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章: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字數:9467   加入書籤

A+A-


    W總拿著書看了一會,然後把書合上,放在一邊。
    “姐夫,依我看,想要成事,所謂‘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命運’,攘外必先安內,無論是對於咱們集團也好,還是對於咱們個人也好,都是適用的,對吧;
    一個人,隻有內心平靜了,對內求了、思索了、反省了,才能應付好外在的壓力和挑戰;同樣,對於集團來講,也是一樣,隻有內部治理好了,才能應對商場上的各種不確定性;
    我看到這本書裏曾國藩關於管理事情提出了八個字叫做‘大處著眼,小處下手’。‘大處著眼’就是要看到事情的全局,‘小處下手’就是把事情分解到細節,一點一點的把它做好;
    這倒讓我突然間想起來蔣介石那個時候提出來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咱們集團之前其實也是一直在貫徹這個政策,對吧,於他本人來講,我覺得沒什麽問題,因為這裏麵的核心是勝利果實屬於誰的問題;
    內部不穩,外部就算是平息了,那也是會因為平息外部帶來自身實力的損耗,而給內部不穩定的力量顛覆自己的機會,這就是從策略方麵的正常且正確的考量啊;你不能說因為內部的力量是對老百姓好的,然後就說這個策略是錯的;
    試問,如果內部的這股反動力量本質上就跟強盜一樣的,對老百姓而言是個巨大的威脅呢?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就正確了?這裏麵還是不同主體的角度問題;
    作為統治者,不論這股反動力量是對老百姓有利還是不利,都改變不了對統治者自己來講是不利的這個現實,換句話說,隻要內部有反動力量的存在,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對於當前的統治者來說,就都是正確的選擇,這沒什麽好苛責的;
    不然,明知內部已經有了反動的力量且這個力量還在不斷地擴張、變強;自己難道還要專心先去處理外部的威脅?不可能的好嗎,‘集中優勢資源’快速的先去殲滅‘敵人最弱的部分’,這樣的策略軍事家都懂;
    誰坐在蔣介石的位置上,都會先集中自己的優勢兵力去滅掉內部的反動力量的,這就是軍事家的謀略,不以其它的角度或者道德的因素去改變的,對吧,姐夫”,W總說道。
    “是的,沒想到你還能想到這一層。關於抗戰勝利的果實應該屬誰的這個問題,偉人也有一番描述,他說這個問題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樹,樹上結了桃子,這桃子就是勝利果實;
    那麽桃子該由誰摘的話要問桃樹是誰栽的,誰挑水澆的。蔣介石蹲在山上一擔水也不挑,現在他卻把手伸得老長老長地要摘桃子。他說,這座山的所有權是屬於我,我是地主,你們是農奴,我不準們摘;
    我們在報上駁了他,我們說,你沒有挑過水,所以沒有摘桃子的權利,我們和老百姓天天澆水,最有權利摘的應該是我們。抗戰勝利是人民流血犧牲得來的,抗戰的勝利應當是人民的勝利,抗戰的果實應當歸給人民。至於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積極**,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
    現在這塊絆腳石卻要出來壟斷勝利果實,要使抗戰勝利後的中國仍然回到抗戰前的老樣子,不許有絲毫的改變,這樣就發生了鬥爭,這是一場很嚴重的鬥爭;
    抗戰勝利的果實應該屬於人民,這是一個問題,但是,勝利果實究竟落到誰手,能不能歸於人民,這是另一個問題;要以為勝利的果實都靠得住落在人民的手裏,一批大桃子,例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那是要被蔣介石搶去的......
