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章: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字數:11535 加入書籤
W總從窗邊轉身,回來又坐在沙發上,不緊不慢的泡起了功夫茶。
“姐夫,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說,我如果老是用這種‘帶黃腔的’、打擦邊球似的營銷方案去博取流量,隻會破壞行業現有的規則,讓大家都群而仿之,這樣勢必會進入同質化的競爭之中,而同質化競爭下,沒有贏家,隻有輸家,是嗎”?W總問道。
“是的。現在咱們所處的行業,已經是形成了本質上的‘寡頭壟斷’的行業格局,我們魏紅集團跟周黑集團、商黃集團三足鼎立,已經不可能再有第四家集團形成的可能了;
新進入者,做得好的,要麽就是尋求在我們三家之中找到靠山進行合作,利用我們的門店布局等資源優勢迅速做大,跟我們分成合作;要麽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跟我們對著幹,那我們三家集團可以聯合進行‘價格戰’,來消耗它的利潤,直至它破產;
所以,這也就是我剛剛跟你說的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形成的‘古諾均衡一樣’,大的市場份額其實咱們三家集團都心照不宣的、內心清楚的,真的有競爭那也是要擺在台麵上的,要考慮長遠的,不能為了一時的蠅頭小利去破壞已經形成的規則”,D董事長說道。
“哦,那我明白了,也就是說,像第一次我用‘開黃腔’的營銷方案做宣傳,您是在向其它兩家集團的老總提前說明了的前提之下,才同意我去做的,就是為了維護大家目前已經建立起來的潛在共識對吧;
這種競爭方式講白了也就隻能用一次,找個合理的理由讓別人明白你為什麽要出此下策,是不是碰上了什麽短期難以解決的困難之類的;如果你解決了短期的困難,還想繼續通過這種打破行業潛在共識的手段去蠶食別人的份額,那別人也隻能選擇拿起同樣的手段,這樣就必然陷入您說的‘同質化競爭’中,對誰都不好,對吧”,W總說道。
“是的,劉慈欣的小說《三體》裏有一個詞,叫‘降維打擊’,是指競爭對手自己降低競爭的層次,再用豐富的低層次競爭經驗打敗高層次的對手。價格戰就是一種‘降維打擊’,打完後,勝的一方和敗的一方都陷入低維度世界;
裏麵還有一個詞,叫‘維度攻擊’,意思剛好相反,高維打低維,三維生物在第四個維度上是毫無抵抗能力的的,規則競爭就是‘維度攻擊’,是沒有戰爭但又完全改變各方勢力範圍的競爭;
我們不能做這種‘降維打擊’的事情,要多想想有沒有‘維度攻擊’的策略,這樣,就算別人敗在你的手下,也會心服口服”,D董事長說道。
“所以也就是說,競爭手段還是有高下之分、優劣之別的,能夠用最小代價的、別人認可的意想不到的競爭手段贏得新市場份額,那就是高手;當然,如果能夠每一步都提前建立核心競爭力讓別人主動怯戰的,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但是,相反的,如果你用別人看不起的、甚至是下三濫的手段去進行攻擊的,那隻會掀起敵人的憤怒,搞不好就會讓其它人形成同盟對你群起而攻之,是這個意思嗎”?W總問道。
“是啊,之前咱們不是派人去競爭對手那裏進行臥底,想以此來對競爭對手進行致命的打擊嗎,這種手段,隻要一擊不中,則必遭反噬。你看,這次的這個記者的臥底調查和集團高管的叛變,那就是很好的例子;
競爭對手也是想致我們於死地的,你想啊,在寧致遠的案子開庭的時候,又是咱們集團品牌會進入到大眾視野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如果剛剛被我們花重金買下來的資料,順利的到了寧致遠的手裏,然後在法庭上一說,咱們集團品牌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D董事長說道。
“您的意思是說,競爭對手也想在咱們製造利好拉抬股價的時候,去針對性的對我們的策略搞破壞,去破壞咱們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對吧”,W總說道。
“是的,資本市場上就是資金為王的,同樣的行業,資金隻會選擇行業內的龍頭股進行抱團重倉,其次就是龍二、龍三;
你想啊,資金選擇了我們,那就不會選擇競爭對手,但股價的拉抬那都是要資金進去的,我們想要製造利好,讓資金進來,勢必就有可能造成資本會拋掉競爭對手的股票來買我們的,這樣競爭對手的股價勢必就會受影響了,這當然是競爭對手不願意看到、或者說是要極力阻止這種事情發生的”,D董事長說道。
“所以,他們選擇在咱們把寧致遠送進去的過程當中,來製造這些可以給我們集團帶來極大負麵影響的消息材料,如果成功搜集到了,既可以馬上發布出去,這樣對我們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然後,寧致遠勢必也會從各種渠道上麵了解到集團發生的這種重大事件,對吧;就算是他沒這個想法,競爭對手也會用各種方式手段讓寧致遠知道的,對吧;這樣的話,寧致遠在開庭的時候再重新提及,又是對咱們集團的一次重大打擊;
真的是‘咋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了,嗬嗬”,W總冷笑著說道。
“沒事,還好被我們及時發現了,沒有了這個重大的利空消息,咱們就算是不能趁著寧致遠開庭的期間順勢對股價進行拉升來進行高位套現,也能保證在一年之內完成這個計劃,無非是多花點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而已,;
