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章: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字數:6448 加入書籤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底氣。有底氣才能張揚,有底氣才能勇往直前。沒有底氣,就如同浮萍一樣,雙腳落不到地麵,給人一種空落落的感覺。
馬克吐溫說‘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一個好奴仆’,金錢,可以成為一個人生存的工具,也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後盾,讓他在這個世界上,瀟灑快活。
不過要說最能讓自己切身體會的,那就是無論你在什麽樣的環境下,隻要你手裏有錢,你的生活就能夠更有質量。
不要被一些看起來十分正確,但實際上帶著劇毒的雞湯文字給麻痹掉,這是寧致遠在裏麵這差不多一年來每天堅持看書悟出來的很重要的一個道理,就是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性思考,要有批判性思維。
隻有這樣,才會分清一些雞湯到底味道怎麽樣,到底貼不貼地氣。比如有很多人都會這麽說現實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在這個商品社會,大多數物質東西的得到,都需要錢。但是在沙漠中,食物,尤其是水,才是最寶貴的東西;有錢也不能買到這些。所以,錢在這裏一無是處。
乍一聽,挺有道理,但是說金錢在沙漠裏一無是處就有點偏激了,嗬嗬。這裏麵的邏輯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沙漠裏,錢當然不會是錢,錢雖然本身不能吃不能喝,但用錢是絕對可以轉化成食物和水源等資源的。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金錢是交易的媒介,通過交易你就可以獲得你所需的資源。再說每一句話的時候,我們都要把它放到具體的情境裏進行討論,而不是泛泛而談。
比如我們就很容易就去問別人當你走在茫茫沙漠,如果要你在金錢、水、食物、中選擇一樣,你會選擇什麽?我想大部分人也會這麽回答我選擇水,錢在茫茫沙漠中應該沒什麽作用,食物可以填飽肚子,可是相對於水來說,人可以7天不吃飯,但是3天不喝水就不行,如此種種吧,相類似的答案。
在我看來,無論是提問題的人,還是回答問題的人,不過都是在意淫而已。沒有真正到達那樣的地步,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都是泛泛而談。
就算不是所有的問題,我們都一定要親身經曆過,或者說一定要在麵臨那樣的環境了才有發言權。可是,在我們回答相應的問題時,我們絕對可以多方麵設想下當時不同的情境,這樣做出的推演才能讓人真的信服你的回答,不是嗎?
就拿這個問題來說當你走在茫茫沙漠,如果要你在金錢、水、食物、中選擇一樣,你會選擇什麽?該怎麽回答呢。那就要設想下情境。但你設想情境一定要有最起碼得代入感,而不是泛泛而談,有些在現實中顯而易見的事實你要參考。
比如,所謂的茫茫沙漠,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掉進了這個境遇對吧,你要穿越沙漠之前,你肯定也是事先帶足了計劃天數之內的、甚至是超額的水、食物等資源,也就是說,在問題中的這種境況之前,你是已經在這個茫茫沙漠中走了一段時間了,換句話說,你已經對這個沙漠的環境有了基本的了解了,這一點很重要。
隻有基於這一點,你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選擇,因為不同的資源,在不同的境況下,在人們不同的需求下,是有著不同的價值的,這種問題不可能隻有單一的、正確的選擇。
比如,如果這個沙漠,你在穿越的時候,你一個人都沒有碰到過,也沒有什麽商隊啦、群體啦,等等,就是你孤身一人,那這個時候肯定是選擇水和食物這樣具體的生存資源呀。但講白了,這也隻是能夠讓你多活幾天而已,對吧。這就沒有什麽選擇的必要性了,如果你一直無法走出這個沙漠,無論你選擇食物和水還是金錢,你都難逃一死了,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中,你還會覺得這兩個選擇有那麽大的差別嗎?