    孰是孰非咱不去評判,就像你說的,立場不同而已,自古以來都是成者為王敗者寇,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手段倒是其次的,也是可以隱藏的,關鍵是你要先取得勝利,再去美化你的手段;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取得成功,就不能急於求成,而要腳踏實地地前行,不要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而忽視了道義的重要性;
    曾國藩也懂得‘欲成事,需慢行’的至理,他為自己製定了‘日課十二條’的規則,要求自己在讀書學習中慢慢理解和掌握知識;在領軍打仗時,他每前進一段就挖溝築牆,打仗從不嫌累也不怕煩;
    他對自己說‘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穀;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可以說,讓曾國藩從笨人逐步走到天下第一完人這個過程中,隻因為他做對了一件事,那便是慢慢來;
    所以,咱們也不必著急,就像書裏麵寫的,說國藩做事,從來不在兩難中糾結,他有一句話叫做‘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就是說未來發生的事情,我不會迎上去想他,當下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就讓它徹底過去;
    現在該做什麽,就專心做什麽吧,至於其它的,就走一步看一步,做好兩手的應對就好了”,D董事長說道。
    “是的,沒事,姐夫,剛剛操盤手不也說了嘛,頂多我們就是拉長時間戰線,多花點時間成本而已,慢慢來,哈哈”,W總說道。
    “你說到操盤手,我倒還是要跟你說一說。這些個人,個個都是自視甚高的主,以為手裏有資金就可以操控一切,真是天大的笑話。當你目空一切的時候,也就是危險來臨的時候;
    國內的有名的操盤手,基本上都是九十年代初期股市剛剛成立之初的紅馬甲,那個時候,他們是行業的佼佼者,是意氣風發;可是,就是我剛剛說的那句話‘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很多時候人在風光的時候,能意識到這一點很難;
    在操盤手這個行當裏,要意識到這一點就更難了。他們忘了,市場是永遠不可戰勝的;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股市,確實是產生了很多萬元戶、百萬元戶,但是股市本身也在摸著石頭過河,製度尚未建立健全,漏洞很多,讓賺錢變得很容易。正如那時候全民經商,隻要膽子大,一夜暴富的人也是有的,有人後來就成為草根企業家了;
    經濟上行期賺錢容易,買包水泥都能翻倍;就像股市裏的‘瘋牛行情’一樣,連個傻子買股票都能賺錢,所有的股票都在漲,那不是自己的本事,隻不過是上天給的運氣而已;
    可是,那個時候在股市裏的人,有幾個人會這麽想?真的會這麽想的話,就不會有那麽多人被埋在高點上了,一波牛市過後,真正賺到錢的又能有多少人?
    都是一地雞毛,心情跟著浮盈浮虧坐過山車,後來就像是生活在井底的人,扒著井沿看了一眼又掉了下去,那真是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裏陷了一截,嗬嗬;
    一直生活在井底的人,本質上還是幸福的,他們如果一直沒有機會看到井外的花花世界,也不會對別人有但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痛苦,畢竟花花綠綠的現實世界要殘酷的多,人們真實的體驗著得到、失去、得不到的痛苦,心裏有啼血感覺,這何嚐不是地獄?
    天堂和地獄難道不就在世間”?D董事長意味深沉的說著。
    “是啊,就像有個故事說的那樣:一對富人的隔壁住著一對窮人夫婦。一日,富人的妻子對丈夫說,隔壁雖然窮,但有說有笑,而我們這麽富,卻悶悶不樂,是因為什麽呢?
    富人說,不出三日,我就讓他們笑容消失,富人把一大塊金子偷偷地扔到了窮人的屋子裏,自從窮人發現了那塊金子後,就再也沒有了過去的那種快樂;
    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W總也深沉的說道。
    “隻要一個事件,一個遊戲,完全是由人設計、主導、並且進行的,某種意義上這個事件的發展就不會再受人們的控製了,哪怕你覺得你掌控了這個事件裏所有的有利因素,都不可能;
    因為這個事件背後隱藏的是人性,人性自古以來就有如冰山一角,裸露的部分都是極小的部分,主要的部分都是隱藏在冰山的下麵;你要驕傲可以,那你就要接受驕傲付出的代價。我聽圈裏人講,他們操盤手這一行的人,下場還沒有幾個好的”,D董事長說道。
    “怎麽說”?W總好奇的問道。
    “我也是進入資本市場後,聽一些朋友講的,九十年代的那些紅馬甲,運氣好的吃官司了,運氣不好的,人死了,運氣最差的,人間蒸發了,也就是物理消失了;
    資本市場就是伴隨著血雨腥風,隻要你跟市場沾點邊,就逃脫不了這個命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所以,必須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D董事長說道。
    “姐夫,您說的‘紅馬甲’具體是什麽個情況呀,為什麽說‘吃官司的還算運氣好的呀”?W總問道。
    “‘紅馬甲’角色的來源,是因為當時股民要想交易股票,需通過證券公司營業部操作,而營業部要通過派駐到交易所的‘紅馬甲’(即場內代表)完成,‘紅馬甲’是股民交易股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作為最早一批‘紅馬甲’,他們當時的工作狀態是一手拿著電話,一手在電腦上敲鍵盤下單,來回轉換。因為要幫助股民完成下單交易,這就要求‘紅馬甲’不僅要眼明手快,而且要準確無誤;
    尤其行情火爆時,他們工作強度很大,打單數量比較多,那時交易時間一天四小時,打過最多的時候曾經一天能打1300多個單子;整體而言,雖然做‘紅馬甲’工作壓力很大,但他們成就感很高;
    所以,他們就很容易忘乎所以,很容易自視甚高,什麽都不放在眼裏。尤其是在有資金投入就能拉動股價的股瘋年代,證券商賺錢的手法就是動用客戶的資金,再借個人賬戶做自營,大家都在空手套白狼;
    那時候還沒有實行第三方托管,券商挪用客戶資金很普遍,而這樣的操作,都離不開操盤手的整體運作,那個時候,說他們是‘天選之子’、‘天之驕子’也不為過;
