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夜訪劉三吾

字數:8662   加入書籤

A+A-


    晚上。
    劉三吾的府上。
    趙寧兒攜帶著重禮,前來拜訪劉三吾。
    兩個人見麵之後,分賓主落座,仆人獻茶。
    劉三吾手扶著拐杖,笑道:“吳王,你來就來,還帶這麽多的禮物幹什麽?”
    “老人家,這是我爹的一點心意,請您老人家一定笑納。”趙寧兒態度十分恭敬。
    “你爹真是個好人啊!
    據老臣觀察,滿朝文武之中,就數趙將軍最為忠誠。
    聽說,前幾天,他去拜見陛下,為營救吳王,把腦袋都磕破了。”
    “這事兒你也聽說了?”
    “這個無道的昏君!”劉三吾說到這裏,氣得胡子撅起老高。
    “老人家,我也聽說了,你也去見陛下替吳王求情了,你差點……差點兒撞在了柱子上。”
    劉三吾歎息了一聲:“武死戰,文死諫,這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
    昏君無道,忠言逆耳,他聽不進去。
    他偏偏要聽那個小人黃子澄的話,你說可氣不可氣?”
    劉三吾說到這裏,氣得臉紅脖子粗,額頭上青筋暴起。
    趙寧兒看了,心中暗笑,心想這老頭子這麽大的年紀了,脾氣還是如此暴烈:“不管怎麽樣,我代表允熥謝謝你。”
    劉三吾擺了擺手:“不必客氣,我一生閱人無數,我知道允熥是個忠臣,也是個重情義的人,
    他把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看得特別重啊。
    所以,燕王朱棣起十萬大軍來犯的時候,我以全家性命保舉吳王,這孩子打小我就覺得他將來有出息。
    如今,先帝已經駕崩了,我作為臣子,不應該說別的,
    但是,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呀。
    這個皇位應該是允熥的呀。
    這一次,先帝自己違背了自己立下的《皇明祖訓》,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如果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那麽,朱雄英死了之後,朱允熥就是嫡皇孫,理應繼承皇位,怎麽能輪到朱允炆呢?
    雖然說後來呂氏由側妃扶正了,但是,那也不能改變朱允炆庶出的身份呀。
    先帝也是一時糊塗啊。”
    雖然趙寧兒知道劉三吾是一片好心,也是忠臣,但是不管在誰的麵前說話,都要留有三分餘地。
    她想到這裏,於是說道:“老人家,吳王根本沒有覬覦皇位的想法呀。”
    劉三吾咳嗽了兩聲:“吳王妃,這事兒我何嚐不知啊?
    我老頭子今年八十多歲了,來日無多!
    但是,我感覺到陛下是很難守得住這個江山的。
    他的性格有點像曆史上大秦的扶蘇、漢惠帝劉盈、漢元帝劉奭和漢獻帝劉協,性格太過軟弱,又沒有什麽主見。
    藍玉若在世,朱棣肯定不敢來犯,因為僅藍玉一人便足以對付他。
    可是,藍玉已經死了,朱棣無所顧忌。
    雖然眼前他退了兵,但是有姚廣孝和張玉那些人,朱棣隨時都有可能興兵南下。
    到那時,朝廷用誰去抵擋朱棣?
    我想來想去,除了吳王朱允熥,恐怕沒有人能對付得了朱棣。
    尤其是朱棣的那個次子朱高煦,驍勇善戰,勇猛無敵。”
    趙寧兒聽了,不禁動容地問道:“老人家,你也知道朱高煦?”
    “是啊,聽說他曾經一個人鬥殺過一頭猛虎,實在是太過厲害了呀。
    其實,在老臣看來,真正厲害的還是世子朱高熾,
    雖然他身體肥胖,行動有所不便,可是,他也學會了射箭。
    此人遇事沉著冷靜,鋒芒內斂,不像朱高煦那麽張揚。
    朱棣為了培養朱高熾,為他特別挑選了幾名大儒,楊士奇、楊榮、楊溥和黃淮都很了不起。”
    趙寧兒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如此說來,燕王朱棣的福分不淺呐,三個兒子一個比一個優秀!”
    “是啊,朱棣算是個有福的人了。”
    “雖然永熥已被陛下從錦衣衛的牢房之中釋放了出來,但是,卻被軟禁在吳王府中,長此下去,又該怎麽辦呢?”
