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回:劉備盛情留張鬆 張鬆獻圖勸入川

字數:4490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張鬆用完早餐後便上馬啟程。沒走出三五裏地,隻見前方一簇人馬浩浩蕩蕩而來。為首的正是劉備,身旁伴著諸葛亮與龐統,竟是親自前來迎接。劉備遠遠瞧見張鬆,早早便翻身下馬,佇立等候。張鬆見狀,也急忙下馬,上前與劉備相見。
    劉備滿臉熱忱,言辭懇切地說道:“張大夫,我可是久仰您的大名,如雷貫耳啊!隻恨山川阻隔,一直無緣聆聽您的教誨。今日聽聞您從許都歸來,我特意前來迎接。若您不嫌棄,能否到我這荊州小住些時日,也好讓我傾訴一番對您的仰慕之情,那可真是我莫大的榮幸!”張鬆聽了,心中大喜,當即與劉備一同上馬,並肩入城。
    到了府中,眾人依禮而行,賓主依次落座,隨後便設宴款待張鬆。在宴飲過程中,劉備隻是與張鬆閑聊家常,對西川之事隻字不提。張鬆忍不住出言試探:“皇叔如今鎮守荊州,還掌管著幾個郡呢?”諸葛亮接過話茬回答道:“荊州是向東吳暫借的,他們時常派人來討要。隻因我家主公是東吳女婿,所以暫且在此安身。”張鬆又說:“東吳坐擁六郡八十一州,百姓富足,國家強盛,竟然還不知足嗎?”龐統接口道:“我家主公身為漢朝皇叔,反倒連個穩固的州郡都難以占據;而其他那些人,都是漢朝的亂臣賊子,卻依仗武力肆意強占土地,有識之士對此怎能不感到義憤填膺。”劉備趕忙說道:“二位莫要再說了,我有何德何能,豈敢有過多奢望。”張鬆卻道:“話可不能這麽講。明公您身為漢室宗親,仁義之名傳遍四海。莫說占據區區州郡,即便繼承正統,登上皇位,那也是當之無愧。”劉備拱手致謝,謙遜地回應:“您過獎了,我實在不敢當!”
    此後,劉備一連留張鬆飲宴三日,始終未曾提及西川之事。待張鬆告辭之時,劉備在十裏長亭擺下送行宴。劉備舉起酒杯,滿懷感慨地對張鬆說:“承蒙大夫這幾日的陪伴,今日這一分別,真不知何時才能再次聆聽您的教誨。”說罷,不禁潸然淚下。張鬆暗自思忖:“劉備如此寬厚仁愛,禮賢下士,我怎能錯過這樣的明主?不如勸他謀取西川。”於是開口道:“我也渴望能長久侍奉在您身邊,隻可惜一直沒尋得機會。我看這荊州,東邊有孫權如猛虎般覬覦,北邊有曹操時刻想將其吞並,實在不是個能長久安身的地方。”劉備歎了口氣說:“我又何嚐不知,隻是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安身之所。”張鬆趕忙說道:“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百姓富足,有才能的人長久以來都仰慕皇叔您的德行。若您能率領荊襄之眾,向西進軍,霸業可成,漢室亦可複興。”劉備麵露猶豫之色,說道:“我怎敢有如此想法?劉益州同樣是皇室宗親,且在蜀中施恩已久,我若攻打他,恐怕會遭天下人詬病。”張鬆接著勸道:“我絕非是為了榮華富貴而出賣主公。今日有幸得見明公,不敢不坦誠相告。劉季玉雖占據益州,但他生性昏庸懦弱,不能任用賢能之人;加之張魯在北麵虎視眈眈,時常侵擾。如今益州人心渙散,眾人皆盼著有一位賢明的主公。我本打算投靠曹操,怎奈那曹操傲慢無禮,輕視賢能之士,所以才轉而來投奔您。明公您若先奪取西川作為根基,再向北圖謀漢中,進而收複中原,匡扶漢室,那將是名垂青史的不世之功。倘若您真有謀取西川之意,我願竭盡全力,為您充當內應。不知您意下如何?”劉備感激地說:“您的一番好意,我心領了。隻是劉季玉與我同宗,我實在不忍心對他下手。”張鬆著急地說:“大丈夫在世,應當努力建功立業,抓住時機。