無論現在寧致遠出什麽牌,那都對咱們這個策略進行不了重大的傷害了,所謂‘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嗬嗬,沒事,這樣有起伏才有趣,咱們就靜觀其變吧”,D董事長說道。
“好的,姐夫,那到時候寧致遠開庭的話,還是讓外聯部經理、公關部經理和法務部的經理跟我一起過去嘍,主要是關注資本方那邊的反應,對吧”,W總問道。
“是的,雖然我們跟資本方是合作關係,但是,你懂的,表麵上你儂我儂,但背地裏雙方也是相互防備的,就跟談戀愛的小年輕一樣,恨不得想要通過查詢對方的手機發現一些不確定的蛛絲馬跡;
寧致遠的開庭資本方肯定會派人過去的,你們要通過庭審的過程,觀察坐在聽眾席上的人的神態,去判斷,哪些可能是資本方派過去的人;他們肯定會想通過這次開庭來對我們提供的集團內部的所有信息進行判斷和驗證,看是否屬實;
甚至於,想要通過這次的開庭,來獲取些有用的、意料之外的信息,來揭開咱們集團隱藏在背後的遮羞布;察言觀色是公關部經理和外聯部經理的拿手好戲,你呢,就坐著看戲好了”,D董事長說道。
“好的,果然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自從上次帶著審計部的人在集團下屬子公司跟寧致遠的那番交談之後,已經過去差不多快一年了,上次去確實有點大意了,沒想到咱們親手培養出來的區域經理,在口才上確實不一般,哈哈;
不過,看著他能跟咱們審計部的兩位老人針鋒相對的見招拆招,我們作為同齡人,也是有點‘心有戚戚焉’,有的時候想想,勤奮和努力真的重要嗎?
說不重要,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就像星爺說的那句話一樣,‘人要是不努力,那跟鹹魚有什麽區別’?所謂‘勤能補拙’、‘天道酬勤’,‘笨鳥先飛、笨牛勤耕’,就是這個道理,人生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隻能是‘付出才有收獲’,對吧;
可是,有的時候想想,又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重要,是吧。你看看,像寧致遠一樣,他的背調是我親自監督做的,說努力和勤奮,寧致遠絕對是付出了心血的去努力,但是,無論他再努力,沒有資源,也無法突破他所在的階層帶給他的無形的天花板;
他勤奮努力的工作,在我們集團,說實話,也就是做到他現在的區域經理的位置就到頭了,對吧,不會再有晉升的空間了;不光是在我們集團,就是在任何的企業裏,像他這樣,沒有任何的人脈和背景資源,做到中層的管理者就是頂天了,這一點,靠努力和勤奮,根本無法跨越;
就拿我們倆來說,您說我真的比他更聰明嗎?不見得;我真的比他更勤奮努力嗎?也沒有。但是,您看看我現在的狀態,再看看他,這就是機會的重要性。給寧致遠和我一樣的機會,我相信他的能力也不會亞於我;
所以啊,有的時候我就會想,通過寧致遠的這件事,我是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包裹在他身上的隱形的枷鎖,這個枷鎖是與生俱來的,是你沒得選擇的,對吧;
你能選擇的,就是在這個枷鎖之中,你要不要勤奮和努力,這是你的自由,可是,就算你真的一生都在努力奮鬥,也不見得你就一定能夠突破這層枷鎖。想要突破,那還要有機會;
就像我一樣,是吧,姐夫,我的幸運就在於,是您給了我平台和機會,是您親手為我掀去了包裹在我身上的先天存在這層枷鎖,這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並是通過我個人的能力去做到的;
所以啊,人的命運,真的是很難講,但最起碼我通過寧致遠的這件事,明白了一句俗話,叫做‘選擇大於努力’”,W總認真的說道。
“18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盧梭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的,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是自然賦予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往往受到各種束縛和限製,這些束縛和限製來自社會、政治、經濟等多個方麵,這些枷鎖不僅限製了人們的行動自由,還限製了人們的思想和精神自由;
在我看來,社會對個人的束縛是最為顯著的,你剛剛說的寧致遠身上的枷鎖,本質上無非也就是社會帶給他的。社會中的各種製度和規範,如法律、道德、習俗等,都會對一個人的自由產生限製;這些製度和規範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人們的行為舉止,使得人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同時,社會中的權力和權威也對個人自由構成了威脅,當權力掌控者濫用權力、侵犯個人權利時,個人的自由便受到了限製。我們對於寧致遠的掌控,其實也是通過權力作用在以社會製度和規範為束縛的對人們自由的限製中的,對吧;
其實除了外部的束縛和枷鎖,人們自身的欲望和局限性也是導致自由受限的原因之一。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和滿足自身欲望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這種追求使得人們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成為物質的奴隸;
