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回:關羽勇退東吳謀 曹操狠施宮廷威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酒喝到半醉的時候,魯肅說:“有一句話想告訴君侯(關羽),希望您能垂聽:以前您的兄長皇叔劉備,讓我在我的主公麵前,擔保借荊州暫時居住,約定在奪取西川之後歸還。如今西川已經得到了,但是荊州卻沒有歸還,這不是失信了嗎?”
關羽說:“這是國家大事,在筵席上就不必討論了。”魯肅說:“我的主公隻有小小的江東之地,卻肯把荊州借給你們,是因為念及君侯等人兵敗後遠道而來,沒有立足之地的緣故。如今已經得到了益州,那麽荊州自然應該歸還;可是皇叔隻肯先割讓三郡,而君侯您又不答應,恐怕在道理上說不過去。”
關羽說:“烏林之戰的時候,左將軍(劉備)親自冒著箭石,合力破敵,難道能白白地辛勞而沒有一點土地作為資助嗎?如今您又來索要土地了?”
魯肅說:“不是這樣的。君侯您當初和皇叔一起在長阪戰敗,計謀窮盡,力量衰竭,打算遠逃,我的主公憐憫皇叔沒有安身之處,不吝惜土地,讓他有個可以托身的地方,以便圖謀日後的功業;可是皇叔違背道德,破壞友好關係,已經得到了西川,又占據荊州,貪婪而背信棄義,恐怕會被天下人恥笑。希望君侯明察。”
關羽說:“這都是我兄長的事情,不是我應該參與的。”魯肅說:“我聽說君侯和皇叔在桃園結義,發誓同生共死。皇叔就是君侯您啊,怎麽能推脫呢?”
關羽還沒來得及回答,周倉在台階下厲聲說道:“天下的土地,隻有有德的人才能居住。難道隻有你們東吳應該擁有嗎!”
關羽臉色一變,站起來,奪過周倉所捧的大刀,站在庭中,看著周倉叱責道:“這是國家大事,你怎麽敢多嘴!趕緊出去!”周倉領會了意思,先到了岸邊,把紅旗一招。關平的船像箭一樣出發,奔過江東來。
關羽右手提著刀,左手挽著魯肅的手,假裝喝醉了說:“您今天請我赴宴,就別提荊州的事了。我現在已經醉了,恐怕會傷了我們故舊的情誼。改日我派人請您到荊州赴會,再另外商議。”
魯肅嚇得魂不附體,被關羽拉到江邊。呂蒙、甘寧各自率領本部軍隊想要出來,看到關羽手提大刀,親自拉著魯肅,擔心魯肅被傷害,於是不敢輕舉妄動。
關羽到了船邊,這才放手,早早地站在船首,和魯肅作別。魯肅呆呆地站在那裏,看著關羽的船已經乘風離去。
後人有詩稱讚關羽說:“關羽藐視東吳的臣子如同小兒,單刀赴會敢於公然輕視他們。當年的那一段英雄氣概,更勝過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的表現。”
關羽自己回到了荊州。魯肅和呂蒙一起商議:“這個計策又沒有成功,該怎麽辦呢?”呂蒙說:“可以馬上向主公報告,起兵和雲長決戰。”魯肅立刻派人向孫權報告。
孫權聽了大怒,商議發動全國的軍隊,來奪取荊州。忽然有人來報:“曹操又發動了三十萬大軍來了!”孫權大驚,暫且讓魯肅不要招惹荊州的軍隊,把軍隊轉移到合淝、濡須,來抵禦曹操。
再說曹操準備起兵南征,參軍傅幹,字彥材,上書勸諫曹操。書信的大概內容是:“我聽說動用武力要先樹立威嚴,運用文治要先施行德政;威嚴和德政相互配合,然後王業才能成功。以前天下大亂,明公您用武力掃除禍亂,十分之九的地方都被平定了;如今還沒有接受王命的,隻有東吳和蜀漢罷了。東吳有長江的天險,蜀漢有崇山的阻隔,很難用武力戰勝他們。我認為暫且應該加強文德的修養,按兵不動,讓軍隊休息,培養士兵,等待時機行動。如今如果出動數十萬的大軍,駐紮在長江邊上,倘若敵人憑借險要的地勢深藏不出,讓我們的士兵和戰馬不能施展他們的才能,奇謀應變的策略也無法運用,那麽您的天威就會受到挫折。希望明公您仔細考慮。”
曹操看了書信後,就停止了南征,興辦學校,以禮相待文士。於是侍中王粲、杜襲、衛凱、和洽四人,商議想要尊曹操為魏王。中書令荀攸說:“不行。丞相已經官至魏公,榮耀地加了九錫,地位已經到了極點。如今又要進升王位,在道理上是不可以的。”
曹操聽說後,憤怒地說:“這個人想要效仿荀彧嗎!”荀攸知道了曹操的想法,憂憤成疾,臥病十幾天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八歲。曹操厚葬了他,於是停止了稱魏王的事情。
一天,曹操帶著劍進入皇宮,漢獻帝正和伏皇後坐在一起。伏皇後看到曹操來了,慌忙起身。漢獻帝看到曹操,嚇得渾身發抖。