    尤其是在九十年代,A股市場還曾出現過幾次極端行情,我當時就隻是聽聽他們說就能感覺到他們的激情澎湃,說是1996年,在政策利好刺激下,股市大幅上漲,由於上漲速度過快,管理層接連發出‘十二道金牌’來給股市降溫,但市場已經陷入狂熱狀態,越是有利空,漲得越快;
    這種多逼空的行情引起中央高度重視和關注,1996年12月15日晚上7點,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全文宣讀人民日報將在次日發表的特約評論員文章,題目為《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來給股市降溫;12月16日早上一開盤,除一隻新股外,其餘600多隻股票全部封在跌停板上,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深綜指也幾乎直接跌停。
    當時他在公司投資管理部擔任副經理職務,管理層連續發出‘十二道金牌’後,他就認為當時市場風險急劇累積,行情處於頂部,建議公司謹慎對待,最終他們規避了股市暴跌的風險;
    他說股市就如過山車,再還有就是1995年“327”國債事件是資本市場中重要曆史事件,背後原因是規則的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沒有預警監控體係等;後來隨著監管跟進,製度體係日益完善,證券市場才從野蠻生長到如今平穩、健康、有序發展。
    一直到現在,監管層仍然在持續完善資本市場製度規則,我們前期‘因未及時披露股權投資轉讓協議,未披露關聯方共同投資,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經營性占用公司門店營業款、加盟費、管理費等,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我本人以及集團相關副總、財務總監等多名相關責任人,均被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
    “這就是所謂的‘紅馬甲’”,D董事長邊說邊拿起杯中的茶抿了一口,仔細的咂摸著,然後接著說道:“監管就如同命運的齒輪,就好像那就話說的‘隻有等潮水退去的時候,才能看到是誰真正在裸泳’,一樣的道理,隻有監管來臨的時候,那些風光無兩的操盤手才能明白,自己是沒有辦法操控一切的,有個操盤手,叫簡不凡,你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網上說他是上海人,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複旦大學心理學碩士(已經被警方證實學曆均為造假信息)是美國金融華爾街在中國的騙子,欺騙中老年人, 不投資而是投機和敲詐,是華爾街在中國的利益代表人,被徹底地趕出中國證券市場;
    他給自己取名叫簡不凡,人們說他傳授的股市製勝秘笈是簡而不凡。他是上海灘上的一位才子,曾親曆華爾街,在這座世界著名的金融證券“聖殿”接受過近一年的“洗禮”,並得到這裏許多精英高手的“真傳”;
    他1996年入市,曾任某機構的主操盤手,參與運作了中國股市數隻具有翻番行情的大黑馬股,因其手法凶悍,業內人送他一個綽號:“股市眼鏡蛇”,可是,也就是因為他的‘天不怕地不怕’,忘乎所以了,後來他操盤的一隻票被別人進行了精準的狙擊,下場慘不忍睹,並在2009年3月被上海警方以涉嫌集資詐騙罪批準逮捕;
    這個朋友說他進入股市也16年之久了,在股市裏也有一定的名氣,因為長期混於股市,對其中泥沙俱下的黑幕也算了如指掌,他說自己算是運氣超好的,也是走了狗屎運,現在還能存活於世,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裏安度餘生;
    他當時跟簡不凡關係也很好,也經常在一起探討,但他那會看到簡不凡的操作方式就感覺簡不凡有問題,太驕傲自大了,早晚會出事。簡不凡之前一直為別人打工,後來在一級市場賺錢後下海,組建了自己的投資管理公司,並高調的對外宣稱‘這是由一家長期在美國進行證券投資的跨國投資公司出資,擁有全球化戰略投資眼光和良好風險控製能力的、來自華爾街的經營團隊’;
    可是實際上呢,我是清楚的,這一切都是假的,沒有什麽華爾街經營團隊,沒有任何的跨國背景,就是簡不凡一個人在背後操縱。簡不凡為了讓自己對外的宣稱更能讓人信服,還在公司簡介的一欄上寫著‘公司與國際金融巨額羅傑斯有著長期戰略合作關係’,並且把自己與羅傑斯的大幅合影貼得到處都是;
    這還不算,在這之前,他還在羅傑斯在上海演講會的間隙開出5萬美元的價格,獲得與羅傑斯共進晚餐的機會。但是說實話,他能從羅傑斯那裏學到什麽東西呢?羅傑斯的言論與之前數場演講類似,並無新意,他在中國穿唐裝到處演講,是演員式的做秀,羅傑斯看好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老百姓的人民幣;
    可是簡不凡卻不這麽想,最後呢,真的是應了清代戲曲作家孔尚任在他的傳奇《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裏的那句話:‘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此曲通過描寫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後重遊南京所見的淒涼景象,以撫今追昔的時間變化為經,以空間轉移為緯,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由此他也是感歎,自己真的是結局裏最好的了,像簡不凡這樣的,怎麽著也還算是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他甘不甘心,最起碼對於家庭這個層麵上來講,隻要人還在,那就有個念想,對吧;別說是進監獄了,就是人真的沒了,有個墓那也是親人可以有個追思的地方;
    但是運氣差的呢,直接人間蒸發了,你連個懷念的機會和地方都找不著,所以啊,你剛剛說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也是我聽這位朋友講述時,內心默默感歎的”,D董事長深沉的說道。
    “姐夫,那您的意思是,不要看現在操盤手說的這麽絕對,要麽這樣要麽那樣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會朝著這兩種情況之外的可能發展的是吧”,W總不安的問道。
    “是的,美國前總統杜魯門說過一段話蠻有意思的:‘說能不能給我找一個隻有一隻手的經濟學家?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說,從一方麵而言應該是這樣,從另一方麵而言則應該是那樣......
