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陳秋時代的和聲交響

字數:11289   加入書籤

A+A-


    吉喆怎麽也沒有想到,他原本是打算采訪一下陳秋的,但是在陳秋的影響下,居然變成了采訪和聲交響樂團裏麵的所有人。
    說真的,他之前從來沒有這樣采訪過一個樂團。
    他做的采訪基本上全部都是針對某個人進行的采訪。
    如果稍微多一點的話,他也是采訪一下室內樂的四人組,或者五人組之類的,畢竟室內樂這種東西,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人數也不多,采訪起來其實剛好。
    但是對於樂團而言,特別是這種幾十人上百人的交響樂團。
    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采訪全團的人員。
    原因很簡單。
    人太多了。
    一個人一分鍾,100多個人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就更不要說其他那些比較重要的人。
    比如說樂團的首席,樂團的指揮之類。
    然而吉喆怎麽都沒有想到。
    自己居然聽這些樂團成員講述樂團,居然聽到了一個他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的視角。
    他在自己手上記錄著很多的素材。
    從一些一路跟著陳秋一直走過來的,到中途加進來的,再到最近大範圍招收新人招進來的。
    每一個視角都極為有趣。
    從這些視角裏,吉喆對於和聲交響樂團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刻。
    比如說為什麽他們這群人會選擇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要錢就跟著陳秋一起幹。
    還有樂團中間錢比較少的時候,他們又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再到現在樂團徹底建立起來,樂團後麵有了專門的讚助商後,他們自身的選擇。
    這些東西都非常有意思。
    特別是之前大家一起過苦日子的時候。
    吉喆非常清楚目前國內音樂環境的現狀。
    說實在的,國內音樂環境為什麽成績差,最為核心的一個因素就是錢。
    大家搞音樂沒錢。
    搞音樂沒錢這個就會帶來一個什麽樣的情況?
    大家對於樂團沒有歸屬感。
    進入樂團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興趣。
    突然來了興趣,然後就加入樂團裏麵去工作了。
    然後因為時間衝突,他們需要去做那些有錢的工作,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離開樂團了。
    正常一個樂團可能能有個四五百人,然後每次排練也就去個五六十人,每次排練的五六十人還不固定。
    你就想一下,你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你需要去做一個軟件,然後你手下的員工彼此都看不懂對方寫的代碼。
    最理想的情況肯定是幾個員工一起負責某個功能,然後將其實現。
    但是今天是小a跟小b兩人寫,然而第二天是小b跟小c寫,小c看不懂小a寫的,然後就隻能自己去寫,寫了另外一遭代碼。
    然而小c還沒寫完呢,他就有其他的事情不幹了,然後活交給小d跟小e去做,沒有任何的工作交接,大家彼此還是看不懂對方寫的代碼,所以他們還是隻能重寫。
    搞音樂也差不多。
    我跟我組裏麵的幾個人排練,我們是要求所有人都相同的進度,然後在指揮的帶領下完成同樣的一首作品。
    結果回頭排練的時候,每個人的進度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實力還不一樣,指揮指揮的方法也沒有辦法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你指揮能指揮出一個完整的作品就算不錯了,還指望出成績?
    簡直就是做夢。
    所以如果你想要有一個完整的樂團,你基本上就隻有那麽幾條路。
    一,大家都有錢有閑。
    比如說像某些老年樂團,某些與其他國家的友好樂團,再或者是單位裏麵的樂團。
    反正沒啥事,大家找個指揮一起來排練弄就是了。
    二,把錢給夠。
    比如說貴城交響樂團那樣,每年三四千萬的費用,每個樂團成員都可以以樂團為生,大家也會更將這件事當成他們的職業去做,而不是當成閑暇的娛樂。
    最主要的便是這兩點,其他的可能還有,但是也都不是什麽正路。
    就比如說像和聲交響樂團。
    大家一開始的時候最主要是想要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然後逐漸從證明自己,變成了獲取更高榮譽。
    他們是非常清楚,自己完全可以通過陳秋,通過和聲交響樂團走上職業之路,所以他們才敢向陳秋下注,讓自己跟著陳秋繼續走下去,而不是中途下車,準備找其他的發展方向。
    和聲交響樂團的發展很是少見,但是能發展成現在這樣,隻能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最主要還是陳秋指揮的個人魅力。
    他跟樂團成員聊了一會兒後,便被陳秋請到了音樂廳的角落,讓他去角落采訪,他們樂團那邊的人要開始排練了。
    和聲交響樂團的排練並沒有避諱吉喆。
    吉喆也很清晰地看到了樂團排練時候,陳秋與眾人交流時候的方式。
    他不得不承認,陳秋的指揮,是他見過所有指揮之中,最有意思的,最友善的,也是最讓人信服的。
    陳秋他會聽很多人的意見,然後跟大家討論,尋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演繹。
    可能這個就是和聲的感覺?