但是,換一種情境,就不一樣了。如果你在穿越這個沙漠的過程中,你會偶然看到有商隊、或者有其他的人或群體,也會跟你一樣,在沙漠中行走,那講白了,這個時候,選金錢就更加重要了,因為隻要有人,就會發生交易,你完全可以用金錢去跟別人換取你想要的資源。
當然,這裏不能抬杠。有的人會說,在那樣的環境中,誰會傻到自己的水和食物不要,去拿你的錢?我還是說,大家講問題,一定要‘澄清前提、劃清界限’,不然是沒法聊的。
也就是說,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隻能是說因為你自己能力不濟,你計劃不周,你在自己準備的水和食物全部都用完了之後,你還沒有走出這個茫茫的沙漠。但前提是這個茫茫沙漠絕對是可以穿越的,隻是你自己因為某種原因不能穿越而已,是這樣的。
你不能說這個沙漠是根本無法穿越的,那就是耍流氓了。首先,如果這個沙漠從來都不可能有人真正穿越過,那麽你也不是傻子,你根本就不會到這個沙漠裏去,對吧,那這個問題也就不會存在了。當然,你要是說你就是想找死,那我無話可說,我隻想說,你要是真的想找死讓自己麵臨這個選擇的話,這個選擇也沒啥意義呀,因為這個選擇背後的本質是求生,你一個一心求死的人,是不會在意有沒有選擇的,你隻是希望死來得更快一點,這樣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做選擇。
那也就是說,這個沙漠可以正常穿越,也會有商隊什麽的,為了賺錢、或者其它目的,總之是有人,那就有產生交易的條件。因為如果這個沙漠天然的不能穿越,肯定也就不會有那麽多人在這個沙漠上活動了呀,隻要有其他人或群體在這個沙漠裏活動,就必然會產生交易。
那也就是說,再這樣的情境下,你就會覺得選擇錢更劃算,或者說更重要。你隻需要拿錢跟不同的人去交換你所需的生存資源就好了,而且,錢還比水和食物本身更輕便、更易攜帶、而且更節省體能,這在沙漠這樣的大環境中,尤為重要。
所以,就是剛剛說的,無論你在什麽樣的環境下,隻要你手裏有錢,你的生活就能夠更有質量。你甚至可以拿錢在沙漠裏買到更好吃的食物,更有營養的水源。
在看守所也是一樣啊,你有錢,你就可以打通管教的關係,什麽家裏媽媽做的飯菜啦,什麽肯德基啦等等,這些東西隻要你有錢,就可以不定時的送到你的嘴邊。這可是自己實實在在看到的,不由得你不相信。
所以,金錢本來又是一種權利!有的人從生下來就衣食無憂從不參與生產卻可以獲得其他人一輩子都得不到的資源&nbp;這難道不是權利?
金錢可以用來支配別人的時間,你都能支配別人的時間了,這難道不是權利?
沒有錢的流浪人,隻能在橋洞底下用一張紙板當床湊合,隻能撿垃圾來填飽肚子。
有錢的人,生活就不一樣了。在吃食的方麵,他能夠挑選更多的美食。在住的方麵,他能讓自己住上更好的房子,有更好的享受生活的資本。
他們不必為自己的生活所奔波,不必為了錢而焦慮,他們有自己的存款,可以慢下腳步,可以休養生息。他們能利用錢,去體驗這個世界,享受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人生路上,努力賺錢,努力為自己攢錢。錢,多了,你的生活,就會變得更有質量。有了錢,你也將能走得更遠,學習到更多,拓寬自己的人生格局。
寧致遠心想著,既然自己是持有這樣的價值觀,那就要允許別人用相同的價值觀來對待自己,本質上講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怨天尤人。你不能要求一個段位比你高的人必須要善待你,你沒有這個資格,你在別人的選擇之中,你不在別人的選擇之外,這就是弱肉強食的本質。
當然了,金錢很重要,但這也隻是價值觀的一種。寧致遠以前是很容易從所謂的對錯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如今想來確實感覺很幼稚。書讀得多了,最大的變化不是說自己明白了多少,而是更加的不敢、也不願意從對與錯的角度來看待他人的行為。
自己不經曆別人的人生,自己也就無法做出全麵的判斷。你不能拿你自己成長的環境所形成的價值觀去框別人,因為別人跟你的成長環境不同。這個與對錯無關,這就是人類的局限性,沒有人能夠逃脫成長環境的影響。
這就像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天然的毛發就多一樣,這是為了禦寒,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所以,寧致遠現在崇尚的是多元的價值觀。金錢很重要確實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人類很多的活動都是基於金錢至上的,無論你怎麽看,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但是,主流跟正確那是兩碼事。
