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小子,朕是你爺爺!
字數:8457 加入書籤
“你不要聽信那些人所說的話,他們那些人都是為自己的烏紗帽著想。
能有幾個人對你是真心的呀?”
朱允炆聽了馬氏所說的話也感到很心煩:“朕今天來,不是和你討論這些事情的,
朕打算封你為皇後,封文奎為太子,你可願意?”
誰知馬氏聞聽此言,“撲通”一聲跪下了:“陛下,臣妾覺得自己沒有什麽德行,難堪皇後大任,
陛下可從其他妃嬪之中另選他人做皇後。”
“什麽?你不願意當皇後?”朱允炆感到很意外,他原本以為自己對馬氏這麽一說,馬氏肯定感激涕零,沒想到馬氏還不樂意。
“並非臣妾不願意,實在是臣妾沒有那個德行與才能,管理不了這龐大的後宮,
何況咱們的兒子文奎還小,啥也不懂,他如何能做得太子?”
馬氏熟讀經史,深知這皇後和太子不好當。
想當年,劉邦寵幸戚夫人,打算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呂後為了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費盡了心機,但是,後來怎麽樣呢?
劉盈做了幾年皇帝就死了。
呂後為了大漢的江山也操碎了心,到最後,呂氏家族被滅族,你說這圖的是啥?
再說漢景帝時期的栗姬和太子劉榮母子,劉榮是皇長子,也是太子,
可是,後來,劉榮平白無故被廢了,被逼死在獄中,栗姬也因此抑鬱而終;
衛子夫和太子劉據母子的結局也很悲慘,
從表麵上看,衛子夫從一名歌女成為皇後,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自己的兒子劉據也做了太子,可謂富貴至極,
但是,沒多久爆發了巫蠱之亂,太子劉據兵敗,自殺而亡,衛子夫悲憤交加,也上吊死了;
再說長孫皇後和李承乾母子,李承乾是嫡長子,也被立為太子。
長孫皇後也算是富貴之極。
可是,後來怎麽樣呢?
長孫皇後因為操勞過度,三十多歲便死去了。
李承乾被廢了,流放到黔州,不久便死了。
由此可見,母親為皇後,兒子為太子,結局往往都很悲慘,
所以,馬氏不願意做皇後,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做太子。
朱允炆歎息了一聲:“這事兒日後再議吧。”
馬氏給朱允炆倒了一杯熱茶,接著說:“聽說你削藩,不但削了吳王的藩,還削了周王的藩。”
“是的。”
“可是,周王不是等閑之輩呀,他是燕王的弟弟,這麽一來,燕王能不提高警惕嗎?
雖然燕王已經瘋了,可是燕王還有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
他這三個兒子在京城之時,就表現得非常英明果決,朱高熾城府極深,大智若愚,朱高煦鋒芒外露,勇猛無比,力能扛鼎,有當年的項羽之勇,萬一他們要造反的話,誰能抵擋得了?
既然你打算削燕王的藩,為什麽要把他三個兒子釋放回擺平呢?
把他們扣押在京師之中,難道不是很好嗎?”馬氏的一雙美眸看向朱允炆。
其實,對於這件事,朱允炆的心裏已經有些後悔,但是,自己畢竟是皇帝,就算後悔了,也不能表現出來。
否則,豈不是威信掃地?
朱永炆低頭不語。
“你把朱允熥軟禁在吳王府上,又把徐輝祖送到馬廄裏去喂馬,羞辱他,
他們將來還能對朝廷忠心嗎?”
朱允炆端起茶碗,淺嚐了一口:“徐輝祖的姐姐徐妙雲嫁給了朱棣,
他們有了這種姻親的關係,你覺得徐輝祖還會忠於朝廷嗎?”
“不,陛下,臣妾不這麽看,臣妾覺得徐輝祖是一個忠臣。
他心中有大義,公與私他分得很清楚,他是徐達的長子,魏國公、太子太傅,因此,他考慮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朝廷,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向你建議,把朱高煦給扣押下來。
徐增壽和他截然不同,從這件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兄弟二人的區別,徐輝祖大公無私,而徐增壽徇私枉法。”
“或許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朕已經不敢再涉險了。
倘若朕把軍權交給他的話,一旦他倒向朱棣的懷抱,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馬氏還想接著勸說。
朱允炆把手一揮,打斷了馬氏的話:“你不要再說下去了,朕有些乏累了,朕打算回宮休息了。”
馬氏聽他這麽一說,問道:“你不在這裏休息嗎?
