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字數:6237   加入書籤

A+A-


    簡老師說,道理人人都會講,可是,如果你沒有批判性思維,你就分不清這個人到底是“李逵”還是‘李鬼’。李逵是真的實戰家,有實力;但李鬼隻是妥妥的理論家,空有其形,打著別人的旗號吃別人的殘羹冷炙而已。

    什麽意思呢?就是我們做事情,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

    就像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隻會跟你頭頭是道的講道理,但始終不告訴你用什麽方法可以達成的,這種人,就是李鬼。

    簡老師說,自己是李逵,既然告訴你要做一個看透本質的人,那就要告訴你做成的方法。當然,在告訴你做成的方法之前,肯定是要考考你的悟性的。那時,簡老師就從報紙上選擇了兩段新聞來,讓寧致遠看看,說說自己的看法。

    寧致遠仔細回憶著,第一段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有人說一家開在縣城裏的奶茶店,月收入10萬,不是因為他的奶茶有什麽神秘的配方,而是因為商家看到了小鎮青年進行拍照留念打卡的心理這一本質需求。簡老師問寧致遠這個說的怎麽樣。

    寧致遠當時說說的挺好的,確實很多人沒有看到這一底層的需求,這個也屬於能看透本質的人。簡老師一聽,就笑著擺擺手,無奈的對寧致遠說道虧你還是在美食行業摸爬滾打過幾年的人呢,這種人,這種說法,連我這個行業外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來,這妥妥的是個理論家,是個李鬼;而且這句話看著高大上,聲稱看到了本質,其實離本質遠著呢,嗬嗬。

    寧致遠不得不虛心請教,其實心裏還是有點不服氣的,就感覺簡老師把什麽都說的很神秘一樣,故意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人家說的也沒錯呀,小鎮青年,這一群體是有拍照留念打卡的天性的呀,這都從人性上去把握一個群體的行為了,還不本質啊,他倒想看看簡老師還能怎麽說出個花來。

    簡老師耐心的對寧致遠說道“本質這個詞,本質上來講是不能隨隨便便說出來的,什麽意思呢?你想啊,餐飲行業,無論是你之前做過的鹵製品行業也好,還是奶茶飲品行業也好,還是大型的餐飲品牌也好,要談本質,那就要有長遠的眼光,要明白本質是一定牽扯到持續性的,不是曇花一現的,沒有這個思考的角度,你就不可能看清事物的本質,說看清了也隻是自欺欺人而已;

    你想想,也許小鎮青年拍照打卡的需求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人來,可是,如果奶茶本身不好喝,別人還會再經常去嗎?你可以用拍照打卡把人吸引過來,但是要想把人留住,隻能靠口味,這才是本質。

    也就是說,本質上講,如果像他所說的一家開在小鎮上的奶茶店能夠持續性的月入10萬塊,那一定是這個奶茶本身有著神秘的配方,也就是口味很好,隻有這樣,別人在喝了之後還會繼續想喝,打卡這件事,有一次就夠了,不是每天非要去打卡的,而且可以打卡的奶茶店多了;但是,奶茶是可以每天都喝的,這就需要你的奶茶口味能有獨特性,或者說要有獨特的配方;

    所以說,這句話看似正確,實則是門外漢,作者不過是一個業餘人士,在那裏瞎想罷了,肯定沒有做過實際的考察,隻是在那裏把各種理論連接起來,讓人感覺正確而已,缺少了實踐的驗證。表麵上看是李逵,實際就是李鬼而已。

    寧致遠不禁恍然大悟,自己還是被一些表麵上的正確給蒙蔽了,也就是因為這樣,自己才沒有再往前思考一步。是啊,隻要你是餐飲,無論你說的多麽天花亂墜,談到本質,那就是口味。說本質不是口味,是其他的,那就隻能是門外漢,強詞奪理,脫離實際,自己還在鹵製品行業呆過幾年的,怎麽還不如人家一個年紀大的行業外的老人?寧致遠隻能是羞愧的低下了頭。