曹操說:“孫權、劉備各自稱霸一方,不尊奉朝廷,該怎麽辦呢?”漢獻帝說:“全在魏公您裁決處理。”曹操生氣地說:“陛下說出這樣的話,外人聽到了,會說我欺負您。”
漢獻帝說:“您如果肯輔佐我那是萬幸;如果不這樣,希望您垂恩放過我。”曹操聽了這話,憤怒地看著漢獻帝,恨恨地走了出去。
左右有人向漢獻帝上奏說:“最近聽說魏公想要自立為王,不久必定會篡位。”漢獻帝和伏皇後大哭起來。伏皇後說:“我父親伏完常常有殺曹操的心思,我現在應當寫一封信,秘密地交給我父親,和他謀劃這件事。”
漢獻帝說:“以前董承因為事情不機密,反而遭遇了大禍;如今恐怕又會泄漏,我和你就都完了!”伏皇後說:“早晚都如坐針氈,像這樣活著,還不如早點死了!我看宦官中忠義可以托付的人,沒有誰比得上穆順,應當讓他去送這封信。”
於是立刻召穆順到屏風後麵,讓左右的近侍退下。漢獻帝和伏皇後大哭著告訴穆順說:“曹操這個逆賊想要當魏王,早晚必定會做出篡奪皇位的事情。我想讓皇後的父親伏完秘密地謀劃除掉這個逆賊,可是我身邊的人,都是曹操的心腹,沒有可以托付的人。想讓你把皇後的密信,送給伏完。料想你忠義,一定不會辜負我。”
穆順哭著說:“我感激陛下的大恩,怎麽敢不以死相報!我馬上就去。”伏皇後於是寫了信交給穆順。穆順把信藏在頭發裏,偷偷地出了禁宮,徑直來到伏完的宅第,把信呈上。
伏完看到是伏皇後的親筆信,就對穆順說:“曹操逆賊的心腹很多,不能倉促地謀劃。除非江東的孫權、西川的劉備,兩處在外起兵,曹操必定會親自前往。這個時候再尋求在朝的忠義之臣,一同謀劃。內外夾攻,或許才能成功。”
穆順說:“皇丈您可以寫信回複皇帝和皇後,請求秘密詔書,暗中派人前往吳、蜀兩處,讓他們約定起兵,討伐逆賊,救回君主。”伏完立刻拿紙寫信交給穆順。穆順於是把信藏在頭髻裏,辭別伏完回宮。
原來早就有人向曹操報告了這件事。曹操先在宮門等候。穆順回來的時候遇到曹操,曹操問:“你去哪裏了?”穆順回答說:“皇後有病,我奉命去請醫生。”曹操說:“請來的醫生在哪裏?”穆順說:“還沒有請到。”
曹操喝令左右,對穆順全身進行搜查,沒有發現夾帶的東西,就放他走了。忽然風吹落了他的帽子。曹操又把他叫回來,拿起帽子看了看,看遍了也沒有發現東西,把帽子還給他讓他戴上。穆順雙手倒戴著帽子。
曹操心中起疑,命令左右搜查他的頭發,搜出了伏完的書信。曹操看了信,信中說想要聯合孫權、劉備作為外應。曹操大怒,把穆順抓起來關在密室審問他,穆順不肯招供。
曹操連夜點起三千甲兵,圍住伏完的私宅,老老少少都被抓了起來;搜出了伏皇後的親筆書信,隨後把伏氏三族的人都關進了監獄。
天亮的時候,曹操讓禦林將軍郗慮拿著符節進入皇宮,先收繳皇後的璽綬。這一天,漢獻帝在外殿,看到郗慮帶領三百甲兵徑直進來。
漢獻帝問:“有什麽事?”郗慮說:“奉魏公的命令收繳皇後的璽綬。”漢獻帝知道事情泄露了,心膽俱裂。
郗慮到了後宮,伏皇後剛剛起床。郗慮就叫來掌管璽綬的人,索取玉璽後出來。伏皇後知道事情敗露了,就在殿後的椒房內的夾壁中躲藏起來。
過了一會兒,尚書令華歆帶領五百甲兵進入後殿,問宮女們:“伏皇後在哪裏?”宮女們都推說不知道。華歆讓甲兵打開朱紅色的門,尋找不見;料想她在夾壁中,就喝令甲士破壁搜尋。
華歆親自動手揪住伏皇後的發髻把她拖了出來。伏皇後說:“希望饒我一命!”華歆叱責道:“你自己去見魏公訴說吧!”
伏皇後披散著頭發,光著腳,被兩個甲士推著擁著出去。
原來華歆向來有才名,以前和邴原、管寧關係友善。當時人們稱他們三人為一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
一天,管寧和華歆一起種園子裏的蔬菜,鋤地的時候看到了金子。管寧揮鋤不理會;華歆撿起來看了看,然後扔了下去。又有一天,管寧和華歆一起坐著看書,聽到門外有傳呼的聲音,有貴人乘坐著軒車經過。管寧端坐著不動,華歆扔下書去觀看。管寧從此看不起華歆的為人,於是割開席子分開坐,不再和他做朋友。
後來管寧避居遼東,常常戴著白帽子,坐在臥在一座樓上,腳不踏地,終身不肯在魏國做官;而華歆先是侍奉孫權,後來歸降曹操,到這時就有了收捕伏皇後這件事。
後人有詩感歎華歆說:“華歆當日逞凶謀,破壁生將母後收。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
又有詩稱讚管寧說:“遼東傳有管寧樓,人去樓空名獨留。笑殺子魚貪富貴,豈如白帽自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