    吉喆不太確定,但是陳秋的排練給了他很多的想法。
    他原本給陳秋定下的標題也不由的產生了一些變換。
    他開始思考怎麽給和聲交響樂團寫傳記了。
    並且這一次,他並不打算隻采訪陳秋。
    他打算將和聲交響樂團裏麵的所有人全部都寫進去。
    想到這邊,吉喆在自己手中的本子上,寫了許多許多的內容,然後在樂團排練的時候,不聲不息的離去。
    沒有任何人知道。
    直到陳秋排練完,讓眾人稍微休息,準備今天晚上樂團內的演出之時,他才突然發現這一點。
    對於吉喆的不告而別,陳秋並沒有放在心中。
    畢竟隻是一次簡單的采訪,沒什麽大不了的。
    他采訪還能采訪出什麽東西嗎?
    和聲交響樂團都已經這樣了。
    每天晚上的門票,除了周二到周四的這些不重要的門票外,其他的門票都已經快要供不應求了,他給和聲交響樂團增加知名度還能咋樣?
    總不可能憑空變出一些位置出來吧?
    所以對於陳秋而言,采訪不采訪的,真的不重要。
    樂團裏有部分人對此稍顯在意,不過看著周圍其他人不太在乎的模樣,也不太好說自己很想要去參觀,因此便隻能裝作一副不在乎的模樣,默默等待著後續的結果。
    不知道什麽原因,吉喆的采訪一直沒有做出來。
    陳秋以及樂團的人便也逐漸忘記了這件事。
    他們帶著樂團在快獅海城交響音樂廳演出了馬勒第二,第三,第四
    馬勒二所獲得的好評程度直接來到了956分的高分,按照四舍五入的分數計算,這個表現直接算入96分!
    馬勒三雖然成績稍微差了一些,但是也有947分,也能進入95分。
    至於馬勒四,則是略微有些可惜,隻有944。
    就目前而言,和聲交響樂團的馬勒整體評分居然能穩定在95分。
    這個分數已經不能算得上是震驚,這絕對能算得上是恐怖了。
    隔壁海城交響樂團的演出連續出錯幾次,勉強才來到94分,隻有一次碰到95分。
    兩者之間的差距似乎變得愈發明顯。
    和聲交響樂團在20182019季度的演出,已經開始出現了爭奪海城第一的風範。
    這個風範的出現簡直可怕。
    要知道海城交響樂團一直以來都是海城這邊的明星,海城這邊的支柱。
    也是海城這邊爭奪全國第一最有力的競爭者。
    他們一直在想著說要超越京城的餘塗。
    趙一便是他們的希望。
    他們怎麽都沒有想到,趙一還沒有拿下餘塗呢,他就快要被陳秋給拿下了。
    並且趙一還沒有退化,他還是在保持原樣的時候被陳秋給拿下。
    這個就有點可怕了。
    往好了說,海城的音樂有希望了,他們有兩個奔向國內第一的交響樂團。
    往壞了說,這邊還沒有成為華國第一就開始內鬥,真不愧是內鬥州的耶路撒冷啊。
    當然,這些對於樂迷而言沒有壞處。
    和聲交響樂團越強,隔壁海城交響樂團也會被激發起更多的鬥誌出來,他們所能聽到的作品也就越多。
    好好地聽不好嗎?管那麽多的內鬥事情幹嘛。
    大家聽個樂嗬就完事了。
    事情正如同觀眾所想的那樣。
    因為和聲交響樂團的強勢,海城交響樂團也開始表現出更多的鬥爭意圖。
    他們新增了很多的名曲來詮釋演繹。
    什麽布魯克納,肖斯塔科維奇,甚至是一些更小眾的作曲家都拿出來。
    試圖用這些作品來針對和聲交響樂團的馬勒大全集,看看能不能讓他們自亂陣腳,臨時去演繹一些他們之前沒有排練過的作品。
    結果怎麽說呢。
    確實正如同海城交響樂團所想的那樣。
    在他們拿出一些壓箱底的曲子後,和聲交響樂團毫無猶豫地直接開始了軍備競賽。
    不就是比拚底蘊嗎?來就是了!