    簡老師讓寧致遠好好想想,還有什麽要補充的,並且說,就是要讓寧致遠明白。無論你做什麽,看多少書,都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不然就是浪費時間。

    寧致遠想了一下,也找出了這一說法的另外一個關鍵,這也得益於自己的工作經驗。他對簡老師講,這個人就是那種,隻會把事情說的看起來很正確一樣,因為他說是在小鎮上的奶茶店,這就更要求這個奶茶店要有獨特的配方,這才是本質。

    為什麽呢?因為小鎮上的奶茶店,麵對的人流量基本是固定的,小鎮上不像是城市裏,人口流動那麽大,小鎮上基本上每天生活的就是那一些人,你也隻有讓他們覺得這個奶茶很好喝了,才能保證你月入10萬的持續性,不然,隻能是曇花一現。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這句話,就是一句嘩眾取寵的廢話而已。

    簡老師聽了之後,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寧致遠的悟性還是有一點的。

    第二段就更簡單了,簡老師就指著報紙上大大的一個標題問寧致遠的看法,標題是這樣的成功的本質不是努力,而是選擇。

    關於這一點,寧致遠在看哲學類書籍的時候剛好認真思考過,因為在裏麵確實太無聊了,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剛好可以用哲學類的書籍來催眠一下,想著想著也就睡著了,哈哈,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

    寧致遠說這句話,自己是肯定不讚同的,而且是旗幟鮮明的反對這種觀點的。為什麽呢?什麽叫成功的本質是選擇,不是努力?首先,對於像他這樣的大部分的普通人群而言,哪裏有選擇?很多事情根本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換句話說,你不努力,你才沒有選擇!

    選擇權是很奢侈的好嗎?拋開那些權貴人家的孩子不講,苦苦掙紮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他們如果不努力,哪裏會有選擇?雖然說選擇大於努力,但是,可能跟很多人的努力程度想比,你根本還是誇大了天賦的影響,讓你把自己天賦不如別人當成了你不努力的合理借口,然後你就在這個借口之中躺平,還抱怨著說自己不成功就是因為沒有選擇,嗬嗬。

    我們要去努力了,才有可能有選擇的權利。我承認,努力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不是說你隻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不可能的;但是,大部分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

    你千萬不要覺得那些所謂的富二代都是遊手好閑的,不是的。他們對於一些領域的專業性比你要好多了,不說別的,你看人家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也不是天生的吧,這也需要自己努力去練的好嗎?

    之前寧致遠跟一位自己老爸是銀行裏幹部的人聊天,人家對於整個的銀行體係的運作那都是頭頭是道、爛熟於心的,不是什麽空心的空架子,那也是要付出努力得來的好嗎?這些可不是你有錢、有權,然後不努力就能獲得的。

    也就是說,比你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比你更努力,你隻是努力的程度比別人差遠了而已,這就是所謂的‘跟大部分人的勤奮程度想比,我還用不著跟他們拚天賦’的道理。

    簡老師聽完之後,對寧致遠滿意的點點頭。既然你還是有點悟性的,那就跟你講講怎麽樣才能做那個一下就能看透本質的人。寧致遠認真的思索著、回憶著。

    簡老師不緊不慢的說道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和處境,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和困惑。無論是工作中的決策、人際關係中的矛盾,還是對社會現象的理解,都需要我們具備看透本質的能力。

    這種能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還能讓我們在麵對挑戰時更加從容自信。看透本質意味著我們不被表麵的假象所迷惑,而是能夠深入到問題的核心,找到真正的解決之道。

    接下來,我就傳授你紹三種方法,幫助你提升看透本質的能力。想當年,我也是從師傅那裏取來的經,也是不斷的通過反複的磨煉,才敢說自己能夠看透一些事物的本質。

    首先,要學會使用邏輯分析的方法,去拆解與重構。邏輯分析法是看透本質的基本工具,它要求我們以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去分析事物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並對這些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全麵的審視。