若此時不奪取西川,一旦被他人搶占先機,後悔可就來不及了。”劉備又說:“我聽聞蜀道崎嶇難行,千山萬水,道路艱險,車輛難以並行,馬匹也無法並駕齊驅。即便有心奪取,又有什麽良策呢?”張鬆聞言,從袖中取出一幅地圖,遞給劉備說道:“我深感明公您品德高尚,特獻上此圖。隻要一看這地圖,便能知曉蜀中道路的詳細情況。”劉備展開地圖粗略一看,隻見上麵詳細標注了地理行程、山川險要、府庫錢糧等信息,一應俱全。張鬆接著說道:“明公您應盡快謀劃此事。我有兩位知心好友,法正和孟達,他們必定能為您提供幫助。待他們抵達荊州之時,您可與他們共商大事。”劉備拱手道謝:“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日後若能成事,必定重重報答您。”張鬆說:“我能遇到您這樣的明主,理應坦誠相告,豈敢奢求報答。”說罷,二人就此作別。諸葛亮安排關羽等人護送張鬆數十裏後才返回。
    張鬆回到益州,首先前去拜見好友法正。法正,字孝直,是右扶風郿縣人,其父乃賢士法真。張鬆將曹操輕視賢能的種種行徑告知法正,並表示自己已決定將益州獻給劉備,想與法正一同商議此事。法正說道:“我早就料到劉璋無能,一直有心投靠劉備。咱們想法一致,沒什麽可猶豫的。”正說著,孟達來了。孟達,字子慶,與法正是同鄉。孟達一進屋,見法正與張鬆正低聲密談,便說道:“我知曉二位的心意,是打算把益州獻出去吧?”張鬆說:“沒錯,你猜猜該獻給誰?”孟達笑道:“除了劉玄德,還能有誰。”三人不禁相視大笑。法正問張鬆:“你明日去見劉璋,打算怎麽說?”張鬆說:“我打算推薦你們二人前往荊州,充當使者。”二人欣然應允。
    次日,張鬆前去拜見劉璋。劉璋問道:“事情辦得如何?”張鬆說:“曹操乃是妄圖篡漢的逆賊,根本不值得與他商談。他早有奪取西川的野心。”劉璋焦急地問:“那該如何是好?”張鬆說:“我有一計,可使張魯和曹操都不敢輕易侵犯西川。”劉璋忙問:“什麽計策?”張鬆說:“荊州的劉皇叔,與主公您同宗,他仁慈寬厚,頗具長者風範。赤壁之戰後,曹操聽聞他的名號都膽戰心驚,更何況張魯呢?主公您何不派遣使者與他結交,讓他成為外援,如此便能抵禦曹操和張魯了。”劉璋說:“我也早有此想法,隻是誰能擔當使者呢?”張鬆說:“非派法正和孟達去不可。”劉璋隨即召來法正和孟達,寫了一封信,讓法正先去與劉備聯絡感情,又派孟達率領五千精兵前去迎接劉備入川。
    就在眾人商議之際,突然一人從外麵急匆匆闖入,汗流滿麵,大聲呼喊:“主公若聽信張鬆之言,那四十一州郡可就要歸他人所有了!”張鬆大吃一驚,定睛一看,此人乃是西閬中巴人黃權,現任劉璋府中的主簿。劉璋問道:“劉備與我同宗,我與他結交作為外援,你為何出此言論?”黃權說:“我深知劉備寬厚待人,以柔克剛,乃當世英雄,無人能敵。他既能贏得遠方之人的人心,又深受近處百姓的擁戴,且有諸葛亮、龐統為之出謀劃策,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猛將輔佐。若將他召至蜀中,以對待下屬的方式相待,劉備定然不會屈就;若以賓客之禮相待,又一國不容二主。如今若聽從我的建議,西蜀可保安穩;若不聽,主公您將危如累卵。張鬆昨日剛從荊州歸來,必定與劉備有所勾結。主公可先斬殺張鬆,再拒絕劉備,如此西川才有救。”劉璋又問:“若曹操和張魯打來,該如何抵擋?”黃權說:“不如關閉邊境,深挖壕溝,高築壁壘,等待時局穩定。”劉璋說:“賊兵都快打到家門口了,等待時局穩定,那不是貽誤戰機嘛。”於是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讓法正出發。
