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熱帶林保護地區
字數:7280 加入書籤
華南熱帶林保護地區是中國唯一的分布熱帶森林的地區。本地區處於中國的最南部,範圍包括閩、粵、桂沿海地區,桂西南、滇南丘陵山地以及台灣省、海南省的全部。在中國各個地區中,發展林業的水熱條件以本地區最為優越,是發展熱帶珍貴用材林和經濟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本地區現有的熱帶森林,是中國熱帶植被和珍貴動植物保存較好的基因庫,應堅決保護,進一步發展。
本地區森林資源與其他林業地區相比,有許多明顯的特點:
(1)中國稀有的熱帶雨林和季雨林都分布在本地區。林分構成複雜,分層不明顯,樹木種類繁多,僅喬灌木樹種多達千種以上,這是其他任何一個林業地區所不能比擬的。典型的森林植被層次多達六七層,樹冠參差不齊,具有亞洲熱帶雨林代表性的樹種――望天樹,高達五六十米,高出於眾林冠之上,翹首望天,俯視林海。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甚為發達,板根有明顯發育,絞殺植物榕屬及老莖生花現象普遍存在。藤本植物中的木質藤本巨大,有的直徑達1米以上;榕樹的板根,像一塊塊大板插入地內,獨木可以形成一片樹林。
(2)植物種類比其他地區都多。全區7000多種高等植物中,有大量特有種類,西雙版納有300多種,海南島有500多種。在眾多高等植物中,藥用植物極為豐富,僅海南島林區就有1000多種,相當於全國藥用植物的20%,是名副其實的藥材寶庫。其中,有不少屬於抗癌植物,經過篩選的抗癌植物就有137種。(3)有相當麵積的紅樹林。從廣西、廣東、海南到福建、台灣,在沿海地區分布有大片稠密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紅樹林。
全地區林業用地麵積約1466萬多公頃,占總麵積的50%多。其中,有林地麵積為666萬多公頃,占林業用地麵積的51.6%。另有大量疏林和灌木林。全區森林蓄積量為6.1億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為5.7億多立方米,占總蓄積量的94.1%,疏林蓄積量為2500多萬立方米,散生林木蓄積量為1000多萬立方米,人均占有蓄積量7.7立方米。
本地區內5個林區的森林資源情況各有不同。下麵僅以滇南熱帶林保護區,海南島、南海諸島熱帶雨林保護區和台灣用材、經濟林區3個林區為例略加說明。
1.滇南熱帶林保護區
滇南熱帶林保護區,北界西起盈江,向東經芒市、耿馬、瀾滄、江城、綠春、屏邊、馬關直到麻栗坡一線,南界為中國與緬甸、老撾、越南國境線,是雲南省級林業區劃的第八區。總麵積為480萬公頃。
本區內林業用地麵積為400萬公頃,占全區總麵積的81.7%。其中,有林地麵積為120萬公頃,約占林業用地麵積的1/3。森林覆蓋率為25.6%。另有大量疏林、灌木林和新造人工林。森林總蓄積量為1.5億多立方米。在林業用地中,用材林麵積占79%以上;防護林占3.9%;經濟林占13.8%;薪炭林和特用林所占比重都很小。在用材林蓄積量中,成熟林蓄積量占87.7%,以闊葉樹成熟林居多數,占成熟林蓄積量的87.5%。本區森林單位麵積蓄積量較高,平均為135立方米多,成熟林為160立方米。
本區用材林樹種多,主要樹種有瓦山栲、多種木蓮、潤楠、刺栲、紅木荷、印栲、樟類、雲南鬆、雲南龍腦香、毛坡壘、望天樹、四屬木、番龍眼、千果欖仁、麻楝、八寶樹、榕樹等。主要經濟樹種有橡膠、油棕、咖啡、油茶、紫膠寄主樹等。主要藥用和經濟植物有田三七、砂仁、草果、肉桂、檳榔、八角、金雞納、安息香等。
本區森林資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現有為數不多的熱帶原始森林裏,蘊藏著豐富多彩的動植物物種資源,被國內外科學家譽為“動植物王國皇冠上的寶石”。從全區來說,植物資源中,高等植物約7000種以上,其中有小量特有種,西雙版納保護區內特有種達300種以上。