你仍然可以向顏回那樣,對金錢看得很淡,‘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雖然生活條件很貧苦,但顏回卻安貧樂道、自得其樂,追求心靈上的充實,因此孔子稱讚其是賢德之人。
古往今來,許多人擁有華屋美車、錦衣玉食,卻並未感受到幸福快樂;反而有的人,身居陋室,一簞食,一瓢飲,卻依然能夠樂在其中。因為這些人所追求的,並不是物質財富的充足,而是修身立德,為家庭、為事業、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但是,寧致遠心想,時代不同了,現在再像顏回那樣的話,著實有點太愚蠢了,當今時代,確實很難學習顏回這種淡泊名利、專心求學、安貧樂道的品質與意誌。因為**裸的現實會讓你寸步難行。
試想,如果你家裏有人,你的孩子,或者你的父母,得了闌尾炎,急需要錢進行治療,你口袋裏沒錢行嗎?顏回倒是很安貧樂道,可是,他的下場並不好,三十幾歲,得肺癆病死掉了,如果他有錢,他可以吃得好一點,身體抵抗力強一點,也許就能活的更久一些。
古代的知識分子,很多都看不起錢,當然,追求的品質都是高尚的。可是,也許隻是我們並沒有看到這些高尚的品質背後的物質力量而已,脫離了這些物質力量,很多高尚的品質都可能會崩塌。
手機摔了,沒事沒事,人沒事就好,這是有錢人,對於一個打工族,省吃儉用好幾個月才攢錢買了個蘋果手機,稍微摔一下,心都會痛的。兩者是境界上的差別嗎?更多的是金錢實力上的差別吧。
不僅是當今社會,其實在古代,已經能夠體現出金錢的重要性了。宋朝的司馬光是國家的大臣,很多人剛進朝廷的時候總是先去拜訪他。
他跟對方聊天的時候常常問一個使人很難堪的問題。他問你家裏有沒有錢?你的開支夠不夠?你有沒有欠人家的錢?諸如此類。
被問的人出來以後都很奇怪,說司馬光這麽了不起的國家大臣,怎麽問我有沒有錢這種小問題啊,怎麽會問這種怪問題後來大家再打聽,才知道是什麽原因。
司馬光的標準是你這個人有沒有錢,能不能維持生活,能不能不為五鬥米折腰。你有這個本領有這個錢以後,他才認為你有獨立的人格。
隨時可以丟掉烏紗帽,為了我的原則可以不做官。為什麽呢?因為我不會餓死,我有錢可以保護我的自由。所以,有沒有錢才可以決定一個人有沒有獨來獨往的人格。這就是司馬光的一個標準。
美國的富蘭克林講過一句話,他說,兩個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
為什麽呢?因為你會求人。你說我不求人,我就是說不出,我願意。好,你小孩得了盲腸炎要開刀,要救命,你沒有錢,你要不要為你的小孩去求別人?你會求人。&nbp;為了自己可以做好漢,可是為了救小孩你會求人。
美國的總統裏,有兩個總統不領薪水,為什麽?老子有錢,老子願意完全義務地為國家服務。一個就是胡佛,一個就是肯尼迪。胡佛的太太會講中文。1900年,胡佛和他太太在中國開灤煤礦做工程師。他那時候就發了大財,在中國賺了100萬美金。他講了一句話人生最難賺的就是第一個100萬。
司馬光在獎掖後進時問對方有沒有錢,是因為他認為經濟基礎對於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非常重要。司馬光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就容易為了生計而妥協,無法保持獨立的人格和自由。他通過詢問對方的經濟狀況,來評估對方是否有能力維持基本生活,從而判斷對方是否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
司馬光的這一做法反映了他對經濟獨立和個人自由的重視。他認為,隻有在經濟上獨立,一個人才能不為五鬥米折腰,保持自己的原則和自由。即使丟掉官職,也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妥協,因為有錢可以保護他的自由和獨立。
這一觀點在現代社會依然有其現實意義。金錢和物質基礎對於個人的獨立和自由至關重要。隻有在經濟上獨立,人們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不受經濟壓力的束縛。
基於這些,寧致遠心想,自己又有什麽資格去抱怨集團老總拿錢去擺平各路關係呢?
想著想著,寧致遠就來到了審訊室,管教在把他鎖在座位上之後,就關上門出去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