此外,人們的局限性也使得他們難以擺脫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從而限製了自身的自由。而寧致遠的可取之處在於,他已經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和通過持續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克服了天然存在於人體自身內部的枷鎖,這在你們年輕人當中,還是不多見的”,D董事長說道。
“是啊,俗話說‘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意思是蛟龍得到雲和雨,就會飛騰上天,終究不會待在池中。有才能的人一旦遇到機會,就會充分施展他自己的才華;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我倒是挺期待看到寧致遠在法庭上的表現的”,W總說道。
“是啊,麵對無往不在的枷鎖,盧梭認為人們應該尋求解放,而這種解放不僅包括行動上的自由,更包括思想和精神上的自由,這是尋求解放的第一步,毫無疑問,寧致遠是做到了;
那麽,接下來,就是盧梭說的,人們更應該通過反思和批判來擺脫傳統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束縛,追求真理和自由。也就是說人們更應該去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建立公正、平等的社會製度,以此來保障每個人的自由權利;
在這一點上,看看寧致遠會不會真的能夠通過對有限信息的推理和反思,發現咱們‘刮骨療傷’計劃作為一家集團而言,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如果他能做到的話,才真的讓我刮目相看”,D董事長說道。
“姐夫,您說,寧致遠在裏麵也呆了那麽久,他會不會時常回想,如果當時選擇不跟咱們對抗,就不會落入如此境地?‘選擇大於努力’的道理他肯定也懂,對吧,你看,現實社會中,為什麽有些人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成功,而有些人即使拚盡全力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W總若有所思的說道。
“‘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確實應該算近年來頗受人歡迎的一個論調。對於這個觀念,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花了二十多年幹了一件根本不該幹的事,除了白白浪費時間外,沒有任何意義’;
有人說‘讓善於跑步的人去跳高,讓善於跳高的人去跑步,無非是得不償失的決定’;還有人說‘很多人拚命的努力,卻沒有任何成績,問題出在了哪裏?問題出在了堅持錯了方向’;
那些堅持選擇大於努力的人,便是從這幾個角度,相信自己的堅持;
但是,上述幾個角度,隻能證明選擇很重要,也可以說,證明的是正確的選擇,要比無效努力更重要;然而無法證明的,是選擇總是要比努力更重要!這一點,你還是要自己區分清楚的;
但在我一個過來人的眼裏,終有一天會明白,‘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因為一旦你不努力,即使你的選擇再正確,也不會有任何成效;換句話說,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努力造就的;
再好的選擇,也無法代替努力,有人曾問股神巴菲特這樣一個問題‘致富的秘訣是什麽’?
巴菲特的回答很簡單‘選擇對的方向,押大賭注押於高概率事件上,允許行業波動,不聽信謠言’;
這幾個道理淺顯易通,於是有人接著問‘既然如此簡單,為什麽還有人失敗’?
巴菲特說‘之所以很多人沒有變富,是因為不願意慢慢變富,隻想著一夜暴富。而財富需要選對一個方向,並給出時間陪伴他成長’;
也就是說,選擇的確很重要,倘若自己沒有選對方向,可能很多時候再努力也不會看見成效,如同投資到了落魄行業一般;但是,就算自己做出的選擇再卓越,倘若不願意給予彼此成長的時間,沒有耐心等待,不願意去努力,再好的選擇,也會讓一個人走下坡路;
就拿你自己來說,是,機會和平台是我給你的,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上進呢?你覺得我會僅僅因為血緣或者親戚的因素而對你委以重任嗎?不可能的,是吧;
更重要的是,人生本來就不是某一個選擇所造就的,真正決定一個人生活如何的,是自己所有選擇的整合結果,若是自己隻做對了選擇,卻不願意努力,再好的選擇也是白費”,D董事長說道。
“是的,就像最近很流行的一個故事,說A和B畢業後參加同樣的校招,A最終去了大公司,覺得有保障,B最終去了小公司,覺得能夠曆練自己;
幾年後,A的發展前景明顯要比B好,因為自己的公司各種製度完備,有更好的發展可能。不過,由於A不願意努力,很快被大公司淘汰,可B因為一直在提升自己,順利在30歲進入A公司,並且成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得到了重用;
要說最開始誰的選擇正確?