    第一,要鍛煉‘拆解問題化繁為簡’的能力。麵對一個複雜的問題,首先需要將其拆解為更小、更易於分析的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避免被問題的表麵複雜性所嚇倒。

    例如,假設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一個複雜的項目管理問題。你可以將項目分解為幾個關鍵部分,如時間管理、資源分配、風險評估等,然後逐一進行分析。通過將問題細分,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每個部分的本質,並且發現這些部分之間的內在聯係。

    第二要學會‘重構思路從不同角度重新思考’。拆解問題後,下一步是重構思路,即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問題。這個過程要求我們打破思維慣性,嚐試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

    舉例來說,在評估一項市場策略時,你不僅可以從公司內部資源的角度出發,還可以考慮外部市場環境、競爭對手的策略以及客戶的需求等多個維度。通過這樣多層次的重構,我們可以從更全麵的視角來理解問題,從而更加接近其本質。

    其次,要有批判性思維,也就是質疑與反思的能力,這一點至關重要。批判性思維是看透本質的關鍵能力,它幫助我們在麵對各種信息時保持獨立的判斷力,不被表象和外在的權威所左右。

    第一,要做到‘質疑表象不迷信權威和流行觀點’,在這個充斥著各種聲音的世界裏,我們常常被各種表象和流行觀點所迷惑。然而,這些表象和觀點往往並不代表事物的本質。因此,我們需要學會質疑,學會對一切看似合理的信息提出疑問。

    例如,當你聽到一項“人人稱讚”的投資建議時,不妨問問自己“這個建議背後的邏輯是什麽?它真的適合我嗎?”通過不斷地質疑表象,我們能夠更清楚地分辨哪些信息是表麵的,哪些才是真正值得深入探討的。

    第二要做到‘反思自身檢視自己的認知偏差’,在質疑外部信息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認知偏差。每個人的認知都受到過去經驗、個人情感和既有觀念的影響,這些影響可能會使我們對某些問題產生偏見或誤解。

    例如,當我們發現自己對某個觀點特別抗拒時,應該反思這種抗拒是否來自於偏見,還是有合理的理由。通過反思,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到自身的局限,進而提升看透本質的能力。

    第三,要做到‘內省與直覺回歸內心的智慧’,內省和直覺是看透本質的高級方法,它們要求我們傾聽內心的聲音,並在複雜的情境中尋找那種瞬間的洞察力。

    內省是通過自我反思和內在思考來尋找問題答案的一種方式。現代生活節奏快、信息量大,我們往往缺乏安靜思考的時間。然而,很多時候,看透本質的答案並不在外界,而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通過內省,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情感和動機,從而發現問題的真正根源。例如,在麵對職業選擇時,內省可以幫助我們理清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而不僅僅是追求表麵的成功。

    直覺是一種瞬間的、直接的感知力,它往往超越了邏輯推理的範疇,直接帶領我們看到問題的本質。雖然直覺有時難以解釋,但它卻是一種強大的認知工具。當你麵對一個複雜的決策時,有時那一瞬間的直覺可能比經過複雜分析後的結論更接近本質。培養和信任直覺,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和記錄這些靈光一現的時刻,逐漸形成對直覺的敏感度。

    簡老師說,這就是方法。看透本質是一種需要持續培養的能力,它不僅依賴於邏輯分析和批判性思維,還需要我們通過內省和直覺來深化對問題的理解。

    邏輯分析幫助我們理清複雜問題的結構,批判性思維讓我們不被表象所迷惑,而內省與直覺則帶領我們回歸內心,找到最真實的答案。

    這三種方法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看透本質的完整路徑。

    掌握了這些方法,你將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更加遊刃有餘,也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事物背後的本質。

    寧致遠思索著,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不能看透自身遭遇的本質,就隻能看自己的悟性了。

    寧致遠想著,既然如此,那就抽絲剝繭,看自己能否“否極泰來,撥開雲霧見陽光”要始終相信自己,再麵對困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相信困難隻是暫時的,隻要自己不放棄,光明和希望終將到來。

    自助者天助,自己的經曆不就是一種很好的詮釋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