咱家的日子,可有盼頭了!” 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而在長安城內的絲綢店鋪裏,老板趙福貴也一掃往日的愁容。他興奮地對夥計小李說:“小李,你聽到了嗎?新帝要降低稅收,還要加強貿易往來。我們的絲綢以後肯定能賣得更好!這生意,終於有轉機了!” 他的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店鋪生意興隆的景象。
    然而,就在百姓們和絲綢商人們滿懷期待之時,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湧動。那些依靠舊製獲取利益的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對李柷的改革政策極為不滿。他們深知,改革一旦實施,將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於是,他們開始暗中勾結,謀劃著如何阻止改革的進行,一場激烈的鬥爭,即將在長安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