    劉三吾聽了之後,搖頭歎息:“吳王憑一人之力退去了朱棣的十萬大軍,解了京師之圍,陛下不加以封賞,卻又把吳王給投進了錦衣衛的監牢。
    朱棣借著吊喪之名,興兵而來,氣勢洶洶,說什麽以防盜賊,其實有奪取皇位的嫌疑,
    陛下對朱棣不加以懲處,卻反而加封了他兩千戶的食邑,這不是賞罰不明是什麽?
    這不是昏庸無道,又是什麽?
    可惜的是,老臣以死相諫,陛下都聽不進去呀。
    想當年,先帝創業何其艱難?
    先帝出身貧苦,本是一個放牛的孩童,曾經做過皇覺寺的和尚。
    後來,他又投奔了郭子興。
    先帝作戰十分勇敢,郭子興相中了他,把他招為女婿。
    從那以後,先帝才逐漸站穩了腳跟。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有了大明的天下。
    太子朱標,我們都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接班人。
    先帝對他十分滿意,認為他十分賢明,覺得他的性格正好彌補了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將會成為一位非常出色的明君。
    先帝為了培養朱標,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可是,沒想到朱標得了傷寒病,一命嗚呼。
    太子之位懸而未決,老臣以為先帝會把皇位傳給朱允熥,沒想到他卻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
    先帝說話不算數,自己立下的規矩卻不遵守。
    可是,他是皇帝,誰又敢指責他呢?”
    趙寧兒聽到這裏,若有所思,問道:“我聽說先帝之所以立朱允炆為皇太孫,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朱允熥的身後有常氏家族和藍氏家族支持他。
    先帝擔心將來朱允熥無法駕馭那些外戚的勢力,所以,他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是這樣嗎?”
    聞言,劉三吾站起身來,拄著拐杖,在廳堂裏來回走動,搖頭晃腦地說道:“在老臣看來,先帝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
    他過分看中了常氏家族和藍氏家族這些外戚的弊端,卻忽略了他們的優勢。
    想當初,在漢武帝時期,大將軍外衛青不是外戚嗎?
    霍去病不也是外戚嗎?
    可是,他們為大漢征伐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
    衛青七戰七捷,霍去病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創造了後世的將軍無法逾越的巔峰。
    如果說常玉春和藍玉有一個人在世的話,朱棣敢如此囂張嗎?
    再說了,我看朱允熥不是那無能之輩,也不一定就駕馭不了他們。
    你我看,先帝是放大了外戚力量的弊端,把他們想得太過於強大了。”
    “老人家所言極是啊。”
    “自古以來,宗室、外戚、宦官和權臣這四種力量相互交織,此起彼伏,此消彼長。
    西漢初年,劉邦死後,呂後當權,
    劉邦與眾位大臣曾經殺白馬立下了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可是,呂後卻不管這些,封呂祿、呂產為王,差點兒顛覆了劉姓江山。
    後來,周勃、陳平等人聯合劉姓宗室鏟除了諸呂;
    到了漢景帝時期,爆發了七國之亂,劉姓宗室勾結在一起,攻打長安。
    漢景帝任命竇嬰為大將軍,周亞夫為太尉,聯合梁王劉武,三個月平定了七國之亂;
    漢武帝駕崩之後,劉弗陵繼位,是為漢昭帝。
    由於劉弗陵年幼,漢武帝留下了四位輔助大臣。
    其中包括鼎鼎有名的霍光,霍光是曆史上出了名的權臣,他曾經廢掉皇帝劉賀,另立劉病已為漢宣帝。
    到了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十常侍十分猖獗。
    皇上稱張讓為‘亞父’,對他言聽計從。
    十常侍聯合起來,居然把大將軍何進給殺了。
    後來,袁紹發動了宮廷政變,把宦官斬盡誅絕。
    這四種力量往往輪番登上曆史舞台。
    如果君主懦弱的話,便很難駕馭他們。
    老臣認為當今陛下性格懦弱,無法駕馭悍將和外戚,
    可是,朱允熥卻不同,
    從表麵上看,他顯得憨厚了一些,實際上英明神武,智謀過人。
    倘若朱允熥做了皇帝,老臣認為他完全可以駕馭的。”
    趙寧兒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道:“老人家,謝謝你對允熥的肯定。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允熥被軟禁在吳王府上,你能有什麽辦法把他營救出來嗎?”
    “吳王現在的狀況怎麽樣?”劉三吾十分關心。
    “他很好,他吃得飽,睡得香,昨天晚上,我們還見麵了。”
    “哦,你們是怎麽見麵的?