臣妾服侍你。”
“不必了。”朱允炆說著便離開了馬氏的寢宮。
朱允炆回到了自己的住處,怔怔地出神。
他沒有想到馬氏會拒絕當皇後。
據他觀察,馬氏是真的不願意做皇後呀。
那麽,他還要不要立馬氏做皇後,立朱文奎做太子呢?
他感到很心煩。
就在這時,門口有一道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過,有一人從外麵走了進來,樂嗬嗬地看著他。
朱允炆定睛觀看,瞳孔逐漸縮小,這不是自己的皇爺爺,卻又是誰?
他的頭皮一陣發麻,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他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哎呦,疼!”
他可以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
“你是?”
“小子,朕是你爺爺!”
對方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和皇爺爺一般無二。
朱允炆趕緊跪伏於地:“皇爺爺,真的是你嗎?”
“爺爺與你分開也沒多久,難道你就不認識了嗎?”
朱允炆一看果然是皇爺爺,一下子抱住了老朱的雙腿,痛哭失聲。
“小子,你這是怎麽了?”老朱表現得十分慈祥。
“皇爺爺,我不要做什麽皇帝了,還是你來當吧,”朱允炆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孫兒太累了。”
老朱把朱允炆扶了起來:“傻孩子,你淨說傻話,朕已經把皇位傳給了你,怎麽能再收回來呢?
江山社稷豈是兒戲?”
朱允炆用袍袖擦了擦自己的眼淚,看著老朱,問道:“皇爺爺,這是怎麽回事?你怎麽又活過來了?”
“這——,”老朱的眼睛轉了轉,隨即哈哈一笑,坐在了桌子邊上,“皇爺爺本來就沒有死,還想多陪你們幾年。”
聽老朱這麽一說,朱允炆眉頭舒展:“皇爺爺,你這玩笑開大了,孫兒這段時間真是焦頭爛額。”
朱允炆說著為老朱倒了一碗熱茶,然後,把房門關上,兩個人在房間裏密談。
“咳,咳,”老朱輕輕地咳嗽了兩聲,“說說吧,你這段時間都做了哪些事情?”
朱允炆長歎了一聲,便把自己最近所做的那些事情一五一十地向老朱做了匯報。
老朱眯縫著眼睛聽著,不住地搖頭:“皇爺爺,你說孫兒哪件事情做錯了?”
“你呀,都錯了!”
聽老朱這麽一說,朱允炆也是懵了。
“孫兒幾乎每次在做決斷之前,都會和齊泰、黃子澄商量,怎麽就錯了呢?”朱允炆很不服氣。
“黃子澄讒言佞語,你要遠離他呀。
雖然他曾經中了進士,但是他的骨子裏卻沒有文人的那種骨氣。”
“皇爺爺,那麽,孫兒該聽誰的話?”
“朱允熥是你的兄弟,你要多親多近,另外,還有徐輝組,那個人十分忠貞,文武雙全,你應該要把這兩個人加以重用呀。”老朱語重心長。
朱允炆聽了之後,就是一皺眉:“皇爺爺,難道你不知道徐輝祖的姐姐嫁給了朱棣嗎?
在你病重之時,曾經囑咐孫兒,為確保大局穩定,不準藩王前來吊喪,可是,燕王借著攻打北元的借口,率兵十萬來到了京師城下,差點兒把京城給奪了去,其心昭然若揭。
而徐輝祖和他之間有姻親關係,孫兒若是把兵權交給徐輝祖,萬一有什麽變化,怎麽辦呢?”
“據皇爺爺觀察,徐輝祖不是那樣的人。
朕不是把四十萬軍隊交給了駙馬梅殷嗎?
梅殷對朝廷忠心耿耿,有梅殷、徐輝祖和鐵弦在,誰敢作亂,咱也不怕呀。”
朱允炆聽了老朱的一番話,心裏就是一動。
他心想,難道自己真的做錯了嗎?