保護區內的望天樹,是亞洲熱帶雨林的代表――龍腦香科的高大喬木,居林冠最上層,平均樹高50~60米,最高的達80多米。樹幹通直,材質優良。在望天樹林中,多層重疊的樹木充分地利用了陽光和土地,它們共同生活在這個森林大家庭裏,創造出非常高的生物生產量,蘊藏著無數物種資源。據科學家們估計,世界上的生物種類有300萬至1000萬種,有1/3左右的物種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因此,熱帶雨林不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陸地生態係統,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而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在中國陸地生態係統中和物種保護方麵的情況也是如此。因此,保護好西雙版納這塊熱帶“綠寶石”,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滇南熱帶林保護區,當前在林業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為數不多的熱帶原始森林仍在不斷遭受破壞,麵積日益縮小,森林覆蓋率大大下降。僅以西雙版納為例,1950年森林覆蓋率在50%以上,1972年下降為33%,現在隻有27%左右。熱帶雨林麵積的減少,導致特有種的植物急劇減少。熱帶雨林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毀林種植其他作物、森林火災和亂砍濫伐。
本區今後林業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以保護現有林為主,貫徹“保護、恢複、發展”的方針。在保護好現有森林的同時,積極發展和引種速生、珍貴的用材林和熱帶經濟林。主要措施是:第一,保護好已劃定的自然保護區,並進一步建立保護珍稀動植物的保護區,擴大保護範圍;第二,加強護林防火,加強愛林護林宣傳教育,嚴格貫徹《森林法》,嚴禁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第三,調整林種比例,增加特用林和防護林的比例,減少用材林比例。用材林由現在的79.2%減到51%,特用林(包括自然保護區,海拔8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由現在的2.9%提高到29.2%,防護林由現在的3.9%提高到5.9%;第四,做好封山育林工作,現有的疏林地多數是經過多次采伐和破壞造成的。在當地良好的自然條件下,隻要認真封山育林,加之以人為的措施,就會很快地恢複起原有的森林。
2.海南熱帶雨林保護區
海南熱帶雨林保護區在中國最南部,範圍包括海南島和東沙、中沙、西沙、南沙四大群島和黃岩島等島嶼。其中,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全區總麵積為333萬多公頃。
海南島的熱帶天然林,是島上陸地生態係統麵積最大、結構最複雜、功能最穩定和生物產量最高的生態係統。也是華南熱帶林保護地區的重點林區。
本區林業用地麵積為133萬多公頃(不包括農墾橡膠林地),占全區總麵積的41.2%。其中,有林地麵積為45萬多公頃,占林業用地麵積的32.6%,森林覆蓋率為13.4%,林木蓄積量為5000多萬立方米,林分蓄積量為萬立方米。另有相當數量的疏林、灌木林和新造人工林。
本區現有森林的特點,一是天然熱帶林多,麵積占86%,蓄積量約占97%;二是用材林多,麵積占76.9%,蓄積量占98%;三是中齡林多,成熟林、幼齡林少。中齡林麵積占55.4%,蓄積量占50%以上;成熟林麵積占20%,蓄積量占45.7%;幼齡林麵積占24.6%,蓄積量隻占4.1%。
本區森林樹種多不勝舉。在眾多的喬灌木樹種中,喬木樹種多達900多種,占全國喬木樹種的28.6%。其中,屬於商品材樹種約有460種,特類至三類樹種有200多種。屬於常綠林的喬木樹種主要有光葉白顏、桂木、榕樹、桃欖、青梅、幌傘楓、黃桐、海南韶子、見血封喉、假雀腎樹和海南菜豆樹、水石梓、枝花木奶果、蒲桃、山竹子、海南大同子、割舌羅等等。