    這本質上都有點投機取巧的意思,我一直是對於合作的一方這種大包大攬的、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態度保持警惕的,一般情況下,不是為了故意做出來給你看來麻痹你,就是真的這樣的話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你要明白,我們其實真的能把這個高位減持做得很完美的概率,是不大的,那就是說,在半年內能全部減持完幾乎不可能,那就是隻能看能否在一年之內全部減持完畢,因為差不多一年,我們就又要發財報了,那個時候,我們的淨利潤增長很難達到投資者當下的預期的;
    因為本質上他們並不看你增長是正的還是負的,而是看你發布的財報數據是否能符合他們的預期,無論是正增長還是負增長,隻要符合預期就可以,或者超預期,最怕的就是低於他們本來的預期;
    結合咱們集團的現狀來看,今年的財報我們是可以有驚無險的混過去,但是,說白了,明年呢?我們現在的業務發展已然進入了瓶頸期,或者說成熟期,但是,我們在資本市場上發布的數據,是讓投資者覺得我們仍然是處於高速發展期的,那這樣的話投資者對於我們淨利潤的增速預期肯定很高;
    那明年的財報出來,基本上是低於他們預期的,那個時候,已然沒有了我們再減持的空間,我們要在這個時間窗口之前完成勝利大逃亡,我們是沒辦法允許除了他說的那兩種情況之外的任何情況出現的”,D董事長略帶無奈的說道。
    “可是,姐夫,您為什麽一定對於寧致遠這個開庭不能成為我們的重大利好然後馬上就能拉升進行減持這個事情如此悲觀呢,我們的計劃一直都是這麽安排的,我們也花了很大的人際關係成本來掌控時間窗口,現在來看,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啊;
    您不是一直教育我永遠要樂觀的看待未來嗎,哪怕身處絕境之中,因為悲觀毫無意義呀;你不能一邊讓絕望的人活下去,一邊又讓有希望的人失望呀”,W總疑惑的說道。
    “你還是閱曆太淺,你不能老是從字麵的意思去理解我跟你說的話,要落實到具體事情、具體行為的總結和反思上,不能墨守成規的、一成不變的、毫不變通的理解前人給你的經驗和忠告;
    我的意思是說,盡管樂觀有益身心,但仍需注意,真正的樂觀絕不是盲目樂觀,更不是阿Q精神,而是一種有意思的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征;
    盲目樂觀的人,往往會忽視現實,把人世看得太單純,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以致陷於懶惰懈怠;喜苟安,不緊張,不知盤根錯節、艱難困苦,甚至處於覆巢積薪之下,做了釜底遊魚,還恬然自喜,不知危懼;
    那麽,如何避免盲目樂觀呢?既要樂觀地麵對人生和困難,又要腳踏實地去克服困難,無論是失敗還是挫折,都不放棄努力和希望,保持旺盛的鬥誌,爭取獲得最後的成功;這一點,就是你理解的這個層麵;
    但你仍需更進一步,要在樂觀的同時,進行周密計劃,並樹立必要的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未雨綢繆,做好安全預防措施;甚至你可以適當交一些悲觀的朋友,以獲得相反的建議和忠告,從而補偏救弊;
    不然的話,你會很容易忽略掉一些對實踐發展起決定、關鍵作用的因素,這個絕境一定是你深思熟慮、計劃周密、綜合考慮了所有因素、盡了自己最大努力之後,不得不陷入的一種絕境;而不是你因為盲目樂觀忽略了事情的關鍵因素造成的絕境,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明白嗎”?D董事長略帶嚴厲的口吻說道。
    “好的,我明白了”,W總一邊點頭接受教誨一邊在腦海裏思索著。
    D董事長的這個嚴厲的提醒,讓他突然間感覺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什麽關鍵的因素遺漏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