“皇爺爺,那麽,下一步孫兒該怎麽做呢?”
老朱端起桌子上的茶碗,輕輕地呷了一口:“皇爺爺和你說,問題你要拎得清輕重緩急。
咱們和北元、西域之間的矛盾屬於外部矛盾,
而和諸藩王之間的矛盾屬於內部矛盾。
你要深刻理解皇爺爺的良苦用心,當初為什麽要如此布局,
有燕王在北邊,他可以替咱們朝廷抵擋北元的勢力。
如今,北元的勢力仍然相當雄厚呀,有幾十萬的兵馬,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除了燕王誰能對付得了啊?
還有西域諸國,也是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你要有這個心理準備,這是外患。
盜賊經常聚眾作亂,這一塊也要引起你的重視,比如巨匪方國珍、陳祖義,梁道明,無不擁兵數萬,甚至數十萬,十分猖獗,任用誰去鎮壓那些盜賊?
所以,你要全盤考慮,對於那些藩王要恩威並用,如果你把藩王都廢了,朝中有大臣作亂,你又怎麽辦呢?
用誰來對付那些亂臣賊子?
在曆史上的權臣作亂例子還少嗎?
王莽是怎麽串漢的?
董卓又是怎樣禍亂京城的。
如果有各路藩王在外麵鎮著,是不是要好很多?”
朱允炆聽了老朱的話,似有所悟:“皇爺爺,你能不能回來?孫兒要把皇位還給你啊,
孫兒隻想做一個逍遙王爺,這帝王的擔子太重了,孫兒挑不起來呀。”
“咳,咳,”老朱輕輕地咳嗽了兩聲,“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要再說這種孩子氣的話了。
皇爺爺今天到你這裏來,屬於機密,你千萬不可對外宣揚。”
“孫兒明白,那你好自珍重,皇爺爺走了,有空還會來看你的。”
朱允炆跪伏在地上:“恭送皇爺爺。”
老朱邁大步離開了朱允炆的寢宮,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奉天殿。
早朝。
朱允炆頭戴金冠,身穿盤領窄袖黃袍,腰束金帶,端坐在龍椅之上,
文武百官跪伏於地,口裏說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文武百官站起身來之後,分列兩旁。
太監王鉞高聲喊道:“有事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話音剛落,齊泰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愛卿,你有何事?”
“陛下,徐輝祖乃徐達長子,襲封魏國公,太子太傅,隻因陛下派他去追朱高煦,而朱高煦盜取了徐輝祖的寶馬千裏一盞燈,
因此,徐輝祖無法將其追回,此事惹得陛下大怒,將其關押在錦衣衛的大牢之中,
後來,又把他放出來到南軍馬廄之中去喂馬。
微臣以為此事極為不妥。
徐輝祖一門忠烈。
其父徐達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徐輝祖身居高位,卻受此大辱,
懇請陛下將其召回,官複原職。”
朱允炆一聽這話,腦袋都疼。
因為這段時間,劉三吾、馬氏都在他的麵前提到了徐輝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皇爺爺也這麽說。
他們都說自己錯了,難道自己真的錯了嗎?
黃子澄奏道:“陛下,齊大人所說差矣。
徐輝祖的姐姐嫁給了朱棣,而且,此人行為怪異,所作所為不符合常理,
他竟然向陛下奏請將朱高煦扣留下來,朱高煦乃他的外甥,他是朱高煦的親舅舅,試問一個連自己的外甥都不顧的人,將來能是一個忠臣嗎?
微臣以為,陛下仁慈!
陛下把他從錦衣衛的大牢之中釋放出來,讓他去喂馬,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而有些人卻奏請陛下讓徐輝祖官複原職,微臣在想,莫非他與徐輝祖之間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勾當?”
齊泰一聽更是惱火,他心想這個黃子澄真是可惡,不懂軍國大事,卻在瞎指揮,更可氣的是,朱允炆還就喜歡聽他的話。
齊泰的一雙眼睛瞪著黃子澄:“你在說誰呢?”
朱允炆一看二人要爭吵起來,趕緊在中間打哈哈:“二位愛卿,不要再爭了,你們說的各有各的道理。”
此時,朱允炆看著侍立在一旁的徐增壽,問道:“徐愛卿,對於此事,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