看起來是A,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B更加如意,究其根本,是因為B用努力填補了選擇的錯,而A用懶散,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糟糕;
這就有點像您上次跟我說的‘大數定律的均值回歸’,是吧,生活中,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一次選擇,就能改變終身;哪怕是買到能中大獎的彩票,都有可能因為自己不懂理財,自己不懂如何用錢生錢,而白白浪費幾年青春;
所以,再好的選擇,都無法代替努力,隻想靠選擇改變命運的結果,隻會是做對了選擇,卻讓自己空歡喜一場;
就像是寧致遠,咱們關起門來說,就算是他一開始就跟我們很配合,那他最終的命運也是會送進去,對吧,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的選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無論是做了哪個選擇,都能無怨無悔的去接受,去努力,去改變,因為如果你總是盯著那些身上的枷鎖,你就會忘了,你還有突破枷鎖的自由,對吧”,W總說道。
“是的,忘記了你可以通過努力和勤奮,自己去創造更多、更好的選擇,才是最致命的,因為人生中的很多正確的選擇,是努力造就的;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沒有選擇。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卻不敢去選,因為自己的經濟實力抗不過實習期,隻能在錯誤的選擇上一直堅持;知道和伴侶分手最好,卻不能分手,因為自己要依賴對方存活,不能說走就走;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正確的選擇是什麽,都清楚自己到底應該怎麽做才能改變之後的生活,可他們沒有這樣做,沒有這樣做的原因,不是不想,而是不具備條件;
也可以說,是因為自己沒有努力過,才無法擁有選擇正確道路的機會,就像《飛躍》作家張良計,曾寫過的那段自己的故事一樣:當初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谘詢,因為沒有經驗,也沒有名氣,很多公司不願意錄用他,他隻能去一家剛開業的小公司;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他發現了這個行業的優勢和劣勢,第一次仔細思考要不要轉行,經過深思熟慮和仔細分析之後,他選擇了放棄曾經的行業,之後的他說‘努力才能了解到選擇的真正價值’;
沒有努力的人,根本不知道努力到最後會有什麽樣的結局,可能自己在堅持走一條錯誤的路,可是因為沒有努力過,連發現問題的所在都做不到,所以,往往是那些努力的人,才能看到正確的選擇,也有做出正確的選擇的機會;
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不斷試錯的過程,倘若自己不願意嚐試,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該避免的錯誤在哪裏;也許有些時候,選擇真的大於努力,可是很多正確的選擇,隻有努力才能看到”,D董事長意味深長的說道。
“是啊,我從小接受的都是很傳統的教育,父母長輩老師們都教育我們要努力,要勤奮,不論做什麽,隻要肯努力,一定有能成功。那個時候,他們經常念叨的句子有‘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輩子專注做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極致,一定會有驚人的成功’、‘努力大於天賦’,等等.......