    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和聲交響樂團在除了馬勒全集之外,也開始增添一些新的作品。
    國內的,國外的。
    各種各樣的作品。
    搞的趙一整個人都懵了。
    他怎麽想都想不出來,和聲交響樂團究竟是怎麽排練的?
    他們怎麽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排練出這麽牛逼的作品?
    你特麽的是人?
    和聲交響樂團的軍備競賽搞的他極為被動。
    他都不知道說什麽好。
    你說跟吧……他不知道和聲交響樂團還有什麽後手。
    你說不跟吧,這不就等於還沒打就舉手投降認輸?
    這也太難以抉擇了。
    麵對和聲交響樂團如此態度,趙一非常聰明地選擇了舉手投降。
    算了,惹不起他還躲不起嗎?
    我直接舉手投降得了。
    我就按照之前的節奏去演奏,什麽都不管,你愛咋地咋地,你自己一個人去搞吧。
    和聲交響樂團自然而然也不會蹬鼻子上臉,非要痛打落水狗。
    因此,他們也將曲目庫的內容稍微調整,在保證新鮮度的同時,不會太過超綱,讓樂團眾人難以詮釋。
    在隨著他們馬勒四結束,樂團這邊開啟跨年聖誕音樂會以及跨年音樂會的時候,他們的票徹底賣爆。
    他們怎麽都沒有想到,他們的票居然能在網上翻倍去賣。
    甚至翻倍還買不到。
    陳秋搜著網上的消息,他是真的想要對那些翻倍購買和聲交響樂團音樂會的人說上那麽一句……
    你們錢多了給我啊!我要啊!你們給黃牛幹嘛啊?
    當然,這個是玩笑話。
    音樂廳的座位總共就那麽多,他們所能提供的門票也就那麽多。
    除了給一小部分給龍玉軒老板,也就是蓮和集團的那位讚助商外,他們的門票幾乎放出去的一兩個小時就全部賣光。
    就算他們想要漲價,但是他們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去漲價。
    他們非常清楚。
    就算他們將票價翻倍,黃牛也隻會更多,賺的更多,不會變少。
    因此眾人隻能給購票的地方加上了一個身份證限定,一張身份證隻能購買1張,並且隻可以退票不可以轉讓。
    當然做歸做了,這樣有沒有用就不太清楚了。
    畢竟網上黃牛的價格不降反升,似乎那群人還有特別的針對方法,和聲交響樂團又不是專門做計算機的,他們能弄個官網訂票就非常不錯了,想要玩計算機攻防,還是稚嫩了一些。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
    除開票價不管,和聲交響樂團的聖誕音樂會以及新年音樂會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不僅如此,他們樂團的【樂團搖滾樂團】也同樣獲得了成功。
    和樂團搖滾樂團,是一支由鼓手艾鼓,貝斯手芮佳,小號手肖浩,長號薩克斯手常誥,鍵盤手吳傑以及吉他手趙錫共同組成的一個硬核搖滾樂團。
    其中常誥他還擔任作曲,帶著大家寫一些亂七八糟的作品出來。
    而貝斯手芮佳則是負責給大家點外賣……
    什麽經典貝斯笑話?
