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血凰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左沅很幸運。
她連續遇上了兩個武威老鄉,都是蓋世之傑。
一個戰無不勝,一個算無遺策。
段熲教了她做那些劉備不能做的事,如何有舍有得,如何狠心舍身,如何入局為棋。
賈詡教了她如何不髒手,如何以敵人為刀,如何在滅敵的同時存身,如何持棋操盤。
自強者才能得人助,段熲和賈詡能真心實意的幫左沅,可並不僅僅隻是因為老鄉關係。
左沅是真的好學,或許好學也是能上癮的,她從沒停止過求學的步伐,而且是真的學得進去。
得了賈詡指點後,左沅勒令袁遺、徐和二人各帶餘部降兵,負責追索逃跑的殘敵。
田豫和祖茂分別監督——袁遺是向田豫投降的,徐和是向祖茂投降的。
徐和知道參與者是哪些,他負責把人找出來。
袁遺手裏降卒不少,負責抓人殺人。
而且……左沅沒有給他們甲胄,隻給了他們短刀。
左沅沒有搞誅連,但要求隻要是參與作亂的,必須全都揪出來斬殺,無論出自哪家,無論躲在何處。
戰場上逃跑的敵人皆追殺到底,若有收留逆賊者,視為同謀。
斬首後,還要勒令其親族自己去領屍體,記錄直係親族形貌姓名,直係後代取消策試資格,不得參軍、入仕。
幾天後,齊郡被全麵清理,司馬俱滿門俱滅,隨同司馬俱謀逆作亂的十幾家齊郡豪族幾乎無一得活。
其後,不少豪族為了保護逃回來的家人,聚眾對抗,與袁遺、徐和對抗交戰。
在袁遺、徐和二人進入北海郡營陵縣後,近乎整個縣的豪族都被誅滅。
兩人為了活命下手極狠,僅在齊郡、北海兩郡,兩人在追索逆賊時所殺者就超過了一萬人。
兩人的降兵餘部也在不斷的殺戮與對抗中損失了大半,最終在營陵鬧了一次兵變,徐和死在了自己的部曲手裏。
但這些降卒沒有甲胄,被負責監視的田豫和祖茂輕易鎮壓,關羽當時也在營陵,兵變者全都沒能逃過追擊。
袁遺很幸運的活著,而且已經算是交足了投名狀,賈詡給了他個光祿大夫的職務。
這是大夫中最顯要的高官,也是目前最閑的閑職,完全沒有任何實權,就連固定的辦公衙署和隨員都沒有。
其主要職能原本是國策顧問,可現在國策在劉備手裏,劉協也不需要顧問,這光祿大夫隻需要蹲在家裏領工資就行,甚至都不需要上朝。
……
七月中旬。
很多大族為了避免受牽連,在得知消息後自行分了宗。
也有許多豪族向州外遷徙。
一時間,整個青州幾乎看不到那種成千上萬人的大宗族了,大多都分成了小宗。
各家的佃戶和仆從也被打散後重新編進了各個官屯。
就連管亥家中也再次分了宗——管氏也有人參與司馬俱的造反部隊,是管亥親手把他們揪出來的,隨後管亥強行將宗族分成了好幾支,管亥自己這一支還徹底遷居去了東萊。
至此,陳宮高覽等人帶到青州的兩萬部隊幾乎全滅,僅餘下了袁遺手中不到兩千餘部。
青州本地叛亂的,包括司馬俱、徐和等人帶領的一萬多豪族武裝,以及各縣起兵的宗賊,總數兩萬多人也幾乎全滅,隻留了徐和部下幾百人。
追索過程中的對抗產生的額外死傷也超過一萬,死的都是豪族子弟或門客仆從。
半個月內,青州被殺者五萬餘人。
如此殺戮自然會被傳為“屠殺”,營陵豪族被殺也被說成了“屠城”。
有人傳“骸骨遍地,烈火數日不絕;淤屍於河,淄水為之不流”等景象。
不過……這屠殺之名沒有落到劉備頭上。
畢竟是袁遺、徐和投降後領軍“屠殺”士族的,劉備的部曲還鎮壓了他二人的部隊。
但左沅的名聲當然會受影響,很多人將其和血與火聯係起來,私下甚至有人稱其‘血凰’。
左沅自己倒是看得開,說凶名也是才具,夫君做仁君,自己做‘血凰’也未嚐不可。
青州名士管寧、邴原等人認為殺戮過重,並因此離開青州,乘船去往了遼東。
為了盡量減少後遺症,賈詡下令將謀逆者抄家後,家產全部就地用於安民補償。
除了田地之外,其它產業都分發給了當地無辜受損的人家,或是分給那些被新編為屯戶的仆役,作為基本生活保障。
這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這是打叛賊分家產,也算是打一群拉一群,雖然比較粗暴,但好歹能減輕些仇恨。
……
殺戮的後遺症有好有壞。
劣錢換大錢的事,在這場戰爭後立刻變得極其順利。
州內不再有任何抵觸,或者是不敢再有抵觸。
其實郭嘉提議外州來的隻換二十錢,但劉備治下的人可以換五十錢,這個價差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安慰。
表現出劉備治下的優越,這種優越感能提高治下民眾的信心,也能減少州內豪族的反抗情緒,同時也是在給快速傳播留噱頭。
純粹的政令是不會主動快速傳播的,需要讓人們有個充滿優越感的噱頭,也要讓人們獲得實惠,才能快速自發的推動傳播。
州內州外這麽高的差價,就是現成的實惠和噱頭,這也是必然會引發‘黃牛黨’出現的……或者說倒爺。
其實平日的零散小額兌換量也很大,兗州、豫州、徐州等地來青州的小戶很多,濟南錢行向來都是從早到晚排著長隊的。
郭嘉心知肚明,很多青州豪族,也有部分官屯佃戶,都經常兌換大錢,有些人甚至每天都來換。
這種明顯的價差,使得青州倒爺的‘代兌業務’飛快的形成了產業。
但郭嘉沒有打擊黃牛,劉備也不打算打擊倒爺。
劉備又不打算自己撈錢,他需要的是讓大錢快速普及取代劣錢。
劉備治下的人依靠戶口做黃牛黨,這反而能顯出大錢的重要性,對推動大錢普及是有好處的,而且這必然能增加劣錢的回收速度。
還能吸引人口,很多人會因此遷居青州。
郭嘉之前故意以一種有點苛刻的態度讓程昱和樂進為了換大錢而糾結,本來就有把事搞大點的意思,這也是為了傳播。
因為賣糧這事本身就不是為了賣糧,而是為了換錢。
隻不過,這事兒被陳宮利用了。
而現在,這事兒搞得這麽大,廣告效應也就極其的好。
從劉備和曹操‘開戰’,就會讓整個天下都關注此事,畢竟‘曹劉之戰’就是因為兌換大錢引起的。
能引起戰爭的東西當然是好東西。
引起曹劉兩家戰爭之後,卻把陳宮等人給滅了……這消息就更勁爆了。
此後兗州易主,數萬人在青州戰死,青州士族謀反——或者說‘青州黃巾複起’也行,一切的起因都被視為兌換大錢所致。
無論這場殺戮最後會被傳成什麽樣,至少會形成“大錢更值錢”的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