其實我直到三十七八歲的時候都是相信這些的,可是,姐夫,您知道嗎?就在跟著您學習的這幾年裏,直到我看過了無數人如同隨波逐流一樣成功又失敗之後,我突然才意識到這些教條是無比荒謬的;
我見過很多白手起家然後家財萬貫安享晚年的,也見過很多先是暴富隨後破產乃至跑路消失不見的,還見過更多一輩子勤勤懇懇一輩子碌碌無為一無所成的;
如果這些人都算小人物,小人物自然是隨波逐流不足為怪,但是這些年我身邊所見很多大人物也並沒有什麽不同;
眼看他們起高樓賺大錢,一時風光無兩,動不動要指點江山,氣吞山河,言談間不說點顛覆什麽行業的話似乎就差點意思,一開口不談人類怎樣宇宙怎樣似乎就低了點境界,有的甚至直接來一句搞企業沒啥意思正計劃到哪哪搞個國家玩玩;
那些年他們被捧上巔峰,人人尊崇膜拜,然而幾年間忽然就樓塌了,有的身陷囹圄,有的消失不見,有的遠走海外。最終結果不錯的竟是少數,但即使這少數也失去了以前的光環,被很多人背後唾罵;
姐夫,您一直讓我多讀書,為了能夠更快的適應和配得上您帶給我的機會,我真的是每天都如饑似渴地去閱讀,投資,教育,社會,曆史,科學,醫學,物理等等,每天都在找好書,買好書;
剛開始的那幾年,我住的地方,臥室、客廳滿滿登登全是書,朋友來了坐都沒地方坐,高高摞起來的書把窗外的光線都遮擋了,那段時間除了看書累了之後的燈紅酒綠之外,全是在看書;
書看多了之後,腦子裏的世界也越來越清晰。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個複雜係統,我們與自然,我們每個個體之間相互發生影響,而且影響的傳遞不是線性的,是非線性的;
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我們生活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世界裏。在這個巨大的不確定性世界裏,隨便選一件事然後努力堅持到底,有不小的概率是失敗,有更大的概率是碌碌無為,而隻有很小的概率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
為什麽這麽說呢,舉個小例子,來加盟咱們集團品牌的也不乏很多做過生意的小老板吧,我就見過很多做服裝銷售的小老板,有的自己開個小店買衣服,自己選貨進貨;有的呢,代理大品牌,租大賣場,看起來財大氣粗,每時每刻都有無數人在從事這個行業;
然而,現實是什麽呢?是這個行業注定是個苦行僧的行業,不論你怎麽努力,你最後的結局大概率都是辛苦幾十年兩手空空,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最後背上了沉重的負債。他們垂垂老矣的時候哀歎世事難料,悲憫世道無常,手上抓上一串油亮的佛珠轉而虔誠地信仰佛教往往是他們最後的慰藉;
好消息是,這個變幻莫測的複雜係統世界裏,有一些穩定的均衡點。在這些均衡點,幾個非常突出的變量改變了非線性傳遞的常態,在這裏形成了非常穩定的均衡;
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在這裏有巨大的確定性。十幾億人口,總有人會落到這樣的均衡點上,結果他們賺得盆滿缽滿,而且一輩子都在輕輕鬆鬆躺著賺大錢。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這麽成功,愚者會誤以為這都是自己太厲害,於是他就離開這個均衡點,去開創新事業,結果,他們損失慘重,白白損失掉自己在均衡點那裏賺到的財富;
還有一些幸運兒他們比較清醒,他們不覺得自己多麽厲害,他們對這個世界心存敬畏,他們不會輕易離開這個給自己帶來巨大成功的均衡點。他寧願躺在這裏,不費吹灰之力繼續賺大錢。這實在是聰明而明智的人!
最智慧的人是像巴菲特這樣的人。他清楚這個世界的複雜性,他知道處處都是不確定性,更為重要的是,他清楚哪裏有均衡點。所以,他不去做無謂的努力,他去做選擇,選擇那些均衡點上的企業股權;
拿到這些公司的股票,一輩子不富起來都不可能,感謝股票市場,讓巴菲特這類人可以輕鬆地去抓住這些均衡點。試想,如果沒有股票市場,想抓這些均衡點簡直太難了!
所以,姐夫,我還是認為做出明智的選擇遠比嘔心瀝血的努力更重要!也就是說,在努力之前,先要想清楚應不應該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如果能判斷出來這個方向有個均衡點,那麽,基本上不用努力也會被這個均衡點的旋渦卷進去;如果判斷不出來,如果這不是個均衡點,再怎麽努力都可能是緣木求魚、竹籃打水;
那麽,怎樣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沒有人可以幫我們,除了我們自己。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努力地、不停地去學習;
所以,我覺得,我們也沒必要顧此失彼,兩者是並行不悖的,你隻管先去努力,然後去創造更多的選擇空間也好;亦或是你先去權衡選擇,然後再去努力奔跑也好,根據個人所麵臨的特定情境去看好了”,W總說道。
“可以啊,果然這幾年的書沒有白讀,是的,對立和二元論是很多人這輩子都走不出來的情緒和思維旋渦。隻有那些懂得包容、心態平和的人,最終才能成事,你已經離成事不遠了”,D董事長讚許的說道。
“謝謝姐夫的誇獎,主要是在您身邊,每天這樣受啟發,想不進步都難啊,哈哈”,W總恭維的說道。
“剛好,既然說到這裏,那就送你本書吧”,D董事長起身到書架上拿出一本書,大紅色的封麵上,黑色的成事兩個字寫的穹勁有力,“這本《成事》是作家馮唐的第一部非文藝著作,集合了曾國藩、麥肯錫、馮唐個人20年管理實踐,提供最簡單實用的成事方**,你好好看看”,D董事長說道。
W總恭恭敬敬的接過書,拿起目錄翻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