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與日本的外交關係

字數:3073   加入書籤

A+A-


    至正二年高麗人越彝等言日本可通,擇可奉使者。
    至正三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充國信使,賜虎符,禮部侍郎殷弘為國信副使,賜金符,持國書出使日本。黑的等經高麗前往,高麗王王值依照皇帝的命令派樞密院副使宋君斐、借禮部侍郎金讚等引導黑的等人前往日本,沒有到達日本,半路返回。
    至正四年六月,皇帝命黑的等人為使,詔諭高麗王,委托其負責日本事宜,務必得其要領,王值認為海道險阻,不可辱天使。九月遣其舍人潘阜等人持書前往日本,留六月,仍不得其要領而歸。
    至正五年九月,皇帝複命黑的、弘持書前往,達到馬島,日本人拒而不納,但元使俘虜其塔二郎、彌二郎二人回國。
    至正六年六月,派高麗金有成送還俘虜。同時以元朝中書省的名義發牒文給日本,沒有回信,金有成反而被長期留在太宰府。十二月,元朝又派秘書監越良弼前往,書曰:“高麗與中國既然是家,那麽貴國自然是中國的鄰邦,因此我們派出使者與您修好,但卻被您的邊將所阻隔。我們俘獲兩個人,已經命令相關的部分安慰他們,帶上我們政府的書信一同歸還貴國,但卻一直沒有回音。本打算繼承通好,但因為高麗權臣林衍做亂,沒有結果。或許貴國王也堅固耐用此而不能派使者來中國吧?更或者已經派出出了使臣但路中遇到阻隔沒有成功,這些就無法知道啦。如其不然,日本號稱知禮之國,王之君臣怎麽會輕漫國家外交的大事呢?最近我們已經平定了林衍之亂,恢複了高麗王的王位,安定了國中的百姓,特命少中大夫秘書監趙良弼充國信使,持書以往。如果貴國派使臣同他一起前來,我們將成為親密仁愛的友好鄰邦,這是國家的美事啊。如果您猶豫不決,甚至以中國為敵人,那麽誰會得到快樂呢?還希望王能審時度勢,做出決斷。”良弼在前往日本之前,懇請同日本國的相見之禮儀,經過廷議,認為中國與日本上下之分未定,無禮數可言,皇帝同意。
    至正七年十二月,詔諭高麗王送國信使趙良弼通好日本。並派忽林朱、王國昌、洪茶丘率兵送到海邊。八年六月,日本通事曹介升等上言:“高麗到日本,另外有捷徑,如果得便風,半天可到,如果使臣去則不敢同往,如果大軍進征則願為向導。”帝曰:“這事需要要認真考慮。”九月,高麗王派其通事別將徐稱送良弼出使日本。
    日本因此也派出使臣彌四郎來中國,覲見皇帝,皇帝設宴招待他,然後送他回國。
    至正九年二月,趙良弼遣書狀官張鐸來言:去年九月,與日本人彌四郎等,來到太宰府本守護所,守者說“一直以來我們為高麗人欺騙,多次對我們說上國來伐;沒想到皇帝是好生惡殺的,曾經派人下示璽書。但王京離此還很遠,願先派人跟從奉使回報。”但皇帝卻因此懷疑日本人在說謊。於是詔見翰林承旨和禮霍孫,讓他就此事問姚樞、許衡等人,他們都回答說:“誠如聖算。他們懼怕我們對他們用兵,所以派人來試探我們的強弱而已。應當以大國的態度示之以寬仁,且不宜任由他來中國朝見。”皇帝同意。當月,高麗王王值致書日本,五月又致書,命令其通好大朝,皆無回信。
    至正十年六月,趙良弼又出使日本,到太宰府而還。
    至正十一年三月,皇帝命令風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撥都魯輕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人,定於七月征日本。派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計議官撒都魯西再次出使日本,仍然沒有回報。
    至正十四年,日本派商人持黃金來交易銅錢,同意交易。
    至正十七年,二月,日本殺國信使杜世忠等人。征東元帥忻都、洪茶丘請求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廷議認為應當緩之。五月,皇帝召見範文虎,商議決定出征日本。八月,朝廷下旨詔募征日本的士卒。
    至正十八年,正月,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範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率十萬人出征日本。
    二月,諸將向皇帝辭行。皇帝下敕曰:“始因彼國使來,故朝廷亦遣使前往,彼卻留我使臣不還,所以讓愛卿等為此行。朕聽漢人說,奪取別人的國家,是為了得到百姓和土地,但如果殺光他們的百姓,白白得到土地又有什麽用。還有一件大事朕實在是擔憂,那就是恐怕卿等不團結啊。如果彼國來與你們商議什麽事情,你們應當同心協謀,所做出的決定要如同出一口。”
    大軍於是出征,至高麗金州,三月,有日本船為風水漂至為我軍俘虜,讓他們繪製地圖,見臨近太宰府西有平戶島,周圍皆水,可以屯軍船,此島不處於日本的控製之下。眾將認為如果占據此島對進攻日本十分有利。於是向朝廷請示,皇帝曰:“這裏不熟悉前線的事宜,阿剌罕等人卻必定知道,讓他們自己處理吧”六月阿剌罕因病不能前進,命阿塔海代理總軍事。
    八月,諸將未見敵喪全師以還,自稱:“至日本,欲攻太宰府,暴風破舟,再要進攻時,萬戶厲德彪、招討王國佐、水手總管陸文政等不聽節製,私自逃走。餘軍進至合浦,解散還至鄉裏。”
    不久,敗卒於閶脫歸,向皇帝上訴說:“官軍六月入海,七月到達平壺島,後又移至五龍山,八月一日,大風破舟。五日,範文虎等諸將挑選好船乘坐,拋棄士卒十餘萬於山下。眾人推舉張百戶為主帥,號為張總管,眾士卒聽其約束,準備伐木造船回國,七日,日本人來攻擊,大部戰死,餘二三萬為其俘虜。九日到八角島,盡殺蒙古人、高麗人、漢人。謂新附軍為唐人,不殺而奴之。閶就是其中之一。”於閶認為因為諸將議事不合,無法決策,所以都拋棄軍隊而歸。
    又過了一段時間,莫青與吳萬五亦逃還,十萬之眾,隻還三人。
    ――――――――――――――――――――――――――――――――――
    至正二十年,元朝又命阿塔海為日本省丞相,與徹裏貼木兒右丞、劉二撥都兒左丞募兵造船,打算再次征討日本。淮西宣慰使昂吉兒上言,稱百姓勞懇求不要征戰。二十一年,朝廷又因為日本信奉佛教,因此派王積翁與補陀僧如智出使,但同行者卻殺害了積翁。
    至正二十三年,因報交趾侵犯中國邊境,元朝決定暫時放置日本專心征討交趾。不久,世祖去世,成宗即位
    大德二年,江浙平章政事也速答兒請求用兵日本。成宗說:“現在不是合適的時候,讓朕好好考慮。”
    大德三年,加封僧人寧一山為妙慈弘濟大師,附帶商舶出使日本,但日本人沒有回應。