    聽說陛下讓紀昌率領三百羽林衛看守吳王府,不是說裏麵的人不讓出來,外麵的人不讓進去的嗎?”劉三吾感到很意外。
    趙寧兒並把事情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劉三吾聽了之後,點頭稱讚:“還是吳王有辦法呀,那紀昌仗著他哥哥紀綱的勢力飛揚跋扈。
    可是,他在吳王的麵前,卻啥也不是。
    吳王讓他跪著,他就不敢站著。
    隻要吳王身體健康,情緒穩定,狀態良好,我們可以慢慢想辦法。”
    “允熥說了,沒有陛下的旨意,他是不會出來的。”
    劉三吾聽了之後,微微一笑:“別著急,吳王是在等待時機啊。”
    “什麽時機?”
    劉三吾手撚須髯,緩緩道:“想當年,司馬懿受了多少挫折?
    蜀軍一來,曹魏朝廷無將可用,便會起用司馬懿做平西大都督,讓他統兵前去迎敵,
    一旦等到諸葛亮退兵了之後,曹魏朝廷又會找借囗把司馬懿的官職一擼到底,甚至,把他貶回老家。
    所有的這一切,司馬懿都坦然接受。
    可是,到最後怎麽樣呢?
    正始十年,司馬懿利用曹爽陪同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到高平陵掃墓的機會,發動了政變,控製了洛陽城防,罷黜了曹爽大將軍的職位,並且誅其三族,從而奪取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司馬懿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就是他性格堅韌,身體好,長壽啊。
    看來吳王是要學司馬懿呀。”
    “啊?司馬懿長壽,難道說吳王會被困在吳王府中幾十年嗎?”趙寧兒吃驚地問道。
    劉三吾哈哈一笑:“吳王妃,你不必過於緊張,依老臣看,要不了多久,陛下還會再去請吳王出來的。”
    “能嗎?”趙寧兒雙眉緊蹙,半信半疑。
    “老臣覺得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奉天殿。
    朱允炆坐在文案內,正在閱讀《紅樓夢》。
    黃子澄垂手伺立在一旁。
    朱允炆被那本書深深地吸引,看了很長時間,突然,拍案叫絕:“好!這本書寫得真是太好了!”
    黃子澄嚇得一哆嗦,不知道陛下今天是哪根神經錯亂了,不由地問道:“陛下,請問你讀的是什麽書?
    竟然讓你如此激動?”
    “愛卿,你可曾聽說過《紅樓夢》嗎?”
    黃子澄冥思苦想,道:“回陛下,雖然微臣讀了不少書,但是,從來不曾聽說過《紅樓夢》啊。”
    朱允炆把《紅樓夢》第一卷和第二卷遞給了黃子澄。
    黃子澄看了之後,也是大呼:“妙哉!
    陛下,此書頗有新意,從女媧補天所用的一顆頑石說起,隨著神瑛侍者一起來到了人間,於是,賈寶玉出生時,口裏便含著通靈寶玉,這不是太奇妙了嗎?”
    “是的。”
    黃子澄接著說:“賈雨村這個人物也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當他作為一名窮書生的時候,很有誌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不過,他這個人很會結交朋友,遇到了像甄士隱那樣的好人,接濟他。
    他終於考中了進士,不久又升為知府。
    不過,他這個人貪贓枉法,貪汙徇私,被革了職,然後,到了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啟蒙老師。”
    朱允炆站起身來,倒背著雙手,在廳堂裏來回直溜:“你說朱允熥在吳王府上杜撰此書,是不是有什麽含沙射影的意思在裏麵?”
    “呃,陛下的意思是?”
    “自古以來,就有文字獄。
    在北宋神宗年間,就發生了‘烏台詩案’,蘇軾在詩文中表達了對新政不滿的情緒,被神宗下了獄。
    如果說,朱允熥在此書之中有暗諷朝廷之意,朕便可以光明正大地治他的罪。”
    黃子成一聽,也是一皺眉:“到目前為止,微臣尚未發現書中所言有什麽不妥之處。
    而且,就目前來說,朱允熥在吳王府上閑來無事,種植一些瓜果蔬菜,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
    他也沒有與外界接觸。
    陛下剛剛繼位,此時乃非常時期,
    陛下不可樹敵太多,怎麽能治吳王的罪呢?”
    黃子澄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把柄攥在趙寧兒和常茂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