    這時,又有一人站出來阻攔,劉璋一看,是帳前從事官王累。王累叩頭說道:“主公如今聽信張鬆的建議,這是自尋災禍。張魯侵犯邊境,不過是癬疥之疾;劉備入川,才是心腹大患。劉備乃當世梟雄,先前侍奉曹操時,便企圖謀害曹操;後來跟隨孫權,又奪取了荊州。他心術不正,怎能與他共處?若將他召來,西川可就完了!”劉璋生氣地嗬斥道:“休要再胡言亂語!劉備是我同宗,怎會奪取我的基業?”說罷,讓人將黃權和王累攙扶出去,然後命令法正即刻出發。
    法正離開益州,徑直前往荊州拜見劉備。參拜完畢後,呈上劉璋的書信。劉備拆開信一看,信中寫道:“族弟劉璋,再次叩拜致書於玄德宗兄將軍麾下:長久以來敬仰您的威名,隻因蜀道崎嶇,未能及時進貢,心中深感愧疚。我聽聞朋友之間都應吉凶與共,患難相扶,更何況咱們是同宗呢?如今張魯在北麵,隨時可能興兵侵犯我的邊界,我內心極為不安。特派人呈上此書,懇請您能念及同宗之情,出兵剿滅賊寇,咱們永遠互為依靠,我定會重重酬謝。書信難以盡述,盼您早日前來。”劉備看完信後十分高興,設宴款待法正。酒過幾巡,劉備屏退左右,私下對法正說:“早就聽聞孝直您的英名,張別駕常常提及您的高尚品德。今日能與您交流,我深感欣慰。”法正謙遜地說:“我不過是蜀中的一個小官吏,不值一提。俗話說,良馬遇到伯樂會嘶鳴,人遇到知己願效死。張別駕之前所說的話,將軍您還考慮嗎?”劉備說:“我一直寄人籬下,心中難免傷感歎息。常想連小鳥都有棲息之所,兔子都有多個藏身洞穴,何況人呢?蜀中是個富饒之地,我並非不想奪取,隻是劉季玉與我同宗,實在不忍心算計他。”法正說:“益州乃天府之國,若不是能治亂的明主,難以據守。如今劉璋不能任用賢能,這份基業遲早會落入他人之手。上天將此機會賜予將軍,不可錯失。您難道沒聽過‘先下手為強’這句話嗎?若您有意奪取,我願拚死效力。”劉備拱手致謝:“還是讓我再斟酌斟酌。”
    當天宴席結束後,諸葛亮親自送法正回館舍。劉備獨自坐在房中沉思。龐統進來勸道:“遇事應當機立斷,猶豫不決者乃愚人。主公如此英明,為何這般遲疑?”劉備問道:“依你之見,該當如何?”龐統說:“荊州東邊有孫權,北邊有曹操,在此難以施展抱負。益州人口眾多,土地廣袤,財富充盈,足以作為成就大業的根基。如今有幸得到張鬆、法正相助,這是天賜良機。何必再猶豫呢?”劉備說:“如今與我勢如水火的是曹操。曹操行事急躁,我便寬厚;曹操殘暴,我便仁義;曹操詭詐,我便忠誠:凡事與曹操相反,方能成就大事。若因一時小利而失信於天下,我實在於心不忍。”龐統笑著說:“主公所言雖合天理,然而如今身處亂世,用兵爭強,本就不能拘泥於常規。若一味遵循常理,將寸步難行,應當隨機應變。況且兼並弱小、攻打昏庸,以武力奪取天下,再以仁義治理天下,這是商湯、周武王的做法。若事成之後,以仁義回報,封劉季玉為大國諸侯,又怎會違背信義?如今若不奪取,終究會被他人搶占。望主公深思。”劉備恍然大悟,說道:“你的話真是金玉良言,我定當銘記於心。”於是請來諸葛亮,一同商議起兵西進之事。諸葛亮說:“荊州是重要之地,必須分兵把守。”劉備說:“我與龐士元、黃忠、魏延前往西川;軍師你可與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鎮守荊州。”諸葛亮表示同意。
    於是,諸葛亮總領荊州事務;關羽據守襄陽要路,扼守青泥隘口;張飛率領四郡兵力巡江;趙雲屯駐江陵,鎮守公安。劉備任命黃忠為前部,魏延為後軍,自己與劉封、關平在中軍。龐統擔任軍師,率領五萬馬步兵啟程西行。臨行時,廖化率領一支軍隊前來歸降。劉備便讓廖化輔佐關羽抵禦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