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這,演的吧?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A+A-


    [對呀對呀!隻說是陪烏庫媽媽,可沒說還有這些個幺蛾子~]
    還不知道鹽打哪兒鹹,醋打哪兒酸的烏那希積極附和。
    隻覺得這破皇宮沒意思極了。
    跪來跪去不說,還睜眼就是一大幫牛鬼蛇神,說好的子不語亂力亂神呢?
    她想回雍親王府,想香香軟軟的額娘,想可可愛愛的小哥哥。
    父女倆同款想腳底抹油的表情看得康熙冷笑:“可沒有什麽?你小子又在懷疑什麽?自去年溫憲走了以後,你皇瑪嬤就大病了一場,至今還鬱鬱寡歡。”
    “朕每每思及,便憂心不已,這才有了此番決斷。”
    至於這些大師?
    當然是為了試試小家夥到底何方神聖的!
    但守著正主,康熙肯定不說。
    隻道太後年事已高,失去溫憲公主對她打擊很大。為了不讓她老人家再受磨難,康·孝順兒子·熙決定先讓人給她們娘倆核一下八字,看看適不適合作伴。
    這理由怎麽說呢?
    就還挺敷衍的。
    但烏那希信了:[唔,雖然有點扯,但大清麽,封建迷信些也是有的。我那可憐的七叔不就因為生有足疾而不被皇父喜歡,連生母都失了寵。理由就是她福氣不夠,導致皇子生來多舛。]
    [而且這位仁憲皇太後雖非康熙爺生母,卻也因為陪他一起度過失去太皇太後的痛苦日子,又一直牢牢站在他這邊等原因,母子關係頗為融洽。]
    [老太太七十大壽時,一把年紀身體還不怎麽好的老爺子還給太後跳蟒式舞呢……]
    嗯,史書上蓋章的孝順!
    為了取悅太後,保證太後安全之類出此下策,也是可以理解的叭?
    烏那希有些不確定地想著。
    本以為還得再演一演才能取得她信任的康熙笑著揮了揮手:“如此,幾位就先過來瞧瞧咱們小格格,再拿著她跟太後娘娘的生辰八字,各自測算吧。”
    “遵旨。”
    一眾人等輪班上前,又依次退下。
    烏那希就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瞧著,滿心即將見證曆史般的興奮。
    薩滿文化呀,原汁原味的薩滿文化!
    能被皇上認可並邀請的大師、神婆之類,隨便拿出哪個來都代表著當世頂尖水平~
    至於說人家萬一真的看出點什麽來,把她當妖邪給除了?
    嗬嗬,那個可能烏那希就沒想過。
    在她看來,自己就是熬夜猝死然後秒死秒投胎。就算少喝了一碗孟婆湯,也走的是正規渠道。
    根本不在什麽怪力亂神之列。
    可是,第一個道士上前認真觀察了她好一陣子,然後掐指飛快算了半晌,才剛一開口就吐了好大口血後,她有點不淡定了。
    [媽耶,這怎麽好好的說吐血就吐血了呢?玩真的,還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出場效果故意咬破了舌尖呀?我,我我我,不會真有什麽大不同吧?]
    這其實也是康熙亟待知道的點。
    但那道人像是被什麽無形之物死死壓製著一樣,每一試圖開口,臉上就蒼白灰敗一分。
    豆大的汗珠子劈裏啪啦往下掉。
    直到他頹然跪下:“皇上恕罪,貧道道行淺薄,實在無能為力。”
    剩下的神婆、薩滿、大和尚等,用的方法不盡相同,結果卻都大差不差。
    說不出來,根本就說不出來。
    隻給烏那希帶來一輪又一輪的震撼,讓小人兒心裏哇哦不停:[難怪傳說中大富人家求仙問卜的,都要給好大一筆錢。這也太傷了吧?確實需要好好補補。]
    康熙:……
    小孫女人不大,話是真密啊!
    四阿哥則比她更會見縫插針:“這些人都這樣了,想來是烏那希差了點能伴隨皇瑪嬤身側的福分。不如讓兒子把她抱回去,留在四貝勒府裏好生教養吧。”
    這康熙哪能同意?
    自從四阿哥府上那麽一抱,他聽到小家夥那些心聲開始,他就沒打算再讓人被養在四阿哥府上。
    這些方外之人都這樣了,他就更不可能把人送回四阿哥府。
    見四兒子再度跪下,又要開始長篇大論。
    康熙忙揮手讓梁九功親自送小格格往寧壽宮,然後才試探著又問幾位不過是測算小家夥來曆而已,怎麽就這麽大反應?
    幾人齊齊行禮:“天機不可泄露,小人等強行推演才被小懲大誡。”
    “那這小格格?”
    “吾等才疏學淺,勉力推演卻傷及自身,再勉強下去怕是會身隕道消。但吾等可以肯定,小格格是累世積善之人,攜宿慧而來。乃是四阿哥,甚至整個大清的福緣,好生待之則利己利民利天下。”
    聽到這幾句,四阿哥懸在嗓子眼的心才算徐徐放歸了原位。
    保住了,至少愛女的小命算是保住了。
    比起這個,康熙其實更關心烏那希心聲所透露出的那些所謂曆史是不是真的,又可不可以改變?
    幾人麵麵相覷,就算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也沒誰願意主動站出來赴死啊!
    眼看帝心如鐵,不得個究竟不肯罷休,了緣大師的師兄了因站了出來。
    好一番推算之後,才對康熙宣了聲佛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三千娑婆世界,六道輪回。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格格如今這情況好有一比,就像今時博學之人攜帶記憶投胎到明朝或者明朝以前。其所思所記都是曆史,但若其利用所學求變自然也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積跬步至千裏,改動過多自然而然也會創造新的曆史,將當世帶到全新且不可捉摸的方向。”
    “那……”
    康熙還想再問些什麽,大師又哇地一口老血吐出來。
    直接麵如金紙給他看。
    已經有了緣的例子在前了,康熙到底也沒再追問下去。隻厚賞了幾位,命他們對今日之事守口如瓶。
    幾人連忙行禮,表示自己惜命著,再不會幹那用命八卦的蠢事。
    他們不知道了緣事的始末,還沒看到了因的慘狀麽?
    如此,康熙才滿意頷首。
    各給了賞賜又命人退下後,他剛準備往寧壽宮看看小家夥,太後那邊就已經派人過來請他趕緊過去瞧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