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你說這是為什麽?回答我!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A+A-


    小小的公主,大大的目標。
    但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況她現在還是全大清最最尊貴最最受寵的小公主。
    有些意見,連皇上都說好,都得聽呢?
    可比星星之火厲害多了。
    公主掐腰,十分驕傲。
    過完了三歲生辰,一直到過年都跟老鼠進米缸一樣。
    今兒陪太後宴請蒙古各部來年班的王妃、公主跟大小福晉們。明兒陪康熙接見蒙古王公跟各屬國使臣。
    是的。
    有朝鮮這個不甚恭敬,結果現在被大軍壓境,占了不少領土,國王都差點變成俘虜的反麵典型在,其餘各藩屬國都乖的跟小綿羊一樣。
    早早來朝貢不說,連進獻的方物都比往年翻倍不止。
    就……
    生怕宗主國爸爸一個不滿意,也派兵大軍壓境給他們這些好大兒點顏色瞧瞧的樣子。
    先把姿態做足。
    橫豎大清好麵子,最講究一個厚往薄來。這貢品價值越高,賞賜價值也就越高。
    怎麽都是穩賺不賠。
    但是很顯然,他們的信息有些滯後,還不知道大清皇帝身邊那個可可愛愛的小公主是個善於算計的。
    各藩屬國使臣還沒等著進京呢,小公主的預防針就先打上了。
    直接拿李氏朝鮮那個不爭氣的反麵典型舉例,請自家皇瑪法多多為大清百姓著想一二。
    別掏心掏肺的,又遇到李氏朝鮮那等白眼狼。
    被人家當冤大頭給宰了,還自以為什麽大國風範。
    嘖嘖。
    小公主嫩著嗓子,努力做老氣橫秋樣:“阿瑪說升米恩,鬥米仇,大恩如大仇。福福不知道什麽意思,阿瑪就給福福舉例。”
    “明朝的時候,瓦剌就把明朝當冤大頭一樣。一次進貢就要許許多多的人,許許多多的賞賜。被太監王振一削減,好嘛,人家就直接叩關了。”
    “嘖,禦駕親征,皇帝被俘虜。要不是有於謙跟朱祁鈺,大明早早就變成南明了。前車之鑒如此,皇瑪法咱們可不能上這個當!”
    [冤大頭誰愛當誰當去,咱們不當哈~]
    其實已經準備好了厚賜的康熙重重點頭:“福襄放心吧,皇瑪法不是那不知道輕重的。”
    “雖說你十四叔打了個金礦,可架不住咱們大清現在雙線,指不定什麽時候就要三線開戰,耗費頗多。自己都快捉襟見肘了,哪有心思便宜到別人頭上?”
    扶貧是不可能扶貧的。
    原本打算通通撕碎撕碎,從現在開始他就是為國精打細算的偉大帝王。
    至於回禮?
    小公主也有大建議:“比起那些金銀俗物,孫女覺得先進的思想才是無價之寶。”
    康熙:!!!
    這就是你建議提拔一些二三十年秀才都中不了,張口之乎者也、閉口禮儀道德的老學究。打扮打扮,都當精神財富傳遞者分給各藩屬國的理由嗎?
    康熙不用看,就知道那些藩屬國使臣看到回禮的時候眼神會有多火辣,臉色又會如何五彩斑斕的綠。
    但一聽小家夥在心聲中叭叭這些腐儒不但很擅長宣講忠君愛國思想,有助於對那些藩屬國子民的教化不說,關鍵時刻還能起到漢使作用。
    他還是不可抑製的心動了。
    咳咳。
    也許是正在建造中的輪船和已經見識過威力的後裝線膛炮給了他極大的自信吧。
    反正康熙現在覺得,比起四海皆小弟還是四海無鄰國更加霸氣。
    於是乎,在小公主的積極引導下,這一屆年班來的蒙古王公和藩屬國使臣們都遭老罪了。
    進京沒幾天,又被邀請著觀看了一場實彈演習。
    那轟隆一炮出去,恨不得二三十裏外都山崩地裂的場景讓原本入鄉也不大願意隨俗的藩屬國使臣們跟被醍醐灌頂了一樣。
    跪禮那叫一個迅速又標準,還特別的紮紮實實。
    回賜的少?
    那是問題嗎?
    根本不是。
    迅速學會了中原老話的他們都會為自己找補了:“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原本外臣等來參見皇帝陛下,就是給皇帝陛下進貢的,哪好意思,要許多回賜?”
    “對對對,是這麽個理兒!”
    “而且皇帝陛下的賞賜哪裏輕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籍跟熟讀許多聖賢書的儒者才是無價之寶,強過那些金銀俗物千倍萬倍。”
    不但不嫌棄,還萬分感謝呢。
    小公主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看吧?實踐出真知!尊嚴確實隻在大炮射程之內,真理也是在劍鋒之上。誰的拳頭大,誰才是硬道理。]
    [與其勒緊自家褲腰帶,去填旁人家的欲壑。不如這樣狠狠震懾,省錢的同時也搞個文化入侵。讓他們都徹底漢化,慢慢主動或者被主動地加入中華大家庭,成為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
    [韓信點兵還知道個多多益善呢,咱們大清的少數民族怎麽就不能越多越好了?]
    對對對。
    康熙越聽越覺得自家乖乖好孫女想法特別難能可貴。
    其餘能聽到她心聲的阿哥也都嘖嘖稱奇,緩緩給出自己的大拇指。
    隻有至今仍被關在新世界大門外的太子殿下不懂小侄女這流氓邏輯,還在為天朝大國的臉麵擔憂。
    有機會要勸自家皇父幾句,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勸自家皇父幾句。
    聽得康熙好生絮煩,忍了又忍終於還是沒忍住問道:“以往朕倒是謹遵禮記中庸上的說法,想著厚往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可實際上呢?”
    “太子覺得,朕對那裏是朝鮮不好嗎?”
    啊,這……
    太子有些語塞:“這不能同日而語吧?曆史朝鮮確實可惡,但皇阿瑪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啊。別的……”
    嗬嗬。
    康熙冷笑:“以往朝廷沒打朝鮮之前,別的藩屬國可沒有這麽乖乖年年進貢,貢品也沒有今年這般豐厚。甚至禮儀方麵,都沒有今年周全認真。”
    “難道不是後裝線膛炮的威力,不是連珠火銃營的震懾,還是他們良心發現了嗎?”
    “別這這那那的,回答我!為什麽?太子,你說這是為什麽?嗯?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