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名門]平遙李氏

字數:1495   加入書籤

A+A-


    李氏原籍陝西漢中,元朝有李實任官山西,遂落戶平遙縣達蒲村。李氏經商據說始於清雍正年間。第一家商號是在達蒲村開設的“西裕成”顏料莊,經過乾隆、嘉慶兩朝,商業利潤有增。嘉道年間,在經理雷履泰的策劃下,西裕成顏料莊適應埠際商業清償需要,開始進行匯兌業務,日趨繁榮。道光初年遂將西裕成顏料莊改為專業匯兌業務的日升昌票號,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家票號。自從創立票號後,利潤甚豐,財富驟增。李氏於道光三十年(1821)在達蒲村新蓋高樓院三處,鹹同時又投資新設商號十多處。李氏以日升昌和謙吉升票號為中心,在平遙縣城設有日升裕、日升厚、日升通錢莊及日升布莊和日升店(貨棧);在天津設有東如升等店。李氏所設日升裕、日升厚錢莊在平遙縣錢業中,曾操縱行市,稱霸一時。
    日升昌票號創始時,當家財東是李大全,大全故後由其子箴視主事,箴視弟箴言有瘋顛之病,人稱“李二魔子”。箴視死後,由箴聽之子五典管理。李氏從事商業,所獲利潤除一部分繼續擴大商業投資外,又購買土地,李氏“宣統末年家有土地兩頃”,餘皆消耗於奢侈生活。李氏為滿足其生活需要,又在達蒲村開設雜貨、綢緞、藥、幹果、肉、水果、成衣、理發等店,村中人說:“領的李家本,吃的李家飯,賺的李家錢。”
    李氏發財後,其資本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一是蓋房置地。李氏在平遙達蒲村築有四座輝煌巍峨的大院,每座都是三串院,分東西廂房,前庭後院,樓閣相輝,亭榭互映,四座大院又連接一起,村民稱之為“李家堡”。土地也很多,據記載,到宣統末年時有土地2頃多。
    二是投資商號錢莊。李氏以日升昌票號為中心,擴大投資,新增商號多處。如在平遙縣城有日升裕、日升厚、日升達、日升通錢莊和日升布莊、回升貨棧;在天津有東如升、如升顏料莊等。
    三是捐納官銜。李氏為了榮宗耀祖和提高家族的門庭地位,花了許多銀兩竭力攀官結貴,提高門庭。通過捐輸,獲取虛銜。如李大全在世時,捐銜“千總”,去世後其子箴視為其父大全捐銜“知府加四級誥封通奉大夫”,箴視為其祖父文斌、曾祖父占殿也捐了虛銜。李氏男性多捐有文武官銜,女性也封為“宜人”、“夫人”。嫁女娶媳也必門當戶對。
    四是揮霍浪費。李氏家中雇有許多傭人,僅老媽子、丫環、保鏢、護院就有數十人。李氏一家人,生活也是陰陽顛倒。白天睡覺,黑夜打麻將、吸鴉片。吃飯也是想起就吃,隨要隨到。有時廚師因廚灶火力不旺,就把饅頭沾上油扔到灶火裏,以應付李氏一家人的“快餐”。
    從光緒末年起,李氏的各商號、票號、錢莊已經出現虧賠。辛亥革命後,虧賠愈益嚴重,債主已逼上李財東的家門。當時,主持李家商號和家業的是李五峰。他怕債主逼債,便把家裏藏的許多財物寄放到內兄趙鴻猷家中,自己也躲藏起來不見人。後來,逼債的風勢減弱,李五峰便向趙氏索取寄存財物,不想趙氏抵賴不承認有寄存一事。李五峰氣急敗壞,要到衙門告狀,又怕招來債主逼債。不得已隻好忍氣吞聲,吃了暗虧。最後,煊赫一時的日升昌票號財東李氏,隻落了個窮困潦倒的下場。
    摘自《晉商興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張正明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