屬於混交季雨林(半常綠或落葉)的喬木樹種主要有青皮、光葉巴豆、半楓荷、雞頭、貓尾木、黃牛木、瓊梅、木蝴蝶、檳榔青、合歡、各種檀木、木棉、鵲腎樹等等。
屬於熱帶雨林的喬木樹種主要有蝴蝶樹、細子龍、青皮、坡壘、長柄梭羅木、海南加錫樹、紅椎、荷木、芬氏石櫟、五裂木、山海棠、光葉楊桐、黃葉樹、子京、油丹、油楠、陸均鬆、香楠、楨楠、穀木、荔枝、紅豆樹、閩粵栲、長序厚殼桂、桃花心木等等。
談到海南省的熱帶森林,不能不提及海南島尖峰嶺熱帶原始林自然保護區,它是中國最大的熱帶雨林保護區之一,是蘊藏著無數美木良材的綠色寶庫。
人們一走進這熱帶原始森林,就感到這裏的空氣充滿著特有的樹脂香味,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薄霧像一條透明的沙帶,環繞在山穀之間,輕輕飄蕩。林下常年積存的枯枝落葉,富有彈性,如同海綿,人走在上麵軟綿綿的。舉目四望,周圍全是參天古樹,一棵挨一棵,一層圍一層,茫無邊際。每棵古樹都有三四抱甚至五六抱粗,高一般都在20米以上,有的樹幹高達三四十米才分生枝丫。有的樹幹上纏繞著數不清的爬藤,最大的直徑有碗口粗,長達100多米,從樹根一圈一圈纏到樹頂,然後又從樹頂垂下來。有的樹幹上附生著各色各樣的植物,有的寄生植物像長了草的“巢”,有的像奇形怪狀的“盆栽”。幾乎所有“盆栽”都生長著各色各樣的蘭花,主要的有四五十種。寄蘭一年四季開放,香滿林區,它的花和葉形狀幾乎一樣,花呈紫紅色,葉呈青、藍、白三色,是這個林區的蘭花之王。有的樹根係發達,板根像一塊塊木板露出地麵一二米,呈輻射狀從樹幹向周圍突出。林內大小藤蘿、草本、蕨類和地衣植物,不與其它高大植物爭陽光,安分守己地甘居於林冠之下。
這個保護區珍貴木材樹種很多,適用於造船和做高級家具的木材就有七八十種。那名貴的坡壘、子京、青梅、稠木,堅硬如鐵,百年不腐,具有蟲蛀不入、壓不變形、入水不浮的特性,素有“綠色鋼材”之稱。南方特有的油丹、油楠、綠楠、黃檀、苦梓、花梨木等等,有著天然的顏色、花紋和香味,用來做成家具,不上油漆,那天生的花紋極其美觀,天工難奪,不但經久耐用,而且香味長存。
這裏有一種樹叫高山榕,被稱為“絞殺者”,能把大樹絞死。高山榕是怎樣絞殺大樹呢?據說綠鳩和啄木鳥喜愛吃高山榕的果實,它們吃後排出的糞便常常落在其它大樹上,如果落在某棵大樹幹、叉破洞的地方,高山榕的種子便在寄主樹上萌芽生根,它的主根、側根、支根把寄主樹圍得越來越嚴密,枝葉長得非常茂盛。盡管寄主樹拚命爭奪養分和陽光,但無濟於事。最後,高山榕把整棵寄主樹全遮蔽住,寄主樹在養分、陽光不足的情況下,便慢慢地枯死、腐爛掉。
本地區的森林中,還有一種紅樹林,這是熱帶地區海灘上生長的特有植物群落。世界上組成紅樹林的樹種有30多種,而中國就有28種之多,堪稱世界上紅樹林樹種最多的國家。
中國熱帶地區的紅樹林,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其次是在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的海灘地區。主要樹種有海蓮、紅茄冬、木欖、秋茄、桐花樹、海漆等。紅樹林多為常綠喬灌木類型,平均樹高2~3米,個別條件好的地區,也有發育成常綠喬木林的。由於上述樹種大多屬於紅樹科,所以在生態學上統稱為紅樹林。紅樹林生長在海灘上,大海漲潮時樹幹被海水淹沒,僅見綠色的樹冠在海浪中飄蕩,似水上浮萍,海中綠洲。
紅樹林雖然也是以種子繁育後代,但它的繁育方式具有“胎生”的性質,這也是植物界中較為有趣的現象。它的種子成熟後,不離開母樹,幾乎沒有休眠期,即在果實中開始萌發新芽,新芽先頂破種皮,後生長胚軸,胚軸逐漸增粗和胚根一起形成末端尖的棒狀體,像一條條莢果垂在樹枝上,而它的子葉卻留在種子中充當吸氣管,從母體中吸取營養。當胚胎生成幼苗後,幼苗憑著粗大的下胚軸的重力,從子葉節處脫落,離開母體,直插入樹下的淤泥中,然後生根發育,形成一棵棵獨立的樹苗,發育成為大片的新林。
