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走向現代化
字數:4230 加入書籤
“指揮官,關於軍售我有一些想法。”
晚上唐文正打算在酒店睡個好覺,就被唐一找上門來。
不過聽到是軍售,唐文還是馬上爬了起來。
軍艦貿易任務他隻和唐一提了一嘴,心裏其實沒什麽底。
不過唐一卻把這當做任務,抱著現代海戰書籍一通研究,居然有了些成果。
唐一:“雖然火炮戰艦已經完全落後,但這些老式戰艦並非就是廢物,還有兩個可能方向:
第一,接受現代化改裝作為導彈戰艦;
第二,拆除武備,依靠不錯的艦體強度作為海警巡邏艦。”
“第二條PASS。”
唐文幾乎是眼睛都不眨地說道,海警?你以為是二十多年後的海警呢。
二十年後的海警能把主力驅逐艦拿去當巡邏艦用,現在連海軍老大哥都窮的當褲子,海警更是連破船都沒幾條,連褲子都沒得當。
“好吧,那就隻剩下第一條了。”
唐一抽出幾張畫的軍艦三視圖簡單草稿,唐文一眼就認出和矢矧號很相似,同屬於阿賀野級輕巡洋艦。
“現代的導彈驅逐艦,作戰核心是導彈與雷達電子係統,對於航速、防護要求都不算高,唯一對艦體有要求的就是發電能力。
以阿賀野級巡洋艦為例,噸位比052型大2000多噸,長度174米比052型更長,寬度15.2米比052型的20米短。
如果拆掉前部1號和2號炮塔並進行切割,足以塞下6座MK41型8單元垂直發射係統,後部炮塔拆除,兩座縱列的魚雷發射器和水上飛機彈射器拆除,隆起重新構造上層建築,一直延伸覆蓋至遠3號炮塔位;
這樣原兩座魚雷發射器位置可輕鬆放下8組8單元垂直發射係統,原3號炮塔改為直升機機庫,後方安置直升機甲板。
而諸如防空導彈發射架、密集陣近防炮係統直接安裝在原有的副炮、高射炮位置上即可。
這樣一座巡洋艦,滿載排水量8800噸左右,搭載14組112單元垂直發射係統,至少能安裝4座密集陣近防炮,12個位置留給防空導彈發射架和反潛導彈發射架;
電子係統則取決於海軍提供的雷達水平,整體艦員數量300人上下,最高時速依然能保持35節不變,是一種性能相當優良的導彈巡洋艦。”
唐文一看這方案,直呼好家夥。
雖然寬度比052型小一些,但得益於170多米的艦長,阿賀野級的這份現代化改裝方案相當有潛力。
112個垂發單元,這是055的火力啊!
而且阿賀野級就是R係科技樹中的V級巡洋艦,需要一路跳過2、3、4級巡洋艦,總研發費用11200。
但如果按照唐一的方案大刀闊斧修改,整個上層建築需要大概,研發費用就上漲到了13000經驗。
唐文現在手裏還有8500經驗攢著沒用,差著不少呢。
至於費用,阿賀野級直接建造費用116萬銀幣,若提供材料收取加工費32萬銀幣,一級造船廠建造周期82天。
但如果等二級造船廠落地,這個時間肯定會縮水一半還多。
32萬銀幣,約1500萬人民幣,但如果算上打撈沉船的成本……就算3000萬吧。
按照係統補貼售價一半的規則,假如以6000萬價格出售,補貼3000萬,唐文馬上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唐文暗道該死,這狗策劃是想讓他明目張膽的騙補嗎?
這樣的條件,怎麽也無法拒絕牙。
唐文兩眼放光,繼續問道:
“也就是說,我們建造越大、越容易改造的船就越劃算?”
唐一:“理論如此,我們不需要它原本多麽強大,而是需要具備不錯的改造潛力。
如果未來擁有戰列艦,那麽改造的潛力無疑是最大的。
一條四萬噸左右的戰列艦,例如胡德號,前後也許能放下80座MK41垂直發射係統,擁有640個導彈發射井……當然這隻是粗略的估計。”
唐文想起了以後的052D型,7000噸也就64個發射單元,戰列艦擁有的垂發數量是它的十倍?
就算按照2秒發射一發的頻率,也要足足發射21分鍾才能發射完畢。
假如要對付一支16條戰艦組成的敵方艦隊,每一條都能均勻分到……40發導彈?
這都成飽和式打擊了,能簡單粗暴地把敵方防空彈藥耗光,然後用鋪天蓋地的導彈雨擊沉。
當然這樣做也是有代價的,就算一發導彈500萬,裝滿一條導彈戰列艦就要30多億彈藥費……
“嘶~”
唐文把這敗家的一幕甩出腦海,估計真造出來海軍都沒錢裝填彈藥。
但經過唐一的論證,他發現這門生意還是能做下去的。
雖然現代戰艦的重點在於電子係統和武器,船體並不怎麽值錢,但90年代僅僅船體也要花上幾億人民幣了。
如果唐文能把單價壓到千萬級別,說不定真的有戲。
就是垂發係統和電子雷達搞不到,不然……
等等!
唐文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逆向仿製了村長的拖拉機,並且還升級開發出了25馬力柴油發動機。
垂發係統和現代雷達也是艦載武器的一環,隻是稍微先進了億點點,說不定……
……
回到造船廠好一番尋找,唐文看到了福東漁業購買的漁船航海雷達。
認不出的外國品牌,天線也就兩米不到長度,可以旋轉,據說花了好幾萬。
唐文手一摸,眼前出現信息:
【發現雷達:JKRC092波導縫隙陣列天線雷達係統
X波段峰值功率15KW,天線轉速24rpm,有效探測距離10公裏
係統重量:25公斤】
【綜合技術超前26年,可消耗1300(50*26)經驗仿製】
“……”
唐文默默放開手,陷入沉思。
本來50經驗就能仿製的小東西,因為超出60年代水平26年導致經驗翻了幾十倍。
這還隻是簡單的民用航海雷達,複雜如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垂直發射係統,又要頂著多少科技懲罰才能點出來?
恐怕至少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經驗才能獲得對應的建造技術。
電子技術發展恐怖如斯。
唐文放棄了這個想法,還是老老實實看能不能試著推銷船體吧。
不過這也要等二級造船廠落地才能實施,在此之前唐一的主要工作就是多畫PPT,多弄出一些改進草案出來。
還有缺少的經驗,如何獲取也是同樣令人頭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