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

字數:1490   加入書籤

A+A-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滿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曆史上繼元朝之後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製國家。自此之後,中國脫離了帝製而轉入了民主革命時期。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長期居住在今黑龍江一帶,以畜牧漁獵為生。明朝後期,在女真族出現了一位出色的領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他的統治下,女真族迅速崛起。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脫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擊敗。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在沈陽改國號為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明崇禎帝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後,遠在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以為明帝報仇為名引清兵入關。此時皇太極已死,其子世祖福臨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於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個月後清朝將都城遷至北京,開始了它在關內的統治。
    世祖順治皇帝在位的十幾年裏,清朝的統治者一直忙於消滅李自成的部隊及一些明朝的殘餘力量。到順治十八年,吳三桂率軍入緬,消滅了明朝最後一支力量,清朝才徹底征服了中國。明朝降將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滅明有功,分別被封為雲南、福建、廣東的藩王。公元1662年,順治帝薨,其子玄曄在輔政大臣敖拜、索尼、蘇克薩哈等人的輔佐下登基即位,年號康熙,是為清聖祖。康熙皇帝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康熙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輔政大臣主持,致使敖拜結黨營私,嚴重危害了皇帝的統治。康熙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成功的翦除敖拜及其黨羽,開始親政,先後平定了\"三藩\"叛亂、準葛爾部叛亂、西藏叛亂;招撫台灣鄭氏家族;擊潰進入東北的沙俄軍,與之簽定《尼布楚條約》,使得清朝的統治得以加強。在經濟方麵,康熙帝廢除原先滿人執行的圈地製度,並且鼓勵開荒,興修水利,減少農民的賦稅,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農業的發展。
    康熙之後,繼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發展時期。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統治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經濟,國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莊為行宮,加強了同蒙、回等少數民族的聯係,穩定了清朝對外族的統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時期,社會穩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國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鼎盛階段,史稱\"康乾盛世\"。
    公元1796年,八十八歲的乾隆皇帝將帝位讓於其子仁宗顒琰,年號嘉慶,自己為太上皇。嘉慶皇帝不如康熙帝與乾隆帝一樣有作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統治上一直延續其父的政治方針,清朝進入了緩慢發展的階段。
    公元1821年,嘉慶帝卒,由道光皇帝即位,是為清宣宗。道光帝在位期間,西方各國已經開始進入中國的經濟市場,他們以鴉片來敲開中國的大門,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人們深受鴉片毒害。1838年,道光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東主持禁煙。林則徐到廣東後,打擊煙販,沒收鴉片達兩百多萬斤,又在虎門當眾將其銷毀,即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於1840年以保護僑民為名對中國宣戰,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