新中國成立以來,海南省的林業生產有很大發展,建立了一大批以營林、造林為主的地、縣林業局和以生產木材為主的壩王嶺、尖峰嶺等林業企業局,開展了人工造林,營造了大量用材林、防護林。海防林近4萬公頃,長度近800公裏,占全島海岸線長的57%。這些海岸防護林,對改善沿海地區的生態環境,解決群眾燃料和自用材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近二三十年來,由於盲目開發利用和亂砍濫伐,使森林資源減少了54.4%,超過全世界熱帶雨林近一個世紀來減少40%的速度。隨著熱帶雨林急劇減少,珍貴的樹種坡壘、花梨木、海南粗榧、血樹等,已處於滅絕的危境。
根據本林區森林資源的特點及其重要性,今後林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應該是:
(1)切實保護好現有熱帶森林,嚴禁毀林種植和亂砍濫伐,大力搞好封山育林。現有天然林中較集中的29個林區,要建立森林經營所,加強經營管理。木材生產不能進行強度主伐,隻能進行撫育采伐和經營擇伐。現有的國營采伐企業,應逐步調整為以營林為主、生產木材為輔。木材生產,以解決本島開發建設自用為原則。
(2)在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13條河流的中、上遊和鬆濤、石碌、長茅等七大水庫周圍劃出一定麵積的水源涵養林;在沿海1000多公裏的海岸線上,以現有防護林為基礎,因地製宜,因害設防,把沿海防護林、農田防護林、橡膠防護林和四旁植樹結合起來,建成綜合性防護林體係。
(3)在認真管理好已經建立的尖峰嶺、壩王嶺等7個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的同時,應在五指山、佳西、尖嶺等13個地點,繼續建立珍貴動物、植物自然保護區,盡可能擴大保護區的範圍。
(4)加速造林綠化、人工更新和次生林改造,把現有采伐跡地、疏林地和荒山荒地盡快綠化起來。在昌化、通什、青鬆等地,應建立珍貴樹種用材林基地,以滿足本島用材的需要。
3.台灣用材、經濟林區
台灣用材、經濟林區,包括台灣本島及其周圍的全部島嶼。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東臨太平洋,西連台灣海峽,北接東海,南至巴士海峽。總麵積為360萬公頃,台灣本島麵積為353萬多公頃。
全區林業用地麵積186萬多公頃,占總土地麵積的52%。
台灣森林分為生產林地(其中包括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和竹林)和非生產林地兩種。生產林地麵積為180萬公頃,占有林地麵積的95.8%,其中,針葉林占23.24%,針闊混交林占8.76%,闊葉林占60.55%,竹林占7.45%。
在生產林中,成過熟林麵積占76%,蓄積量占98%。其中,闊葉林蓄積量占58%以上,檜木、鐵杉、櫧櫟類各占13%左右。
台灣森林的一個很大特點是,樹木高大粗壯,胸徑達100厘米以上的占蓄積量20%。單位麵積蓄積量和生長量都較高。生產林地平均每畝蓄積量為12立方米多,最高達50立方米。每畝年生長量為0.41立方米,最高年生長量為0.85立方米,年淨生長率為2.57%,全省健全林木的生長率達3.38%,其中闊葉林為4.72%。針葉林除柳杉、杉木及鬆樹等主要人工造林樹種生長率較高外,其餘天然林多係成熟林,生長率較低,約1%左右。
台灣省的森林資源豐富,植物種類繁多,從熱帶雨林的榕樹到寒帶森林的台灣冷杉均有分布。但是,由於長期不合理采伐,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台灣山勢陡峭,岩石風化強烈,若無森林,則蓄水、保土、防風皆無所恃。遇狂風暴雨,山洪猛漲,淹沒耕地,頓成巨災。可以說,台灣的森林是全島的命脈,沒有大麵積的山地森林,便沒有發達的平原農業。
台灣水熱條件優越,熱帶、亞熱帶珍貴用材林和經濟林具有廣闊發展前途。因此,本島林業生產發展方向,應以用材林和經濟林為主。應充分利用山地土地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積極營造新林,擴大森林麵積。在濱海地區大力營造防護林。要充分發揮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和提供木材等多種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