    還好芮佳跟樂團裏麵的鍵盤手吳傑不太熟悉,吳傑是個新來的,為人特別的曉巧,跟樂團裏每個人的關係都處理的非常不錯。
    不然陳秋看著這個搖滾樂團的陣容,他真怕哪天芮佳會跪在地上抱著吳傑的手,然後哭著喊著。
    歐尼該,如果沒有你在我們搖滾樂團的話,瓦達西……
    好吧,這個隻是有些幻視。
    陳秋並不怎麽關心搖滾樂團的發展。
    畢竟能發展成什麽樣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陳秋隻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們自由發揮。
    常誥以及肖浩兩人還在那邊吵架,不過有一種關係越吵越好的感覺。
    陳秋是真的沒有辦法理解這兩人是怎麽莫名其妙就關係好起來的。
    兩人還能這麽沒有間隙地加入這個搖滾樂團。
    常誥順帶還兼任了薩克斯管。
    至於樂團這邊的吉他手趙錫則是讓陳秋有些意外。
    陳秋知道趙錫這人有點玩世不恭的模樣,在樂團的時候,幾個月換幾個對象,主打一個尋找心靈伴侶。
    一旦兩人電波沒有對上,兩人就直接分手。
    當然!他從來不吃窩邊草,不會在樂團裏麵找對象,也不會用小提琴去吸引女生。
    陳秋當時以為趙錫這人就是純粹靠耍帥吸引女生的。
    但是沒有想到,這人居然是靠吉他。
    怪不得都說吉他手要麽是社恐,要麽玩的花呢。
    望著和樂團的配置,陳秋不由地有些感慨。
    他們除了搖滾樂演奏外,還有專門爵士樂演奏。
    據說他們的爵士已經是海城這邊的巔峰團隊了,甚至還有人跟他們洽談國內巡演以及上綜藝節目的事情。
    但是很明顯。
    這些人都隻是將這件事當成愛好去做,並不當成事業。
    因此那些過來挖角的人隻能放棄。
    而這件事也讓陳秋有了一個警醒。
    他讓李喵喵成立一個專門的經紀公司,將樂團裏麵人的合同全部歸納到他們自己的經紀公司裏麵去。
    如果後續還有類似的情況,就可以讓那些想要招攬芮佳他們的人,過來找李喵喵去談,而不是直接找到芮佳他們,然後再從芮佳他們那邊找到自己。
    對於陳秋而言,樂團成員在外麵找兼職沒有問題,隻要不耽誤樂團本身的工作即可,樂團眾人也表示理解。
    終於,時間過了元旦,開始正式進入2019年。
    樂團也開始準備起馬勒第五交響曲。
    馬勒第五交響曲是馬勒從死到生的一首作品。
    剛好這一首作品也算得上是和聲交響樂團去掉2018年的所有成績,備戰2019年的第一首作品。
    因此眾人準備的格外認真。
    他們希望用這一首作品給他們自己開一個好頭。
    不管怎麽說,最起碼拿到96分以上吧?
    2018年因為時間太短,他們跟海城交響樂團打得難舍難分。
    但是現在2019了,一切都從頭開始了。
    今年,他們必然要將海城交響拿下!
    毫無爭議地拿下2019年的海城第一!
    然後下一個目標,2020年,華國第一!
    樂團眾人鬥誌昂揚地準備著馬勒第五交響曲。
    然而,就在眾人準備著新年作品的時候。
    音樂家雜誌最新一期終於出來。
    隨著這一期雜誌一起出來的,還有2018年的最終評分等級。
    當這封音樂家雜誌華國版以及國際版開年大刊寄到所有音樂愛好者以及音樂人手上的時候。
    他們無比震驚地發現。
    封麵變了。
    平常華國版本的音樂家雜誌都是跟著國際上的封麵走,國際上用什麽他們用什麽,很少會有自己的想法。
    畢竟這樣絕對不會出錯,出問題也都是國際版本挨罵,跟他們沒什麽關係。
    然而現在。
    國際版的封麵是彼得連科。
    講述的主題是《彼得連科時代的柏林愛樂》
    而華國版的封麵則是和聲交響樂團。
    講述主題。
    《陳秋時代的和聲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