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矛盾的老父親
字數:3472 加入書籤
江陵。
劉備看著關興送來的戰報心裏樂開了花。
關興的剿匪大軍行軍速度特別快,上一份戰報還在零陽,下一份戰報就跑到沅陵去了,再下份又到昭陵了,當真是打一槍換個地方,每天待的地方都不一樣。
按照這個移動速度,張昭他們能把聖旨送到劉禪手中才有鬼呢。
就算送到劉備也不擔心,以劉禪關興張苞三人的尿性,就算接到聖旨估計也會想各種辦法拖延甚至公然抗旨。
抗旨的事這三個混賬絕對幹的出來,畢竟他們仨不怕挨揍,每次打完老實不了三天就得再犯,現在又離開京城山高皇帝遠的,不撒歡發瘋就不錯了,你還指望他們老實?
既然不用擔心劉禪被聖旨召回就該擔心其他的了,比如劉禪的安危。
父母的想法都是很矛盾的,既想望子成龍希望孩子有出息,又不想孩子受苦生怕磕了碰了。
劉備更是如此,他是四十六歲才有的劉禪,這個年紀別人都當爺爺了他才喜當爹,對劉禪的重視自然沒得說,那真的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飛了啊。
作為年過花甲的老父親,劉備對劉禪沒抱什麽期望,隻希望他快快樂樂的長大。
但作為皇帝,他又希望劉禪這個儲君拿出君王的樣子,希望劉禪能像文景武孝宣等帝一樣英明神武,成為雄才大略的帝王。
總結起來就是既想將劉禪當溫室裏的花朵養,又希望劉禪像野外經曆過風吹雨打的野草一樣頑強,當真是既要又要,矛盾到了極點。
所以對於劉禪此次剿匪,感情上劉備擔心劉禪有危險真的很想將其召回,理智上卻知道這是劉禪深入民間,鍛煉自身能力,體會民間疾苦,以及在軍中建立威望的好機會,不應該放棄。
既想這樣又想那樣的情況下,劉備也不知道該咋辦了,索性放任不管靜看事態發展。
結果這個想法剛持續了刹那,他又陷入了是否召回劉禪的糾結中。
好在這次沒糾結多久,因為諸葛亮來了。
在劉備這裏,關羽張飛諸葛亮進殿是不需要通報的,直接進來即可。
諸葛亮進殿拜道:“陛下好消息。”
劉備連忙調整心情激動問道:“怎麽了,安國那邊又回信了?”
諸葛亮知道劉備嘴上念的是安國,心裏想的是阿鬥,出言安慰道:“哪有那麽快,不過陛下也不用擔心,殿下有安國陪著,身邊又有興國和薑維夏銅幾位猛將,安全方麵是有保證的,況且殿下率領的三千大軍都是優中選優,又被安國親自訓練半年之久的精兵,別說土匪流寇,就是麵對曹魏上萬大軍的圍攻也有能力保護殿下突出重圍的。”
用被關興親自訓練的三千精兵剿匪簡直就是大炮打蚊子,有啥可擔心的。
諸葛亮對關興用土匪練兵的事是非常支持的,因為他是當朝丞相,是治理天下保證社會穩定的第一負責人,各地土匪卻占山為王攔路截道,害的商隊不敢輕易通過,是阻礙交通,危害社會穩定的罪魁禍首,是朝廷必須剿滅的對象。
但剿匪太難了,主要是大軍駐地離匪窩太遠,路上消耗太大,加上土匪流動性強,到了匪窩也未必找得到人,簡言之就是浪費錢不說效果還不好,所以得從長計議。
諸葛亮原本準備等今年秋收,有了餘糧之後再著手剿匪的,誰料劉禪關興把這個差事接過去了。
這是好事啊,首先關興率領的都是他所謂的特種兵,人少消耗小。
其次這次剿匪是以學習為目的的,既然是學習就不用記軍功不用給太大的封賞,你拿著朝廷的資源學自己的本領,朝廷沒問你收學費就不錯了你還想問朝廷要賞賜?
所以諸葛亮巴不得劉禪關興在外麵多待一段時間,將江南大地的土匪全部剿滅呢。
劉備笑道:“我相信安國有這個能力,但你既然不是來說這個的還有什麽好消息?”
諸葛亮拜道:“剛剛王甫送來六百裏加急,說司馬懿已經準備攻打遼東,遼東公孫氏自知不敵,派公孫淵過來求援了,公孫淵是從海上過來的,沒走出渤海灣就遇到了為商隊護航的紀傑,便乘坐紀傑的寶船過來,如今已在長江口登陸,最多五六天就能趕到江陵。”
劉備拍著桌麵興奮道:“這還真是個好消息,但還要看怎麽應對,總不能真的派兵去支援遼東吧,這也太遠了。”
諸葛亮說道:“支援肯定是要支援的,曹丕派司馬懿進攻遼東打的是速戰速決的主意,咱們自然不能如他所願,必須幫助公孫氏守住遼東,最好將這場大戰拖成拉鋸戰,讓曹魏陷入戰爭泥潭,這樣才能不斷消耗曹魏的國力。”
“不過直接派兵支援是不行的,首先路途太遠且隻能通過海上運兵,這才能送過去多少?”
“其次公孫氏並不可信,萬一這場戰爭是曹魏與公孫氏唱的雙簧,或者等朝廷大軍過去了,公孫氏突然向曹魏投降了,那朝廷大軍不是羊入虎口了嗎?”
“所以臣的建議是不能派兵,但可以進行三項支援,首先支援糧草武器,通過海路運過去,其次可以幫公孫氏培養士兵,讓公孫氏送批優秀學員過來交給安國培養,培養結束就讓他們回到遼東幫公孫氏作戰,就算遼東被攻破了也可以讓這幫人去山裏打遊擊嘛。”
“最後不妨從倭國抽調一批大軍過去,讓倭國士兵做安國說的那個什麽炮灰,陛下你看如何?”
江南與遼東之間隔著整個中原,漢軍若直接去支援,魏軍把海路一斷,支援的漢軍可就是甕中之鱉了。
大漢人口不足,每個兵員都格外珍貴,劉備諸葛亮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士兵去冒這種風險,所以直接派兵是不可能的。
但他們又想利用遼東牽製魏軍,消耗魏軍國力,況且公孫家的太守之位雖是董卓封的,但名義上畢竟還是大漢的太守,劉備現在又是大漢的皇帝,如此算來公孫氏也是他的臣子。
雖然這個臣子可能不太忠心,甚至時刻想著背刺,但畢竟君臣名份在這呢,若是不救天下人會怎麽看你?
既不想派兵又不能不救,那怎麽辦呢,隻能提供些許物質上的幫助了,至於公孫氏能扛多久,無所謂了,本來也沒指望他們出多大力,別搗亂就行。
劉備思忖道:“可以,但咱們是不是也該提前布局,為將來收複遼東做準備?”
諸葛亮思忖道:“陛下是想從安國的特種兵中抽出一部分人去遼東搞滲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